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新CEO的難題:Facebook、政府和Google自己 - Google

By Vanessa
at 2011-04-14T22:12
at 2011-04-14T22:12
Table of Contents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412/kdw719vvwkxz7_2.shtml
Google新CEO面臨的難題:Facebook、政府和Google自己
2010年,網路搜尋龍頭 Google (GOOG-US) 年營收成長了近一倍,約 300 億美元;它所
研發的智慧手機系統Andriod也在美國市場大獲全勝。但 Google 本身似乎沒有什麼發展
:搜尋功能廣告仍是它最大獲利來源。《MarketWatch》專欄主筆 John Shinal 指出,過
於仰賴單一市場會使 Google 變得脆弱,對重掌執行長職務的 Larry Page 而言,
Shinal 列出以下 5 個他所面臨的挑戰。
■ Facebook
許多人認為,由於微軟 (Microsoft) (MSFT-US) 擁有較多現金,可用來爭取網路搜尋和
手機系統市場的領導地位,對 Google 的威脅也比較大,但別忘了矽谷的鐵律:小心那些
車庫裡的人。
已經在公開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大型企業,通常無法在本業上徹底擊敗競爭對手;如果微軟
有辦法在搜尋業務上贏過 Google,想必它早已這樣做。通常玩些不同點子的新創立年輕
公司,反而會在市場風向轉變時嶄露頭角─接著擊敗大品牌。離開 Google 的有經驗主管
並未投向微軟,反而有愈來愈多這樣的人去 Facebook 工作。
市場的改變正如 Facebook 所期待,社交比重愈來愈大。資訊氾濫的現今,如何篩選成了
一大問題,而愈來愈多人發現親友正是最好的資訊過濾器。雖然許多人要找資料時仍然會
開啟 Google,但更多人已經習慣每天都會上 Facebook。2010 年 Facebook 寫下了網際
網路的另一里程碑:首度超越 Google 成為最常被造訪的網站。
Shinal 指出,閱讀過Facebook財務報表的業內人士表示,Facebook 去年營收 20 億美元
、獲利 6.8 億美元,相當於 34% 的獲利率,己經逼近 Google 去年的 38%,相當可觀。
Facebook 將不會立刻擊敗 Google,但如果 3 年後,Google 最大獲利來源仍然是搜尋廣
告,那麼 Facebook 就會是網路廣告市場極為強大的對手。
■ Google
的確,除 Facebook 之外,Google 最大的敵人就是它自己──尤其是財務支出方面。過
去幾年來,Google 養了數個內部專案,也購併了不少公司。目前為止,股東不會過問
Google 的支出策略,因為它仍盈利豐沛。但搜尋廣告的獲利來源不會永遠強勁,屆時投
資人就會希望 Google 做出更負責任的決策。
但這可能不會發生,由於 Google 持股結構的關係,有投票權的股東是內部少數幾個人,
因此,能要求公司用錢更有紀律的任務,就落到了執行長 Page 身上。
Shinal 認為,Google 早年的幾個購併目標算是不錯。比如花了 31 億美元的
DoubleClick,為該公司在網路廣告建立了領導地位。2003 年收購 Applied Semantics
之舉也頗具策略性,因當時它是付費搜尋公司 Overture 的重要經銷商,稍後 Overture
即被 Yahoo (YHOO-US) 收購。但Google近年來的收購標準似乎變得寬鬆,比如花 10 億
美元買下的影音串流網站 YouTube,就是買下後才來思考如何讓它獲利。
■ 微軟與諾基亞聯盟
雖然微軟本身對Google不是太大的威脅,但微軟與諾基亞 (Nokia) (NOK-US) 的合作,可
能會變成 Google 手機作業系統 Andriod 的一大挑戰。
雖然諾基亞的智能手機系統 Symbian OS在美國市場已非主流,但它的手機銷售量仍為全
球之冠。據科技業市調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2010 年諾基亞出貨占全球 34%
