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Xtreme Gaming GTX 970 開箱 - 3C

By Emma
at 2015-12-25T17:57
at 2015-12-25T17:57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VideoCard 看板 #1MVHBvm- ]
作者: ang728 (要耍厨你還嫩的很) 看板: VideoCard
標題: [測試] Gigabyte Xtreme Gaming GTX 970 開箱
時間: Fri Dec 25 17:56:39 2015
完整廢話版: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blog/?p=5081
--
XTREME GAMING 的主打賣點結合了技嘉眾多曾在不同產品上出現的特色,過去我們曾見過
的金手套 GPU Gauntlet Sorting 篩選、Windforce 散熱系統、水冷等招牌設計;視覺設
計上也更加強化,原先的飾板多彩燈號延伸到風扇部分加入了天使眼燈;在耐久設計上也
導入了電路板塗層來強化耐潮、氧化、腐蝕等問題的對抗能力。當然電路設計上的撒料也
不手軟,強化了供電相數與用料的檔次,從多種層面來形塑 XTREME GAMING 顯卡。
產品外包裝:使用了不同以往的眼睛形象,使用了帶有一點盾牌風格的新設計,包裝背面
也簡述了 XTREME GAMING 的五大特色,以及說明顯示卡的輸出配置。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1.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2.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3.JPG
配件部分: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4.JPG
顯示卡本體:第一印象感覺與過往的 Windforce 散熱樣式相差無幾,中央風扇貼上了
XTREME GAMING 的貼紙;另外細看散熱器上有著一圈略帶透明的物體即為天使眼 LED 燈
條。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5.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6.JPG
VGA 輸出:提供了3DP、1*DVI、1*HDMI,輸出埠上都以護蓋來進行保護。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7.JPG
強化背板對於這種體積龐大的顯示卡也是必需品,另外可以看到除了輸出以外,在所有可
能的接點,包含 SLI、PCIe Connector 部分都準備了護套來防止氧化。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8.JPG
電源輸入部:不同於標準的 GTX 970所使用的雙 6PIN 輸入,GTX 970 Xtreme Gaming 使
用的雙 6+2,增加電源輸入的餘裕,下方 LED 則是電源輸入指示燈。不過這邊可以看到
一些缺失,出廠時,散熱器末端的鰭片有幾片受壓彎曲,可能是工廠進行包裝時手持的位
置失誤造成,也許只是少數個案,並不影響性能。
。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9.JPG
招牌之一的多彩 WINDFORCE 飾板:兩側則是風扇停轉時會亮起的指示燈。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0.JPG
顯示卡電路本體:PCB 上有著一層虹色反光即為特殊塗層所致,可以看出塗料是分布於
PCB 全範圍,後方龐大的VRM 區也是這張卡的亮點之一。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1.JPG
VRM 部分:輸出濾波電容重本大量使用了ESR更低的固態鉭質電容,以極小部分的固態電
容。PWM 主控使用了 uPi 的 uP1984A,在此之前市面上還沒紀錄有任何顯示卡使用這顆
PWM,暫時也沒有更多的資料有待確認,但推測應該是與常見的 uP1983A 有著差不多的
6+2 相控制能力,左側則是TI 的 MSP430 MCU,推測用來進行 LED 的發光控制;MOS
部分使用的是 Fairchild 的 FDMF6823C DrMOS。
不過使用了非 On Semi 的解決方案,就代表軟控調整電壓的能力會受限制。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2.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3.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4.JPG
整體配置上看下來,由於沒有任何擴相驅動的線路,因此可能是使用了並聯用料來達到等
效的 10+2 相供電,但也不能排除 uP1984A 已經整合擴相的設計。但用料等級是無須懷
疑的。
GPU為 GM201-200-A1:靠近看能夠更進一步的看到保護膜的塗布。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5.JPG
背部可以看到與正面並聯增加容量的鉭電陣列: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6.JPG
顯示卡末端則是負責檢流的 INA3221 晶片: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7.JPG
兩顆uP0105P LDO 與 L1117 LDO 應為從 PCIe Slot 生成次要的 Power Rail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8.JPG
散熱器本體:可以看到熱導管貫穿整個散熱區域,GPU 接觸面為銅底設計。因為需要燈光
控制因此接線上較多。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9.JPG
散熱鰭片與熱導管使用回流焊方式連接,吃錫工整度尚稱整齊,沒有過多溢出或是不吃錫
的狀況,MOSFET 與電感部分則是透過鋁板、導熱貼和鰭片接合來輔助散熱: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0.JPG
底座、導管間有確實的焊接接合,但銅底邊緣有些錫膏溢出,不在 GPU 接觸範圍上不造
成散熱影響,僅影響美學部分。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1.JPG
鰭片部分使用兩支金屬棒緊固強化,不過此處可以發現有一根唯一沒使用回流焊接合的導
管。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2.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3.JPG
上電之後預設條件為發出橘光:同時可以注意到風扇停轉時Windforce 兩旁的停轉指示燈
亮起。PCIe 電源指示燈發出白光燈號。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4.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5.JPG
