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入門MacBook Pro 心得 - MAC

By Callum
at 2020-06-04T20:21
at 2020-06-04T20:21
Table of Contents
(上篇忘記分類自刪抱歉)
[背景]
小弟為文組碩士生,手邊裝置有iPhone 11、iPad 2018、M720滑鼠、K380鍵盤,並使用20
0GB的icloud方案。 平時用途大多是使用外接螢幕並開一堆分頁、文書軟體、修圖、看
影片。
前陣子MacBook Air 2020(air)發表後很心動,心想終於可以完整頻果生態系,
時不時都來刷大家的猶豫文、心得文。
本來已經下定決心暑假要趁著back to school以教育價入手Macbook Air i5/256GB的規格
。無奈上禮拜因為服役近五年的第四代I5 zenbook持續耍雷,嚴重影響到做事效率,又恰
好經過學校的straight A得知只剩下一台低階版128G 的MacBook Pro 19’ (pro)。
對的,128G。
回研究室天人交戰一番
後我就刷卡把他帶回來了,同時加購了個512GB的ssd hub。 下面就稍微說明一些我的糾
結處及應變(自我說服)方法。
用得很爽,沒有後悔!合先敘明。
寫這篇不專業心得給仍在猶豫,預算有限的朋友們參考一下囉~
[預算]
其實基本上會有以下糾結都是預算所導致,如果沒有預算限制誰不想給他配好配滿呢?
小弟預算大概抓在三萬五以內(不含配件),一開始的air方案是$32900,最後入手pro
則是花了$33900。機會成本是儲存空間及新式鍵盤,換來較好的螢幕、散熱及我頗滿意
的touchbar.
[為人詬病的128G空間]
上台電腦1TB的空間已經用了將近3/4,因為有在拍照,容量持續下降中。
蘋果加個儲存空間就要好幾張小朋友,T2晶片也讓消費者無法後續升級。然而若入手新的
air, 256GB都無法讓我放肆的存檔案
(就算升級到512G不但超出預算也不夠用)
好在學校提供了無限制容量的google雲端硬碟,我便把所有舊電腦的照片、文件上傳上去
,在新的pro只下載目前手邊的工作及重要檔案,並把精選的生活照、攝影作品方在外接
的ssd上並製作一個獨立的photo library。目前灌完文書軟體及一些常用程式後,電腦還
有約60GB的空間,使用上沒有感到不便。
[Touch Bar]
國內外評測似乎對touch bar褒貶不一,我則沒有預設立場。 使用一週後覺得其實蠻方
便的:可以在上面選字、用word時有工具列快捷鍵、使用網頁時可以選擇/新增分頁。不
太會按到(可能本來也比較少使用Fn鍵),仍在習慣中。
[鍵盤]
新的剪刀腳鍵盤鍵程較大,確實比蝴蝶鍵盤好打,但就看每個人的在意程度。
我是看很開拉,抱持著遲早會習慣的想法....
[螢幕]
我對螢幕的在意程度就比對鍵盤高了,看展示機把air跟pro都開到最亮的時候確實比較喜
歡pro的細緻呈現,亮度也高上不少。
Retina的解析度真的好到現在看其他螢幕會覺得模糊....(胃口已被養大
[散熱及效能]
我蠻可以確定的是,以我的使用需求,不管是新air或是手上的pro效能都綽綽有餘。我在
刷完卡的時候店員幫我灌office的時候是有跟我安裝的速度還是較新的i5 air快些,供各
位參考。 散熱部分就挺有感:有時使用safari觀看youtube或下載檔案比較大的檔案時
,CPU會跑到70幾度,明顯可以聽到風散在加速運轉,過後沒多久溫度即會恢復正常(40~
50度)。
[續航]
雖然官方數據顯示pro會比air少一小時,但剛剛上課連續使用約兩小時(高亮度、多分頁
、做筆記的情況),僅消耗約15%的電力。
[結論]
1. 用到目前覺得接力功能跟icloud在裝置間同步有提升做事效率。
2. 還在讓身體記憶一些方便的手勢及使用電腦版safari(同樣分頁溫度會低很多,也好在
可以匯入chrome的密碼跟書籤)
3. 對於習慣雙螢幕工作的我來說,即便沒有螢幕可以外接時,一個按鍵就可以airplay到
平板真的很方便(但也有發現會影響到wifi穩定度)
4. 還在考慮要不要買apple care跟體積較小的PD充電器, 或許到時候用振興券買?XD
