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吋 iPad 要掰了?爆料揭露新一代i - 手機討論

By Dinah
at 2020-12-06T22:50
at 2020-12-06T22:5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lexmai (想不出來)》之銘言:
: 最近本來也要買ipad
: 去試玩,覺得很奇怪
: 新ipad 8比 ipad mini 還便宜??
: 看影片覺得好像有點反光
: 回家一查才知道,mini是全貼合螢幕,而且有鍍抗反光層
: 所有ipad其他的機型,都有全貼合跟鍍膜,就ipad8沒有
: 難怪...
: 要買來玩的人要注意這個,眼睛無價
最早的iPad規劃只有9.7寸,iPad 2開始大爆炸熱賣
之後iPad 3/4...就這樣一直出到歷史上最暢銷的iPad Air
這中間iPad 2還是一直賣,當作平價機種的角色
也就是這段輝煌的時間奠定了iPad在蘋果內二哥的角色
當初的機構lead也就變成現在的VP
iPad Mini本來的定位就是要走更輕薄的路線,當然也更便宜更入門
被視為是一個秘密武器
但iPad mini 2 (高解析度螢幕升級)之後發生了產品規劃上的一個困惑
就是iPad mini CPU規格開的跟大台的相同
電池密度要更高(機身小電池小)才能達到全產品線10小時的使用時間
相機還有其他零件都是一樣的,電路板還要做的更小
省下來的錢只有在螢幕上,結果造成整台機器成本比例比大台9.7吋的還要高
再加上蘋果喜歡降價前一代的當成低階機
當時造成了2代推出後 iPad mini 1代官方定價只有七千多元的狀況
遠比iPad 9.7寸售價15000左右來得低很多
造成整個產品線的平均售價大幅下降(雖然同時間出現超多餐廳用mini來點餐QQ)
反正就是做功德的
蘋果很少產品售價能夠做功德的,這樣當然會被檢討
mini3是加指紋辨識
後來升級到iPad mini 4 (比照Air設計ID。螢幕全貼合,整系列最輕薄)
整個成本直線上升,
之後就停了這產品線新產品一陣子
(其實mini 4出的也超低調,當初發表會完全沒說功能只有一頁投影片說售價)
螢幕全貼合是iPad Air 2 9.7"開始的
也是成本爆幹貴的開始
當年老賈規定的15000已經有點吃不下來成本
mini一用當然就不划算了
iPad在這個時候也迎向了低潮,"單季"銷售量不到千萬台
(但Android平板表示羨慕QQ 有些一線大廠全年不到八十萬台)
想要做什麼功能上去,也沒有預算
所以這時候iPad就開始做了改革,把全貼合的改稱為Pro產品線
並加入筆的規劃,把單價往上走,走向生產力工具(靠近筆電)
這時候也加入了iOS for iPad team,不再是使用iPhone的iOS放大版
軟體也開始出現差異化,也就是後來的iPad OS
平價的部分,交給後來iPad Air復刻版"iPad",打出一萬上下的價格
拿掉了全貼合螢幕,重新使用iPad Air的設計
成功席捲長輩機市場(記得推出的時候剛好是母親節,放暑假檔期,爆賺一番)
愛奇藝啦Netflix啦Youtube啦,或者是在手機上看不清楚長輩圖,要用iPad看Line的啦
完全命中
總之,造成了當季財報+1x%銷量,整個重返榮耀
量又回到單季破千萬
也就更有預算去設計iPad pro產品線,乃至於12吋以上的機種
單價拉高到25000以上
也因為有主力平價機,iPad mini就不用擔當入門角色,可以開始做自己
給喜歡輕薄的人購買
所以單價就可以拉齊到9.7吋機種甚至更高
所以就再度重啟iPad mini的產品線
甚至有成本空間加入pencil的支援(觸控螢幕更新率要升級)
以上都是查得到的資訊講古一下
--
: 最近本來也要買ipad
: 去試玩,覺得很奇怪
: 新ipad 8比 ipad mini 還便宜??
: 看影片覺得好像有點反光
: 回家一查才知道,mini是全貼合螢幕,而且有鍍抗反光層
: 所有ipad其他的機型,都有全貼合跟鍍膜,就ipad8沒有
: 難怪...
: 要買來玩的人要注意這個,眼睛無價
最早的iPad規劃只有9.7寸,iPad 2開始大爆炸熱賣
之後iPad 3/4...就這樣一直出到歷史上最暢銷的iPad Air
這中間iPad 2還是一直賣,當作平價機種的角色
也就是這段輝煌的時間奠定了iPad在蘋果內二哥的角色
當初的機構lead也就變成現在的VP
iPad Mini本來的定位就是要走更輕薄的路線,當然也更便宜更入門
被視為是一個秘密武器
但iPad mini 2 (高解析度螢幕升級)之後發生了產品規劃上的一個困惑
就是iPad mini CPU規格開的跟大台的相同
電池密度要更高(機身小電池小)才能達到全產品線10小時的使用時間
相機還有其他零件都是一樣的,電路板還要做的更小
省下來的錢只有在螢幕上,結果造成整台機器成本比例比大台9.7吋的還要高
再加上蘋果喜歡降價前一代的當成低階機
當時造成了2代推出後 iPad mini 1代官方定價只有七千多元的狀況
遠比iPad 9.7寸售價15000左右來得低很多
造成整個產品線的平均售價大幅下降(雖然同時間出現超多餐廳用mini來點餐QQ)
反正就是做功德的
蘋果很少產品售價能夠做功德的,這樣當然會被檢討
mini3是加指紋辨識
後來升級到iPad mini 4 (比照Air設計ID。螢幕全貼合,整系列最輕薄)
整個成本直線上升,
之後就停了這產品線新產品一陣子
(其實mini 4出的也超低調,當初發表會完全沒說功能只有一頁投影片說售價)
螢幕全貼合是iPad Air 2 9.7"開始的
也是成本爆幹貴的開始
當年老賈規定的15000已經有點吃不下來成本
mini一用當然就不划算了
iPad在這個時候也迎向了低潮,"單季"銷售量不到千萬台
(但Android平板表示羨慕QQ 有些一線大廠全年不到八十萬台)
想要做什麼功能上去,也沒有預算
所以這時候iPad就開始做了改革,把全貼合的改稱為Pro產品線
並加入筆的規劃,把單價往上走,走向生產力工具(靠近筆電)
這時候也加入了iOS for iPad team,不再是使用iPhone的iOS放大版
軟體也開始出現差異化,也就是後來的iPad OS
平價的部分,交給後來iPad Air復刻版"iPad",打出一萬上下的價格
拿掉了全貼合螢幕,重新使用iPad Air的設計
成功席捲長輩機市場(記得推出的時候剛好是母親節,放暑假檔期,爆賺一番)
愛奇藝啦Netflix啦Youtube啦,或者是在手機上看不清楚長輩圖,要用iPad看Line的啦
完全命中
總之,造成了當季財報+1x%銷量,整個重返榮耀
量又回到單季破千萬
也就更有預算去設計iPad pro產品線,乃至於12吋以上的機種
單價拉高到25000以上
也因為有主力平價機,iPad mini就不用擔當入門角色,可以開始做自己
給喜歡輕薄的人購買
所以單價就可以拉齊到9.7吋機種甚至更高
所以就再度重啟iPad mini的產品線
甚至有成本空間加入pencil的支援(觸控螢幕更新率要升級)
以上都是查得到的資訊講古一下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20-12-09T02:14
at 2020-12-09T02:14