技嘉自有的 OC GURU II 軟體提供了所需的監測、控制機能,提供基本的時脈溫度監視以
及OSD顯示。控制部分則包含了時脈調整、OC Preset、自訂設定檔,也能調整 BOOST 的
電力上限、電壓調整,以及風扇部分的自訂。此外也提供了線上支援。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guru_01.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guru_02.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guru_03.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guru_04.JPG
LED 部分也能進行詳細的控制,除了預設的色彩選擇之外,因為使用RGB LED 因此也能混
色出現更多選擇,LED 行為也可以選擇亮度、呼吸燈、閃爍等不同的效果。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6.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7.JPG
測試平台:GTX 970 Xtreme Gaming 的基本設定為Base 1190MHz、MEM 1774MHz、Boost
1342MHz,比起公版時脈有著一定程度的提升。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sys.JPG
由於MAXWELL GPU 的 Turbo Boost 特色,因此在測試前檢視 BIOS 設定成為了必要,從
BIOS 內部資料我們大概可以得知風扇起轉的臨界點約在45度左右,BOOST 限縮的溫度約
在 79 度、超過91度強制降頻;電力輸入的部分 PCIe 兩路各可以輸入 150W最高 159W,
PCIe SLOT 則是 66W 最高75瓦,整卡的 TGP 在 300瓦最高可到 366 瓦,對於一張GTX
970 來說是相當充裕的,Boost Clock 列表內,GPU 可以選擇時脈最高可以推進到 1531
MHz,後面我們會進行 Boost Clock 的檢證。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biosset.JPG
性能與遊戲驗證,測試中將使用了OC Guru II 內提供的 OC Preset 來進行對照,OC
Prest時脈提升到了 Base 1215MHz、MEM 1774MHz、Boost 1367MHz,另外 POWER TARGET
也提升到了 110%,有助於維持更長的 Boost。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est.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gpuz.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970xglst1.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970xglst2.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970xglst3.jpg
溫度的部分,我們以 Furmark 0XAA 探究極限狀態下的反應,並以 8XAA 設定與實際運作
Merto : Last Light 紀錄作為 Long-trem 負載反應的模擬。比較對象則是預設狀態以
及 OC Preset,OC 模式在圖表中為紅色曲線。
Furmark 0XAA: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furmark0x.JPG
Furmark 8XAA: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furmark8x.JPG
Merto : Last Light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metrillvh.JPG
測試的結果表示,由於 TGP 設定夠寬鬆,GTX 970 Xtreme Gaming 可以在極限狀態中維
持相當久的 Boost State,可以看到不管預設,或超頻狀態下,搭配上可圈可點的解熱表
現,因此幾乎都能保持住 GPU 提供的 BOOST 時脈不滑落,對於性能會有著相當決定性的
影響,也是購買高性能自製卡的很大誘因。遊戲執行紀錄中也是有著相同的表現,持續的
工作在穩定的 Boost 時脈,由於負載相對比 Furmark 輕,因此也帶來了不錯的溫度表現
。
整體看起來,GTX 970 Xtreme Gaming 在硬體設計部份是很好的達到了一張優秀自製卡應
有的水準,提供了夠豪華的用料、寬裕的 BIOS 內部設定,以及搭配得上的散熱性能。
PCB保護膜的設計也在市面上產品中是相當新穎的特色,除了增加產品本身耐久性以外,
也多少看得出力求擺脫 ”氧化不保” 這個糾纏著技嘉的過往陰影。
另外透過了可自訂的 RGB 多彩 LED 銘牌以及風扇眼燈來強化了視覺享受,對於目前略有
復甦的PCMOD 風潮來說,這樣子的附加價值是能夠多吸引一些不同領域的玩家來購入。軟
體部分 OC GURU II 也提供了美觀、順手的監控、調整工具,操作反應上也尚可。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8.JPG
但即便有著強悍的性能,也還是要稍微點出一些所見的缺點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在軟體
部分,測試的過程發現某一個版本的 OC GURU II ,會在進入 Windows 啟動之後,覆蓋
先前 MCU 內儲存的燈光顏色以及軟體設定的閃爍模式至預設的紅色以及常亮,不過這個
問題在使用了最新版本的 OCGURU II 以後即可解決,使用者在使用時須要特別留意。另
外也希望 OC GURU 可以考慮加入 Fan fail 的提示,以及可以調整是否隨 Windows 啟動
的選項;另外若硬體上許可,能夠將閃爍效果也整合到 MCU儲存完成度會更高。
--
作者: ang728 (要耍厨你還嫩的很) 看板: VideoCard
標題: [測試] Gigabyte Xtreme Gaming GTX 970 開箱
時間: Fri Dec 25 17:56:39 2015
完整廢話版: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blog/?p=5081
--
XTREME GAMING 的主打賣點結合了技嘉眾多曾在不同產品上出現的特色,過去我們曾見過
的金手套 GPU Gauntlet Sorting 篩選、Windforce 散熱系統、水冷等招牌設計;視覺設
計上也更加強化,原先的飾板多彩燈號延伸到風扇部分加入了天使眼燈;在耐久設計上也
導入了電路板塗層來強化耐潮、氧化、腐蝕等問題的對抗能力。當然電路設計上的撒料也
不手軟,強化了供電相數與用料的檔次,從多種層面來形塑 XTREME GAMING 顯卡。
產品外包裝:使用了不同以往的眼睛形象,使用了帶有一點盾牌風格的新設計,包裝背面
也簡述了 XTREME GAMING 的五大特色,以及說明顯示卡的輸出配置。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1.JPG
