17年發燒心得之喇叭系統篇 - 喇叭
By Ida
at 2022-03-03T01:39
at 2022-03-03T01:39
Table of Contents
喇叭系統
*收音機* 喇叭線 喇叭*
Tivoli Model One Mogami 3104 → 某司W3-1319SA
↑ ↑
收音機電源線* *綜擴* 3.5轉類比訊號線
Mogami 3104黃銅 DA&T U1s ←─ Mogami 2549
↑ ↑ ↑
電源濾波器 綜擴電源線 訊源
DA&T AC filter II→ Mogami 3104黃銅 Fiio M3K
↑ ↑
濾波器電源線 │
Mogami 3104黃銅 ←─── 壁插 ──────┘
Cooper IG8300RN*
*說明:黑金石墊材、龐貝石墊材、Cardas木塊、Telos RCA保護蓋、SGL XLR保護蓋、
Telos 8字電源轉接頭、Audioquest 90度電源轉接頭、Audio Reality AC保護蓋、
USB A母轉B公轉接頭、中繼線、ATH 3.5母轉6.3公轉接頭。
==============================================================================
以上是小弟目前的喇叭系統,初來貴寶地,斗膽用了個倚老賣老的標題,實在不好意思。
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耳機系統,喇叭系統也不過建立起來九年而已,
而且還是超級土炮的系統,跟板上大大動輒500k起跳的系統(甚至單件)完全不能比。
且讓小弟抒發一下從玩耳機、參加音響展&各代理商試聽、自組系統的心路歷程,
聲源部分,小弟是CD放SCSI燒錄機用EAC轉出wav檔來聆聽的。
其中會有些與耳機的對照,可能小屁孩了些,還請各位大大多多見諒。
一、器材喜好走向
2005年高二開始玩耳機後,直到大二方才找到同好一起闖蕩音響展和各代理商,
不敢說聽過什麼銘器;單純分享自己喜歡的器材走向。
以喇叭而言,個人最愛是Avalon,聽小提琴完全是一種享受;
這一點Sonus Faber也能做到,但略差一皮。
若以耳機廠牌為例的話,Sonus Faber像是染得更自然、音場正常化的Grado;
而Avalon像是介於AKG和Sennheiser中間的聽感。
再來是Avantgarde,那種號角舒適全指向擴散的聽感真的令人難忘。
Dynaudio和DynamiKKs!兩種特別是後者都有著讓人放鬆聽音樂的舒暢感;
惟DynamiKKs!在大編制部分稍嫌凌亂。
而TAD R-1這對旗艦喇叭則是精準到連音像弧度都能表現出來的怪物。
以訊源而言,轉盤和DAC都以ESOTERIC和dCS為目標。
以擴大機而言,A類的綜擴對我來說吸引力還是相當強大;
不過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調教好的D類擴大器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以前用的是管耳擴,真空管的韻味相當討喜,但後續維護實在耗費太多時間金錢成本了,
所以擴大機方面還是以晶體機為主。
而電源處理上,會以Wattgate較無特別染色的插座為依歸,家裡也拉了專線;
但地線接地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實在不敢亂打接地銅柱~_~
線材偏好中性無染,簡單說雖聽過許多價位線>=車的旗艦,我的最愛還是Mogami。
二、建立自己的系統(2013-)
1.Tivoli Model One
這台收音機是最早進入我喇叭系統的器材,
而且剛好在我外婆往生的前一天收到二手貨,對個人具有無可抹滅的意義。
當然這系列也是傳奇產品啦,以後除了Accuphase的Tuner外應該沒別的機器想收了。
2.DA&T U1s & Furutech formula2 A to A USB線
退伍前用當大專預士存下的錢二手購入了谷津的這台綜擴,
這是構思出來的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一萬一收的,前幾天有台賣五千看了超心痛的)
中間還有把U1送回原廠將數位部份升級成同U1s的舉動。
A類50瓦的小巧綜擴,配上一般普通房間的空間,拿來推靈敏度中高的喇叭不成問題。
(至於是否推得好,那當然又另當別論)
USB線已經不在本系統上了,純粹想吐槽谷津偏要和別人不一樣用type A母座。
3.From Acer ZG5 to Fiio M3K
本來是用這台小筆電當訊源輸出USB訊號給U1s的;
儘管接了無線鍵鼠,操作上還是多了幾個步驟,有些煩人就不用了。
M3K是趁MOMO特價買的播放器,聲音比我的Redmi Note 4X直出還爛;
但就是討一個操作方便性,以及容量擴充性。
記憶卡內裝CD rip下來後轉成320kbps的MP3湊合著用
4.Mogami!Mogami!滿滿的Mogami!
