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的flat display...? - 螢幕
By John
at 2005-01-06T13:49
at 2005-01-06T13:49
Table of Contents
推 evilmask:很清楚呀,不過,也順便解釋霍桑實驗吧XD 61.62.68.178 01/05
推 roga:Orz..我晚點再PO XDDDDDD 220.134.15.5 01/05
1924年,「西方電子公司」(the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的「霍桑工廠」
(the Hawthorne Works)展開一系列的實驗,這些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工業心理
學的經典研究,而該實驗也顯現出生產問題和效能之間的關係有多麼複雜!
霍桑研究是西方電子和哈佛大學一些研究者(他們沒有一個人受過工業心理學
的訓練)的共同冒險。原來的研究目的是要發現燈光和效能的關係,研究者在生產
電子設備的工作室設置了各種燈光,有些燈光很強,有些則減弱至月光的強度。令
研究者大吃一驚的是,無論照明燈光是增加、減弱,或是保持不變,工人的生產力
都是增加的。這個研究結果很奇怪,研究者假設一定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生產力。
基本上,這些霍桑研究顯示了工作場所中許多之前不為人認識的人類行為。研
究者假設,由於員工想要取悅他們,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研究結果。這些哈佛大學的
著名研究者花時間研究他們,這些員工覺得很光彩,所以特定做出他們認為可以感
動研究者的事──也就是生產力高,因此,無論房間是太亮或太暗,他們的生產力
都很高。研究者也因此了解,除了純技術性的因素(例如:明亮度),還有其他因
素也會影響生產力。
這些研究的重要結果之一是名為「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的現象。這
些員工的工作表現在研究者介入後開始好轉,而且因為情境的新奇,工作表現繼續
上揚,也就是說,員工對於研究者的新奇處理是給予正向反應。然而,最後,新奇
性開始消退,生產力也就回到它之前的水準了。行為在新奇的處理開始後產生改變
,隨著新奇效果的消退,行為會逐漸回到先前的水準,這個現象就是霍桑效應。
--
本文節錄自 高雄醫學大學 張滿玲老師的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不過我不是唸這邊
--
Orz...我也是不久前才聽到這玩意兒,如有謬誤,還請管理學的高手指正...
還有,我當時真的只是突然想到而已.... @_@
--
Tags:
螢幕
All Comments
By Andrew
at 2005-01-10T15:55
at 2005-01-10T15:55
By Harry
at 2005-01-11T01:04
at 2005-01-11T01:04
Related Posts
Re: 真dvi與假dvi
By Queena
at 2005-01-06T00:35
at 2005-01-06T00:35
請問有Samsung 193p的人
By William
at 2005-01-05T23:46
at 2005-01-05T23:46
PCHOME雜誌上面關於LCD螢幕的評比
By Frederic
at 2005-01-05T22:43
at 2005-01-05T22:43
螢幕髒了可用什麼擦阿?
By Isabella
at 2005-01-05T21:49
at 2005-01-05T21:49
怪問題...液晶電視抓不到民視....
By Olive
at 2005-01-05T21:09
at 2005-01-05T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