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17 HDR(Intel 10th)新款創作者筆電 - 筆電
By Victoria
at 2020-04-16T00:18
at 2020-04-16T00:18
Table of Contents
網頁好讀版:https://bit.ly/2XHkyCT
GIGABYTE筆電近兩年來以兩大系列為主要路線
AORUS推出時間較早、也更廣為人知,是以電競設計為主的系列
AREO則是以創作者需求而設計的系列,兩種系列各有其所長
AERO外殼設計近似高質感Ultrabook,內部搭載高階硬體配置
本篇主角為最新版本AERO 17 HDR,請先見影片導覽介紹
https://youtu.be/dVIC-iR44zc
手邊這款AERO 17 HDR XB搭載Intel Core i7-10875H與nVIDIA RTX 2070 Super
外箱選用較有特色的AERO英文字樣與黑橘做配色
https://imgur.com/hSf2NN9.jpg
機身採用CNC鋁合金,A面同樣為全鋁材質設計
中央與上方區域主要為霧面材質,並擁有不沾指紋的處理
下方使用V字展開線條設計,並使用髮絲紋路處理,讓A面更有變化
17.3吋機身尺寸396(W) x 270(D) x 21.4(H) mm,重量約2.5公斤
實測重量約2661克,以AERO 17 HDR在高階筆電的ID設計與重量平衡表現不錯
https://imgur.com/6pEXiiK.jpg
打開AERO 17 HDR後,B面與C面配置一覽
螢幕轉軸設計在靠左右兩側,螢幕最大開合約120度
機殼本身組裝紮實度很高,A面低於30度角以下有緩慢自動闔上的設計
https://imgur.com/63sgkoU.jpg
B面為友達17.3吋霧面螢幕,4K解析度IPS面板
上左右三邊為3mm極窄邊框是目前機種可看到最細邊框設計
周圍有大範圍防壓邊條,避免蓋上螢幕時碰觸到C面機身造成受損
https://imgur.com/se7Mbkm.jpg
B面屏占比高達89%並支援VESA Display HDR 400
100%顯示Adobe RGB色域,能比sRGB色彩呈現更多25%以上的細節
每塊面板出廠時皆通過X-Rite Pantone校色程序並通過認證
通過Delta E < 1*獲得最接近原始色彩的螢幕,追求最精準的發色水準
https://imgur.com/79eTQIG.jpg
C面除鍵盤外皆使用黑色鋁質霧面的金屬材質,設計與A面相同
孤島式鍵盤並支援RGB Fusion 2.0技術,標榜更漂亮的全彩背光
與全球最大鍵盤供應商Sunrex合作,讓敲擊手感更為紮實
個人實際使用體驗,以薄膜式鍵盤來說確實有很好的敲擊手感
https://imgur.com/GRG3pcl.jpg
C面上方有HD視訊鏡頭與麥克風
在機面斜角向上拍攝,臉部應不至於拍到太多下巴特寫
支援人臉追蹤功能,畫面順暢度佳但清晰度還有加強空間
擁有攝影機鏡頭蓋是其他筆電很少看到的設計,能加強使用者的隱密性
視訊鏡頭底下為圓形電源開關,左右兩側長條狀為機身散熱孔位
https://imgur.com/lmc6Eyf.jpg
C面下方主要為觸控板,實際操作相當精準,左上有指紋辨識功能
左右兩方為硬體或規格相關貼紙,左下角強調本款筆電為台灣製造
右方大貼紙為AERO 17 HDR強調硬體特色,採用較厚並無殘膠好撕的貼紙
https://imgur.com/CbYxAa6.jpg
機身右方IO
左起 USB 3.2 Gen1 / Thunderbolt 3(USB-C介面) / Mini DP 1.4 / HDMI 2.0
電源輸入 / 機身散熱孔
由有線Killer Ethernet E2600與無線Killer Wi-Fi 6 AX1650網路晶片組成
其中AX1650支援最新802.11AX,也就是WIFI 6技術,最高可達2.4Gbps
https://imgur.com/xE3dC2R.jpg
機身左方IO
左起 機身散熱孔 / RJ45網路孔 / SD Card Reader(UHS-II) / USB 3.2 Gen1
耳機輸出 / 麥克風輸入 / USB 3.2 Gen1
內建少見的UHS-II SD讀卡機,最高可達300MB/s,筆電中算是蠻高速的規格
https://imgur.com/NvCEBLZ.jpg
D面一覽,底部採用特殊造型且大面積的散熱孔設計
下方左右兩側為喇叭孔位,電池為內建式非快拆設計,容量為94.24Wh
薄型機身搭載8C16T i7-10875H與nVIDIA RTX 2070 Super高階硬體
溫度表現會在底下燒機測試做出詳盡的實測分享
https://imgur.com/VgI1s8k.jpg
內附配件一覽
保證書、簡易說明書、電源線與230W充電器,充電器不至於太大也有助於便於攜帶
https://imgur.com/ducOPXN.jpg
AERO 17 HDR在外殼ID設計與AERO 15 OLED幾乎一致
最大差異在於左右方IO配置位置不同與螢幕大小差異而已
個人覺得AERO外殼設計以目前市場上同級輕薄高階筆電來看算是相當優異
高階17吋有HDR版本,15吋也有OLED版本,提供給對螢幕更要求的創作者選擇
拉回室內拍螢幕表現對比
左邊AORUS 7搭載LG IPS 144Hz(自行用Spyder校色過)
右邊AERO 17 HDR搭載AUO 4K HDR 400
其實AORUS 7這塊面板與AERO 17非HDR相同,校色後螢幕色彩表現也已經很棒
