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將整合旗下不同網站的活動紀錄 - Google
By Una
at 2012-01-26T23:29
at 2012-01-26T23:29
Table of Contents
1. 情報or新聞 連結: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824494
2. 內文:
老大哥監視你!Google將整合用戶在其旗下不同網站的活動紀錄
台灣英文新聞
不管是使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還是搜尋引擎,Google即將
掌握更多使用者的網路活動足跡。Google二十四日宣布新的隱私權政策,將整合收集旗下
幾乎所有網路服務用戶活動資料,以便提供更個人化的搜尋結果和廣告,但由於這種新方
式預設所有人一律加入,不讓使用者有「選擇退出」(opt out)的機會,而遭抨擊。
Google原本就已在收集使用者部份網路活動資料,但是,這次即將於三月一日起生效的新
作法,將首次追蹤用戶在其旗下不同網站的活動紀錄,並將這些資料整合在一起。Google
隱私事務、產品暨工程部門主任惠登在部落格上說,新政策適用除了Google錢包、Chrome
瀏覽器和Google Books之外的所有服務,會將用戶在Google各單一服務提供的資料合併,
「簡單來說,我們將在所有產品上都視你為單一用戶,這表示會有更簡潔、直覺的Google
使用經驗。」
這項新措施有助Google根據用戶網路使用習慣提供個人化搜尋結果和廣告。但是Google不
給使用者選擇不加入變更後新政策的餘地,等於強迫用戶接受。Google收集的資料,包括
:使用者何時啟動手機平台、登入帳號,或者搜尋紀錄,也能在用戶電腦上儲存紀錄檔追
蹤用戶逛過哪些網站,用了什麼地圖軟體估計其所在位置。
消費者權益促進人士批評,新政策可能會激怒用戶,他們從沒預期自己的資料會被這麼多
不同網站共用。權益組織「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執行長史泰爾說,「
Google新隱私權政策令人失望和有點害怕」,消費者應有不採用新作法的選擇權。
相較於蘋果和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成功打造整合多產品的「統合環境」來抓住
使用者,Google的用戶資料分散於眾多服務平台,分析家認為,Google意圖效法這些公司
,創造跨產品無縫使用環境。
除了Google,Facebook以「時間軸」(Timeline)型態呈現個人檔案頁面,原本採自願使
用,現在也將改為強制使用,但「時間軸」被批評更容易暴露過去活動紀錄。Facebook去
年底才因隱私權爭議,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和解,承諾未來更改隱私權
設定需經用戶同意。
對Google的新作法,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吳肇銘分析,想要
在網路世界愈方便,通常就要愈開放,隱私權也會愈沒有保障,從過去資訊散落在各處,
到目前Google已逐漸統合個人郵件、行事曆、網路搜尋、影音資訊等功能,未來人肉搜索
將會更容易,形同另一種形式的社會監視。
因此,他建議,民眾在網路登錄時要留意自己究竟同意了那些項目,同時也要適度壓抑自
己想show的潛藏性格。
3.心得:
--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824494
2. 內文:
老大哥監視你!Google將整合用戶在其旗下不同網站的活動紀錄
台灣英文新聞
不管是使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還是搜尋引擎,Google即將
掌握更多使用者的網路活動足跡。Google二十四日宣布新的隱私權政策,將整合收集旗下
幾乎所有網路服務用戶活動資料,以便提供更個人化的搜尋結果和廣告,但由於這種新方
式預設所有人一律加入,不讓使用者有「選擇退出」(opt out)的機會,而遭抨擊。
Google原本就已在收集使用者部份網路活動資料,但是,這次即將於三月一日起生效的新
作法,將首次追蹤用戶在其旗下不同網站的活動紀錄,並將這些資料整合在一起。Google
隱私事務、產品暨工程部門主任惠登在部落格上說,新政策適用除了Google錢包、Chrome
瀏覽器和Google Books之外的所有服務,會將用戶在Google各單一服務提供的資料合併,
「簡單來說,我們將在所有產品上都視你為單一用戶,這表示會有更簡潔、直覺的Google
使用經驗。」
這項新措施有助Google根據用戶網路使用習慣提供個人化搜尋結果和廣告。但是Google不
給使用者選擇不加入變更後新政策的餘地,等於強迫用戶接受。Google收集的資料,包括
:使用者何時啟動手機平台、登入帳號,或者搜尋紀錄,也能在用戶電腦上儲存紀錄檔追
蹤用戶逛過哪些網站,用了什麼地圖軟體估計其所在位置。
消費者權益促進人士批評,新政策可能會激怒用戶,他們從沒預期自己的資料會被這麼多
不同網站共用。權益組織「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執行長史泰爾說,「
Google新隱私權政策令人失望和有點害怕」,消費者應有不採用新作法的選擇權。
相較於蘋果和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成功打造整合多產品的「統合環境」來抓住
使用者,Google的用戶資料分散於眾多服務平台,分析家認為,Google意圖效法這些公司
,創造跨產品無縫使用環境。
除了Google,Facebook以「時間軸」(Timeline)型態呈現個人檔案頁面,原本採自願使
用,現在也將改為強制使用,但「時間軸」被批評更容易暴露過去活動紀錄。Facebook去
年底才因隱私權爭議,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和解,承諾未來更改隱私權
設定需經用戶同意。
對Google的新作法,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吳肇銘分析,想要
在網路世界愈方便,通常就要愈開放,隱私權也會愈沒有保障,從過去資訊散落在各處,
到目前Google已逐漸統合個人郵件、行事曆、網路搜尋、影音資訊等功能,未來人肉搜索
將會更容易,形同另一種形式的社會監視。
因此,他建議,民眾在網路登錄時要留意自己究竟同意了那些項目,同時也要適度壓抑自
己想show的潛藏性格。
3.心得:
--
Tags:
Google
All Comments
By Jacky
at 2012-01-28T07:50
at 2012-01-28T07:50
By Hardy
at 2012-01-31T16:35
at 2012-01-31T16:35
By Kyle
at 2012-02-03T19:23
at 2012-02-03T19:2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02-06T08:55
at 2012-02-06T08:55
By Ingrid
at 2012-02-10T10:39
at 2012-02-10T10:39
Related Posts
異常的帳戶授權
By Ethan
at 2012-01-26T23:28
at 2012-01-26T23:28
整合戰力? Google更新隱私權政策及服務
By Ethan
at 2012-01-26T09:01
at 2012-01-26T09:01
chrome有時字型很怪
By Tom
at 2012-01-25T21:11
at 2012-01-25T21:11
YouTube破紀錄 單日播放影片數40億次
By Enid
at 2012-01-25T01:37
at 2012-01-25T01:37
CSE 有辦法設定預覽圖嗎?
By Kyle
at 2012-01-24T23:42
at 2012-01-24T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