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人資副總:Big Data分析面試應用, - Google

By Ida
at 2013-06-21T16:42
at 2013-06-21T16:4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Hn13PDH ]
作者: octobird (遺憾)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Google人資副總:Big Data分析面試應用,
時間: Fri Jun 21 16:37:42 2013
喜歡戰學校的,可以洗洗睡了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03/id/28318
Google人資副總:Big Data分析面試應用,在校成績多無用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許凱玲編譯發表日期:2013-06-21
Googe應是全世界看過最多「數據資料」的公司,若是將這些巨量資料(Big Data)運
用在領導(leadership)和管理(management)領域呢?Google人資資深副總博克(Laszlo
Bock)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表示,巨量資料影響層面越來越廣,不過要運用在領導層面
還是相當困難的,部分挑戰來自於:多數情況下領導是由直覺驅動,而且糟糕的是許多人
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很不錯,事實上只有少數人擁有好的領導能力。
數年前Google進行一項研究,想知道Google是否特別擅長挖掘優秀人才;在上萬次面
試中,請面試官為求職者評分,然後再觀察每個人的工作表現,發現這兩者之間的關連性
「零相關」,而且還是「隨機」結果,其中只有一位面試官預測準確,原因是他只面試了
一個人,這是非常專業的領域,而這位面試官正是全球在這個領域當中最厲害的專家。
此外,還發現了「腦力激盪」其實只是浪費時間,例如:一架飛機可以塞入幾顆高爾
夫球?紐約曼哈頓有多少間加油站?除了浪費時間之外,這些問題無法預測任何事情,只
是讓面試官覺得自己很聰明而已。
相較之下,行為面試(Behavioral interview)通常是比較有用的,例如詢問求職者
:如何解決困難問題?當求職者分享個人經驗,面試官再繼續探究其作法,可以得到兩種
資訊,一是該求職者和真實世界的互動情況,再者,更有意義的就是可得知求職者認為什
麼事情是「困難」的。
另外還從中發現,對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讓部屬知道進行任何決策都是「一致」
且「公平」的,部屬做起事來也比較自由,原因正是他們瞭解要依循的準則為何,只要在
準則之下,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Google每年會進行兩次的經理人評量,稱為向上回饋(upward feedback)調查,只要
是有主管的員工,都要參加這項評量,詢問12~18項不同因素,再將結果和主管分享,進
而追蹤是否改善;結果是:過去三年Google因此大幅提升了主管素質。
如果向某位主管闡述對他並不是那麼好的調查結果,可能會落入以下對話,「我覺得
我做得比這個結果好」、「可是這是你的感覺,事實上這是大家回報的結果」。其實不用
說那麼多,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讓他們知道「資訊」為何,然後進行修正即可;巨量資
料其中一項應用層面即是帶來「事實」,讓人們明白所做的決策並不完美,接下來就會調
整自己的行為。
若是將巨量資料運用在Google員工身上呢?目前觀察到的是:在校成績(GPA分數)在
面試過程中是毫無參考價值的,除非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因為沒有其它可以參考的指
標,才會稍微參考在校成績;過去Google面試過程一定會問在校成績,現在也不這麼做了
,因為這並不能預測任何事情。有趣的是,有的Google團隊中,甚至有14%的成員都沒有上
過大學。
特別是在Google工作2~3年的員工,其工作表現和大學表現就完全無關,因為兩者所
需的技能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經過工作洗禮,也成為了完全不同的人。另外的原因是
,博克認為大學的學術環境是非常人為的環境,人們經過精細訓練之後可以取得成功,但
也習慣在這樣的環境下成功,而Laszlo Bock在大學遇到挫折的原因,就是因為教授總是
在等待學生們回答特定答案,但更有趣的應該是解決沒有特定答案的問題。
出自NYTimes、BusinessInsider
--
作者: octobird (遺憾)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Google人資副總:Big Data分析面試應用,
時間: Fri Jun 21 16:37:42 2013
喜歡戰學校的,可以洗洗睡了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03/id/28318
Google人資副總:Big Data分析面試應用,在校成績多無用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許凱玲編譯發表日期:2013-06-21