配件部分: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4.JPG
顯示卡本體:第一印象感覺與過往的 Windforce 散熱樣式相差無幾,中央風扇貼上了
XTREME GAMING 的貼紙;另外細看散熱器上有著一圈略帶透明的物體即為天使眼 LED 燈
條。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5.JPG
VGA 輸出:提供了3DP、1*DVI、1*HDMI,輸出埠上都以護蓋來進行保護。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7.JPG
強化背板對於這種體積龐大的顯示卡也是必需品,另外可以看到除了輸出以外,在所有可
能的接點,包含 SLI、PCIe Connector 部分都準備了護套來防止氧化。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8.JPG
電源輸入部:不同於標準的 GTX 970所使用的雙 6PIN 輸入,GTX 970 Xtreme Gaming 使
用的雙 6+2,增加電源輸入的餘裕,下方 LED 則是電源輸入指示燈。不過這邊可以看到
一些缺失,出廠時,散熱器末端的鰭片有幾片受壓彎曲,可能是工廠進行包裝時手持的位
置失誤造成,也許只是少數個案,並不影響性能。
。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09.JPG
招牌之一的多彩 WINDFORCE 飾板:兩側則是風扇停轉時會亮起的指示燈。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0.JPG
顯示卡電路本體:PCB 上有著一層虹色反光即為特殊塗層所致,可以看出塗料是分布於
PCB 全範圍,後方龐大的VRM 區也是這張卡的亮點之一。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1.JPG
VRM 部分:輸出濾波電容重本大量使用了ESR更低的固態鉭質電容,以極小部分的固態電
容。PWM 主控使用了 uPi 的 uP1984A,在此之前市面上還沒紀錄有任何顯示卡使用這顆
PWM,暫時也沒有更多的資料有待確認,但推測應該是與常見的 uP1983A 有著差不多的
6+2 相控制能力,左側則是TI 的 MSP430 MCU,推測用來進行 LED 的發光控制;MOS
部分使用的是 Fairchild 的 FDMF6823C DrMOS。
不過使用了非 On Semi 的解決方案,就代表軟控調整電壓的能力會受限制。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2.JPG
整體配置上看下來,由於沒有任何擴相驅動的線路,因此可能是使用了並聯用料來達到等
效的 10+2 相供電,但也不能排除 uP1984A 已經整合擴相的設計。但用料等級是無須懷
疑的。
GPU為 GM201-200-A1:靠近看能夠更進一步的看到保護膜的塗布。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5.JPG
背部可以看到與正面並聯增加容量的鉭電陣列: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6.JPG
顯示卡末端則是負責檢流的 INA3221 晶片: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7.JPG
兩顆uP0105P LDO 與 L1117 LDO 應為從 PCIe Slot 生成次要的 Power Rail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8.JPG
散熱器本體:可以看到熱導管貫穿整個散熱區域,GPU 接觸面為銅底設計。因為需要燈光
控制因此接線上較多。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19.JPG
散熱鰭片與熱導管使用回流焊方式連接,吃錫工整度尚稱整齊,沒有過多溢出或是不吃錫
的狀況,MOSFET 與電感部分則是透過鋁板、導熱貼和鰭片接合來輔助散熱: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0.JPG
底座、導管間有確實的焊接接合,但銅底邊緣有些錫膏溢出,不在 GPU 接觸範圍上不造
成散熱影響,僅影響美學部分。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1.JPG
鰭片部分使用兩支金屬棒緊固強化,不過此處可以發現有一根唯一沒使用回流焊接合的導
管。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2.JPG
上電之後預設條件為發出橘光:同時可以注意到風扇停轉時Windforce 兩旁的停轉指示燈
亮起。PCIe 電源指示燈發出白光燈號。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4.JPG
技嘉自有的 OC GURU II 軟體提供了所需的監測、控制機能,提供基本的時脈溫度監視以
及OSD顯示。控制部分則包含了時脈調整、OC Preset、自訂設定檔,也能調整 BOOST 的
電力上限、電壓調整,以及風扇部分的自訂。此外也提供了線上支援。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guru_01.JPG
LED 部分也能進行詳細的控制,除了預設的色彩選擇之外,因為使用RGB LED 因此也能混
色出現更多選擇,LED 行為也可以選擇亮度、呼吸燈、閃爍等不同的效果。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6.JPG
測試平台:GTX 970 Xtreme Gaming 的基本設定為Base 1190MHz、MEM 1774MHz、Boost
1342MHz,比起公版時脈有著一定程度的提升。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sys.JPG
由於MAXWELL GPU 的 Turbo Boost 特色,因此在測試前檢視 BIOS 設定成為了必要,從
BIOS 內部資料我們大概可以得知風扇起轉的臨界點約在45度左右,BOOST 限縮的溫度約
在 79 度、超過91度強制降頻;電力輸入的部分 PCIe 兩路各可以輸入 150W最高 159W,
PCIe SLOT 則是 66W 最高75瓦,整卡的 TGP 在 300瓦最高可到 366 瓦,對於一張GTX
970 來說是相當充裕的,Boost Clock 列表內,GPU 可以選擇時脈最高可以推進到 1531
MHz,後面我們會進行 Boost Clock 的檢證。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biosset.JPG
性能與遊戲驗證,測試中將使用了OC Guru II 內提供的 OC Preset 來進行對照,OC
Prest時脈提升到了 Base 1215MHz、MEM 1774MHz、Boost 1367MHz,另外 POWER TARGET
也提升到了 110%,有助於維持更長的 Boost。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ocest.JPG



