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Fenix Prodigy M 2022 微開箱組裝 - 3C

By Tom
at 2021-10-29T02:36
at 2021-10-29T02:36
Table of Contents
火鳥小巨蛋2022 我買的是幻彩版白色 定價$3490版本
內包裝很簡潔:一本說明書、一袋螺絲、一片直立顯卡、PCIE延長線,幻彩版的東西
三片RGB風扇一開始就裝好,ARGB & 風扇hub與遙控器則是在機殼內。
https://i.imgur.com/aKOYMZR.jpg
機殼後的側板螺絲,只有左下角那顆一轉就開,另外三顆都要用螺絲起轉。
組裝前先把火鳥小巨蛋2022 跟前任機殼合照,機箱空間小了快一倍。
https://i.imgur.com/A5Y0EcW.jpg
組裝時我有看官方的影片來理解一下流程
https://youtu.be/XrBYOimwuEA
但省略掉一些過程讓我實際卡關很久
例如底下的電源線轉接線
https://i.imgur.com/gf8Qh88.jpg
它本來是在圖片右邊的位置,我是把PSU那一帶螺絲轉鬆,把線拖過去定位的
不知為何影片中的示範機殼本來就在那位置還是他也把螺絲轉開
如果不把電源線移到這位置,再接底部PSU時接頭會很卡,
更進一步就是像影片拆底下風扇再從電源線孔出來,不過我覺得沒差就沒弄了。
還有機殼上下的提把:
組裝時建議可以先拆掉,走線跟拆其他螺絲會方便很多。
但最後組回去時要注意一下方向。
我本來裝回去時沒看方向就變這樣,
https://i.imgur.com/EhEXELC.jpg
對照正常方向
https://i.imgur.com/KAxeh2P.jpg
這是第一次自己DIY這麼小且有系統扇的機殼,
走線的方法就是能靠邊綁束帶優先,
主機板雙線從底下往正面拉,
3.5吋HDD只能放硬碟支架反面,我放下方重心比較穩,上方空間留給Hub風扇跟燈線。
背面照 https://i.imgur.com/XlNR9zz.jpg
I/O側板我是最後走的線,等PSU與Sata線都定位之後才穿到正面。
正面照 https://i.imgur.com/kHlJGfP.jpg
因為空間很小的關係U12-A的線我也塞了很久
是先鎖好散熱片,再接好雙風扇與CPU-Fan的接線,
再把兩風扇左右排好把線往下丟不要卡到下風扇,最後是把風扇扣上散熱片。
系統扇我是從主機板下方的孔往背面丟,CPU跟主機板兩條電源線從該孔由後往前穿。
因為主板是倒置的,線材很短路徑就能接上。但主機板電供太硬了沒辦法再轉直角。
從正面看顯卡的電源線跟I/O線是最醜的,
我的顯卡線折在PSU上方,所以還是大大一坨,打算之後再訂短線解決。
I/O線就真的有點麻煩,因為從背板穿過來,不太好塞到機殼背後。
I/O線共有雙股一條的USB3.0、Type-C一條都是很粗很硬的線,
而且Type-c還得插垂直的,沒辦法只拉一個頭出來,
這些線我是先綁在直吹顯卡的6cm風扇下。
還有開機線跟音源線因為主板倒置,可以從側邊很好掛到主機板上。
也有看到外國人把PSU的模組線往另一排插,然後機殼I/O線又收得很漂亮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IBVw2VlqM
我想之後再考慮訂個飾板把電源艙那一帶通通擋起來就好。
最後關於風道,底下兩個12cm的風扇可能因為有腳架關係,進氣是非常流暢。
機殼後方12cm是內往外送風扇,塔扇也走同樣風道,後方出風量真的超大。
上方也還有放水冷排或是2個12cm扇的空間,
不過我之後要插擷取卡,應該是沒有空間再放上風扇。
PSU上方也有6cm的風扇,是這次火鳥主打直吹顯卡的風扇,
我以前機殼也都沒裝系統扇所以不清楚標準,但體感風不大。
PSU的風扇則是向機殼前方進風,向下排風。
我是使用5800x 正常使用沒開單機大作CPU是50幾度,
今天掛模擬器白天最高到85度。
顯卡是1060丐版,同時只開模擬器跟網遊跟YT,溫度都50幾度,風扇也都不太轉。
也說明一下機殼的提把跟支架,是使用強化結構塑膠,
所以立起來放時還是有點搖晃,我不清楚當年一代小巨蛋的軟腳情形如何
不過2022這代這腳架應該值得大家繼續關注強度。
還有機殼系統風扇應該是共有四段速度,用遙控器去調整速度,
0是完全不會轉,1~3是不同風速。最大風速聲音還蠻大的。
風扇應該是沒有PWM,所以預算夠買鐵網板自己配RGB風扇應該也是很棒的
RGB燈光則是很基本款的燈效模式而已,我比較喜歡純白或純橘色燈光勝過特效模式。
裝機裝到天亮,放在桌上橘燈的樣子 https://i.imgur.com/1f2LIrH.jpg
右邊透明側板跟有提把是我選擇這個小機箱最大的主因!
--
內包裝很簡潔:一本說明書、一袋螺絲、一片直立顯卡、PCIE延長線,幻彩版的東西
三片RGB風扇一開始就裝好,ARGB & 風扇hub與遙控器則是在機殼內。
https://i.imgur.com/aKOYMZR.jpg

