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的 Vega 到底改進了什麼 - 3C
By Freda
at 2018-02-19T13:37
at 2018-02-19T13:37
Table of Contents
AMD的Vega到底改進了什麼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3168
自從2012年3月22日發表的GeForce GTX680,NVIDIA「Kepler」微架構首發GK104上演「中
駟痛扁上駟」的歡樂劇場,在繪圖市場,AMD就一直陷入一路被NVIDIA毆打的困境,至今
已近六年,還曾在2014年獨顯市占率一度衰落到「十八趴」的歷史低點,後來才因GCN第
四代「北極星 (Polaris)」和第五代「織女星 (Vega)」,與莫名其妙的挖礦熱潮,才略
有起色,但距離要回到跟NVIDIA平起平坐的地位,仍相當的遙遠。
這拉開差距的四年,也剛剛好是獨顯雙雄一起「黏」在台積電28nm的製程遲滯期,考驗著
雙方在產品設計的定位與取捨,例如要不要為高階專用應用開發獨立晶片,或著需不需要
在消費市場犧牲掉某些不必要性能,一路走來,高下立判。
講的更白一點,NVIDIA光靠前一代產品都足以對付AMD,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近兩年前就問
世的Pascal家族,到現在還活的爽爽的,爽到NVIDIA在2016年Hot Chips 28幾乎只談
NVLink 1.0,連Pascal微架構的「優異性」都懶得提了,也遲遲未見Volta的降規版。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1/11_409.jpg
但這並不代表AMD的Vega就毫無看頭,然後各位科科可以多花點時間在這張規格比較表,
我會等你der。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2/12_356.jpg
< 更有GPGPU味道的織女星 >
這年頭什麼厲害晶片都要掛上「系統單晶片 (SoC)」的頭銜才能顯得比較酷,顯示晶片也
不例外,但AMD膽敢這樣宣稱,是有本錢的。也許這就是AMD兼備CPU與GPU的先天優勢吧。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3/13_325.jpg
和自己的前代相比,新產品當然會比較好。不過這也讓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越
早導入新技術,其實也不見得會有好結果。Fiji用上了第一代HBM,唯一的成就頂多只有
「讓旗艦卡做得很小,可以塞入Mini-ITX機殼」,卻沒有讓AMD一舉奪回高階市場的競爭
力。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4/14_297.jpg
回到主題,為何AMD敢宣稱自己的最新型GPU是「SoC」呢?主要有五個理由:
理由一:採用更通用的晶片內連結架構「Infinity Fabric」,和Zen微架構處理器同樣的
技術,有人戲稱這是「AMD的萬能膠水」,我們就不深究了。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5/15_275.jpg
理由二:更精細的執行緒執行管理,這對虛擬化也很重要。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6/16_235.jpg
理由三:更完整的分頁式虛擬記憶體管理,GPGPU必備。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7/17_219.jpg
理由四:支援I/O虛擬化,存在已久的SR-IOV。因為顯示晶片在先天應用上「眾樂樂不如
獨樂樂」的特性,讓「GPU虛擬化」一直是讓晶片廠商感到棘手的發展方向,不過現在是
越來越有樣子了。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8/18_202.jpg
理由五:可外接SSD,作為主記憶體的下一層儲存空間,這個非常重要,這樣Vega非常的
與眾不同,值得大書特書。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9/19_176.jpg
至於Vega可進行類似SIMD的包裹式 (Packed) 運算,將數個低精度資料打包送作堆,以「
立於人工智慧應用」,其實NVIDIA的Pascal和Volta也做得到,只是沒明講,就不特別著
墨了。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2/0/20_152.jpg
< 一舉解決GPGPU記憶體容量限制的HBCC >
AMD重新設計後的高頻寬快取記憶體控制器(HBCC,High Bandwidth Cache Controller)
不僅支援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HBM2主記憶體,定址能力更高達高達512TB容量。很明顯
的,這絕對不是僅用來應付區區16GB的HBM2,背後必定藏有更大的野心。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2/1/21_134.jpg
為何會將主記憶體控制器命名為跟快取記憶體有關?因為不限顯示記憶體,HBCC亦可存取
SSD、網路儲存等外部記憶體元件,將HBM2視為超高頻寬的快取記憶體,對於開發人員,
這些也是等同於可直接使用的顯示記憶體。如此一來,更完整的虛擬記憶體管理機能就有
其用武之地了。
其實前代的北極星 (Polaris) 系列,就具有透過PCIe交換器PEX8747連結兩組M.2界面
512GB Samsung 950 Pro SSD的Radeon Pro SSG專業繪圖卡,AMD也在專業繪圖盛事
Siggraph 2016發表Vega核心的同系列產品,內建2TB NAND 快閃記憶體,也現場展示了不