。
短期來看,諾基亞未能推出可與 Andriod、iPhone 匹敵的產品,將使其今年在美國的市
占率更加惡化。但長期來看,微軟龐大的手機系統團隊加上諾基亞在設計美觀易用手機方
面的經驗,是最有利的要素。雖然現在市場的目光都專注在五花八門的手機附屬應用程式
上,但絕大多數的人買手機是為了打電話,而不是玩程式。
Shinal 認為,如果諾基亞能以Windows Phone產品拿穩在美國市場的高市占率,再加上它
於海外的強勁銷售,對 Google Andriod 來說即是一大威脅。
■ 西方政府
對於Google的隱私權政策和它在網路廣告市場上的獨大情形,歐美政府其實相當注意。美
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本月初表示,將考慮調查Google的搜尋機制。而對反壟斷和對網路隱
私要求更嚴格的歐洲政府,已經要求Google變更其資料蒐集機制。
Shinal 指出,未來 Google 在資料蒐集與呈現競爭者的搜尋結果方面,都可能在歐美受
到更多限制;而這些限制將會形成該公司在網路廣告市場上的阻力。
■ 中國政府
中國為求國家安全,不會讓外國企業對國家很重要的市場或產業有足夠的影響力。從電信
服務和設備商華為與思科 (Cisco)(CSCO-US) 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就可看出這點,而網路服
務也相同。
在中國市場,能與中國政策配合良好的百度 (BIDU-US) 比 Google 更具優勢,受限於政
策的 Google 在中國也難施拳腳。Shinal 認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Google 持續投資中
國可能不會為它帶來太大的利益進展,與其如此,還不如退出中國市場。
或許這聽來瘋狂,但比起Google街景車奔竄於世界大街小巷,收集地圖資訊後卻被歐美政
府啟動反壟斷調查,可能還更為合理。Google 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離開,留給
Larry Page 的數項問題都相當棘手,且看 Page 將把 Google 帶往哪一條道路。
--
Google新CEO面臨的難題:Facebook、政府和Google自己
2010年,網路搜尋龍頭 Google (GOOG-US) 年營收成長了近一倍,約 300 億美元;它所
研發的智慧手機系統Andriod也在美國市場大獲全勝。但 Google 本身似乎沒有什麼發展
:搜尋功能廣告仍是它最大獲利來源。《MarketWatch》專欄主筆 John Shinal 指出,過
於仰賴單一市場會使 Google 變得脆弱,對重掌執行長職務的 Larry Page 而言,
Shinal 列出以下 5 個他所面臨的挑戰。
許多人認為,由於微軟 (Microsoft) (MSFT-US) 擁有較多現金,可用來爭取網路搜尋和
手機系統市場的領導地位,對 Google 的威脅也比較大,但別忘了矽谷的鐵律:小心那些
車庫裡的人。
已經在公開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大型企業,通常無法在本業上徹底擊敗競爭對手;如果微軟
有辦法在搜尋業務上贏過 Google,想必它早已這樣做。通常玩些不同點子的新創立年輕
公司,反而會在市場風向轉變時嶄露頭角─接著擊敗大品牌。離開 Google 的有經驗主管
並未投向微軟,反而有愈來愈多這樣的人去 Facebook 工作。
市場的改變正如 Facebook 所期待,社交比重愈來愈大。資訊氾濫的現今,如何篩選成了
一大問題,而愈來愈多人發現親友正是最好的資訊過濾器。雖然許多人要找資料時仍然會
開啟 Google,但更多人已經習慣每天都會上 Facebook。2010 年 Facebook 寫下了網際
網路的另一里程碑:首度超越 Google 成為最常被造訪的網站。
Shinal 指出,閱讀過Facebook財務報表的業內人士表示,Facebook 去年營收 20 億美元
、獲利 6.8 億美元,相當於 34% 的獲利率,己經逼近 Google 去年的 38%,相當可觀。
