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er Master S600首開(?) - 3C
By Steve
at 2019-08-15T22:53
at 2019-08-15T22:53
Table of Contents
從開始接觸硬體這塊以來Cooler Master的機殼就一直是購機選擇之一,最近看到S600靜
音殼發布一直喜歡樸素機殼的我換換病又發病了。不過許多人說靜音殼都比較熱,今天就
順便測試一下。
先來看一下機殼外觀
這次選的是非透測的版本
https://i.imgur.com/5bm0iQb.jpg
凡事總是從踢到箱子開始
不過這次有點大箱
https://i.imgur.com/LTKJYx9.jpg
先來看看規格
基本的ATX機殼大小
7個PCI開孔
預設前進後排各一
https://i.imgur.com/1iIjIj9.jpg
再來看看S600精美的體重
還有肚量
https://i.imgur.com/flMs62n.jpg
接下來就是真開箱了
https://i.imgur.com/OLUn7Pc.jpg
兩側的保麗龍保護力良好
https://i.imgur.com/wsABGWI.jpg
八點多公斤有點難拉出來
https://i.imgur.com/ZXX8P94.jpg
拿開保麗龍發現包裝是轉90度的
https://i.imgur.com/uNOMTgD.jpg
把套拿掉
正面面板有CM的輪廓
不過沒有印上logo
https://i.imgur.com/39EjBf2.jpg
上方面板由前往後分別是電源鍵、重開鍵(付HDD讀取燈)、兩個USB3.0、四極耳機孔、
USB2.0的讀卡機
https://i.imgur.com/ATaXT7d.jpg
打開前面板
有加裝吸音棉
前風扇進風處也有附上濾網方便拆洗
https://i.imgur.com/UrcaUCh.jpg
拆開側板吧
雖然是手轉螺絲不過出場有點緊還是用十字起子
https://i.imgur.com/ZBLorc0.jpg
手轉螺絲是不會掉落的設計
可以不用擔心裝回時螺絲找半天的窘境
https://i.imgur.com/5kMgM6W.jpg
第一次用靜音殼
拆下來第一個印象就是側板滿沉的
不過這面不用擔心下面有卡榫不會往下掉
https://i.imgur.com/vYBkNUj.jpg
看一下內部
有一個可拆式的免螺絲5.25槽
底下是頂部的兩種蓋子還有配件包
https://i.imgur.com/4RlhpPR.jpg
拿起配件包
下方是三個2.5的槽位
https://i.imgur.com/BINh8kp.jpg
PCI槽的檔板是可重複利用的
https://i.imgur.com/sbcLHqB.jpg
打開有磁吸濾網跟靜音上蓋
靜音上蓋可以直接封閉上方兩個風扇孔
https://i.imgur.com/2dUo9wv.jpg
https://i.imgur.com/NsaMyO2.jpg
裝到機殼上試看看
隔音上蓋有點色差
畢竟跟機殼本體材質不同
不在強光照射下看不太出來
https://i.imgur.com/MY8VWyQ.jpg
配件包有免螺絲硬碟固定工具跟主機板的螺絲
https://i.imgur.com/HUhbq9o.jpg
https://i.imgur.com/h0FwjuH.jpg
看一下付的風扇
似乎是Silencio FP120
https://i.imgur.com/bMbyFT3.jpg
接下來看一下背面
可以發現放主板的地方比較往後凹
https://i.imgur.com/SdCp8xJ.jpg
接下來裝上硬碟吧
2.5裝的跟3.5的螺絲不太一樣不要裝錯了
2.5的是一字
3.5的是十字也比較長一點
https://i.imgur.com/noTPOtO.jpg
如果想裝第四顆3.5硬碟跟第四、五顆2.5只能裝在背板前方處
SSD裝起來滿穩的
不過HDD比較重總有點不放心
https://i.imgur.com/mCVXFXh.jpg
https://i.imgur.com/Yjpn2nC.jpg
來看看這個往後凹對走背線的空間有多少影響
前方比較寬的地方大概是2.4CM
後方就剩1.8CM左右了
有點吃緊
畢竟這邊要放SSD的線材還有一些電源線
https://i.imgur.com/uqzqlBj.jpg
裝機的途中突然發現原廠提供的4pin風扇一轉三的頭不太一樣
只有紅色才有完整的4pin
應該是為了讓轉速只回傳一個風扇的值
https://i.imgur.com/8nHouPF.jpg
PSU與3.5的空間
雖然官方說能裝下18cm長的PSU
不過被前方3.5佔走一部份
所以實際上滿壅擠的
https://i.imgur.com/fnKrJ3i.jpg
裝好後發現後方風扇可以上下微調高度
https://i.imgur.com/OjhLKRT.jpg
安裝後的整機圖
GPU的電源線用來幫忙頂一下顯卡
接下來就開始燒機吧
測試配備
CPU:E3-1230 V2