可以看出右方有HDR技術,在高動態範圍下亮部、暗部的細節表現更好
https://imgur.com/3kezwVJ.jpg
RGB鍵盤燈號在室內看起來相當漂亮
尤其在光線越暗的地方會讓燈光成色更顯眼,也可以自行去調整喜好的模式
https://imgur.com/RKYYzWZ.jpg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專屬軟體
軟體開啟後第一個頁面Smart Dashboard
主要為系統監測、硬體型號與當下硬體使用狀態
螢幕右上方為AI軟體介面,透過Microsoft Azure雲端運算與學習
判斷使用者對於執行程式的特性,動態調整CPU與GPU的功耗
透過AI功能來優化硬體,對執行程式能達到更高效率,新版也更加簡潔好看
https://imgur.com/bspvLFW.jpg
Manager類似手機下拉快捷頁面
主要顯示目前使用功能狀態與快速開啟其他功能
https://imgur.com/6dLsVxi.jpg
RGB Fusion 2.0技術,最高支援至1677萬色Per Key RGB背光鍵盤
擁有80鍵同時輸出與全鍵盤支援巨集功能等特色
若非遊戲使用時也可以完全關閉,出色的按鍵敲擊手感是讓人印象深刻之處
https://imgur.com/Vh55LHl.jpg
風扇除了靜音、一般與遊戲模式之外,還提供深度模式
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隨意設定在任何溫度下風扇轉速
https://imgur.com/b9JjK4z.jpg
最後Smart Utilities項目是有關硬體更新資訊、系統備份、產品說明、問答等功能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其實與AORUS Control Center版面幾乎一樣
雖然功能已經算很豐富且版面配置易上手,希望AERO能有自己風格的軟體版面
https://imgur.com/2U1ZHJv.jpg
Nahimic 3D音效軟體
這幾年測試過多款MSI電競筆電都採用此款音效軟體
介面跟功能已經更新過許多版本,算是功能很多的音效軟體
主要提供4種音場,再搭配3種功能來達到更豐富的細節設定
https://imgur.com/2mSLaNt.jpg
麥克風頁面有聊天或是會議兩種情境,其中也有3種功能可調整
https://imgur.com/hHy6zPY.jpg
以下為AERO 17 HDR喇叭聆聽感,這部分屬於主觀的部分
高頻 - 沒有出現太過尖銳的音調,細節相當豐富,整體表現屬於高水準
中頻 - 整體清晰度出色,人聲飽實感也有不錯的水準
低頻 - 低頻表現清晰,不會太過混濁,重低音鼓聲震撼力略低一點
AERO定位非電競機種,在音場環繞感與重低音會較為單薄一點
整體來說是偏向清晰路線的音調,音質表現有達到高階筆電水準
AERO 17 HDR以CPU和GPU作為區分,有i7-10875H與i9-10980HK
本篇主角XB為第二高階版本,採用目前Intel最新10代H系列CPU i7-10875H
基礎頻率2.3GHz,最高單核自動超頻可達5.1GHz,14nm製程
首款筆電Core i7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架構,TDP為45W
以下是CPU效能測試部分,開啟AI功能搭配全部預設值設定
對比機種是去年版本AERO 15 OLED,配置i9-9980HK與RTX 2080 Max-Q
CPU測試後面括號是與i9-9980HK 8C16T 2.4~5G效能對比
CINEBENCH R15
CPU => 1817 cb (1417 cb),提升約28%
CPU(Single Core) => 212 cb (189 cb),提升約12%
https://imgur.com/dkgnHUV.jpg
CINEBENCH R20.0
CPU => 3713 cb (3212 cb),提升約16%
CPU(Single Core) => 502 cb (446 cb),提升約12%
https://imgur.com/YEjWiib.jpg
CPUZ 1.91.0
單線執行緒 => 549.4 (512.8),提升約7.1%
8C16T多工執行緒 => 5113.3 (4070),提升約25.6%
Fritz Chess Benchmark => 56.07 / 26914 (47.81 / 22948),提升約17%
https://imgur.com/kB2Dv38.jpg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316
Multi-Core Score => 7876
https://imgur.com/OG2K30h.jpg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13s (2m 28s),提升約11%
x265 Benchmark 2.1.0 => 55.49FPS (45.88FPS),提升約21%
https://imgur.com/S89r0or.jpg
PCMARK10 => 6169 (5253),提升約17%
https://imgur.com/zCvKipW.jpg
Intel第10代i7-10875H 8C16T時脈約2.3~5.1G
對比上一代最高階i9-9980HK 8C16T時脈約2.4~5G
以上兩款CPU搭載於AERO 15與17吋薄型筆電內的效能呈現
