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2017簡短心得 - 手機討論

By Agnes
at 2017-07-03T07:30
at 2017-07-03T07:30
Table of Contents
這個心得也太短了,那我也來iPad 2017 心得
本來是想買三星的Tab S3,因為想說AMOLED亮度較低就可達到同樣的顯示亮度,也沒藍光
,應該對眼睛負擔較低,然後發現已經在電腦LCD上銷聲匿跡幾年的PWM問題,竟然在手機
/平板上存在而且AMOLED惡名昭彰,我就立刻改買iPad了。
(這點我很驚愕,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板上甚至巴哈宣傳PWM問題,LCD幾年前的「史前
議題」在手機/平板上竟然如此普遍,這也太黑心了,欺負一般消費者不懂)
剛入手的時候開螢幕,發現眼睛很容易疲勞,似乎是顯示色彩以及尚未習慣這個螢幕的
關係,還有反光嚴重等,我本來用霧面貼膜,但是畫質實在是...降低到喪失了iPad
水準,無法接受,就直接跑去台北裝了塊AR貼膜。
反光立刻消失 (燈泡反射無解) ,但看螢幕眼睛還是會容易疲勞(但已有改善),
開過濾藍光模式後「明顯改善」,過幾天後,應該是眼睛「漸漸」習慣這螢幕了,
基本上如果不是特別特別注意,我不會察覺眼睛疲勞,若有也只是一點點。
跟當初剛買新的電腦IPS螢幕時一樣,一開始也是容易眼睛痠,用到後來看幾小時仍無感
。
但是,再換AR貼膜前,用霧面貼膜,眼睛不需要經歷這段適應期,觀看的舒適度
不用開抗藍光模式,也直逼電腦LCD的程度。只是,畫質....低到令人髮指阿
A9處理器跑遊戲很快,很棒,玩WOT和大部分3D代行遊戲可以效果全開不發燙,各種
3D大型遊戲如賽車、WOT等,操作性都遠比之前用手機的時候細膩,94技術變好的意思
(除了一些ARPG遊戲,因為他們的虛擬搖桿設計時忽略平板,是用手機尺寸去設計大小)
買了藍芽鍵盤和支架,支架很好用,藍芽鍵盤一開始覺得還不錯......但是發現和IPAD
在中打時有嚴重的相容問題,就是你如果一次打太多字,中後段的字都會遺失,
只能一次打兩三個字,而且沒有GOOGLE輸入法也沒有新注音,變字遠比電腦麻煩。
如果只是沒google輸入法也沒新注音,我會說大概相當於電腦打字80%效率,
但考慮到輸入字體遺失問題,大概是50%~70%效率,但仍遠優於手寫或觸控輸入。
在外面無論吃飯還是搭車、咖啡館看書,帶這台出去真的......大螢幕的體驗感
不是手機可以比擬的,就好像你人「仍」坐在電腦前面看網頁、影片、打GAME一樣,
而且還能隨身攜帶,走到哪只要能坐下來、放上支架,
這感覺就好像你人「仍」在房間裡面一樣舒服....
看網頁只要橫過來Safari都會直接轉成電腦觀看模式,真的很方便
在外吃飯一定拿IPAD出來,放在支架上不怕弄髒,很方便,體驗感也遠超過手機。
本來在手機上玩WOT覺得很無聊,又難操作,換成在IPAD上玩覺得刺激很多,
而且操控性也大幅提升;狂野飆車8在手機上就覺得很好玩,但在IPAD又感覺更好,
而且你會發現自己技術一下子大幅提升,因為螢幕變大了。
估計大部分大型3D遊戲都會有此種感覺。
但是有個最大問題。
應該沒人會拿平板起來拍照,從包包裡面拿出來太慢了,而且IPAD的拍照調校好像也不如
手機,拍照我還是拿G4起來拍,然而,想把拍好的照片傳給IPAD變成大問題。
IPAD所有資料傳輸,與平板、手機,都很爛......爛到爆炸,ITUNES難用死了,根本垃圾
,我「好不容易」透過GOOGLE DRIVE把MKV影片從手機上丟進IPAD,結果.......
很抱歉,無法觀看,連檔案在哪都沒法查看。
>__<
我後來直接在GOOGLE DRIVE上打開來看,可以順暢撥放,但4無法載入字幕......