受16GB HBM容量限制、資料規模「TB層級」的專業繪圖渲染場景,其威力不言可喻。
< 更具「系統觀」的GPU微架構 >
將望遠鏡轉向「GPU通用運算」的領域,顯示卡的記憶體容量比較少,也難以擴充,相較
於一般的汎用CPU平台,GPGPU應用普遍遭遇記憶體容量不足的困難 。AMD的Vega微架構讓
顯示卡搖身一變,成為享有多層化儲存空間的獨立小電腦。
比起大費周章疊床架屋、只為了讓GPU可以染指CPU的虛擬定址空間,HBCC是更加簡潔明瞭
的解決方案,讓Vega更能處理更巨量的資料,提供更彈性的GPGPU佈署,更讓人好奇未來
結合Zen微架構CPU的APU,那激發無限想像空間的可能性。只是在這之前,Intel就搶先用
其「高級膠水技術」EMIB,黏合Kaby Lake和Vega了。
但一路看下來,Vega的重大革新,多半消費者無緣一親芳澤,造成AMD高階顯卡一卡難求
的挖礦熱潮一退潮後,AMD終究還是要面對在獨顯市場拼不過NVIDIA的困境,像NVIDIA這
樣耗費更多研發資源去「分而治之」不同市場,或著硬著頭皮打造貨真價實的「旗艦APU
」來改變市場遊戲規則,還是繼續維持現況,各位科科可以等著瞧。
--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3168
自從2012年3月22日發表的GeForce GTX680,NVIDIA「Kepler」微架構首發GK104上演「中
駟痛扁上駟」的歡樂劇場,在繪圖市場,AMD就一直陷入一路被NVIDIA毆打的困境,至今
已近六年,還曾在2014年獨顯市占率一度衰落到「十八趴」的歷史低點,後來才因GCN第
四代「北極星 (Polaris)」和第五代「織女星 (Vega)」,與莫名其妙的挖礦熱潮,才略
有起色,但距離要回到跟NVIDIA平起平坐的地位,仍相當的遙遠。
這拉開差距的四年,也剛剛好是獨顯雙雄一起「黏」在台積電28nm的製程遲滯期,考驗著
雙方在產品設計的定位與取捨,例如要不要為高階專用應用開發獨立晶片,或著需不需要
在消費市場犧牲掉某些不必要性能,一路走來,高下立判。
講的更白一點,NVIDIA光靠前一代產品都足以對付AMD,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近兩年前就問
世的Pascal家族,到現在還活的爽爽的,爽到NVIDIA在2016年Hot Chips 28幾乎只談
NVLink 1.0,連Pascal微架構的「優異性」都懶得提了,也遲遲未見Volta的降規版。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1/11_409.jpg
但這並不代表AMD的Vega就毫無看頭,然後各位科科可以多花點時間在這張規格比較表,
我會等你der。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2/12_356.jpg
< 更有GPGPU味道的織女星 >
這年頭什麼厲害晶片都要掛上「系統單晶片 (SoC)」的頭銜才能顯得比較酷,顯示晶片也
不例外,但AMD膽敢這樣宣稱,是有本錢的。也許這就是AMD兼備CPU與GPU的先天優勢吧。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3/13_325.jpg
和自己的前代相比,新產品當然會比較好。不過這也讓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越
早導入新技術,其實也不見得會有好結果。Fiji用上了第一代HBM,唯一的成就頂多只有
「讓旗艦卡做得很小,可以塞入Mini-ITX機殼」,卻沒有讓AMD一舉奪回高階市場的競爭
力。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4/14_297.jpg
回到主題,為何AMD敢宣稱自己的最新型GPU是「SoC」呢?主要有五個理由:
理由一:採用更通用的晶片內連結架構「Infinity Fabric」,和Zen微架構處理器同樣的
技術,有人戲稱這是「AMD的萬能膠水」,我們就不深究了。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5/15_275.jpg
理由二:更精細的執行緒執行管理,這對虛擬化也很重要。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6/16_235.jpg
理由三:更完整的分頁式虛擬記憶體管理,GPGPU必備。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7/17_219.jpg
理由四:支援I/O虛擬化,存在已久的SR-IOV。因為顯示晶片在先天應用上「眾樂樂不如
獨樂樂」的特性,讓「GPU虛擬化」一直是讓晶片廠商感到棘手的發展方向,不過現在是
越來越有樣子了。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8/18_202.jpg
理由五:可外接SSD,作為主記憶體的下一層儲存空間,這個非常重要,這樣Vega非常的
與眾不同,值得大書特書。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1/9/19_176.jpg
至於Vega可進行類似SIMD的包裹式 (Packed) 運算,將數個低精度資料打包送作堆,以「
立於人工智慧應用」,其實NVIDIA的Pascal和Volta也做得到,只是沒明講,就不特別著
墨了。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2/0/20_152.jpg
< 一舉解決GPGPU記憶體容量限制的HBCC >
AMD重新設計後的高頻寬快取記憶體控制器(HBCC,High Bandwidth Cache Controller)
不僅支援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HBM2主記憶體,定址能力更高達高達512TB容量。很明顯