不論在單核或全核的效能在最新第10代都有明顯再提升
若i9-9980HK搭載17吋3.8公斤肌肉型筆電,會因散熱模組更大許多
對比後發現同樣使用i9-9980HK,效能可以跟i7-10875H相近
以上可以得知在薄型且相似筆電機種之下,擁有第10代支援更新超頻技術
加上技嘉AI專屬軟體,對單核或是全核運作的時脈將有更大的彈性與更高效能的表現
DRAM效能測試 - DDR4 2933
AIDA64 Memory Read - 41026 MB/s
https://imgur.com/atF71Si.jpg
Intel第9代Coffee Lake-H最高支援至DDR4 2666
此回第10代Comet Lake-H最高支援至DDR4 2933
從DDR4 2666提升到2933的AIDA64 Memory Read提升約10%左右
本款筆電搭載美光DDR4 3200,比較可惜的是CPU沒有支援到DDR4 3200
先前測試過第10代10nm i7-1065G7屬Ice Lake-U架構,最高可達3733
畢竟筆電無法超頻DDR4,希望有支援DDR4 3200以上的Intel H系列架構
AERO 17 HDR儲存裝置內建2個M.2 SSD插槽
本款安裝SAMSUNG M.2 PCIe 512G SSD
SSD測試部分 -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3201.63MB/s,Write - 2976.97MB/s
AS SSD Benchmark - 4680
Seq Read - 1983.16 MB/s,Write - 2437.77 MB/s
4K - 64Thrd Read - 1265.64 MB/s,Write - 2006.90 MB/s
https://imgur.com/VZUBSUc.jpg
SAMSUNG MZVLB512HBJQ也就是俗稱的PM981a
規格讀取速度最高3500MB/s,寫入速度最高2900MB/s
測過Intel 760P最高3230與1625MB/s在AS SSD Benchmark也只有2773
以PCIe Gen3 x4 SSD來說,PM981a算是效能很頂級的SSD版本
不過因為筆電節能技術較多且無法手動關閉,較難達到規格表的最高頻寬
nVIDIA針對內容創作者發表RTX Studio筆電,提供Creator Ready驅動
新一代筆電高階GPU為RTX 2070 Super與RTX 2080 Super兩款
皆採用nVIDIA新一代Max-Q設計,並標榜比以往Max-Q帶來每瓦更多的FPS
以下是RTX 2070 Super (Max-Q) GDDR6 8GB 3D效能測試
安裝驅動版本為NVIDIA STUDIO DRIVER 442.23
SPECviewperf 13
解析度為1080P測試成績
https://imgur.com/s4i5trl.jpg
解析度為2160P測試成績
https://imgur.com/1r2lldU.jpg
以上SPECviewperf 13使用1080P與2160P(4K)解析度做對比
可以看出若使用1080P效能表現會提升許多
SPECworkstation 3.0
解析度3840 x 2160,GPU改為RTX 2070 Super
https://imgur.com/euoqe2q.jpg
https://imgur.com/B9Wrk1k.jpg
Geekbench 5
OpenCL Score => 86188
https://imgur.com/29FrDZ8.jpg
創作者筆電若使用到3D繪圖的軟體,常需要OpenGL或CL效能
以上幾款軟體都是主要測試OpenGL或CL效能,有些繪圖軟體以前也常聽過
接著是DirectX效能,也就是一般遊戲會運用到的3D技術
後方括號是與AERO 15 OLED搭載i9-9980HK與RTX 2080 Max-Q做對比
3DMARK Fire Strike => 18357 (17516)
https://imgur.com/fmYfLaZ.jpg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16895 (15948)
https://imgur.com/7kXUJgh.jpg
FAR CRY 5 極地戰嚎 5
解析度為1920 X 1080,將3D特效為高模式
內建測速軟體效能 - 已渲染幀數6345 (5878)
https://imgur.com/bjfBoQ6.jpg
以上三種DirectX 3D測試數據可以看出RTX 2070 Super數據較高
而且就連SPECviewperf 13與SPECworkstation 3.0數據也同樣如此
新推出的筆電版RTX 2070 Super會比先前的RTX 2080 Max-Q效能還高
此外更高階RTX 2080 Super當然會更強,算是給輕薄筆電再次升級3D效能
也希望未來Nvidia更新的正式版本驅動能讓這兩款RTX Super效能再提升
燒機溫度測試
室內溫度約21度,進行Intel Core i7-10875H散熱能力測試
風扇轉速一般模式下,CPU全速最高約3000~3100轉
運作LinX 0.7.1讓系統全速時 - 72~79,瞬間最高達80
https://imgur.com/52BnKv0.jpg
待機時風扇約2600~2800轉,此狀態下偏靜音聽不太到風扇聲
CPU全速時約3000~3200轉左右,噪音雖提升但音量還算不大
比起其他幾款個人測試過的高階電競機種相比,約為中等以下的噪音量
