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收購Moto: 數字中的輸贏秘密 - Google

By Zenobia
at 2011-08-19T21:44
at 2011-08-19T21:44
Table of Contents
http://goo.gl/9WaWW
Google收購Moto: 數字中的輸贏秘密
在默多克的傳媒帝國受挫之后,似乎一切小道消息,都變得遲鈍了。Google收購Moto的消
息就像涂上錫封的石油桶,直到消息正式公布,才一下子點燃了全球媒體的火焰。
是的,不久之前,MOTO才公布了它的第二季度財報,這是一份符合預期的報告:當季實現
收入33億美元,略微超出分析師31億美元的預期;實現每股收益0.06美元,符合分析師預
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也達到了440萬部的預期,市場占有率約4%……與之相對比,智
能手機市場的新星HTC市場占有率達11%。其實,符合預期的另一個說法是:平淡,是的,
MOTO已經不是市場的主角。
同樣在不久之前,Google輸掉了針對北電的競標,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專利大戰,用
Google的話來說,就是微軟、蘋果、Oracle集體發難,要通過專利讓Android大大提高成
本。也正因此,專門兜售專利的公司InterDigital一度被視為Google要爭奪的對象,它的
8000多項移動通信專利,無疑是Google最欠缺也需要的“軟武器”。
但是,似乎在一夜之間,Google突然選擇了Moto這個“硬”漢,舉世皆驚!其實,沒有什
么不可能。
首先,數字告訴我們,Moto依然是一家有相當價值的企業。此前,北電的專利賣出了45億
美金,比北電擁有更多專利的MOTO單這項價值就可能超過70億美金;而MOTO還擁有一項占
據全球第一的機頂盒業務,價值可能超過20億美金,而Google TV業務一直非常失敗;另
外,不要忘記,MOTO的賬戶上還大約有35億美金現金——從這個意義上說,Google收購的
MOTO手機團隊即可以說零成本,也可以看作“一文不值”。
其次,作為MOTO的股東,這家企業長期不盈利,已經讓它們缺少耐心長期等待下去,這種
情況下,另類投資大亨伊坎的作用尤其重要。作為MOTO這家股權分散公司的大股東之一,
伊坎一直推動MOTO出售專利或整體出售,經此一役,伊坎的股票價值已從上周五的6.558
億美元升至10億多美元,按其前期更低的成本,凈賺4.15億美金。也正因這些機構投資者
的推動,MOTO一旦看到出賣的機會,變得毫不猶豫。
第三,我們還需要關注到一個數字——9000萬美金。當初,MOTO被拆分時,一個印度人桑
杰·賈成為MOTO移動業務的CEO,本來就惹來不少圍觀,而他當時全力將未來押注Android
的戰略更是引來眾多爭議。但是,這種深度的合作關系,為桑杰·賈與谷歌高層建立了深
厚關系,MOTO不但一直比較早地拿到Android的開發權,而且,桑杰·賈本人也因此在這
次交易中獲益9000萬美金,對於一個高級打工仔,這種內在的隱秘動力很難忽視。
是的,MOTO的業務本身、股東、經理人組成的混合體,讓這家企業變成一道不錯的大餐,
只是需要等到那個合適的買家,無疑他們是多贏的。那么,買家呢?
一方面,我們看到,Gartner的數據顯示,上一個季度Android手機出貨高達4700萬臺,如
果它們都和HTC一樣向微軟繳納5美金的專利費,這就意味著每年10億美金的專利費,這還
不包括蘋果的訴訟、Oracle的訴訟可能成功。如果Android未來出貨量翻一番,每年的專
利費可能最高達到40~50億美金——不要忘記,Google現在每年從移動手機市場的廣告收
入也只有10億美金。Google的未來,正如其CEO佩奇所說的“移動第一”,不占領移動互
聯網,Google的時代就可能結束。因此,無論是從保護Android產業鏈角度,還是從自身
的直接利益角度,或者MOTO1.7萬項已獲得專利的角度說,Google都值得一搏。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看到,Google有高達390億的現金等價物,這些資金甚至很難找到
金融市場上合適的投資產品。國債的收益率持續下降,可能從不到3%降低到2%以下,而紐
約梅隆銀行甚至對存款收取費用,數字告訴我們,在沒有更好投資的情況下,收購Moto的
專利和硬件資產,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那么,蘋果和微軟是輸家嗎?未必。
如你所知,此次的訴訟源自MOTO對蘋果率先的發難,蘋果此前也未因為專利從MOTO和
