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最大對手非Android,而是奧斯本 - Android

By Ivy
at 2013-03-15T14:23
at 2013-03-15T14:23
Table of Contents
想跟各位分享一篇 Odin 分析 iPhone 的價格策略文章,討論到蘋果的產能跟銷售量變化
節錄部分:討論銷售量變化越來越大,分析主因是否來自Android
對於科技產品的行銷與產品推出策略有興趣的版友應該會想讀
原文出處:有物報告
原文作者:Odin Asgard
原文連結:http://yowureport.com/?p=5223
蘋果拼命提升產能,銷售量波動卻日益增加
雖然一開始總是缺貨,但歴史告訴我們 iPhone 的產能最終都會趕上。最少,2010 年
iPhone 才出貨 4700 萬部,但 2012 年 iPhone 出貨量達 1.35 億,證明了 iPhone 的
產能在兩年內就已經提升約 1.8 倍。所以產能速度未必是蘋果不推廉價 iPhone 的唯一
理由。
但更嚴重的是,隨著量提高,波動也跟著提高。與 iPhone 5 旺季供不應求同時出現的,
是淡季需求急速下降。由去年的 iPhone 4S 開始,iPhone 銷量最好的時候,偏偏就是產
能最差的時候;而正當產能慢慢趕上時,銷量就急劇下滑。
下圖是 iPhone 的旺/淡季銷量比較。由 2007 年起,iPhone 的各季需求波幅並不算很
大,但到了 2012 年,旺/淡季的銷量差距急劇增至 2000 萬台!
2011 年剛推出 iPhone 4S 時,銷量可以達 3700 萬台,但在 iPhone 4S 的最後兩季,
銷量即掉到2600 萬台左右,差距達到 1100 萬台。而當 iPhone 5 剛推出時,銷量馬上
回升到 4700 萬以上 . . . 不知道 iPhone 5 的最後兩季銷售量又會如何?
銷售量示意圖:http://yowureport.com/?attachment_id=4899
對於 iPhone 在淡季的跌勢,有人歸咎到競爭愈來愈競烈。然而有趣的是,當 2012 年
Q3 (4S 的淡季)蘋果公佈了「令人失望」的 2600 萬台 iPhone 的銷量時,蘋果首席
財務長 Peter Oppenheimer 和行政總裁 Tim Cook 分別這樣解釋:
Oppenheimer:我們看到很多與新一代 iPhone 相關謠言和猜測,我們認為它影響了
iPhone 的銷售成績
Cook:我很高興大家都在期望「新的一代」,我十分高興 . . . 但我目前沒有精力來阻
止大家猜測。
「激烈的競爭」與「新一代 iPhone 的謠言」,究竟何者才是導致 iPhone 在淡季銷量急
跌的罪魁禍首?
iPhone 沒有將降低的銷量讓給 Android
競爭無疑對 iPhone 的銷量有影響,但並不是大眾心目中那種「此消彼長」式的影響。很
多人以為競爭對手多賣一台智慧型手機,就等於從蘋果手上搶走了一個客戶 ─ 這不正確
。市場佔有率的改變並不完全代表了 iPhone 銷路。
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在美國已接近飽和。但從全球看,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仍然有不少增長空
間。因此 iPhone 和競爭對手是在爭奪「新的潛在客戶」而不是「既有的 iPhone 用戶」
;重點是快速拓展用戶數量而不是搶對手的客戶。眾所周知,iPhone 用戶的忠誠度一向
很高,故 Android 的市場佔有率急升最主要因素不是「 iPhone 的客戶轉投 Android 陣
營」,而是它找新客戶的能力比 iPhone 高。(筆者注:有趣的是,在市場飽和的美國,
iPhone 的市佔率不降反升。)
很難想像嗎?讓我們回到 2010 年-那時美國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僅 28%,市場遠遠叫不
上飽和。那時 Blackberry 銷量還不差,第四季銷量由 去年同期的 1070 萬增長到