爛....>__<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解決?付費APP有可以看MKV影片樣能載入字幕的嗎?
我的手機上有幾千張照片,想放到IPAD上去看,畢竟大螢幕觀感不一樣,要傳過去也是超
級大問題.....ITUNES只有測試的時候傳了兩張照片過去,幾天後嘗試傳輸一批500多張的
照片,無論怎樣同步,他就是不動....天啊...>__<
丟GOOGLE DRIVE (還沒嘗試過GOOGLE相簿),GOOGLE DRIVE可以全選,但是,全選了也只
能
手動一次下載一張.....這UI介面實在是爛到爆炸......
用離線閱讀,怎麼說,也是遠不如放在IPAD上然後直接打開相簿來觀看'方便,而且我覺
得
似乎我不知不覺間就這樣被吃了幾GB的空間.....還不知道怎樣刪掉真是Orz
這部分就是ios輸給安卓的地方。
我聽說可以用dropbox,但發現這只能連接電腦和行動裝置,不能平板直接給手機。
iCloud,在電腦上登入你的apple id你安心嗎?不怕木馬?之前好萊塢女明星裸照外流
應該就是在電腦上登入apple id被木馬攔截。
最好的方式,似乎就是直接用ios OTG隨身碟了,但又要多花錢.....
但總體來說,效能,硬體,體驗感,外觀,價格,甚至apple原本最弱的CP值,
iPad (2017)都沒有對手,屌打安卓「所有」平板。
我是買128G版本,13900,如果是32G版本還不會爆容量的人,那麼10900真的是CP值
爽翻天了,全部的安卓平板在此面前都瞬間化為垃圾。
我的手機現在僅存的功能,就是分享4G給IPAD,以及在不方便拿平板出來滑的時候比如
走路或上班時,拿出來滑一下網頁和LINE、FB等,
還有就是觸控打字安卓GOOGLE輸入法> IOS,
但通常不會想只是為了觸控打字而捨IPAD拿ANDROID手機出來,
基本上是已經不會再需要拿旗艦級手機了,因為玩遊戲用IPAD體驗更好,
除非是為了奢侈感,或者拍照,
買IPAD + 平價手機,價格其實未必比一隻旗艦手機高,
若這樣用其實買IPAD並不會「多花錢」。
--
本來是想買三星的Tab S3,因為想說AMOLED亮度較低就可達到同樣的顯示亮度,也沒藍光
,應該對眼睛負擔較低,然後發現已經在電腦LCD上銷聲匿跡幾年的PWM問題,竟然在手機
/平板上存在而且AMOLED惡名昭彰,我就立刻改買iPad了。
(這點我很驚愕,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板上甚至巴哈宣傳PWM問題,LCD幾年前的「史前
議題」在手機/平板上竟然如此普遍,這也太黑心了,欺負一般消費者不懂)
剛入手的時候開螢幕,發現眼睛很容易疲勞,似乎是顯示色彩以及尚未習慣這個螢幕的
關係,還有反光嚴重等,我本來用霧面貼膜,但是畫質實在是...降低到喪失了iPad
水準,無法接受,就直接跑去台北裝了塊AR貼膜。
反光立刻消失 (燈泡反射無解) ,但看螢幕眼睛還是會容易疲勞(但已有改善),
開過濾藍光模式後「明顯改善」,過幾天後,應該是眼睛「漸漸」習慣這螢幕了,
基本上如果不是特別特別注意,我不會察覺眼睛疲勞,若有也只是一點點。
跟當初剛買新的電腦IPS螢幕時一樣,一開始也是容易眼睛痠,用到後來看幾小時仍無感
。
但是,再換AR貼膜前,用霧面貼膜,眼睛不需要經歷這段適應期,觀看的舒適度
不用開抗藍光模式,也直逼電腦LCD的程度。只是,畫質....低到令人髮指阿
A9處理器跑遊戲很快,很棒,玩WOT和大部分3D代行遊戲可以效果全開不發燙,各種
3D大型遊戲如賽車、WOT等,操作性都遠比之前用手機的時候細膩,94技術變好的意思
(除了一些ARPG遊戲,因為他們的虛擬搖桿設計時忽略平板,是用手機尺寸去設計大小)
買了藍芽鍵盤和支架,支架很好用,藍芽鍵盤一開始覺得還不錯......但是發現和IPAD
在中打時有嚴重的相容問題,就是你如果一次打太多字,中後段的字都會遺失,
只能一次打兩三個字,而且沒有GOOGLE輸入法也沒有新注音,變字遠比電腦麻煩。
