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芯將整合雷電技術 未來MBP因此便宜 - 3C

By Jake
at 2016-11-13T20:28
at 2016-11-13T20:28
Table of Contents
10 月下旬,蘋果推出了全新一代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這一批新電腦有一個比較鮮
明的特點,那就是提供了基於 Thunderbolt 3 規範的 USB Type-C 接口,其中入門級的
13 英吋 MacBook Pro 有 2 個 Thunderbolt 3 接口,帶 Touch Bar 的 13 英吋和 15
英吋都是 4 個。從 iFixit 的拆解報告來看,入門級 13 英吋 MacBook Pro 內部的
Thunderbolt 3 接口,主要由英特爾的 JHK6540 Thunderbolt 3 控制器負責。從英特爾
對於該控制器的規格描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最多僅支持 2 個 Thunderbolt 接口。因此在
配有 Touch Bar 的機型中,可能板載的 JHK6540 控制器就有兩個。
如此來看,英特爾對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的貢獻不小,不僅提供了主處理器,還包
款 Thunderbolt 3 控制器。
不過,單獨提供不同元件的做法,也暫時是英特爾的無奈,因為今天已經是高度整合
SoC 一體式晶片的時代,特別是對移動有高需求的設備上 SoC 晶片十分普遍,例如手機
。對此,在某個 2015 年的投資峰會上,英特爾承認自身缺陷所在,也承諾將做出改變,
聲稱英特爾的目標是將主要的主流技術整合到自家的平台上,而 Thunderbolt 技術“未
來幾年”內必將整合到處理器上。
如果英特爾完成這一技術的整合,對於自身和電腦製造商而言將意味著什麼呢?
當時還未離任的英特爾前高管柯克·斯考根表示,“我們有智能一體化的歷史,聲音、
Iris 圖形處理器單元、觸摸控制器、感測器控制器和安全模組等,每一次我們整合這些
技術到晶片內部,平均售價就會增加一點點,但同樣也為 OEM 廠商和用戶返回了不少。
”
簡單的說,當 Thunderbolt 3 技術直接整合到英特爾未來的處理器上,英特爾將能夠賺
到更多的錢,但同時 OEM 廠商和用戶也同樣省下了一筆錢。
英特爾官網上關於 Thunderbolt 控制器的批價顯示,一枚是 6.45 到 8.55 美元不等,
若是整合到酷睿晶片之後,處理器的平均售價可能會提高 2 到 3 美元。看似數字小,但
每一年數億晶片的出貨量,遠比單獨銷售控制器更多,因此帶來的收入相當可觀。除了能
夠幫英特爾賺更多的錢之外,對蘋果這些電腦製造商有何影響呢?
柯克·斯考根當初還暗示,未來整合 Thunderbolt 技術的英特爾處理器,直接採購的價
格肯定比之前單獨購買“處理器+Thunderbolt 控制器“的成本低很多。
這就意味著,像蘋果這樣的電腦製造商,如果確定未來電腦將只標配 Thunderbolt 技術
的接口,那麼一台電腦的構建成本將會變得便宜一點點,最終定價對於消費者也更便宜一
點,積少成多之後,省下的成本同樣也很可觀。另外,那些還未採用 Thunderbolt 接口
設計電腦的廠商,可能也會藉此機遇加入接口,在遵循英特爾標準的同時創造新賣點。
關於 Thunderbolt 規範就不用多介紹了,相比前一代 USB 技術性能提升巨大,具體見上
圖。
總之,我們可以預見,當英特爾將 Thunderbolt 技術整合到處理器的那個時候,各大電
腦廠商的新產品可能都會把 Thunderbolt 接口作為標配,更加積極的設計新賣點。畢竟
處理器原生支持 Thunderbolt 規範,無需再購買多餘的控制器,這必然是利好的一面。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57469.htm?_t_t_t=0.4783532957470136
--
明的特點,那就是提供了基於 Thunderbolt 3 規範的 USB Type-C 接口,其中入門級的
13 英吋 MacBook Pro 有 2 個 Thunderbolt 3 接口,帶 Touch Bar 的 13 英吋和 15
英吋都是 4 個。從 iFixit 的拆解報告來看,入門級 13 英吋 MacBook Pro 內部的
Thunderbolt 3 接口,主要由英特爾的 JHK6540 Thunderbolt 3 控制器負責。從英特爾
對於該控制器的規格描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最多僅支持 2 個 Thunderbolt 接口。因此在
配有 Touch Bar 的機型中,可能板載的 JHK6540 控制器就有兩個。
如此來看,英特爾對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的貢獻不小,不僅提供了主處理器,還包
款 Thunderbolt 3 控制器。
不過,單獨提供不同元件的做法,也暫時是英特爾的無奈,因為今天已經是高度整合
SoC 一體式晶片的時代,特別是對移動有高需求的設備上 SoC 晶片十分普遍,例如手機
。對此,在某個 2015 年的投資峰會上,英特爾承認自身缺陷所在,也承諾將做出改變,
聲稱英特爾的目標是將主要的主流技術整合到自家的平台上,而 Thunderbolt 技術“未
來幾年”內必將整合到處理器上。
如果英特爾完成這一技術的整合,對於自身和電腦製造商而言將意味著什麼呢?
當時還未離任的英特爾前高管柯克·斯考根表示,“我們有智能一體化的歷史,聲音、
Iris 圖形處理器單元、觸摸控制器、感測器控制器和安全模組等,每一次我們整合這些
技術到晶片內部,平均售價就會增加一點點,但同樣也為 OEM 廠商和用戶返回了不少。
”
簡單的說,當 Thunderbolt 3 技術直接整合到英特爾未來的處理器上,英特爾將能夠賺
到更多的錢,但同時 OEM 廠商和用戶也同樣省下了一筆錢。
英特爾官網上關於 Thunderbolt 控制器的批價顯示,一枚是 6.45 到 8.55 美元不等,
若是整合到酷睿晶片之後,處理器的平均售價可能會提高 2 到 3 美元。看似數字小,但
每一年數億晶片的出貨量,遠比單獨銷售控制器更多,因此帶來的收入相當可觀。除了能
夠幫英特爾賺更多的錢之外,對蘋果這些電腦製造商有何影響呢?
柯克·斯考根當初還暗示,未來整合 Thunderbolt 技術的英特爾處理器,直接採購的價
格肯定比之前單獨購買“處理器+Thunderbolt 控制器“的成本低很多。
這就意味著,像蘋果這樣的電腦製造商,如果確定未來電腦將只標配 Thunderbolt 技術
的接口,那麼一台電腦的構建成本將會變得便宜一點點,最終定價對於消費者也更便宜一
點,積少成多之後,省下的成本同樣也很可觀。另外,那些還未採用 Thunderbolt 接口
設計電腦的廠商,可能也會藉此機遇加入接口,在遵循英特爾標準的同時創造新賣點。
關於 Thunderbolt 規範就不用多介紹了,相比前一代 USB 技術性能提升巨大,具體見上
圖。
總之,我們可以預見,當英特爾將 Thunderbolt 技術整合到處理器的那個時候,各大電
腦廠商的新產品可能都會把 Thunderbolt 接口作為標配,更加積極的設計新賣點。畢竟
處理器原生支持 Thunderbolt 規範,無需再購買多餘的控制器,這必然是利好的一面。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57469.htm?_t_t_t=0.4783532957470136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6-11-14T14:27
at 2016-11-14T14:27