MB:Gigabyte Z77-DS3H
RAM:Kingston 1600 8G*2@2133 11-13-12 1T
GPU:Gigabyte RTX 2070 GAMING 8G
散熱器:intel原廠
S600狀態:原廠一吸一排 頂部使用磁吸濾網
https://i.imgur.com/MySPBWF.jpg
顯卡跟上一個海盜不明型號機殼相比高了一兩度
不過上個機殼有兩個吸氣風扇
而且後方與上方各有安裝一個排氣風扇
接下來就是氣流溫度了
https://i.imgur.com/8nVH5zL.jpg
左邊是進氣溫度
右上是環境溫度
右下是排氣溫度
看得出來熱空氣有排出
排氣溫度比上個機殼低了一點
https://i.imgur.com/sgc3AVM.jpg
左邊溫度測點
https://i.imgur.com/8dYWWHd.jpg
排氣溫度測點
總結:
想要靜音或是樸素外型機殼的人可以選這咖
CM這次也在上蓋提供了兩種選擇
想要靜音的人可以直接封起來
追求散熱的人可以打開來把風扇補上
優點:
1.有5.25可以讓需要光碟槽的人考慮
2.可以安裝兩個240/280的水冷排(上方需移除5.25支架)散熱布局靈活
3.跟前陣子CM自家的機殼相比終於多一個風扇了
4.與主流相比提供相較多(4個)的3.5硬碟安裝點
5.後方風扇可以上下微調,較易對準塔散排氣
6.前面板可以改變開啟方向
缺點:
1.PSU空間稍嫌壅擠
2.背板走線空間比較小
3.PSU下方濾網安裝不便
4.前置讀卡機不是3.0的
--
音殼發布一直喜歡樸素機殼的我換換病又發病了。不過許多人說靜音殼都比較熱,今天就
順便測試一下。
先來看一下機殼外觀
這次選的是非透測的版本
https://i.imgur.com/5bm0iQb.jpg
凡事總是從踢到箱子開始
不過這次有點大箱
https://i.imgur.com/LTKJYx9.jpg
先來看看規格
基本的ATX機殼大小
7個PCI開孔
預設前進後排各一
https://i.imgur.com/1iIjIj9.jpg
再來看看S600精美的體重
還有肚量
https://i.imgur.com/flMs62n.jpg
接下來就是真開箱了
https://i.imgur.com/OLUn7Pc.jpg
兩側的保麗龍保護力良好
https://i.imgur.com/wsABGWI.jpg
八點多公斤有點難拉出來
https://i.imgur.com/ZXX8P94.jpg
拿開保麗龍發現包裝是轉90度的
https://i.imgur.com/uNOMTgD.jpg
把套拿掉
正面面板有CM的輪廓
不過沒有印上logo
https://i.imgur.com/39EjBf2.jpg
上方面板由前往後分別是電源鍵、重開鍵(付HDD讀取燈)、兩個USB3.0、四極耳機孔、
USB2.0的讀卡機
https://i.imgur.com/ATaXT7d.jpg
打開前面板
有加裝吸音棉
前風扇進風處也有附上濾網方便拆洗
https://i.imgur.com/UrcaUCh.jpg
拆開側板吧
雖然是手轉螺絲不過出場有點緊還是用十字起子
https://i.imgur.com/ZBLorc0.jpg
手轉螺絲是不會掉落的設計
可以不用擔心裝回時螺絲找半天的窘境
https://i.imgur.com/5kMgM6W.jpg
第一次用靜音殼
拆下來第一個印象就是側板滿沉的
不過這面不用擔心下面有卡榫不會往下掉
https://i.imgur.com/vYBkNUj.jpg
看一下內部
有一個可拆式的免螺絲5.25槽
底下是頂部的兩種蓋子還有配件包
https://i.imgur.com/4RlhpPR.jpg
拿起配件包
下方是三個2.5的槽位
https://i.imgur.com/BINh8kp.jpg
PCI槽的檔板是可重複利用的
https://i.imgur.com/sbcLHqB.jpg
打開有磁吸濾網跟靜音上蓋
靜音上蓋可以直接封閉上方兩個風扇孔
https://i.imgur.com/2dUo9wv.jpg
https://i.imgur.com/NsaMyO2.jpg
裝到機殼上試看看
隔音上蓋有點色差
畢竟跟機殼本體材質不同
不在強光照射下看不太出來
https://i.imgur.com/MY8VWyQ.jpg
配件包有免螺絲硬碟固定工具跟主機板的螺絲
https://i.imgur.com/HUhbq9o.jpg
https://i.imgur.com/h0FwjuH.jpg
看一下付的風扇
似乎是Silencio FP120
https://i.imgur.com/bMbyFT3.jpg
接下來看一下背面
可以發現放主板的地方比較往後凹
https://i.imgur.com/SdCp8xJ.jpg
接下來裝上硬碟吧
2.5裝的跟3.5的螺絲不太一樣不要裝錯了
2.5的是一字
3.5的是十字也比較長一點
https://i.imgur.com/noTPOtO.jpg
如果想裝第四顆3.5硬碟跟第四、五顆2.5只能裝在背板前方處
SSD裝起來滿穩的
不過HDD比較重總有點不放心