By Isabella
at 2020-12-11T05:38
at 2020-12-11T05:38

By Agnes
at 2020-12-13T09:01
at 2020-12-13T09:01

By Olga
at 2020-12-15T12:25
at 2020-12-15T12:25

By Heather
at 2020-12-17T15:49
at 2020-12-17T15:49

By Selena
at 2020-12-19T19:13
at 2020-12-19T19:13

By Bethany
at 2020-12-21T22:36
at 2020-12-21T22:36

By Connor
at 2020-12-24T02:00
at 2020-12-24T02:00

By Ula
at 2020-12-26T05:24
at 2020-12-26T05:24

By Ina
at 2020-12-28T08:48
at 2020-12-28T08:48

By Frederic
at 2020-12-30T12:11
at 2020-12-30T12:11

By Rebecca
at 2021-01-01T15:35
at 2021-01-01T15:35

By Andrew
at 2021-01-03T18:59
at 2021-01-03T18:59

By Anthony
at 2021-01-05T22:23
at 2021-01-05T22:23

By Quintina
at 2021-01-08T01:46
at 2021-01-08T01:46

By Linda
at 2021-01-10T05:10
at 2021-01-10T05:10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1-12T08:34
at 2021-01-12T08:34

By Iris
at 2021-01-14T11:58
at 2021-01-14T11:58

By Hazel
at 2021-01-16T15:21
at 2021-01-16T15:21

By Rachel
at 2021-01-18T18:45
at 2021-01-18T18:45

By Necoo
at 2021-01-20T22:09
at 2021-01-20T22:09

By Ivy
at 2021-01-23T01:33
at 2021-01-23T01:33

By Jack
at 2021-01-25T04:56
at 2021-01-25T04:56

By Delia
at 2021-01-27T08:20
at 2021-01-27T08:20

By Anonymous
at 2021-01-29T11:44
at 2021-01-29T11:44

By Emma
at 2021-01-31T15:08
at 2021-01-31T15:08

By Irma
at 2021-02-02T18:31
at 2021-02-02T18:31

By Victoria
at 2021-02-04T21:55
at 2021-02-04T21:55

By Quintina
at 2021-02-07T01:19
at 2021-02-07T01:19

By Michael
at 2021-02-09T04:43
at 2021-02-09T04:43

By Elizabeth
at 2021-02-11T08:06
at 2021-02-11T08:06

By Olivia
at 2021-02-13T11:30
at 2021-02-13T11:30

By Connor
at 2021-02-15T14:54
at 2021-02-15T14:54

By Kyle
at 2021-02-17T18:18
at 2021-02-17T18:18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2-19T21:41
at 2021-02-19T21:41

By Emma
at 2021-02-22T01:05
at 2021-02-22T01:05

By Steve
at 2021-02-24T04:29
at 2021-02-24T04:29

By George
at 2021-02-26T07:53
at 2021-02-26T07:53

By Franklin
at 2021-02-28T11:16
at 2021-02-28T11:16

By Kyle
at 2021-03-02T14:40
at 2021-03-02T14:40
Related Posts
請問可以同時PD+QC充電的A+C充電器

By Zanna
at 2020-12-06T20:33
at 2020-12-06T20:33
小米10TP vs 米10Tl vs 紅米N9P 5G 拍攝

By Sandy
at 2020-12-06T20:02
at 2020-12-06T20:02
台星4G 隨身攜帶分享器選擇?

By Isla
at 2020-12-06T19:37
at 2020-12-06T19:37
長輩用平板 8k

By Genevieve
at 2020-12-06T19:24
at 2020-12-06T19:24
蘋果的安全資料夾?

By Valerie
at 2020-12-06T18:28
at 2020-12-06T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