i7-10875H TDP規格為45W,AERO 17 HDR散熱系統應可壓制更高的TDP
8C16T燒機狀態的時脈約為2.9~3G,LinX對Intel CPU算是非常嚴苛的燒機軟體
比起AERO 15 OLED搭配8C16T i9-9980HK已經擁有很不錯的散熱能力來看
17吋AERO擁有更大型散熱模組也直接讓散熱能力與風扇噪音表現更出色
FurMark主要為GPU RTX 2070 Super燒機測試
GPU 1035MHz / MEM 5500MHz,GPU全速最高約4000~4200轉
運作FurMark得到待機36度與全速68度
https://imgur.com/qb0glJH.jpg
FurMark燒機時鍵盤約28~38度,上方約28~42度,左右出風口約31~46度
後方出風孔約39~52度,D面進風孔約33~52度
GPU全速時風扇噪音會再提升一些,噪音雖偏中高頻但整體噪音量不算太大
高負載環境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所產生噪音並不會讓人覺得不太舒服
一般使用環境,如上網、看影片或聽歌等,系統低負載時聽不太到噪音
https://imgur.com/qcu0kIs.jpg
電池續航力部分,Microsoft Azure AI設定為Battery Save Mode
官方標榜螢幕亮度20%撥放1080P影片並關閉Wi-Fi與藍芽,最高可達8小時
實測使用螢幕亮度30%開啟Wi-Fi網路播放Youtube上DVD 480P影片,1小時後剩87%,2小時
後剩74%
3小時後剩62%,5小時後剩34%,7小時後剩5%並自動關機,續航力對長時間使用環境很出
色
總結GIGABYTE AERO 17 HDR
具有特色與優勢的部份
1.外型ID設計與電競筆電明顯不同,擁有出色的外殼硬度與組裝質感
2.AUO 4K HDR 400面板、三面極窄邊框設計與X-Rite Pantone校色認證
3.使用第10代8C16T i7-10875H或i9-10980HK,達到Intel筆電最高效能
4.搭載Nvidia最新RTX 2070 Super或2080 Super獲得更高3D效能
5.功能豐富的GIGABYTE Control Center與Nahimic 3D音效軟體
6.支援Microsoft Azure AI動態調整發揮較佳的功耗與效率
7.Windforce Infinity系統使用71扇葉雙風扇與5根熱導管提升30%解熱能力
8.鍵盤擁有Per Key RGB背光,薄膜式設計卻有出色的按壓手感
9.採用支援802.11AX (WIFI 6)技術的Killer AX1650無線網卡
10.攝影機鏡頭蓋貼心設計,搭載高階硬體也有水準之上的電池續航力
未來能夠再加強與改進的部份
1.WebCam解析度與畫質偏低,希望未來改款能再提升
2.喇叭音質在重低音效果與音場表現還有加強的空間
3.若能像AERO 15提供OLED版本會更好
https://imgur.com/YIG64oI.jpg
效能比 ★★★★★★★★★☆ 93/100
用料比 ★★★★★★★★☆☆ 88/100
規格比 ★★★★★★★★★☆ 92/100
外觀比 ★★★★★★★★★☆ 90/100
性價比 ★★★★★★★☆☆☆ 77/100
AERO 17分為HDR(4K)或無HDR(FDH 144Hz)版本,其他依CPU、GPU硬體差異區分
HDR最新版本擁有Intel第10代Core i7-10875H或i9-10980HK
GPU首波搭配RTX 2070 Super與2080 Super(Max-Q),價位約在6.8~14萬
未來GPU還會有RTX 2070 Max-Q、RTX 2060、GTX 1660Ti等三種版本
市場上目前非HDR版本,採用Intel第9代Core i7-9750H
顯卡則是搭配GTX 1660Ti與RTX 2060、2070,價位約在台幣5~6.7萬元
以上兩種入門款看起來更為超值,AERO 17系列擁有多種版本的兩代產品線
若對AERO 17有興趣的消費者可依自己預算、使用需求來做選擇
改款後AERO 17 HDR外觀維持相同的商務設計,堅固的外殼與出色組裝質感
內部硬體搭配也因等級不同而有不同的價位選擇,性能也能取代同級電競筆電
看起來首波新款應用在較高價位的AERO 17 HDR,導入最新CPU與GPU提升效能
如果是硬體配置與價格差不多的電競筆電,那AERO 17的ID設計依然會更吸引人
未來如果AERO改款,建議可以再提升視訊畫質與更豐富的音場表現,這樣會更加完善
以上是個人對於AERO 17 HDR XB最新硬體效能與設計的心得,提供給有需要的網友做為參
考:)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個人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
GIGABYTE筆電近兩年來以兩大系列為主要路線
AORUS推出時間較早、也更廣為人知,是以電競設計為主的系列
AREO則是以創作者需求而設計的系列,兩種系列各有其所長
AERO外殼設計近似高質感Ultrabook,內部搭載高階硬體配置
本篇主角為最新版本AERO 17 HDR,請先見影片導覽介紹
https://youtu.be/dVIC-iR44zc
手邊這款AERO 17 HDR XB搭載Intel Core i7-10875H與nVIDIA RTX 2070 Super
外箱選用較有特色的AERO英文字樣與黑橘做配色
https://imgur.com/hSf2NN9.jpg