最後,希望以上小心的分享可以幫助大家選一台適合自己的麥書!
--
[背景]
小弟為文組碩士生,手邊裝置有iPhone 11、iPad 2018、M720滑鼠、K380鍵盤,並使用20
0GB的icloud方案。 平時用途大多是使用外接螢幕並開一堆分頁、文書軟體、修圖、看
影片。
前陣子MacBook Air 2020(air)發表後很心動,心想終於可以完整頻果生態系,
時不時都來刷大家的猶豫文、心得文。
本來已經下定決心暑假要趁著back to school以教育價入手Macbook Air i5/256GB的規格
。無奈上禮拜因為服役近五年的第四代I5 zenbook持續耍雷,嚴重影響到做事效率,又恰
好經過學校的straight A得知只剩下一台低階版128G 的MacBook Pro 19’ (pro)。
對的,128G。
回研究室天人交戰一番
後我就刷卡把他帶回來了,同時加購了個512GB的ssd hub。 下面就稍微說明一些我的糾
結處及應變(自我說服)方法。
用得很爽,沒有後悔!合先敘明。
寫這篇不專業心得給仍在猶豫,預算有限的朋友們參考一下囉~
[預算]
其實基本上會有以下糾結都是預算所導致,如果沒有預算限制誰不想給他配好配滿呢?
小弟預算大概抓在三萬五以內(不含配件),一開始的air方案是$32900,最後入手pro
則是花了$33900。機會成本是儲存空間及新式鍵盤,換來較好的螢幕、散熱及我頗滿意
的touchbar.
[為人詬病的128G空間]
上台電腦1TB的空間已經用了將近3/4,因為有在拍照,容量持續下降中。
蘋果加個儲存空間就要好幾張小朋友,T2晶片也讓消費者無法後續升級。然而若入手新的
air, 256GB都無法讓我放肆的存檔案
(就算升級到512G不但超出預算也不夠用)
好在學校提供了無限制容量的google雲端硬碟,我便把所有舊電腦的照片、文件上傳上去
,在新的pro只下載目前手邊的工作及重要檔案,並把精選的生活照、攝影作品方在外接
的ssd上並製作一個獨立的photo library。目前灌完文書軟體及一些常用程式後,電腦還
有約60GB的空間,使用上沒有感到不便。
[Touch Bar]
國內外評測似乎對touch bar褒貶不一,我則沒有預設立場。 使用一週後覺得其實蠻方
便的:可以在上面選字、用word時有工具列快捷鍵、使用網頁時可以選擇/新增分頁。不
太會按到(可能本來也比較少使用Fn鍵),仍在習慣中。
[鍵盤]
新的剪刀腳鍵盤鍵程較大,確實比蝴蝶鍵盤好打,但就看每個人的在意程度。
我是看很開拉,抱持著遲早會習慣的想法....
[螢幕]
我對螢幕的在意程度就比對鍵盤高了,看展示機把air跟pro都開到最亮的時候確實比較喜
歡pro的細緻呈現,亮度也高上不少。
Retina的解析度真的好到現在看其他螢幕會覺得模糊....(胃口已被養大
[散熱及效能]
我蠻可以確定的是,以我的使用需求,不管是新air或是手上的pro效能都綽綽有餘。我在
刷完卡的時候店員幫我灌office的時候是有跟我安裝的速度還是較新的i5 air快些,供各
位參考。 散熱部分就挺有感:有時使用safari觀看youtube或下載檔案比較大的檔案時
,CPU會跑到70幾度,明顯可以聽到風散在加速運轉,過後沒多久溫度即會恢復正常(40~
50度)。
[續航]
雖然官方數據顯示pro會比air少一小時,但剛剛上課連續使用約兩小時(高亮度、多分頁
、做筆記的情況),僅消耗約15%的電力。
[結論]
1. 用到目前覺得接力功能跟icloud在裝置間同步有提升做事效率。
2. 還在讓身體記憶一些方便的手勢及使用電腦版safari(同樣分頁溫度會低很多,也好在
可以匯入chrome的密碼跟書籤)
3. 對於習慣雙螢幕工作的我來說,即便沒有螢幕可以外接時,一個按鍵就可以airplay到
平板真的很方便(但也有發現會影響到wifi穩定度)
4. 還在考慮要不要買apple care跟體積較小的PD充電器, 或許到時候用振興券買?XD
最後,希望以上小心的分享可以幫助大家選一台適合自己的麥書!
--
Tags:
MAC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20-06-06T15:23
at 2020-06-06T15:23