我完全就是Mogami中毒者!!連線材長度都預留好未來新系統新空間的擴充性,
沒意外的話會一輩子抱著這些線吧。
關於Mogami的喜好與用法,請容小弟日後開專篇討論,感謝。
5.From Usher S520 to TangBand W3-1319SA
退伍同時組好的喇叭系統,喇叭本來是經典的S520;
但後來發現在不自覺狀態下聆聽的音樂類型越來越窄,驚覺這並不是好現象。
適逢"某"公司推出三吋樺木夾板全音域音箱組合,就自己加價升級單體組裝了,
該公司有給出對於不同單體的升級建議,
其中低音反射孔部份所用的水管還是特別找水電行切特定長度出來的;
首次組裝音箱,既然不知道木工漆該塗在夾板外側與否,索性所有接觸面都上了幾層;
這也導致光Osmo木工漆價格佔成本的比重就有四分之一XD
整個組裝流程整整跨了一個夏天,成果還挺滿意的;
甚至滿意到S520被冷落、最終被售出的結果。
有了耳機系統的經驗,在組建喇叭系統的過程中選材都盡量偏中性為主,
如低染色的線材、無鍍層的黃銅電源公母頭、普通的OFC(是很想用OCC啦)線材等等。
調整數年的結果相當滿意,全音域喇叭擺位上也很自由,又進入了專心聽音樂的階段。
上面的心得可能相當詞不達意,也不是多發燒的器材,純粹敝帚自珍還請各位大大見諒。
--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千萬別繳械投降,即便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也不例外。
社會的不公不義仍有待我們加以譴責與打擊。世界可不會自動自發變得更好。」
Eric Hobsbawm(1917-2012)
--
*收音機* 喇叭線 喇叭*
Tivoli Model One Mogami 3104 → 某司W3-1319SA
↑ ↑
收音機電源線* *綜擴* 3.5轉類比訊號線
Mogami 3104黃銅 DA&T U1s ←─ Mogami 2549
↑ ↑ ↑
電源濾波器 綜擴電源線 訊源
DA&T AC filter II→ Mogami 3104黃銅 Fiio M3K
↑ ↑
濾波器電源線 │
Mogami 3104黃銅 ←─── 壁插 ──────┘
Cooper IG8300RN*
*說明:黑金石墊材、龐貝石墊材、Cardas木塊、Telos RCA保護蓋、SGL XLR保護蓋、
Telos 8字電源轉接頭、Audioquest 90度電源轉接頭、Audio Reality AC保護蓋、
USB A母轉B公轉接頭、中繼線、ATH 3.5母轉6.3公轉接頭。
==============================================================================
以上是小弟目前的喇叭系統,初來貴寶地,斗膽用了個倚老賣老的標題,實在不好意思。
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耳機系統,喇叭系統也不過建立起來九年而已,
而且還是超級土炮的系統,跟板上大大動輒500k起跳的系統(甚至單件)完全不能比。
且讓小弟抒發一下從玩耳機、參加音響展&各代理商試聽、自組系統的心路歷程,
聲源部分,小弟是CD放SCSI燒錄機用EAC轉出wav檔來聆聽的。
其中會有些與耳機的對照,可能小屁孩了些,還請各位大大多多見諒。
一、器材喜好走向
2005年高二開始玩耳機後,直到大二方才找到同好一起闖蕩音響展和各代理商,
不敢說聽過什麼銘器;單純分享自己喜歡的器材走向。
以喇叭而言,個人最愛是Avalon,聽小提琴完全是一種享受;
這一點Sonus Faber也能做到,但略差一皮。
若以耳機廠牌為例的話,Sonus Faber像是染得更自然、音場正常化的Grado;
而Avalon像是介於AKG和Sennheiser中間的聽感。
再來是Avantgarde,那種號角舒適全指向擴散的聽感真的令人難忘。
Dynaudio和DynamiKKs!兩種特別是後者都有著讓人放鬆聽音樂的舒暢感;
惟DynamiKKs!在大編制部分稍嫌凌亂。
而TAD R-1這對旗艦喇叭則是精準到連音像弧度都能表現出來的怪物。
以訊源而言,轉盤和DAC都以ESOTERIC和dCS為目標。
以擴大機而言,A類的綜擴對我來說吸引力還是相當強大;
不過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調教好的D類擴大器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以前用的是管耳擴,真空管的韻味相當討喜,但後續維護實在耗費太多時間金錢成本了,
所以擴大機方面還是以晶體機為主。
而電源處理上,會以Wattgate較無特別染色的插座為依歸,家裡也拉了專線;
但地線接地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實在不敢亂打接地銅柱~_~
線材偏好中性無染,簡單說雖聽過許多價位線>=車的旗艦,我的最愛還是Mogami。
二、建立自己的系統(2013-)
1.Tivoli Model One
這台收音機是最早進入我喇叭系統的器材,
而且剛好在我外婆往生的前一天收到二手貨,對個人具有無可抹滅的意義。
當然這系列也是傳奇產品啦,以後除了Accuphase的Tuner外應該沒別的機器想收了。
2.DA&T U1s & Furutech formula2 A to A USB線