機身採用CNC鋁合金,A面同樣為全鋁材質設計
中央與上方區域主要為霧面材質,並擁有不沾指紋的處理
下方使用V字展開線條設計,並使用髮絲紋路處理,讓A面更有變化
17.3吋機身尺寸396(W) x 270(D) x 21.4(H) mm,重量約2.5公斤
實測重量約2661克,以AERO 17 HDR在高階筆電的ID設計與重量平衡表現不錯
https://imgur.com/6pEXiiK.jpg
打開AERO 17 HDR後,B面與C面配置一覽
螢幕轉軸設計在靠左右兩側,螢幕最大開合約120度
機殼本身組裝紮實度很高,A面低於30度角以下有緩慢自動闔上的設計
https://imgur.com/63sgkoU.jpg
B面為友達17.3吋霧面螢幕,4K解析度IPS面板
上左右三邊為3mm極窄邊框是目前機種可看到最細邊框設計
周圍有大範圍防壓邊條,避免蓋上螢幕時碰觸到C面機身造成受損
https://imgur.com/se7Mbkm.jpg
B面屏占比高達89%並支援VESA Display HDR 400
100%顯示Adobe RGB色域,能比sRGB色彩呈現更多25%以上的細節
每塊面板出廠時皆通過X-Rite Pantone校色程序並通過認證
通過Delta E < 1*獲得最接近原始色彩的螢幕,追求最精準的發色水準
https://imgur.com/79eTQIG.jpg
C面除鍵盤外皆使用黑色鋁質霧面的金屬材質,設計與A面相同
孤島式鍵盤並支援RGB Fusion 2.0技術,標榜更漂亮的全彩背光
與全球最大鍵盤供應商Sunrex合作,讓敲擊手感更為紮實
個人實際使用體驗,以薄膜式鍵盤來說確實有很好的敲擊手感
https://imgur.com/GRG3pcl.jpg
C面上方有HD視訊鏡頭與麥克風
在機面斜角向上拍攝,臉部應不至於拍到太多下巴特寫
支援人臉追蹤功能,畫面順暢度佳但清晰度還有加強空間
擁有攝影機鏡頭蓋是其他筆電很少看到的設計,能加強使用者的隱密性
視訊鏡頭底下為圓形電源開關,左右兩側長條狀為機身散熱孔位
https://imgur.com/lmc6Eyf.jpg
C面下方主要為觸控板,實際操作相當精準,左上有指紋辨識功能
左右兩方為硬體或規格相關貼紙,左下角強調本款筆電為台灣製造
右方大貼紙為AERO 17 HDR強調硬體特色,採用較厚並無殘膠好撕的貼紙
https://imgur.com/CbYxAa6.jpg
機身右方IO
左起 USB 3.2 Gen1 / Thunderbolt 3(USB-C介面) / Mini DP 1.4 / HDMI 2.0
電源輸入 / 機身散熱孔
由有線Killer Ethernet E2600與無線Killer Wi-Fi 6 AX1650網路晶片組成
其中AX1650支援最新802.11AX,也就是WIFI 6技術,最高可達2.4Gbps
https://imgur.com/xE3dC2R.jpg
機身左方IO
左起 機身散熱孔 / RJ45網路孔 / SD Card Reader(UHS-II) / USB 3.2 Gen1
耳機輸出 / 麥克風輸入 / USB 3.2 Gen1
內建少見的UHS-II SD讀卡機,最高可達300MB/s,筆電中算是蠻高速的規格
https://imgur.com/NvCEBLZ.jpg
D面一覽,底部採用特殊造型且大面積的散熱孔設計
下方左右兩側為喇叭孔位,電池為內建式非快拆設計,容量為94.24Wh
薄型機身搭載8C16T i7-10875H與nVIDIA RTX 2070 Super高階硬體
溫度表現會在底下燒機測試做出詳盡的實測分享
https://imgur.com/VgI1s8k.jpg
內附配件一覽
保證書、簡易說明書、電源線與230W充電器,充電器不至於太大也有助於便於攜帶
https://imgur.com/ducOPXN.jpg
AERO 17 HDR在外殼ID設計與AERO 15 OLED幾乎一致
最大差異在於左右方IO配置位置不同與螢幕大小差異而已
個人覺得AERO外殼設計以目前市場上同級輕薄高階筆電來看算是相當優異
高階17吋有HDR版本,15吋也有OLED版本,提供給對螢幕更要求的創作者選擇
拉回室內拍螢幕表現對比
左邊AORUS 7搭載LG IPS 144Hz(自行用Spyder校色過)
右邊AERO 17 HDR搭載AUO 4K HDR 400
其實AORUS 7這塊面板與AERO 17非HDR相同,校色後螢幕色彩表現也已經很棒
可以看出右方有HDR技術,在高動態範圍下亮部、暗部的細節表現更好
https://imgur.com/3kezwVJ.jpg
RGB鍵盤燈號在室內看起來相當漂亮
尤其在光線越暗的地方會讓燈光成色更顯眼,也可以自行去調整喜好的模式
https://imgur.com/RKYYzWZ.jpg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專屬軟體
軟體開啟後第一個頁面Smart Dashboard
主要為系統監測、硬體型號與當下硬體使用狀態
螢幕右上方為AI軟體介面,透過Microsoft Azure雲端運算與學習
判斷使用者對於執行程式的特性,動態調整CPU與GPU的功耗
透過AI功能來優化硬體,對執行程式能達到更高效率,新版也更加簡潔好看
https://imgur.com/bspvLFW.jpg
Manager類似手機下拉快捷頁面
主要顯示目前使用功能狀態與快速開啟其他功能
https://imgur.com/6dLsVxi.jpg
RGB Fusion 2.0技術,最高支援至1677萬色Per Key RGB背光鍵盤
