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ipsch r-51m喇叭使用微心得 - 3C

By Sarah
at 2019-06-19T23:06
at 2019-06-19T23:06
Table of Contents
Klipsch R-51M喇叭使用心得
雖然這可能像是音響板範疇,但一來我這組喇叭其實在兩聲道系統很入門,可能蠻慘的,
再來我認為我在這裡po能推坑更多人(?) 實際上我使用也是當桌上型喇叭(電腦用喇叭)在
用,所以就在這裡發文了。以下本文開始。
簡介:Klipsch R-51M
簡單的說,這是一對(兩支)書架型被動喇叭,台灣市價我查大概是一萬出頭,我個人是買
別的來源,含運費手續費等花費約七千。跟電腦零組件不同,這已是很佛心的代理商了。
前面的部分是網罩
https://imgur.com/BEPPcUm
拆掉的樣子
https://imgur.com/67GZzHo
網罩可用手直接取下 是磁鐵吸附上去的
https://imgur.com/7RseBdP
近照 正面我個人覺得不論有無網罩都很好看
https://imgur.com/80tCdnM
其他面還可以,黑色木紋皮,當然是比塑膠好看,但覺得不夠細緻
https://imgur.com/KovU7ha https://imgur.com/9GIIb8I
尺寸及特性:
單支喇叭 寬17.8cm * 高33.8cm * 深21.5cm 單支喇叭重約5公斤。
使用1吋號角高音鋁單體及5.25吋低音單體。
這是一組被動喇叭,跟一般常見的主動喇叭不同。常見的如edifier, creative, 羅技等
,大多都是做主動喇叭。
主動與被動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被動喇叭吃電不是插插座,而是插擴大機 (當然擴大機就是
插插座)。
次要的不同點,就是主動喇叭還通常有內建前級(喇叭本身可以調音量),被動喇叭調音量
是擴大機在調。
被動喇叭的好處是故障率遠低於主動式,主動喇叭集很多功能於一身:
前級(調音量)、後級(簡單說就是那個插頭)、可能還有dac(數位轉類比)、藍芽功能等等
。壞掉一個部分就蠻麻煩的。
另外還有其他部分:
1. 底噪:就是開啟喇叭電源後明明沒播放什麼,卻會有嗡嗡聲或斯斯聲 (?) 品質越
好的當然底噪越小(或稱訊噪比越高)通常你越增加喇叭的音量會越明顯。
所以才有一說:
如果使用主動式喇叭就應該把windows音量調到最大,再調整喇叭本身的實體音量按鈕至
可接受水準。而被動喇叭,底噪部分是擴大機那邊發生,但這種額外的機器,通常底噪會
比內建的還小。
2. 使用彈性較小:主動喇叭如上述,集很多功能於一身,導致難以更換或升級某部分,
要換就是打掉重練。且主動喇叭的一套combo搭配通常也有極限,例如:推力不夠、d類
的擴大機(省電不燙但失真高)。
這就很像是你買了很好的aio或電競筆電,基本上就別想升級了,順順用直到不敷使用為
止吧。而被動喇叭就像自組pc,前級/後級/dac隨你換。
聽感及心得:
音樂部分我是用TIDAL HIFI(一種線上串流音樂),平常水管上如果有好聽的我就會在
tidal上搜尋,可能tidal聽起來細節有多一點,喇叭聽感基本上就是很飽滿的聲音直接塞
給你,沒有靠前靠後的問題,起碼我聽的流行音樂都很不錯。試撥了一些幾十年前的西洋
老歌也很好聽。
整體聽起來生動活潑;低頻尚可;高頻清晰;我覺得以各種音樂類型來說男聲是最好的;
動態範圍很大 (指大聲的地方會夠大聲,小聲的地方會夠小聲,對比很強很鮮明,導致
聽起來很爽)
音場寬,基本上放音樂可以充滿、擴散到整間房間,聆聽位置限制少,不要太近or略近的
位置結果站起來,原則上都是夠好聽,不用非得坐在電腦前。
遊戲部分,音效前方左右深淺大概還可以,但聽不出來後面的感覺,所以fps遊戲還是用
耳機吧。
缺點也講一下:就是需要一點距離讓高低音的聲音融合,如果靠近一點很容易就聽得出來
聲音分開了,太近也容易轟耳。所以這對喇叭即使是偏小的書架喇叭,但桌面使用我覺得
就不要再買更大的了。再來就是鋁的特性,聲音延長的略久了一點,看來以後要升到鈦高
音了。
https://youtu.be/vg_xhC56zVw
的特色其實有錄進去,就是動態範圍大、對比鮮明、然後距離太近的話聲音有點分開這樣
。
小結:
希望能讓更多人能考慮入坑(?) 因為買了這一套,錢花的可以說多也能說不多,但跟一般
的電腦多媒體喇叭真的是差距蠻大,如果組機預算有餘裕,pc效能部分又已足夠的話,可
以考慮挪一點過來喇叭或耳機這頭,不要再用499的塑膠喇叭/耳機了,起碼外觀上看著也
爽,個人覺得錢花的很值得。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19-06-23T19:19
at 2019-06-23T19:19

By Ina
at 2019-06-28T10:58
at 2019-06-28T10:58

By Carol
at 2019-07-02T18:41
at 2019-07-02T18:41

By Joe
at 2019-07-03T05:37
at 2019-07-03T05:37

By Audriana
at 2019-07-07T06:16
at 2019-07-07T06:16

By Anthony
at 2019-07-11T12:52
at 2019-07-11T12:52

By Erin
at 2019-07-14T04:18
at 2019-07-14T04:18

By Xanthe
at 2019-07-18T04:46
at 2019-07-18T04:46

By Elizabeth
at 2019-07-18T22:34
at 2019-07-18T22:34

By Megan
at 2019-07-19T09:57
at 2019-07-19T09:57

By Heather
at 2019-07-24T03:36
at 2019-07-24T03:36

By Elizabeth
at 2019-07-26T11:21
at 2019-07-26T11:21

By Agnes
at 2019-07-29T15:01
at 2019-07-29T15:01

By Agnes
at 2019-08-02T10:22
at 2019-08-02T10:22

By Eartha
at 2019-08-05T21:44
at 2019-08-05T21:44
Related Posts
Intel 9400(有內顯沒有F)上市開賣

By Emily
at 2019-06-19T23:00
at 2019-06-19T23:00
10K左右孝親機 文書/上網/看劇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6-19T22:32
at 2019-06-19T22:32
淚眼風電競體驗區-TT Commamder C35主機

By David
at 2019-06-19T21:27
at 2019-06-19T21:27
機殼風扇請益

By Gary
at 2019-06-19T21:03
at 2019-06-19T21:03
ROG Matrix 2080Ti 跟 STRIX Helios 價

By Jacky
at 2019-06-19T20:58
at 2019-06-19T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