如果只是沒google輸入法也沒新注音,我會說大概相當於電腦打字80%效率,
但考慮到輸入字體遺失問題,大概是50%~70%效率,但仍遠優於手寫或觸控輸入。
在外面無論吃飯還是搭車、咖啡館看書,帶這台出去真的......大螢幕的體驗感
不是手機可以比擬的,就好像你人「仍」坐在電腦前面看網頁、影片、打GAME一樣,
而且還能隨身攜帶,走到哪只要能坐下來、放上支架,
這感覺就好像你人「仍」在房間裡面一樣舒服....
看網頁只要橫過來Safari都會直接轉成電腦觀看模式,真的很方便
在外吃飯一定拿IPAD出來,放在支架上不怕弄髒,很方便,體驗感也遠超過手機。
本來在手機上玩WOT覺得很無聊,又難操作,換成在IPAD上玩覺得刺激很多,
而且操控性也大幅提升;狂野飆車8在手機上就覺得很好玩,但在IPAD又感覺更好,
而且你會發現自己技術一下子大幅提升,因為螢幕變大了。
估計大部分大型3D遊戲都會有此種感覺。
但是有個最大問題。
應該沒人會拿平板起來拍照,從包包裡面拿出來太慢了,而且IPAD的拍照調校好像也不如
手機,拍照我還是拿G4起來拍,然而,想把拍好的照片傳給IPAD變成大問題。
IPAD所有資料傳輸,與平板、手機,都很爛......爛到爆炸,ITUNES難用死了,根本垃圾
,我「好不容易」透過GOOGLE DRIVE把MKV影片從手機上丟進IPAD,結果.......
很抱歉,無法觀看,連檔案在哪都沒法查看。
>__<
我後來直接在GOOGLE DRIVE上打開來看,可以順暢撥放,但4無法載入字幕......
爛....>__<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解決?付費APP有可以看MKV影片樣能載入字幕的嗎?
我的手機上有幾千張照片,想放到IPAD上去看,畢竟大螢幕觀感不一樣,要傳過去也是超
級大問題.....ITUNES只有測試的時候傳了兩張照片過去,幾天後嘗試傳輸一批500多張的
照片,無論怎樣同步,他就是不動....天啊...>__<
丟GOOGLE DRIVE (還沒嘗試過GOOGLE相簿),GOOGLE DRIVE可以全選,但是,全選了也只
能
手動一次下載一張.....這UI介面實在是爛到爆炸......
用離線閱讀,怎麼說,也是遠不如放在IPAD上然後直接打開相簿來觀看'方便,而且我覺
得
似乎我不知不覺間就這樣被吃了幾GB的空間.....還不知道怎樣刪掉真是Orz
這部分就是ios輸給安卓的地方。
我聽說可以用dropbox,但發現這只能連接電腦和行動裝置,不能平板直接給手機。
iCloud,在電腦上登入你的apple id你安心嗎?不怕木馬?之前好萊塢女明星裸照外流
應該就是在電腦上登入apple id被木馬攔截。
最好的方式,似乎就是直接用ios OTG隨身碟了,但又要多花錢.....
但總體來說,效能,硬體,體驗感,外觀,價格,甚至apple原本最弱的CP值,
iPad (2017)都沒有對手,屌打安卓「所有」平板。
我是買128G版本,13900,如果是32G版本還不會爆容量的人,那麼10900真的是CP值
爽翻天了,全部的安卓平板在此面前都瞬間化為垃圾。
我的手機現在僅存的功能,就是分享4G給IPAD,以及在不方便拿平板出來滑的時候比如
走路或上班時,拿出來滑一下網頁和LINE、FB等,
還有就是觸控打字安卓GOOGLE輸入法> IOS,
但通常不會想只是為了觸控打字而捨IPAD拿ANDROID手機出來,
基本上是已經不會再需要拿旗艦級手機了,因為玩遊戲用IPAD體驗更好,
除非是為了奢侈感,或者拍照,
買IPAD + 平價手機,價格其實未必比一隻旗艦手機高,
若這樣用其實買IPAD並不會「多花錢」。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Freda
at 2017-07-06T03:22
at 2017-07-06T03:22