Facebook 將不會立刻擊敗 Google,但如果 3 年後,Google 最大獲利來源仍然是搜尋廣
告,那麼 Facebook 就會是網路廣告市場極為強大的對手。
的確,除 Facebook 之外,Google 最大的敵人就是它自己──尤其是財務支出方面。過
去幾年來,Google 養了數個內部專案,也購併了不少公司。目前為止,股東不會過問
Google 的支出策略,因為它仍盈利豐沛。但搜尋廣告的獲利來源不會永遠強勁,屆時投
資人就會希望 Google 做出更負責任的決策。
但這可能不會發生,由於 Google 持股結構的關係,有投票權的股東是內部少數幾個人,
因此,能要求公司用錢更有紀律的任務,就落到了執行長 Page 身上。
Shinal 認為,Google 早年的幾個購併目標算是不錯。比如花了 31 億美元的
DoubleClick,為該公司在網路廣告建立了領導地位。2003 年收購 Applied Semantics
之舉也頗具策略性,因當時它是付費搜尋公司 Overture 的重要經銷商,稍後 Overture
即被 Yahoo (YHOO-US) 收購。但Google近年來的收購標準似乎變得寬鬆,比如花 10 億
美元買下的影音串流網站 YouTube,就是買下後才來思考如何讓它獲利。
■ 微軟與諾基亞聯盟
雖然微軟本身對Google不是太大的威脅,但微軟與諾基亞 (Nokia) (NOK-US) 的合作,可
能會變成 Google 手機作業系統 Andriod 的一大挑戰。
雖然諾基亞的智能手機系統 Symbian OS在美國市場已非主流,但它的手機銷售量仍為全
球之冠。據科技業市調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2010 年諾基亞出貨占全球 34%
。
短期來看,諾基亞未能推出可與 Andriod、iPhone 匹敵的產品,將使其今年在美國的市
占率更加惡化。但長期來看,微軟龐大的手機系統團隊加上諾基亞在設計美觀易用手機方
面的經驗,是最有利的要素。雖然現在市場的目光都專注在五花八門的手機附屬應用程式
上,但絕大多數的人買手機是為了打電話,而不是玩程式。
Shinal 認為,如果諾基亞能以Windows Phone產品拿穩在美國市場的高市占率,再加上它
於海外的強勁銷售,對 Google Andriod 來說即是一大威脅。
■ 西方政府
對於Google的隱私權政策和它在網路廣告市場上的獨大情形,歐美政府其實相當注意。美
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本月初表示,將考慮調查Google的搜尋機制。而對反壟斷和對網路隱
私要求更嚴格的歐洲政府,已經要求Google變更其資料蒐集機制。
Shinal 指出,未來 Google 在資料蒐集與呈現競爭者的搜尋結果方面,都可能在歐美受
到更多限制;而這些限制將會形成該公司在網路廣告市場上的阻力。
■ 中國政府
中國為求國家安全,不會讓外國企業對國家很重要的市場或產業有足夠的影響力。從電信
服務和設備商華為與思科 (Cisco)(CSCO-US) 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就可看出這點,而網路服
務也相同。
在中國市場,能與中國政策配合良好的百度 (BIDU-US) 比 Google 更具優勢,受限於政
策的 Google 在中國也難施拳腳。Shinal 認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Google 持續投資中
國可能不會為它帶來太大的利益進展,與其如此,還不如退出中國市場。
或許這聽來瘋狂,但比起Google街景車奔竄於世界大街小巷,收集地圖資訊後卻被歐美政
府啟動反壟斷調查,可能還更為合理。Google 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離開,留給
Larry Page 的數項問題都相當棘手,且看 Page 將把 Google 帶往哪一條道路。
--
Tags:
Google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11-04-19T03:04
at 2011-04-19T03:04