By Andy
at 2016-11-18T06:54
at 2016-11-18T06:54

By Tracy
at 2016-11-22T04:27
at 2016-11-22T04:27

By Ida
at 2016-11-23T15:36
at 2016-11-23T15:36

By Charlie
at 2016-11-26T12:34
at 2016-11-26T12:34

By James
at 2016-11-28T08:53
at 2016-11-28T08:53

By Anonymous
at 2016-12-02T00:03
at 2016-12-02T00:03

By Heather
at 2016-12-03T01:35
at 2016-12-03T01:35

By Todd Johnson
at 2016-12-04T15:01
at 2016-12-04T15:01

By Queena
at 2016-12-05T11:00
at 2016-12-05T11:00

By Daph Bay
at 2016-12-06T12:06
at 2016-12-06T12:06

By Noah
at 2016-12-08T03:03
at 2016-12-08T03:03

By Hedy
at 2016-12-11T20:21
at 2016-12-11T20:21

By Oliver
at 2016-12-12T11:46
at 2016-12-12T11:46

By Lauren
at 2016-12-12T20:33
at 2016-12-12T20:33

By Ethan
at 2016-12-17T10:55
at 2016-12-17T10:55

By Megan
at 2016-12-21T17:45
at 2016-12-21T17:45

By Sarah
at 2016-12-24T09:16
at 2016-12-24T09:16

By Iris
at 2016-12-28T17:26
at 2016-12-28T17:26

By Jacky
at 2017-01-01T05:41
at 2017-01-01T05:41

By Andrew
at 2017-01-05T13:51
at 2017-01-05T13:51

By Kristin
at 2017-01-06T13:35
at 2017-01-06T13:35

By Hedwig
at 2017-01-09T23:05
at 2017-01-09T23:05

By Christine
at 2017-01-11T15:28
at 2017-01-11T15:28

By Eartha
at 2017-01-15T18:01
at 2017-01-15T18:01

By Isabella
at 2017-01-18T04:25
at 2017-01-18T04:25

By Noah
at 2017-01-19T12:09
at 2017-01-19T12:09

By Oscar
at 2017-01-23T23:51
at 2017-01-23T23:51

By Lydia
at 2017-01-25T23:03
at 2017-01-25T23:03

By John
at 2017-01-29T14:21
at 2017-01-29T14:21

By Carol
at 2017-02-01T05:34
at 2017-02-01T05:34

By Heather
at 2017-02-01T07:37
at 2017-02-01T07:37

By Harry
at 2017-02-02T10:51
at 2017-02-02T10:51

By Mia
at 2017-02-07T01:41
at 2017-02-07T01:41
Related Posts
Intel Kaby Lake 價格

By Olivia
at 2016-11-13T20:28
at 2016-11-13T20:28
蛇吞象 450W 銅牌 $1111

By Hamiltion
at 2016-11-13T20:16
at 2016-11-13T20:16
明年是否還適合組X99平台?

By Carol
at 2016-11-13T20:06
at 2016-11-13T20:06
衝Leadex 750W了!!

By Quanna
at 2016-11-13T19:48
at 2016-11-13T19:48
原價屋的微星 GTX 1050 2G OC保固問題

By Adele
at 2016-11-13T19:21
at 2016-11-13T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