1460 萬(同比增長 36 %);但當年 Blackberry 的市佔率仍然由 19.9% 跌到14.5% 。
從此例可以看到當市場未飽和時,非同質對手的競爭雖然會造成市佔率下降,卻不一定會
出現銷量下降。一直到 2011 年,Blackberry 的銷量才一瀉千里。
同樣的,目前 iPhone 的每個季度銷量都比去年同期(YoY)上升,而且上升幅度不低。
只有在與前一季比(Quaterly)時,iPhone 銷量才有下降。
iPhone與非iPhone手機銷量比較圖:http://yowureport.com/?attachment_id=4899
上圖比較 iPhone(灰線)與非 iPhone 智慧型手機(紅線)的銷量。可以看得出當非
iPhone 智慧型手機銷量成長時,iPhone 不見得就會銷量下降;而非 iPhone 的智慧型
手機銷量下降時,也不代表 iPhone 有比較好賣。iPhone 的市佔率下降,只是因為它的
升幅不及其它非 iPhone 智慧型手機的成長所致。
所以,Android 激烈競爭無疑對使 iPhone 市佔率下降,但是它未必直接導致 iPhone 銷
量下降。
我們在看看 BI Intelligence 的平板電腦數據圖,可更明顯見到這個情況。
BI平板電腦銷量圖:http://yowureport.com/?p=5223
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市場遠遠稱不上飽和。所以即使 iPad 的市場佔有率下降
,但實際上 iPad 銷量增加時,大家也一起有增長;當 iPad 銷量下降時,大伙兒都不要
想吃香喝辣。
從這個角度看,Peter Oppenheimer 的說法並沒有錯,這幾年 iPhone 在淡季銷量急跌,
最主要是因為一間公司:
Osborne Computer Corporation。
蘋果的新對手:奧斯本效應與洩密
1981 年,Adam Osborne 發明了首部商用化的手提電腦 Osborne I。但這個輝煌的成績卻
很快的煙消雲散。傳說在 1983 年 Adam Osborne 口滑了一下,宣佈了 Osborne I 的繼
任型號 Executive 和 Vixen。不料宣佈後,顧客馬上停止購買 Osborne I,改為持幣觀
望,結果 Osborne I 的銷量急跌,公司也因為周轉不靈而關門大吉。
雖然,後來 Adam Osborne 在2005 年接受訪問時,指他的公司關門大吉主因其實是一堆
錯誤的商業決策而不是過早宣佈新機型,但 Osborne 的失敗仍然成為了產品管理的一個
重要案例。
「過早討論未來的、未發售的產品,損害目前在銷售產品的銷情」,這就是所謂的「奧斯
本效應」。
蘋果供應鏈洩密層出不窮,強化奧斯本效應
2010 年 4 月,有人在酒吧裡拾得當時還未曝光的 iPhone 4 原型機。後來科技網站
Gizmodo 以 US $5,000 購入原型機,並公開在其網站上。
雖然這次 iPhone 4 原型機事件讓 Gizmodo 招來不少指責和麻煩,更差點惹上官司;但
這個本來不太有名氣的科技網站,卻借此事件變成全球知名。光是那篇《This is Apple
’s Next iPhone》就獲得 1000 萬次的 Page View。
如今不少媒體發現「爆料」蘋果有很大的商業價值。要知道蘋果的供應鏈遍達全球各地,
保密機制很難天衣無縫。當這些供應鏈惹來媒體注意,便使後來的 iPad 2、iPhone 4S、
iPad 3、iPhone 5、iPad mini 的原型機亦不斷被媒體挖出來報導。
蘋果的保密機制,幾乎完全崩潰。
當媒體發現蘋果也掉入「奧斯本效應」的魔咒時,蘋果一向引以為傲的「一年一機」策略
也變成了促銷的詛咒。要知道,Blackberry 在 2011 年的大崩壞,就有分析師指出是因
為過早宣佈 Blackberry 10 而產生嚴重的奧斯本效應;而 Nokia 過早宣佈與
Microsoft 合作推出 Windows Phone,讓其 CEO Elop 的名字成為了奧斯本效應的別稱
。
A. 當傳媒都鋪天蓋地把 iPhone 5 機身更薄、畫面更大的照片都張貼出來時,
你還會原價買一台好像很舊的 iPhone 4S 嗎?