擁有80鍵同時輸出與全鍵盤支援巨集功能等特色
若非遊戲使用時也可以完全關閉,出色的按鍵敲擊手感是讓人印象深刻之處
https://imgur.com/Vh55LHl.jpg
風扇除了靜音、一般與遊戲模式之外,還提供深度模式
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隨意設定在任何溫度下風扇轉速
https://imgur.com/b9JjK4z.jpg
最後Smart Utilities項目是有關硬體更新資訊、系統備份、產品說明、問答等功能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其實與AORUS Control Center版面幾乎一樣
雖然功能已經算很豐富且版面配置易上手,希望AERO能有自己風格的軟體版面
https://imgur.com/2U1ZHJv.jpg
Nahimic 3D音效軟體
這幾年測試過多款MSI電競筆電都採用此款音效軟體
介面跟功能已經更新過許多版本,算是功能很多的音效軟體
主要提供4種音場,再搭配3種功能來達到更豐富的細節設定
https://imgur.com/2mSLaNt.jpg
麥克風頁面有聊天或是會議兩種情境,其中也有3種功能可調整
https://imgur.com/hHy6zPY.jpg
以下為AERO 17 HDR喇叭聆聽感,這部分屬於主觀的部分
高頻 - 沒有出現太過尖銳的音調,細節相當豐富,整體表現屬於高水準
中頻 - 整體清晰度出色,人聲飽實感也有不錯的水準
低頻 - 低頻表現清晰,不會太過混濁,重低音鼓聲震撼力略低一點
AERO定位非電競機種,在音場環繞感與重低音會較為單薄一點
整體來說是偏向清晰路線的音調,音質表現有達到高階筆電水準
AERO 17 HDR以CPU和GPU作為區分,有i7-10875H與i9-10980HK
本篇主角XB為第二高階版本,採用目前Intel最新10代H系列CPU i7-10875H
基礎頻率2.3GHz,最高單核自動超頻可達5.1GHz,14nm製程
首款筆電Core i7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架構,TDP為45W
以下是CPU效能測試部分,開啟AI功能搭配全部預設值設定
對比機種是去年版本AERO 15 OLED,配置i9-9980HK與RTX 2080 Max-Q
CPU測試後面括號是與i9-9980HK 8C16T 2.4~5G效能對比
CINEBENCH R15
CPU => 1817 cb (1417 cb),提升約28%
CPU(Single Core) => 212 cb (189 cb),提升約12%
https://imgur.com/dkgnHUV.jpg
CINEBENCH R20.0
CPU => 3713 cb (3212 cb),提升約16%
CPU(Single Core) => 502 cb (446 cb),提升約12%
https://imgur.com/YEjWiib.jpg
CPUZ 1.91.0
單線執行緒 => 549.4 (512.8),提升約7.1%
8C16T多工執行緒 => 5113.3 (4070),提升約25.6%
Fritz Chess Benchmark => 56.07 / 26914 (47.81 / 22948),提升約17%
https://imgur.com/kB2Dv38.jpg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316
Multi-Core Score => 7876
https://imgur.com/OG2K30h.jpg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13s (2m 28s),提升約11%
x265 Benchmark 2.1.0 => 55.49FPS (45.88FPS),提升約21%
https://imgur.com/S89r0or.jpg
PCMARK10 => 6169 (5253),提升約17%
https://imgur.com/zCvKipW.jpg
Intel第10代i7-10875H 8C16T時脈約2.3~5.1G
對比上一代最高階i9-9980HK 8C16T時脈約2.4~5G
以上兩款CPU搭載於AERO 15與17吋薄型筆電內的效能呈現
不論在單核或全核的效能在最新第10代都有明顯再提升
若i9-9980HK搭載17吋3.8公斤肌肉型筆電,會因散熱模組更大許多
對比後發現同樣使用i9-9980HK,效能可以跟i7-10875H相近
以上可以得知在薄型且相似筆電機種之下,擁有第10代支援更新超頻技術
加上技嘉AI專屬軟體,對單核或是全核運作的時脈將有更大的彈性與更高效能的表現
DRAM效能測試 - DDR4 2933
AIDA64 Memory Read - 41026 MB/s
https://imgur.com/atF71Si.jpg
Intel第9代Coffee Lake-H最高支援至DDR4 2666
此回第10代Comet Lake-H最高支援至DDR4 2933
從DDR4 2666提升到2933的AIDA64 Memory Read提升約10%左右
本款筆電搭載美光DDR4 3200,比較可惜的是CPU沒有支援到DDR4 3200
先前測試過第10代10nm i7-1065G7屬Ice Lake-U架構,最高可達3733
