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實際應用? - 手機討論

By Irma
at 2018-07-27T09:44
at 2018-07-27T09:44
Table of Contents
簡單說明一下NFC技術(隨便google一下就有了)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通信技術)
NFC技術的基本應用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別:
接觸通過(Touch and Go)
如門禁管制、車票和門票等,使用者只需攜帶儲存著票證或門控密碼的移動設備靠近讀取
裝置即可。
接觸確認(Touch and Confirm)
如移動支付,用戶通過輸入密碼或者僅是接受交易,確認該次交易行為。
接觸連接(Touch and Connect)
如把2個內建NFC的裝置相連接,進行點對點數據傳輸,例如下載音樂、圖片互傳和同步交
換通信簿等
接觸瀏覽(Touch and Explore)
一個內建NFC的設備可以無縫方便地瀏覽存儲在另一個有NFC功能的設備中的信息。
至於NFC實際上的應用
最多的部分在於行動支付與電子付款拉(如:悠遊卡、apple pay、android pay等)
未來的應用在於物聯網的部分(註)
(註:物聯網是指被連接到網路的各種物品,包括從智慧恆溫器、車庫門,小至牙刷、
心跳感應器,甚至屋內的家具和燈泡。)
如果沒有NFC技術,您可能要先開啟各種裝置的無線網路
接著一個一個輸入密碼帳號,接著讓兩個裝置互相連線
而使用NFC只要兩個裝置靠近感應就能連線
看似複雜的步驟只要利用 NFC 感應一下就能完成,簡化很多步驟
很多應用的例子可以說明的
印表機:
有了NFC的印表機,您可以拿您的手機跟印表機接觸之後,就可以選擇您要列印的文章
或是圖片。
耳機:無線的耳機只要感應到NFC的設備就能完備配對。
遙控器:外面賣場常會有賣萬用的遙控器,若是這個遙控器有NFC的設備,那配對就簡單
多了,碰一下電視就能遙控電視,碰一下音響就能遙控音響。
數位相框:當您拍完照片要放在數位相框時,不再需要使用USB轉來轉去,只需要碰一下
,就能將您的照片,自動上傳到相框裡面。
我個人比較常用到是檔案傳輸,我是使用sony單眼相機傳相片到手機
我就是靠NFC感應後自動連線,還有啟動藍芽耳機或藍芽喇叭也是用NFC居多
※ 引述《p00o99o (YA!)》之銘言:
: 最近看板 看子龍牌今天要上的MAX手機
: 很多人拿他跟小米比較 主要有兩個論點我無法理解
: 有人說現在手機沒有NFC就是垃圾
: 但NFC有什麼好用的應用嗎?
: 我的SONY手機NFC一點用處都沒有之外 整天跳出NFC容量不足的通知
^^^^^^^^^^^^^^^^^^^^^^^^^^^^^^^^^^^^^^^^^^^^^^^^^^^^^^^^^^^^^^^^^
本來我想說用sony手機沒遇過,我查了一下,只有sony m5有這情況....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9&t=5048623&p=2
這已經是去年的問題了,google play 服務更新問題,不過好像現在已經解決了
除非你的手機軟體一直沒更新過
: 根本沒用還能容量不足 讓我一直對他很反感 也不當能悠遊卡用
: 另外一點 很多人推小米的競品給長輩用 但小米超難用的 一點都不適合台灣的使用者
: 要讓一個APP功能像其他品牌手機能用 要設定一大堆東西 有時候還會失效
: 推薦的人真的有用過?還是看規格在講幹話?
: 子龍牌我就沒用過了 QQ
: 請大家分享一下
--
忠言者,多是逆耳, 矛盾也。
何故忠言總是逆耳? 矛盾也!
矛盾卻也在於 ... 誰不好美言。
『火鳳燎原』
--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通信技術)
NFC技術的基本應用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別:
接觸通過(Touch and Go)
如門禁管制、車票和門票等,使用者只需攜帶儲存著票證或門控密碼的移動設備靠近讀取
裝置即可。
接觸確認(Touch and Confirm)
如移動支付,用戶通過輸入密碼或者僅是接受交易,確認該次交易行為。
接觸連接(Touch and Connect)
如把2個內建NFC的裝置相連接,進行點對點數據傳輸,例如下載音樂、圖片互傳和同步交
換通信簿等
接觸瀏覽(Touch and Explore)
一個內建NFC的設備可以無縫方便地瀏覽存儲在另一個有NFC功能的設備中的信息。
至於NFC實際上的應用
最多的部分在於行動支付與電子付款拉(如:悠遊卡、apple pay、android pay等)
未來的應用在於物聯網的部分(註)
(註:物聯網是指被連接到網路的各種物品,包括從智慧恆溫器、車庫門,小至牙刷、
心跳感應器,甚至屋內的家具和燈泡。)
如果沒有NFC技術,您可能要先開啟各種裝置的無線網路
接著一個一個輸入密碼帳號,接著讓兩個裝置互相連線
而使用NFC只要兩個裝置靠近感應就能連線
看似複雜的步驟只要利用 NFC 感應一下就能完成,簡化很多步驟
很多應用的例子可以說明的
印表機:
有了NFC的印表機,您可以拿您的手機跟印表機接觸之後,就可以選擇您要列印的文章
或是圖片。
耳機:無線的耳機只要感應到NFC的設備就能完備配對。
遙控器:外面賣場常會有賣萬用的遙控器,若是這個遙控器有NFC的設備,那配對就簡單
多了,碰一下電視就能遙控電視,碰一下音響就能遙控音響。
數位相框:當您拍完照片要放在數位相框時,不再需要使用USB轉來轉去,只需要碰一下
,就能將您的照片,自動上傳到相框裡面。
我個人比較常用到是檔案傳輸,我是使用sony單眼相機傳相片到手機
我就是靠NFC感應後自動連線,還有啟動藍芽耳機或藍芽喇叭也是用NFC居多
※ 引述《p00o99o (YA!)》之銘言:
: 最近看板 看子龍牌今天要上的MAX手機
: 很多人拿他跟小米比較 主要有兩個論點我無法理解
: 有人說現在手機沒有NFC就是垃圾
: 但NFC有什麼好用的應用嗎?
: 我的SONY手機NFC一點用處都沒有之外 整天跳出NFC容量不足的通知
^^^^^^^^^^^^^^^^^^^^^^^^^^^^^^^^^^^^^^^^^^^^^^^^^^^^^^^^^^^^^^^^^
本來我想說用sony手機沒遇過,我查了一下,只有sony m5有這情況....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9&t=5048623&p=2
這已經是去年的問題了,google play 服務更新問題,不過好像現在已經解決了
除非你的手機軟體一直沒更新過
: 根本沒用還能容量不足 讓我一直對他很反感 也不當能悠遊卡用
: 另外一點 很多人推小米的競品給長輩用 但小米超難用的 一點都不適合台灣的使用者
: 要讓一個APP功能像其他品牌手機能用 要設定一大堆東西 有時候還會失效
: 推薦的人真的有用過?還是看規格在講幹話?
: 子龍牌我就沒用過了 QQ
: 請大家分享一下
--
忠言者,多是逆耳, 矛盾也。
何故忠言總是逆耳? 矛盾也!
矛盾卻也在於 ... 誰不好美言。
『火鳳燎原』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8-07-29T00:33
at 2018-07-29T00:33