B. 當媒體每天都告訴你新的 iPhone 估計會在三個月後推出時,你還會買一台三個月後
就要貶值的 iPhone嗎?
iPhone,不見得能倖免於奧斯本效應。
--
節錄部分:討論銷售量變化越來越大,分析主因是否來自Android
對於科技產品的行銷與產品推出策略有興趣的版友應該會想讀
原文出處:有物報告
原文作者:Odin Asgard
原文連結:http://yowureport.com/?p=5223
蘋果拼命提升產能,銷售量波動卻日益增加
雖然一開始總是缺貨,但歴史告訴我們 iPhone 的產能最終都會趕上。最少,2010 年
iPhone 才出貨 4700 萬部,但 2012 年 iPhone 出貨量達 1.35 億,證明了 iPhone 的
產能在兩年內就已經提升約 1.8 倍。所以產能速度未必是蘋果不推廉價 iPhone 的唯一
理由。
但更嚴重的是,隨著量提高,波動也跟著提高。與 iPhone 5 旺季供不應求同時出現的,
是淡季需求急速下降。由去年的 iPhone 4S 開始,iPhone 銷量最好的時候,偏偏就是產
能最差的時候;而正當產能慢慢趕上時,銷量就急劇下滑。
下圖是 iPhone 的旺/淡季銷量比較。由 2007 年起,iPhone 的各季需求波幅並不算很
大,但到了 2012 年,旺/淡季的銷量差距急劇增至 2000 萬台!
2011 年剛推出 iPhone 4S 時,銷量可以達 3700 萬台,但在 iPhone 4S 的最後兩季,
銷量即掉到2600 萬台左右,差距達到 1100 萬台。而當 iPhone 5 剛推出時,銷量馬上
回升到 4700 萬以上 . . . 不知道 iPhone 5 的最後兩季銷售量又會如何?
銷售量示意圖:http://yowureport.com/?attachment_id=4899
對於 iPhone 在淡季的跌勢,有人歸咎到競爭愈來愈競烈。然而有趣的是,當 2012 年
Q3 (4S 的淡季)蘋果公佈了「令人失望」的 2600 萬台 iPhone 的銷量時,蘋果首席
財務長 Peter Oppenheimer 和行政總裁 Tim Cook 分別這樣解釋:
Oppenheimer:我們看到很多與新一代 iPhone 相關謠言和猜測,我們認為它影響了
iPhone 的銷售成績
Cook:我很高興大家都在期望「新的一代」,我十分高興 . . . 但我目前沒有精力來阻
止大家猜測。
「激烈的競爭」與「新一代 iPhone 的謠言」,究竟何者才是導致 iPhone 在淡季銷量急
跌的罪魁禍首?
iPhone 沒有將降低的銷量讓給 Android
競爭無疑對 iPhone 的銷量有影響,但並不是大眾心目中那種「此消彼長」式的影響。很
多人以為競爭對手多賣一台智慧型手機,就等於從蘋果手上搶走了一個客戶 ─ 這不正確
。市場佔有率的改變並不完全代表了 iPhone 銷路。
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在美國已接近飽和。但從全球看,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仍然有不少增長空
間。因此 iPhone 和競爭對手是在爭奪「新的潛在客戶」而不是「既有的 iPhone 用戶」
;重點是快速拓展用戶數量而不是搶對手的客戶。眾所周知,iPhone 用戶的忠誠度一向
很高,故 Android 的市場佔有率急升最主要因素不是「 iPhone 的客戶轉投 Android 陣
營」,而是它找新客戶的能力比 iPhone 高。(筆者注:有趣的是,在市場飽和的美國,
iPhone 的市佔率不降反升。)
很難想像嗎?讓我們回到 2010 年-那時美國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僅 28%,市場遠遠叫不
上飽和。那時 Blackberry 銷量還不差,第四季銷量由 去年同期的 1070 萬增長到
1460 萬(同比增長 36 %);但當年 Blackberry 的市佔率仍然由 19.9% 跌到14.5% 。
從此例可以看到當市場未飽和時,非同質對手的競爭雖然會造成市佔率下降,卻不一定會