By Michael
at 2011-04-20T14:26
at 2011-04-20T14:26

By Ingrid
at 2011-04-22T22:34
at 2011-04-22T22:34

By Ula
at 2011-04-25T23:24
at 2011-04-25T23:24

By John
at 2011-04-29T03:17
at 2011-04-29T03:17

By Olga
at 2011-05-02T05:59
at 2011-05-02T05:59

By Gary
at 2011-05-06T04:32
at 2011-05-06T04:32

By Madame
at 2011-05-08T03:09
at 2011-05-08T03:09

By Linda
at 2011-05-08T19:27
at 2011-05-08T19:27

By Blanche
at 2011-05-12T04:12
at 2011-05-12T04:12

By Ina
at 2011-05-12T23:25
at 2011-05-12T23:25

By Edwina
at 2011-05-13T09:45
at 2011-05-13T09:45

By Barb Cronin
at 2011-05-13T12:19
at 2011-05-13T12:19

By Odelette
at 2011-05-14T12:41
at 2011-05-14T12:41

By James
at 2011-05-18T00:56
at 2011-05-18T00:56

By Regina
at 2011-05-20T23:29
at 2011-05-20T23:29

By Brianna
at 2011-05-24T19:34
at 2011-05-24T19:34

By Andrew
at 2011-05-25T08:03
at 2011-05-25T08:03

By Joe
at 2011-05-27T20:43
at 2011-05-27T20:43

By Joe
at 2011-05-30T05:30
at 2011-05-30T05:30

By Ivy
at 2011-05-31T10:03
at 2011-05-31T10:03

By Mia
at 2011-06-04T01:16
at 2011-06-04T01:16

By Queena
at 2011-06-07T16:29
at 2011-06-07T16:29

By Hedy
at 2011-06-07T20:23
at 2011-06-07T20:23

By Sandy
at 2011-06-11T04:46
at 2011-06-11T04:46

By Susan
at 2011-06-14T17:36
at 2011-06-14T17:36

By Megan
at 2011-06-15T06:26
at 2011-06-15T06:26

By Agatha
at 2011-06-18T19:31
at 2011-06-18T19:31

By Ingrid
at 2011-06-20T13:41
at 2011-06-20T13:41

By Emma
at 2011-06-23T05:29
at 2011-06-23T05:29

By Kama
at 2011-06-24T02:18
at 2011-06-24T02:18

By Elizabeth
at 2011-06-24T16:30
at 2011-06-24T16:3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06-29T12:42
at 2011-06-29T12:42

By James
at 2011-07-03T15:44
at 2011-07-03T15:44

By Ursula
at 2011-07-04T22:16
at 2011-07-04T22:16

By Leila
at 2011-07-06T12:28
at 2011-07-06T12:28

By Bethany
at 2011-07-07T18:26
at 2011-07-07T18:26

By Eden
at 2011-07-08T16:29
at 2011-07-08T16:29

By Edwina
at 2011-07-10T19:01
at 2011-07-10T19:01

By Isabella
at 2011-07-15T02:59
at 2011-07-15T02:59

By Candice
at 2011-07-15T10:31
at 2011-07-15T10:31

By Elma
at 2011-07-16T11:24
at 2011-07-16T11:24

By Mason
at 2011-07-20T10:19
at 2011-07-20T10:19

By Kumar
at 2011-07-22T03:22
at 2011-07-22T03:22

By Mia
at 2011-07-22T07:47
at 2011-07-22T07:47

By Selena
at 2011-07-24T15:48
at 2011-07-24T15:48

By Ophelia
at 2011-07-27T05:54
at 2011-07-27T05:54

By Eden
at 2011-07-27T09:38
at 2011-07-27T09:38

By Frederic
at 2011-07-29T18:30
at 2011-07-29T18:30

By Lily
at 2011-07-29T20:03
at 2011-07-29T20:03

By Jessica
at 2011-08-01T21:42
at 2011-08-01T21:42

By Kelly
at 2011-08-06T12:53
at 2011-08-06T12:53

By Hazel
at 2011-08-07T15:55
at 2011-08-07T15:55

By Megan
at 2011-08-10T06:02
at 2011-08-10T06:02

By Harry
at 2011-08-11T02:23
at 2011-08-11T02:23
Related Posts
觀看youtube 快到結束時影片會停住?

By Olive
at 2011-04-14T20:01
at 2011-04-14T20:01
無法連線至 Proxy 伺服器

By Ursula
at 2011-04-14T20:00
at 2011-04-14T20:00
google搜尋頁面的字體問題

By Caroline
at 2011-04-14T19:08
at 2011-04-14T19:08
Google 為Google Docs推分頁功能

By Candice
at 2011-04-14T13:04
at 2011-04-14T13:04
google寫線上報名系統??

By Quanna
at 2011-04-14T11:13
at 2011-04-14T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