Google身上得利,Android的發展固然缺少了一項制衡,蘋果同時也讓Android陣營內部出
現了分化,三星、LG等大公司可能因此疏遠了Google;微軟則更是如此,微軟第一時間做
出了反饋,提出WP操作系統是唯一不會“威脅”手機制造商的系統,微軟愿意加強與它們
的合作。
因此,可以看到,剩下的可能受到傷害的就是三星、LG、HTC、索愛、中興、華為這些
Android陣營當中的廠商。問題是,這些企業本來也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在Android擺脫
訴訟之后也免於了專利報復,而且兩線下注,可以選擇WP作為合作伙伴未必不是好事。何
以見得都是壞事呢?
那么,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贏的遊戲了?這不可能,問題出在哪里呢?是的,除了收購這件
事情本身,其它一切都是基於“假設”,大家進行交易的只是“期權”。比如,你默認了
Google因為收購而免於了專利訴訟,但是,殊不知Oracle這樣的企業是無法通過專利互換
搞定的;比如,你假定三星、RIM都是受害者,但是,實際上三星已經自己開發了Bada,
而RIM也在開發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統;再如,你假定Google不會做手機,但是,這并不足
夠可信,2004年Google CEO施密特發誓不做手機,與蘋果也是如膠似漆,2008年喬布斯看
到Google的手機樣品時,勃然大怒,最終將施密特趕出蘋果董事會……
在這筆期權交易的背后,去除掉若干假設之后,其實,還有太多的不確定。但是,需要記
得,在利益和資本的面前,沒有什么不可能。
--
Google收購Moto: 數字中的輸贏秘密
在默多克的傳媒帝國受挫之后,似乎一切小道消息,都變得遲鈍了。Google收購Moto的消
息就像涂上錫封的石油桶,直到消息正式公布,才一下子點燃了全球媒體的火焰。
是的,不久之前,MOTO才公布了它的第二季度財報,這是一份符合預期的報告:當季實現
收入33億美元,略微超出分析師31億美元的預期;實現每股收益0.06美元,符合分析師預
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也達到了440萬部的預期,市場占有率約4%……與之相對比,智
能手機市場的新星HTC市場占有率達11%。其實,符合預期的另一個說法是:平淡,是的,
MOTO已經不是市場的主角。
同樣在不久之前,Google輸掉了針對北電的競標,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專利大戰,用
Google的話來說,就是微軟、蘋果、Oracle集體發難,要通過專利讓Android大大提高成
本。也正因此,專門兜售專利的公司InterDigital一度被視為Google要爭奪的對象,它的
8000多項移動通信專利,無疑是Google最欠缺也需要的“軟武器”。
但是,似乎在一夜之間,Google突然選擇了Moto這個“硬”漢,舉世皆驚!其實,沒有什
么不可能。
首先,數字告訴我們,Moto依然是一家有相當價值的企業。此前,北電的專利賣出了45億
美金,比北電擁有更多專利的MOTO單這項價值就可能超過70億美金;而MOTO還擁有一項占
據全球第一的機頂盒業務,價值可能超過20億美金,而Google TV業務一直非常失敗;另
外,不要忘記,MOTO的賬戶上還大約有35億美金現金——從這個意義上說,Google收購的
MOTO手機團隊即可以說零成本,也可以看作“一文不值”。
其次,作為MOTO的股東,這家企業長期不盈利,已經讓它們缺少耐心長期等待下去,這種
情況下,另類投資大亨伊坎的作用尤其重要。作為MOTO這家股權分散公司的大股東之一,
伊坎一直推動MOTO出售專利或整體出售,經此一役,伊坎的股票價值已從上周五的6.558
億美元升至10億多美元,按其前期更低的成本,凈賺4.15億美金。也正因這些機構投資者
的推動,MOTO一旦看到出賣的機會,變得毫不猶豫。
第三,我們還需要關注到一個數字——9000萬美金。當初,MOTO被拆分時,一個印度人桑
杰·賈成為MOTO移動業務的CEO,本來就惹來不少圍觀,而他當時全力將未來押注Android
的戰略更是引來眾多爭議。但是,這種深度的合作關系,為桑杰·賈與谷歌高層建立了深
厚關系,MOTO不但一直比較早地拿到Android的開發權,而且,桑杰·賈本人也因此在這
次交易中獲益9000萬美金,對於一個高級打工仔,這種內在的隱秘動力很難忽視。
是的,MOTO的業務本身、股東、經理人組成的混合體,讓這家企業變成一道不錯的大餐,