畢竟筆電無法超頻DDR4,希望有支援DDR4 3200以上的Intel H系列架構
AERO 17 HDR儲存裝置內建2個M.2 SSD插槽
本款安裝SAMSUNG M.2 PCIe 512G SSD
SSD測試部分 -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3201.63MB/s,Write - 2976.97MB/s
AS SSD Benchmark - 4680
Seq Read - 1983.16 MB/s,Write - 2437.77 MB/s
4K - 64Thrd Read - 1265.64 MB/s,Write - 2006.90 MB/s
https://imgur.com/VZUBSUc.jpg
SAMSUNG MZVLB512HBJQ也就是俗稱的PM981a
規格讀取速度最高3500MB/s,寫入速度最高2900MB/s
測過Intel 760P最高3230與1625MB/s在AS SSD Benchmark也只有2773
以PCIe Gen3 x4 SSD來說,PM981a算是效能很頂級的SSD版本
不過因為筆電節能技術較多且無法手動關閉,較難達到規格表的最高頻寬
nVIDIA針對內容創作者發表RTX Studio筆電,提供Creator Ready驅動
新一代筆電高階GPU為RTX 2070 Super與RTX 2080 Super兩款
皆採用nVIDIA新一代Max-Q設計,並標榜比以往Max-Q帶來每瓦更多的FPS
以下是RTX 2070 Super (Max-Q) GDDR6 8GB 3D效能測試
安裝驅動版本為NVIDIA STUDIO DRIVER 442.23
SPECviewperf 13
解析度為1080P測試成績
https://imgur.com/s4i5trl.jpg
解析度為2160P測試成績
https://imgur.com/1r2lldU.jpg
以上SPECviewperf 13使用1080P與2160P(4K)解析度做對比
可以看出若使用1080P效能表現會提升許多
SPECworkstation 3.0
解析度3840 x 2160,GPU改為RTX 2070 Super
https://imgur.com/euoqe2q.jpg
https://imgur.com/B9Wrk1k.jpg
Geekbench 5
OpenCL Score => 86188
https://imgur.com/29FrDZ8.jpg
創作者筆電若使用到3D繪圖的軟體,常需要OpenGL或CL效能
以上幾款軟體都是主要測試OpenGL或CL效能,有些繪圖軟體以前也常聽過
接著是DirectX效能,也就是一般遊戲會運用到的3D技術
後方括號是與AERO 15 OLED搭載i9-9980HK與RTX 2080 Max-Q做對比
3DMARK Fire Strike => 18357 (17516)
https://imgur.com/fmYfLaZ.jpg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16895 (15948)
https://imgur.com/7kXUJgh.jpg
FAR CRY 5 極地戰嚎 5
解析度為1920 X 1080,將3D特效為高模式
內建測速軟體效能 - 已渲染幀數6345 (5878)
https://imgur.com/bjfBoQ6.jpg
以上三種DirectX 3D測試數據可以看出RTX 2070 Super數據較高
而且就連SPECviewperf 13與SPECworkstation 3.0數據也同樣如此
新推出的筆電版RTX 2070 Super會比先前的RTX 2080 Max-Q效能還高
此外更高階RTX 2080 Super當然會更強,算是給輕薄筆電再次升級3D效能
也希望未來Nvidia更新的正式版本驅動能讓這兩款RTX Super效能再提升
燒機溫度測試
室內溫度約21度,進行Intel Core i7-10875H散熱能力測試
風扇轉速一般模式下,CPU全速最高約3000~3100轉
運作LinX 0.7.1讓系統全速時 - 72~79,瞬間最高達80
https://imgur.com/52BnKv0.jpg
待機時風扇約2600~2800轉,此狀態下偏靜音聽不太到風扇聲
CPU全速時約3000~3200轉左右,噪音雖提升但音量還算不大
比起其他幾款個人測試過的高階電競機種相比,約為中等以下的噪音量
i7-10875H TDP規格為45W,AERO 17 HDR散熱系統應可壓制更高的TDP
8C16T燒機狀態的時脈約為2.9~3G,LinX對Intel CPU算是非常嚴苛的燒機軟體
比起AERO 15 OLED搭配8C16T i9-9980HK已經擁有很不錯的散熱能力來看
17吋AERO擁有更大型散熱模組也直接讓散熱能力與風扇噪音表現更出色
FurMark主要為GPU RTX 2070 Super燒機測試
GPU 1035MHz / MEM 5500MHz,GPU全速最高約4000~4200轉
運作FurMark得到待機36度與全速68度
https://imgur.com/qb0glJH.jpg
FurMark燒機時鍵盤約28~38度,上方約28~42度,左右出風口約31~46度
後方出風孔約39~52度,D面進風孔約33~52度
GPU全速時風扇噪音會再提升一些,噪音雖偏中高頻但整體噪音量不算太大
高負載環境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所產生噪音並不會讓人覺得不太舒服