By Dinah
at 2020-06-09T22:14
at 2020-06-09T22:14

By Sandy
at 2020-06-14T10:35
at 2020-06-14T10:35

By William
at 2020-06-17T18:49
at 2020-06-17T18:49

By Leila
at 2020-06-19T13:20
at 2020-06-19T13:20

By Belly
at 2020-06-20T17:15
at 2020-06-20T17:15

By Iris
at 2020-06-24T19:09
at 2020-06-24T19:09

By Damian
at 2020-06-26T08:42
at 2020-06-26T08:42

By Faithe
at 2020-06-29T04:25
at 2020-06-29T04:25

By Belly
at 2020-07-04T01:45
at 2020-07-04T01:45

By Lucy
at 2020-07-07T05:03
at 2020-07-07T05:03

By Belly
at 2020-07-07T17:51
at 2020-07-07T17:51

By Emma
at 2020-07-09T08:44
at 2020-07-09T08:44

By Genevieve
at 2020-07-13T23:00
at 2020-07-13T23:00

By Queena
at 2020-07-15T13:39
at 2020-07-15T13:39

By Kumar
at 2020-07-16T03:51
at 2020-07-16T03:51

By Bennie
at 2020-07-16T20:27
at 2020-07-16T20:27

By Rebecca
at 2020-07-21T05:51
at 2020-07-21T05:51

By Faithe
at 2020-07-24T13:09
at 2020-07-24T13:09

By Gilbert
at 2020-07-24T16:57
at 2020-07-24T16:57

By Donna
at 2020-07-27T15:00
at 2020-07-27T15:00

By Annie
at 2020-07-27T18:07
at 2020-07-27T18:07

By Anthony
at 2020-07-27T21:32
at 2020-07-27T21:32

By Mason
at 2020-07-29T19:02
at 2020-07-29T19:02

By Oscar
at 2020-08-03T12:09
at 2020-08-03T12:09

By Joseph
at 2020-08-04T13:51
at 2020-08-04T13:51

By Edwina
at 2020-08-07T22:05
at 2020-08-07T22:05

By Ula
at 2020-08-12T18:11
at 2020-08-12T18:11

By Adele
at 2020-08-17T10:10
at 2020-08-17T10:10

By Ida
at 2020-08-17T23:14
at 2020-08-17T23:14

By Bethany
at 2020-08-19T02:31
at 2020-08-19T02:31

By Rebecca
at 2020-08-22T06:23
at 2020-08-22T06:23

By Caitlin
at 2020-08-26T00:06
at 2020-08-26T00:06

By Delia
at 2020-08-28T21:28
at 2020-08-28T21:28

By Kristin
at 2020-09-01T05:50
at 2020-09-01T05:50

By Gilbert
at 2020-09-02T18:46
at 2020-09-02T18:46

By Lauren
at 2020-09-03T08:38
at 2020-09-03T08:38

By Catherine
at 2020-09-07T10:47
at 2020-09-07T10:47

By Victoria
at 2020-09-11T06:17
at 2020-09-11T06:17

By Sarah
at 2020-09-13T21:08
at 2020-09-13T21:08

By Kristin
at 2020-09-17T23:54
at 2020-09-17T23:54
Related Posts
Hootoo/Hyperdrive Type-C hub選擇

By Lauren
at 2020-06-04T19:35
at 2020-06-04T19:35
MACBook 疑似電池膨脹,送修問題

By Olive
at 2020-06-03T21:26
at 2020-06-03T21:26
換電池疑問

By Ursula
at 2020-06-03T15:58
at 2020-06-03T15:58
iMac外接4K螢幕

By Quintina
at 2020-06-03T02:44
at 2020-06-03T02:44
有關iMac照片整理備份

By Margaret
at 2020-06-02T15:48
at 2020-06-02T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