溫度的部分,我們以 Furmark 0XAA 探究極限狀態下的反應,並以 8XAA 設定與實際運作
Merto : Last Light 紀錄作為 Long-trem 負載反應的模擬。比較對象則是預設狀態以
及 OC Preset,OC 模式在圖表中為紅色曲線。
Furmark 0XAA: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furmark0x.JPG
Furmark 8XAA: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furmark8x.JPG
Merto : Last Light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metrillvh.JPG
測試的結果表示,由於 TGP 設定夠寬鬆,GTX 970 Xtreme Gaming 可以在極限狀態中維
持相當久的 Boost State,可以看到不管預設,或超頻狀態下,搭配上可圈可點的解熱表
現,因此幾乎都能保持住 GPU 提供的 BOOST 時脈不滑落,對於性能會有著相當決定性的
影響,也是購買高性能自製卡的很大誘因。遊戲執行紀錄中也是有著相同的表現,持續的
工作在穩定的 Boost 時脈,由於負載相對比 Furmark 輕,因此也帶來了不錯的溫度表現
。
整體看起來,GTX 970 Xtreme Gaming 在硬體設計部份是很好的達到了一張優秀自製卡應
有的水準,提供了夠豪華的用料、寬裕的 BIOS 內部設定,以及搭配得上的散熱性能。
PCB保護膜的設計也在市面上產品中是相當新穎的特色,除了增加產品本身耐久性以外,
也多少看得出力求擺脫 ”氧化不保” 這個糾纏著技嘉的過往陰影。
另外透過了可自訂的 RGB 多彩 LED 銘牌以及風扇眼燈來強化了視覺享受,對於目前略有
復甦的PCMOD 風潮來說,這樣子的附加價值是能夠多吸引一些不同領域的玩家來購入。軟
體部分 OC GURU II 也提供了美觀、順手的監控、調整工具,操作反應上也尚可。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gagtx970xg/GAGTX970XG_28.JPG
但即便有著強悍的性能,也還是要稍微點出一些所見的缺點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在軟體
部分,測試的過程發現某一個版本的 OC GURU II ,會在進入 Windows 啟動之後,覆蓋
先前 MCU 內儲存的燈光顏色以及軟體設定的閃爍模式至預設的紅色以及常亮,不過這個
問題在使用了最新版本的 OCGURU II 以後即可解決,使用者在使用時須要特別留意。另
外也希望 OC GURU 可以考慮加入 Fan fail 的提示,以及可以調整是否隨 Windows 啟動
的選項;另外若硬體上許可,能夠將閃爍效果也整合到 MCU儲存完成度會更高。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Heather
at 2015-12-28T01:43
at 2015-12-28T01:43