一般使用環境,如上網、看影片或聽歌等,系統低負載時聽不太到噪音
https://imgur.com/qcu0kIs.jpg
電池續航力部分,Microsoft Azure AI設定為Battery Save Mode
官方標榜螢幕亮度20%撥放1080P影片並關閉Wi-Fi與藍芽,最高可達8小時
實測使用螢幕亮度30%開啟Wi-Fi網路播放Youtube上DVD 480P影片,1小時後剩87%,2小時
後剩74%
3小時後剩62%,5小時後剩34%,7小時後剩5%並自動關機,續航力對長時間使用環境很出
色
總結GIGABYTE AERO 17 HDR
具有特色與優勢的部份
1.外型ID設計與電競筆電明顯不同,擁有出色的外殼硬度與組裝質感
2.AUO 4K HDR 400面板、三面極窄邊框設計與X-Rite Pantone校色認證
3.使用第10代8C16T i7-10875H或i9-10980HK,達到Intel筆電最高效能
4.搭載Nvidia最新RTX 2070 Super或2080 Super獲得更高3D效能
5.功能豐富的GIGABYTE Control Center與Nahimic 3D音效軟體
6.支援Microsoft Azure AI動態調整發揮較佳的功耗與效率
7.Windforce Infinity系統使用71扇葉雙風扇與5根熱導管提升30%解熱能力
8.鍵盤擁有Per Key RGB背光,薄膜式設計卻有出色的按壓手感
9.採用支援802.11AX (WIFI 6)技術的Killer AX1650無線網卡
10.攝影機鏡頭蓋貼心設計,搭載高階硬體也有水準之上的電池續航力
未來能夠再加強與改進的部份
1.WebCam解析度與畫質偏低,希望未來改款能再提升
2.喇叭音質在重低音效果與音場表現還有加強的空間
3.若能像AERO 15提供OLED版本會更好
https://imgur.com/YIG64oI.jpg
效能比 ★★★★★★★★★☆ 93/100
用料比 ★★★★★★★★☆☆ 88/100
規格比 ★★★★★★★★★☆ 92/100
外觀比 ★★★★★★★★★☆ 90/100
性價比 ★★★★★★★☆☆☆ 77/100
AERO 17分為HDR(4K)或無HDR(FDH 144Hz)版本,其他依CPU、GPU硬體差異區分
HDR最新版本擁有Intel第10代Core i7-10875H或i9-10980HK
GPU首波搭配RTX 2070 Super與2080 Super(Max-Q),價位約在6.8~14萬
未來GPU還會有RTX 2070 Max-Q、RTX 2060、GTX 1660Ti等三種版本
市場上目前非HDR版本,採用Intel第9代Core i7-9750H
顯卡則是搭配GTX 1660Ti與RTX 2060、2070,價位約在台幣5~6.7萬元
以上兩種入門款看起來更為超值,AERO 17系列擁有多種版本的兩代產品線
若對AERO 17有興趣的消費者可依自己預算、使用需求來做選擇
改款後AERO 17 HDR外觀維持相同的商務設計,堅固的外殼與出色組裝質感
內部硬體搭配也因等級不同而有不同的價位選擇,性能也能取代同級電競筆電
看起來首波新款應用在較高價位的AERO 17 HDR,導入最新CPU與GPU提升效能
如果是硬體配置與價格差不多的電競筆電,那AERO 17的ID設計依然會更吸引人
未來如果AERO改款,建議可以再提升視訊畫質與更豐富的音場表現,這樣會更加完善
以上是個人對於AERO 17 HDR XB最新硬體效能與設計的心得,提供給有需要的網友做為參
考:)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個人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
Tags:
筆電
All Comments
By Donna
at 2020-04-18T14:58
at 2020-04-18T14:58
By James
at 2020-04-19T20:55
at 2020-04-19T20:55
By Erin
at 2020-04-23T07:12
at 2020-04-23T07:12
By Quanna
at 2020-04-24T17:37
at 2020-04-24T17:37
By Mia
at 2020-04-29T08:04
at 2020-04-29T08:04
By Thomas
at 2020-05-03T13:20
at 2020-05-03T13:20
By Oliver
at 2020-05-04T07:30
at 2020-05-04T07:30
Related Posts
請問網購筆電是否還要再買office?
By Ethan
at 2020-04-15T18:34
at 2020-04-15T18:34
WIN10更新1909後出問題
By Rachel
at 2020-04-15T12:13
at 2020-04-15T12:13
特定wifi對上特定電腦 比較慢
By Doris
at 2020-04-15T08:21
at 2020-04-15T08:21
插外接麥克風,喇叭無聲
By Noah
at 2020-04-15T01:03
at 2020-04-15T01:03
外接螢幕 解析度(?) 問題
By Victoria
at 2020-04-14T15:06
at 2020-04-14T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