By David
at 2017-07-08T23:14
at 2017-07-08T23:14

By Carol
at 2017-07-11T19:06
at 2017-07-11T19:06

By Rae
at 2017-07-14T14:58
at 2017-07-14T14:58

By Wallis
at 2017-07-17T10:50
at 2017-07-17T10:50

By Andrew
at 2017-07-20T06:42
at 2017-07-20T06:42

By Andrew
at 2017-07-23T02:34
at 2017-07-23T02:34

By Quanna
at 2017-07-25T22:25
at 2017-07-25T22:25

By Irma
at 2017-07-28T18:17
at 2017-07-28T18:17

By Dora
at 2017-07-31T14:09
at 2017-07-31T14:09

By Olive
at 2017-08-03T10:01
at 2017-08-03T10:01

By William
at 2017-08-06T05:53
at 2017-08-06T05:53

By Elma
at 2017-08-09T01:45
at 2017-08-09T01:45

By Jessica
at 2017-08-11T21:37
at 2017-08-11T21:37

By Regina
at 2017-08-14T17:28
at 2017-08-14T17:28

By Daph Bay
at 2017-08-17T13:20
at 2017-08-17T13:20

By Liam
at 2017-08-20T09:12
at 2017-08-20T09:12

By Catherine
at 2017-08-23T05:04
at 2017-08-23T05:04

By Regina
at 2017-08-26T00:56
at 2017-08-26T00:56

By Zanna
at 2017-08-28T20:48
at 2017-08-28T20:48

By Eden
at 2017-08-31T16:40
at 2017-08-31T16:40

By Queena
at 2017-09-03T12:32
at 2017-09-03T12:32

By Zenobia
at 2017-09-06T08:23
at 2017-09-06T08:23

By Lauren
at 2017-09-09T04:15
at 2017-09-09T04:15

By Sarah
at 2017-09-12T00:07
at 2017-09-12T00:07

By Tracy
at 2017-09-14T19:59
at 2017-09-14T19:59

By Lauren
at 2017-09-17T15:51
at 2017-09-17T15:51

By Hedwig
at 2017-09-20T11:43
at 2017-09-20T11:43

By Lucy
at 2017-09-23T07:35
at 2017-09-23T07:35

By Agnes
at 2017-09-26T03:26
at 2017-09-26T03:26

By Selena
at 2017-09-28T23:18
at 2017-09-28T23:18

By Zora
at 2017-10-01T19:10
at 2017-10-01T19:10

By Wallis
at 2017-10-04T15:02
at 2017-10-04T15:02

By Todd Johnson
at 2017-10-07T10:54
at 2017-10-07T10:54

By Thomas
at 2017-10-10T06:46
at 2017-10-10T06:46

By Emma
at 2017-10-13T02:38
at 2017-10-13T02:38

By Bethany
at 2017-10-15T22:30
at 2017-10-15T22:30

By Rebecca
at 2017-10-18T18:21
at 2017-10-18T18:21

By Robert
at 2017-10-21T14:13
at 2017-10-21T14:13

By Adele
at 2017-10-24T10:05
at 2017-10-24T10:05

By Hazel
at 2017-10-27T05:57
at 2017-10-27T05:57

By Valerie
at 2017-10-30T01:49
at 2017-10-30T01:49

By Connor
at 2017-11-01T21:41
at 2017-11-01T21:41

By Jessica
at 2017-11-04T17:33
at 2017-11-04T17:33

By Damian
at 2017-11-07T13:24
at 2017-11-07T13:24

By Daniel
at 2017-11-10T09:16
at 2017-11-10T09:16

By Olivia
at 2017-11-13T05:08
at 2017-11-13T05:08

By Zanna
at 2017-11-16T01:00
at 2017-11-16T01:00

By Edith
at 2017-11-18T20:52
at 2017-11-18T20:52

By Daniel
at 2017-11-21T16:44
at 2017-11-21T16:44

By Suhail Hany
at 2017-11-24T12:36
at 2017-11-24T12:36

By Cara
at 2017-11-27T08:28
at 2017-11-27T08:28

By Isabella
at 2017-11-30T04:19
at 2017-11-30T04:19

By Regina
at 2017-12-03T00:11
at 2017-12-03T00:11

By Steve
at 2017-12-05T20:03
at 2017-12-05T20:03

By Anonymous
at 2017-12-08T15:55
at 2017-12-08T15:55

By Regina
at 2017-12-11T11:47
at 2017-12-11T11:47

By Odelette
at 2017-12-14T07:39
at 2017-12-14T07:39

By Olga
at 2017-12-17T03:31
at 2017-12-17T03:31

By Erin
at 2017-12-19T23:22
at 2017-12-19T23:22

By Todd Johnson
at 2017-12-22T19:14
at 2017-12-22T19:14
Related Posts
U11 洗澡 前鏡頭起霧

By Yuri
at 2017-07-03T07:25
at 2017-07-03T07:25
用4G分享器打遊戲會比較穩嗎

By Lydia
at 2017-07-03T07:14
at 2017-07-03T07:14
Nokia 207 LINE 無法登入伺服器

By Gilbert
at 2017-07-03T02:35
at 2017-07-03T02:35
請問三星J7 PRO

By Rosalind
at 2017-07-03T02:35
at 2017-07-03T02:35
U11 洗澡 前鏡頭起霧

By Oliver
at 2017-07-03T02:19
at 2017-07-03T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