出現銷量下降。一直到 2011 年,Blackberry 的銷量才一瀉千里。
同樣的,目前 iPhone 的每個季度銷量都比去年同期(YoY)上升,而且上升幅度不低。
只有在與前一季比(Quaterly)時,iPhone 銷量才有下降。
iPhone與非iPhone手機銷量比較圖:http://yowureport.com/?attachment_id=4899
上圖比較 iPhone(灰線)與非 iPhone 智慧型手機(紅線)的銷量。可以看得出當非
iPhone 智慧型手機銷量成長時,iPhone 不見得就會銷量下降;而非 iPhone 的智慧型
手機銷量下降時,也不代表 iPhone 有比較好賣。iPhone 的市佔率下降,只是因為它的
升幅不及其它非 iPhone 智慧型手機的成長所致。
所以,Android 激烈競爭無疑對使 iPhone 市佔率下降,但是它未必直接導致 iPhone 銷
量下降。
我們在看看 BI Intelligence 的平板電腦數據圖,可更明顯見到這個情況。
BI平板電腦銷量圖:http://yowureport.com/?p=5223
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市場遠遠稱不上飽和。所以即使 iPad 的市場佔有率下降
,但實際上 iPad 銷量增加時,大家也一起有增長;當 iPad 銷量下降時,大伙兒都不要
想吃香喝辣。
從這個角度看,Peter Oppenheimer 的說法並沒有錯,這幾年 iPhone 在淡季銷量急跌,
最主要是因為一間公司:
Osborne Computer Corporation。
蘋果的新對手:奧斯本效應與洩密
1981 年,Adam Osborne 發明了首部商用化的手提電腦 Osborne I。但這個輝煌的成績卻
很快的煙消雲散。傳說在 1983 年 Adam Osborne 口滑了一下,宣佈了 Osborne I 的繼
任型號 Executive 和 Vixen。不料宣佈後,顧客馬上停止購買 Osborne I,改為持幣觀
望,結果 Osborne I 的銷量急跌,公司也因為周轉不靈而關門大吉。
雖然,後來 Adam Osborne 在2005 年接受訪問時,指他的公司關門大吉主因其實是一堆
錯誤的商業決策而不是過早宣佈新機型,但 Osborne 的失敗仍然成為了產品管理的一個
重要案例。
「過早討論未來的、未發售的產品,損害目前在銷售產品的銷情」,這就是所謂的「奧斯
本效應」。
蘋果供應鏈洩密層出不窮,強化奧斯本效應
2010 年 4 月,有人在酒吧裡拾得當時還未曝光的 iPhone 4 原型機。後來科技網站
Gizmodo 以 US $5,000 購入原型機,並公開在其網站上。
雖然這次 iPhone 4 原型機事件讓 Gizmodo 招來不少指責和麻煩,更差點惹上官司;但
這個本來不太有名氣的科技網站,卻借此事件變成全球知名。光是那篇《This is Apple
’s Next iPhone》就獲得 1000 萬次的 Page View。
如今不少媒體發現「爆料」蘋果有很大的商業價值。要知道蘋果的供應鏈遍達全球各地,
保密機制很難天衣無縫。當這些供應鏈惹來媒體注意,便使後來的 iPad 2、iPhone 4S、
iPad 3、iPhone 5、iPad mini 的原型機亦不斷被媒體挖出來報導。
蘋果的保密機制,幾乎完全崩潰。
當媒體發現蘋果也掉入「奧斯本效應」的魔咒時,蘋果一向引以為傲的「一年一機」策略
也變成了促銷的詛咒。要知道,Blackberry 在 2011 年的大崩壞,就有分析師指出是因
為過早宣佈 Blackberry 10 而產生嚴重的奧斯本效應;而 Nokia 過早宣佈與
Microsoft 合作推出 Windows Phone,讓其 CEO Elop 的名字成為了奧斯本效應的別稱
。
A. 當傳媒都鋪天蓋地把 iPhone 5 機身更薄、畫面更大的照片都張貼出來時,
你還會原價買一台好像很舊的 iPhone 4S 嗎?
B. 當媒體每天都告訴你新的 iPhone 估計會在三個月後推出時,你還會買一台三個月後
就要貶值的 iPhone嗎?
iPhone,不見得能倖免於奧斯本效應。
--
Tags:
Android
All Comments