的,這絕對不是僅用來應付區區16GB的HBM2,背後必定藏有更大的野心。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2/1/21_134.jpg
為何會將主記憶體控制器命名為跟快取記憶體有關?因為不限顯示記憶體,HBCC亦可存取
SSD、網路儲存等外部記憶體元件,將HBM2視為超高頻寬的快取記憶體,對於開發人員,
這些也是等同於可直接使用的顯示記憶體。如此一來,更完整的虛擬記憶體管理機能就有
其用武之地了。
其實前代的北極星 (Polaris) 系列,就具有透過PCIe交換器PEX8747連結兩組M.2界面
512GB Samsung 950 Pro SSD的Radeon Pro SSG專業繪圖卡,AMD也在專業繪圖盛事
Siggraph 2016發表Vega核心的同系列產品,內建2TB NAND 快閃記憶體,也現場展示了不
受16GB HBM容量限制、資料規模「TB層級」的專業繪圖渲染場景,其威力不言可喻。
< 更具「系統觀」的GPU微架構 >
將望遠鏡轉向「GPU通用運算」的領域,顯示卡的記憶體容量比較少,也難以擴充,相較
於一般的汎用CPU平台,GPGPU應用普遍遭遇記憶體容量不足的困難 。AMD的Vega微架構讓
顯示卡搖身一變,成為享有多層化儲存空間的獨立小電腦。
比起大費周章疊床架屋、只為了讓GPU可以染指CPU的虛擬定址空間,HBCC是更加簡潔明瞭
的解決方案,讓Vega更能處理更巨量的資料,提供更彈性的GPGPU佈署,更讓人好奇未來
結合Zen微架構CPU的APU,那激發無限想像空間的可能性。只是在這之前,Intel就搶先用
其「高級膠水技術」EMIB,黏合Kaby Lake和Vega了。
但一路看下來,Vega的重大革新,多半消費者無緣一親芳澤,造成AMD高階顯卡一卡難求
的挖礦熱潮一退潮後,AMD終究還是要面對在獨顯市場拼不過NVIDIA的困境,像NVIDIA這
樣耗費更多研發資源去「分而治之」不同市場,或著硬著頭皮打造貨真價實的「旗艦APU
」來改變市場遊戲規則,還是繼續維持現況,各位科科可以等著瞧。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Damian
at 2018-02-21T08:49
at 2018-02-21T08:49
By Ivy
at 2018-02-23T23:24
at 2018-02-23T23:24
By Irma
at 2018-02-28T13:35
at 2018-02-28T13:35
By Faithe
at 2018-03-05T07:16
at 2018-03-05T07:16
By Xanthe
at 2018-03-06T04:00
at 2018-03-06T04:00
By Bennie
at 2018-03-09T18:10
at 2018-03-09T18:10
By Agatha
at 2018-03-14T14:21
at 2018-03-14T14:21
By Ingrid
at 2018-03-17T23:10
at 2018-03-17T23:10
By Rachel
at 2018-03-22T09:41
at 2018-03-22T09:41
By Yedda
at 2018-03-24T02:13
at 2018-03-24T02:13
By Gilbert
at 2018-03-24T23:32
at 2018-03-24T23:32
By Victoria
at 2018-03-29T00:19
at 2018-03-29T00:19
By Rosalind
at 2018-03-30T14:30
at 2018-03-30T14:30
By Rachel
at 2018-04-02T11:13
at 2018-04-02T11:13
By Brianna
at 2018-04-04T09:37
at 2018-04-04T09:37
By Joe
at 2018-04-08T00:20
at 2018-04-08T00:20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4-11T18:44
at 2018-04-11T18:44
By Delia
at 2018-04-14T03:49
at 2018-04-14T03:49
By Frederic
at 2018-04-18T20:49
at 2018-04-18T20:49
By William
at 2018-04-19T06:11
at 2018-04-19T06:11
By Zenobia
at 2018-04-21T18:59
at 2018-04-21T18:59
By Candice
at 2018-04-26T09:57
at 2018-04-26T09:57
By Frederica
at 2018-04-30T19:52
at 2018-04-30T19:52
By Leila
at 2018-05-03T23:33
at 2018-05-03T23:33
By Gary
at 2018-05-07T12:21
at 2018-05-07T12:21
By Delia
at 2018-05-09T19:20
at 2018-05-09T19:20
By Rebecca
at 2018-05-13T13:59
at 2018-05-13T13:59
Related Posts
15k內 重返蘇媽榮耀機
By Necoo
at 2018-02-19T13:29
at 2018-02-19T13:29
舊電腦升級RX470&1050的抉擇
By Charlotte
at 2018-02-19T12:56
at 2018-02-19T12:56
20K輕度遊戲繪圖機
By Lydia
at 2018-02-19T12:45
at 2018-02-19T12:45
電腦椅求推薦
By David
at 2018-02-19T12:32
at 2018-02-19T12:32
120K 跑模擬 ANSYS熱流,COMSOL,Matlab
By Rosalind
at 2018-02-19T10:58
at 2018-02-19T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