By Delia
at 2018-07-30T15:22
at 2018-07-30T15:22

By Delia
at 2018-08-01T06:11
at 2018-08-01T06:11

By Hedwig
at 2018-08-02T21:00
at 2018-08-02T21:00

By Zanna
at 2018-08-04T11:49
at 2018-08-04T11:49

By Zenobia
at 2018-08-06T02:38
at 2018-08-06T02:38

By Connor
at 2018-08-07T17:27
at 2018-08-07T17:27

By Zenobia
at 2018-08-09T08:16
at 2018-08-09T08:16

By Blanche
at 2018-08-10T23:05
at 2018-08-10T23:05

By Franklin
at 2018-08-12T13:54
at 2018-08-12T13:54

By Thomas
at 2018-08-14T04:43
at 2018-08-14T04:43

By Iris
at 2018-08-15T19:32
at 2018-08-15T19:32

By Ethan
at 2018-08-17T10:21
at 2018-08-17T10:21

By Ula
at 2018-08-19T01:10
at 2018-08-19T01:10

By Zenobia
at 2018-08-20T15:59
at 2018-08-20T15:59
Related Posts
NFC實際應用?

By Damian
at 2018-07-27T09:24
at 2018-07-27T09:24
手機支付好像冷掉了....

By Madame
at 2018-07-27T09:21
at 2018-07-27T09:21
小米輸了?調研:三星在印度市場當老大

By Kumar
at 2018-07-27T08:55
at 2018-07-27T08:55
NFC實際應用?

By Robert
at 2018-07-27T08:51
at 2018-07-27T08:51
絕了!iPhone和Macbook未來可幫對方無線

By Megan
at 2018-07-27T08:48
at 2018-07-27T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