By Isabella
at 2015-12-31T20:35
at 2015-12-31T20:35

By Jessica
at 2016-01-03T23:06
at 2016-01-03T23:06

By Kyle
at 2016-01-04T01:19
at 2016-01-04T01:19

By Ursula
at 2016-01-05T05:32
at 2016-01-05T05:32

By Ursula
at 2016-01-10T02:39
at 2016-01-10T02:39

By Dinah
at 2016-01-10T09:18
at 2016-01-10T09:18

By Heather
at 2016-01-11T20:19
at 2016-01-11T20:19

By Hedy
at 2016-01-15T17:57
at 2016-01-15T17:5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01-19T18:41
at 2016-01-19T18:41

By Caitlin
at 2016-01-23T18:30
at 2016-01-23T18:30

By Lucy
at 2016-01-24T22:06
at 2016-01-24T22:06

By Hardy
at 2016-01-27T10:43
at 2016-01-27T10:43

By Yedda
at 2016-01-31T22:34
at 2016-01-31T22:34

By Zenobia
at 2016-02-04T05:26
at 2016-02-04T05:26

By Brianna
at 2016-02-05T07:10
at 2016-02-05T07:10

By Ethan
at 2016-02-05T15:07
at 2016-02-05T15:07

By Rachel
at 2016-02-08T11:34
at 2016-02-08T11:34

By Olivia
at 2016-02-11T01:56
at 2016-02-11T01:56

By Emily
at 2016-02-15T12:04
at 2016-02-15T12:04

By Charlotte
at 2016-02-20T06:17
at 2016-02-20T06:17

By Suhail Hany
at 2016-02-23T05:47
at 2016-02-23T05:47

By Rachel
at 2016-02-27T00:52
at 2016-02-27T00:52

By Bethany
at 2016-02-29T23:41
at 2016-02-29T23:41

By Rosalind
at 2016-03-03T14:09
at 2016-03-03T14:09
Related Posts
30K 中度遊戲機+程式開發

By Sierra Rose
at 2015-12-25T16:52
at 2015-12-25T16:52
兩份菜單請益

By Jake
at 2015-12-25T16:44
at 2015-12-25T16:44
20K上下主機

By Jacob
at 2015-12-25T15:31
at 2015-12-25T15:31
25k左右游戲機

By Odelette
at 2015-12-25T14:11
at 2015-12-25T14:11
新顯卡配舊電腦,會否浪費顯卡威力?

By Agatha
at 2015-12-25T12:42
at 2015-12-25T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