只是需要等到那個合適的買家,無疑他們是多贏的。那么,買家呢?
一方面,我們看到,Gartner的數據顯示,上一個季度Android手機出貨高達4700萬臺,如
果它們都和HTC一樣向微軟繳納5美金的專利費,這就意味著每年10億美金的專利費,這還
不包括蘋果的訴訟、Oracle的訴訟可能成功。如果Android未來出貨量翻一番,每年的專
利費可能最高達到40~50億美金——不要忘記,Google現在每年從移動手機市場的廣告收
入也只有10億美金。Google的未來,正如其CEO佩奇所說的“移動第一”,不占領移動互
聯網,Google的時代就可能結束。因此,無論是從保護Android產業鏈角度,還是從自身
的直接利益角度,或者MOTO1.7萬項已獲得專利的角度說,Google都值得一搏。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看到,Google有高達390億的現金等價物,這些資金甚至很難找到
金融市場上合適的投資產品。國債的收益率持續下降,可能從不到3%降低到2%以下,而紐
約梅隆銀行甚至對存款收取費用,數字告訴我們,在沒有更好投資的情況下,收購Moto的
專利和硬件資產,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那么,蘋果和微軟是輸家嗎?未必。
如你所知,此次的訴訟源自MOTO對蘋果率先的發難,蘋果此前也未因為專利從MOTO和
Google身上得利,Android的發展固然缺少了一項制衡,蘋果同時也讓Android陣營內部出
現了分化,三星、LG等大公司可能因此疏遠了Google;微軟則更是如此,微軟第一時間做
出了反饋,提出WP操作系統是唯一不會“威脅”手機制造商的系統,微軟愿意加強與它們
的合作。
因此,可以看到,剩下的可能受到傷害的就是三星、LG、HTC、索愛、中興、華為這些
Android陣營當中的廠商。問題是,這些企業本來也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在Android擺脫
訴訟之后也免於了專利報復,而且兩線下注,可以選擇WP作為合作伙伴未必不是好事。何
以見得都是壞事呢?
那么,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贏的遊戲了?這不可能,問題出在哪里呢?是的,除了收購這件
事情本身,其它一切都是基於“假設”,大家進行交易的只是“期權”。比如,你默認了
Google因為收購而免於了專利訴訟,但是,殊不知Oracle這樣的企業是無法通過專利互換
搞定的;比如,你假定三星、RIM都是受害者,但是,實際上三星已經自己開發了Bada,
而RIM也在開發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統;再如,你假定Google不會做手機,但是,這并不足
夠可信,2004年Google CEO施密特發誓不做手機,與蘋果也是如膠似漆,2008年喬布斯看
到Google的手機樣品時,勃然大怒,最終將施密特趕出蘋果董事會……
在這筆期權交易的背后,去除掉若干假設之后,其實,還有太多的不確定。但是,需要記
得,在利益和資本的面前,沒有什么不可能。
--
Tags:
Google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11-08-23T01:25
at 2011-08-23T01:25

By Yuri
at 2011-08-25T14:52
at 2011-08-25T14:52

By Steve
at 2011-08-26T20:09
at 2011-08-26T20:09

By Steve
at 2011-08-28T07:20
at 2011-08-28T07:20
Related Posts
看youtube沒聲音

By Brianna
at 2011-08-19T17:41
at 2011-08-19T17:41
如何刪除個人資料的照片

By Puput
at 2011-08-19T12:20
at 2011-08-19T12:20

By Agatha
at 2011-08-19T11:46
at 2011-08-19T11:46
Google Maps新增天氣功能

By Blanche
at 2011-08-19T10:24
at 2011-08-19T10:24
Google推出的新服務Google Related介紹

By Mary
at 2011-08-19T10:12
at 2011-08-19T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