退伍前用當大專預士存下的錢二手購入了谷津的這台綜擴,
這是構思出來的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一萬一收的,前幾天有台賣五千看了超心痛的)
中間還有把U1送回原廠將數位部份升級成同U1s的舉動。
A類50瓦的小巧綜擴,配上一般普通房間的空間,拿來推靈敏度中高的喇叭不成問題。
(至於是否推得好,那當然又另當別論)
USB線已經不在本系統上了,純粹想吐槽谷津偏要和別人不一樣用type A母座。
3.From Acer ZG5 to Fiio M3K
本來是用這台小筆電當訊源輸出USB訊號給U1s的;
儘管接了無線鍵鼠,操作上還是多了幾個步驟,有些煩人就不用了。
M3K是趁MOMO特價買的播放器,聲音比我的Redmi Note 4X直出還爛;
但就是討一個操作方便性,以及容量擴充性。
記憶卡內裝CD rip下來後轉成320kbps的MP3湊合著用
4.Mogami!Mogami!滿滿的Mogami!
我完全就是Mogami中毒者!!連線材長度都預留好未來新系統新空間的擴充性,
沒意外的話會一輩子抱著這些線吧。
關於Mogami的喜好與用法,請容小弟日後開專篇討論,感謝。
5.From Usher S520 to TangBand W3-1319SA
退伍同時組好的喇叭系統,喇叭本來是經典的S520;
但後來發現在不自覺狀態下聆聽的音樂類型越來越窄,驚覺這並不是好現象。
適逢"某"公司推出三吋樺木夾板全音域音箱組合,就自己加價升級單體組裝了,
該公司有給出對於不同單體的升級建議,
其中低音反射孔部份所用的水管還是特別找水電行切特定長度出來的;
首次組裝音箱,既然不知道木工漆該塗在夾板外側與否,索性所有接觸面都上了幾層;
這也導致光Osmo木工漆價格佔成本的比重就有四分之一XD
整個組裝流程整整跨了一個夏天,成果還挺滿意的;
甚至滿意到S520被冷落、最終被售出的結果。
有了耳機系統的經驗,在組建喇叭系統的過程中選材都盡量偏中性為主,
如低染色的線材、無鍍層的黃銅電源公母頭、普通的OFC(是很想用OCC啦)線材等等。
調整數年的結果相當滿意,全音域喇叭擺位上也很自由,又進入了專心聽音樂的階段。
上面的心得可能相當詞不達意,也不是多發燒的器材,純粹敝帚自珍還請各位大大見諒。
--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千萬別繳械投降,即便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也不例外。
社會的不公不義仍有待我們加以譴責與打擊。世界可不會自動自發變得更好。」
Eric Hobsbawm(1917-2012)
--
All Comments
By Selena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George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Catherine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Yuri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Eartha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Madame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Lucy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Andy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Eartha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William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Bethany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Vanessa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By Edward Lewis
at 2022-03-03T20:42
at 2022-03-03T20:42
By Rosalind
at 2022-03-02T10:14
at 2022-03-02T10:14
Related Posts
請問家裡要唱KTV
By Xanthe
at 2022-03-02T14:33
at 2022-03-02T14:33
100K內二聲道串流擴大機
By Faithe
at 2022-03-02T10:38
at 2022-03-02T10:38
小+高CP喇叭 T20.T40是否已是天花板了?
By Sandy
at 2022-03-01T20:19
at 2022-03-01T20:19
ㄧ對台灣的手工喇叭
By William
at 2022-03-01T19:52
at 2022-03-01T19:52
泡棉懸邊保養
By Vanessa
at 2022-03-01T18:39
at 2022-03-01T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