Googe應是全世界看過最多「數據資料」的公司,若是將這些巨量資料(Big Data)運
用在領導(leadership)和管理(management)領域呢?Google人資資深副總博克(Laszlo
Bock)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表示,巨量資料影響層面越來越廣,不過要運用在領導層面
還是相當困難的,部分挑戰來自於:多數情況下領導是由直覺驅動,而且糟糕的是許多人
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很不錯,事實上只有少數人擁有好的領導能力。
數年前Google進行一項研究,想知道Google是否特別擅長挖掘優秀人才;在上萬次面
試中,請面試官為求職者評分,然後再觀察每個人的工作表現,發現這兩者之間的關連性
「零相關」,而且還是「隨機」結果,其中只有一位面試官預測準確,原因是他只面試了
一個人,這是非常專業的領域,而這位面試官正是全球在這個領域當中最厲害的專家。
此外,還發現了「腦力激盪」其實只是浪費時間,例如:一架飛機可以塞入幾顆高爾
夫球?紐約曼哈頓有多少間加油站?除了浪費時間之外,這些問題無法預測任何事情,只
是讓面試官覺得自己很聰明而已。
相較之下,行為面試(Behavioral interview)通常是比較有用的,例如詢問求職者
:如何解決困難問題?當求職者分享個人經驗,面試官再繼續探究其作法,可以得到兩種
資訊,一是該求職者和真實世界的互動情況,再者,更有意義的就是可得知求職者認為什
麼事情是「困難」的。
另外還從中發現,對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讓部屬知道進行任何決策都是「一致」
且「公平」的,部屬做起事來也比較自由,原因正是他們瞭解要依循的準則為何,只要在
準則之下,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Google每年會進行兩次的經理人評量,稱為向上回饋(upward feedback)調查,只要
是有主管的員工,都要參加這項評量,詢問12~18項不同因素,再將結果和主管分享,進
而追蹤是否改善;結果是:過去三年Google因此大幅提升了主管素質。
如果向某位主管闡述對他並不是那麼好的調查結果,可能會落入以下對話,「我覺得
我做得比這個結果好」、「可是這是你的感覺,事實上這是大家回報的結果」。其實不用
說那麼多,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讓他們知道「資訊」為何,然後進行修正即可;巨量資
料其中一項應用層面即是帶來「事實」,讓人們明白所做的決策並不完美,接下來就會調
整自己的行為。
若是將巨量資料運用在Google員工身上呢?目前觀察到的是:在校成績(GPA分數)在
面試過程中是毫無參考價值的,除非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因為沒有其它可以參考的指
標,才會稍微參考在校成績;過去Google面試過程一定會問在校成績,現在也不這麼做了
,因為這並不能預測任何事情。有趣的是,有的Google團隊中,甚至有14%的成員都沒有上
過大學。
特別是在Google工作2~3年的員工,其工作表現和大學表現就完全無關,因為兩者所
需的技能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經過工作洗禮,也成為了完全不同的人。另外的原因是
,博克認為大學的學術環境是非常人為的環境,人們經過精細訓練之後可以取得成功,但
也習慣在這樣的環境下成功,而Laszlo Bock在大學遇到挫折的原因,就是因為教授總是
在等待學生們回答特定答案,但更有趣的應該是解決沒有特定答案的問題。
出自NYTimes、BusinessInsider
--
Tags:
Google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13-06-23T12:32
at 2013-06-23T12:32

By Harry
at 2013-06-26T00:53
at 2013-06-26T00:53

By George
at 2013-06-28T01:13
at 2013-06-28T01:13

By Dinah
at 2013-07-01T01:04
at 2013-07-01T01:04

By Cara
at 2013-07-02T05:10
at 2013-07-02T05:10
Related Posts
Google表單-CSS/HTML怎麼修改?

By Kristin
at 2013-06-21T10:57
at 2013-06-21T10:57
youtube 不能設定開始撥放時間 #t=xxs

By Edward Lewis
at 2013-06-21T03:27
at 2013-06-21T03:27
如何兼顧一鍵開啟獨立首頁和預設分頁

By Zanna
at 2013-06-20T22:03
at 2013-06-20T22:03
stop download從右鍵選單移除

By Delia
at 2013-06-20T19:56
at 2013-06-20T19:56
feedly 全面接手 Reader,推出純網頁版

By Robert
at 2013-06-20T19:21
at 2013-06-20T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