https://i.imgur.com/mCVXFXh.jpg
https://i.imgur.com/Yjpn2nC.jpg
來看看這個往後凹對走背線的空間有多少影響
前方比較寬的地方大概是2.4CM
後方就剩1.8CM左右了
有點吃緊
畢竟這邊要放SSD的線材還有一些電源線
https://i.imgur.com/uqzqlBj.jpg
裝機的途中突然發現原廠提供的4pin風扇一轉三的頭不太一樣
只有紅色才有完整的4pin
應該是為了讓轉速只回傳一個風扇的值
https://i.imgur.com/8nHouPF.jpg
PSU與3.5的空間
雖然官方說能裝下18cm長的PSU
不過被前方3.5佔走一部份
所以實際上滿壅擠的
https://i.imgur.com/fnKrJ3i.jpg
裝好後發現後方風扇可以上下微調高度
https://i.imgur.com/OjhLKRT.jpg
安裝後的整機圖
GPU的電源線用來幫忙頂一下顯卡
接下來就開始燒機吧
測試配備
CPU:E3-1230 V2
MB:Gigabyte Z77-DS3H
RAM:Kingston 1600 8G*2@2133 11-13-12 1T
GPU:Gigabyte RTX 2070 GAMING 8G
散熱器:intel原廠
S600狀態:原廠一吸一排 頂部使用磁吸濾網
https://i.imgur.com/MySPBWF.jpg
顯卡跟上一個海盜不明型號機殼相比高了一兩度
不過上個機殼有兩個吸氣風扇
而且後方與上方各有安裝一個排氣風扇
接下來就是氣流溫度了
https://i.imgur.com/8nVH5zL.jpg
左邊是進氣溫度
右上是環境溫度
右下是排氣溫度
看得出來熱空氣有排出
排氣溫度比上個機殼低了一點
https://i.imgur.com/sgc3AVM.jpg
左邊溫度測點
https://i.imgur.com/8dYWWHd.jpg
排氣溫度測點
總結:
想要靜音或是樸素外型機殼的人可以選這咖
CM這次也在上蓋提供了兩種選擇
想要靜音的人可以直接封起來
追求散熱的人可以打開來把風扇補上
優點:
1.有5.25可以讓需要光碟槽的人考慮
2.可以安裝兩個240/280的水冷排(上方需移除5.25支架)散熱布局靈活
3.跟前陣子CM自家的機殼相比終於多一個風扇了
4.與主流相比提供相較多(4個)的3.5硬碟安裝點
5.後方風扇可以上下微調,較易對準塔散排氣
6.前面板可以改變開啟方向
缺點:
1.PSU空間稍嫌壅擠
2.背板走線空間比較小
3.PSU下方濾網安裝不便
4.前置讀卡機不是3.0的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9-08-19T21:25
at 2019-08-19T21:25
By Valerie
at 2019-08-20T13:57
at 2019-08-20T13:57
By Bennie
at 2019-08-21T18:24
at 2019-08-21T18:24
By Brianna
at 2019-08-25T10:34
at 2019-08-25T10:34
By David
at 2019-08-27T06:07
at 2019-08-27T06:07
By Bennie
at 2019-08-31T09:35
at 2019-08-31T09:35
By Irma
at 2019-09-03T12:40
at 2019-09-03T12:40
By Leila
at 2019-09-07T02:04
at 2019-09-07T02:04
By Agnes
at 2019-09-12T01:30
at 2019-09-12T01:30
By Callum
at 2019-09-14T07:25
at 2019-09-14T07:25
By John
at 2019-09-15T15:37
at 2019-09-15T15:37
By Rosalind
at 2019-09-18T20:51
at 2019-09-18T20:51
By Candice
at 2019-09-20T06:59
at 2019-09-20T06:59
Related Posts
R9 3900X電壓溫度頻率測試(新增功耗)
By David
at 2019-08-15T22:28
at 2019-08-15T22:28
R9 3900X電壓溫度頻率測試
By Franklin
at 2019-08-15T22:10
at 2019-08-15T22:10
60K內遊戲影音機
By Rae
at 2019-08-15T21:58
at 2019-08-15T21:58
30~35k 不香遊戲程式機
By Faithe
at 2019-08-15T20:41
at 2019-08-15T20:41
R9 3900X電壓溫度頻率測試
By Madame
at 2019-08-15T20:22
at 2019-08-15T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