機殼後的側板螺絲,只有左下角那顆一轉就開,另外三顆都要用螺絲起轉。
組裝前先把火鳥小巨蛋2022 跟前任機殼合照,機箱空間小了快一倍。
https://i.imgur.com/A5Y0EcW.jpg

組裝時我有看官方的影片來理解一下流程
https://youtu.be/XrBYOimwuEA
但省略掉一些過程讓我實際卡關很久
例如底下的電源線轉接線
https://i.imgur.com/gf8Qh88.jpg

它本來是在圖片右邊的位置,我是把PSU那一帶螺絲轉鬆,把線拖過去定位的
不知為何影片中的示範機殼本來就在那位置還是他也把螺絲轉開
如果不把電源線移到這位置,再接底部PSU時接頭會很卡,
更進一步就是像影片拆底下風扇再從電源線孔出來,不過我覺得沒差就沒弄了。
還有機殼上下的提把:
組裝時建議可以先拆掉,走線跟拆其他螺絲會方便很多。
但最後組回去時要注意一下方向。
我本來裝回去時沒看方向就變這樣,
https://i.imgur.com/EhEXELC.jpg

對照正常方向
https://i.imgur.com/KAxeh2P.jpg

這是第一次自己DIY這麼小且有系統扇的機殼,
走線的方法就是能靠邊綁束帶優先,
主機板雙線從底下往正面拉,
3.5吋HDD只能放硬碟支架反面,我放下方重心比較穩,上方空間留給Hub風扇跟燈線。
背面照 https://i.imgur.com/XlNR9zz.jpg

I/O側板我是最後走的線,等PSU與Sata線都定位之後才穿到正面。
正面照 https://i.imgur.com/kHlJGfP.jpg

因為空間很小的關係U12-A的線我也塞了很久
是先鎖好散熱片,再接好雙風扇與CPU-Fan的接線,
再把兩風扇左右排好把線往下丟不要卡到下風扇,最後是把風扇扣上散熱片。
系統扇我是從主機板下方的孔往背面丟,CPU跟主機板兩條電源線從該孔由後往前穿。
因為主板是倒置的,線材很短路徑就能接上。但主機板電供太硬了沒辦法再轉直角。
從正面看顯卡的電源線跟I/O線是最醜的,
我的顯卡線折在PSU上方,所以還是大大一坨,打算之後再訂短線解決。
I/O線就真的有點麻煩,因為從背板穿過來,不太好塞到機殼背後。
I/O線共有雙股一條的USB3.0、Type-C一條都是很粗很硬的線,
而且Type-c還得插垂直的,沒辦法只拉一個頭出來,
這些線我是先綁在直吹顯卡的6cm風扇下。
還有開機線跟音源線因為主板倒置,可以從側邊很好掛到主機板上。
也有看到外國人把PSU的模組線往另一排插,然後機殼I/O線又收得很漂亮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IBVw2VlqM
我想之後再考慮訂個飾板把電源艙那一帶通通擋起來就好。
最後關於風道,底下兩個12cm的風扇可能因為有腳架關係,進氣是非常流暢。
機殼後方12cm是內往外送風扇,塔扇也走同樣風道,後方出風量真的超大。
上方也還有放水冷排或是2個12cm扇的空間,
不過我之後要插擷取卡,應該是沒有空間再放上風扇。
PSU上方也有6cm的風扇,是這次火鳥主打直吹顯卡的風扇,
我以前機殼也都沒裝系統扇所以不清楚標準,但體感風不大。
PSU的風扇則是向機殼前方進風,向下排風。
我是使用5800x 正常使用沒開單機大作CPU是50幾度,
今天掛模擬器白天最高到85度。
顯卡是1060丐版,同時只開模擬器跟網遊跟YT,溫度都50幾度,風扇也都不太轉。
也說明一下機殼的提把跟支架,是使用強化結構塑膠,
所以立起來放時還是有點搖晃,我不清楚當年一代小巨蛋的軟腳情形如何
不過2022這代這腳架應該值得大家繼續關注強度。
還有機殼系統風扇應該是共有四段速度,用遙控器去調整速度,
0是完全不會轉,1~3是不同風速。最大風速聲音還蠻大的。
風扇應該是沒有PWM,所以預算夠買鐵網板自己配RGB風扇應該也是很棒的
RGB燈光則是很基本款的燈效模式而已,我比較喜歡純白或純橘色燈光勝過特效模式。
裝機裝到天亮,放在桌上橘燈的樣子 https://i.imgur.com/1f2LIrH.jpg

右邊透明側板跟有提把是我選擇這個小機箱最大的主因!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Rebecca
at 2021-11-01T23:28
at 2021-11-01T23:28

By Hardy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Adele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Poppy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Madame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Freda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Bennie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Leila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Ethan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Connor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Zanna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Regina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Edith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Thomas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Necoo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Yuri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By Lily
at 2021-10-29T21:23
at 2021-10-29T21:23

By Lauren
at 2021-11-02T18:16
at 2021-11-02T18:16
Related Posts
舊型的CPU跟記憶體最終都流到哪裡

By Sarah
at 2021-10-29T02:03
at 2021-10-29T02:03
請教白色風扇,及白色主機的一些問題?

By Blanche
at 2021-10-29T01:35
at 2021-10-29T01:35
Intel 12 代 Core 處理器6款開始預購

By Ingrid
at 2021-10-29T00:01
at 2021-10-29T00:01
華擎Jupiter X300小主機任搭CPU送16G

By Adele
at 2021-10-29T00:01
at 2021-10-29T00:01
索泰 RTX3060 Ti 白色版到貨上市

By Carol
at 2021-10-29T00:01
at 2021-10-29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