By Steve
at 2013-03-19T14:10
at 2013-03-19T14:10

By Caroline
at 2013-03-21T08:08
at 2013-03-21T08:08

By Hedda
at 2013-03-24T23:10
at 2013-03-24T23:10

By Thomas
at 2013-03-27T05:50
at 2013-03-27T05:50

By Valerie
at 2013-03-27T11:17
at 2013-03-27T11:17

By David
at 2013-03-31T00:40
at 2013-03-31T00:40

By Caroline
at 2013-04-01T05:06
at 2013-04-01T05:06

By Agatha
at 2013-04-06T01:02
at 2013-04-06T01:02

By Sandy
at 2013-04-07T22:40
at 2013-04-07T22:40

By Agatha
at 2013-04-09T13:40
at 2013-04-09T13:40

By Daniel
at 2013-04-11T10:15
at 2013-04-11T10:15

By Una
at 2013-04-13T19:51
at 2013-04-13T19:51

By Ula
at 2013-04-18T03:54
at 2013-04-18T03:54

By Emily
at 2013-04-22T16:20
at 2013-04-22T16:20

By Anonymous
at 2013-04-23T17:35
at 2013-04-23T17:35

By Noah
at 2013-04-24T05:59
at 2013-04-24T05:59

By Catherine
at 2013-04-26T16:40
at 2013-04-26T16:40

By Edward Lewis
at 2013-04-30T07:00
at 2013-04-30T07:00

By Elma
at 2013-04-30T16:15
at 2013-04-30T16:15

By Edward Lewis
at 2013-05-01T09:51
at 2013-05-01T09:51

By Ida
at 2013-05-05T13:01
at 2013-05-05T13:01

By Dorothy
at 2013-05-06T18:15
at 2013-05-06T18:15

By Audriana
at 2013-05-10T20:12
at 2013-05-10T20:12

By Thomas
at 2013-05-12T08:48
at 2013-05-12T08:48

By Zanna
at 2013-05-15T11:02
at 2013-05-15T11:02

By Rosalind
at 2013-05-20T11:00
at 2013-05-20T11:00
Related Posts
ONE SV unroot升級後容量問題

By Emily
at 2013-03-15T13:22
at 2013-03-15T13:22
三星 Galaxy S4 特點

By Jack
at 2013-03-15T12:59
at 2013-03-15T12:59
三星 Galaxy S4 特點

By Susan
at 2013-03-15T12:54
at 2013-03-15T12:54
defy cm10穩定板

By Ursula
at 2013-03-15T12:40
at 2013-03-15T12:40
三星 Galaxy S4 特點

By Ethan
at 2013-03-15T12:30
at 2013-03-15T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