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Z Trion 150 480GB 耐久測試開始 - 3C

By Connor
at 2016-05-01T14:33
at 2016-05-01T14:33
Table of Contents
Blog 版本 目前會繼續寫入,之後會持續更新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blog/?p=6121
--
這次的測試,則是挑選 TLC 產品比較多人感興趣的 480GB 級距容量,來進行 Trion
150 的耐用性測試。透過不斷的寫入,檔案校驗,性能測試來簡單測試一下 TLC 在耐用
性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從 SPEC 來看,Trion 150 480GB 的 TBW 為 120TB,所以一般大家會比較在意的還是超
過這個寫入量以後,SSD 還能往下使用多久。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ion150480G/T150spec.JPG
不過實際上由於持續不斷的寫入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在文章內會有分階段的測試結果
;在文內可以看到的主要是稍微超過標稱 TBW 大量寫入後的一些性能、檔案完整性測試
;日後在超過了 TR 150 規格書的最高 TBW 數字,也就是 960GB 的 240TBW 之後,也會
馬上進行性能、完整性的測試,以及隨後探究固態硬碟何時會損壞至不可用狀態的分階段
測試。
測試主角的初始狀態,是先前用來進行性能測試的同一顆SSD,從軟體讀取的寫入狀態可
以得知 SSD 已經寫入了 161560*32MB 等於大約 4.93TB 的寫入量。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initialstat.JPG
測試軟體則是使用了 Anvil Storage Test 內建的耐久性工具,以非可壓縮資料不斷的寫
入,測試從 3/31 日晚間開始進行: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anvinit.JPG
最後中斷於 4/22 晚間:Anvil 總共寫入了 146.6515TB 的資料,而 SSD 的總寫入量來
到了 5002679*32MB,約 152TB,。剛好符合大量卻又限制在 240TBW 之內的目標,不算
進寫入放大等因素去粗略估算 PE 大約是在 310 左右,這數字對 TLC NAND 來說自然也
不算什麼。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top.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sdend.JPG
測試結束之後使用一次 Trim 指令,然後進行 HDTUNE 的全盤測試:可以看到 SLC SLC
Buffer 似乎還沒完全被清空,雖然已經可以回復一定的速度,但後面的測試控制器的負
擔加重,所以數據上擺盪較多,而且速度也沒辦法回到先前測試標準,需要再多一點閒置
時間讓控制器去清理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dtnoser.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dtnosew.JPG
經過一次 Secure Erase 之後再進行 HDTune 測試:數據變動就回復正常,
但隨機存取性能等又回到未經 preconditioning 的狀態。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dtser.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dtsew.JPG
檔案連續複製表現也已經回復正常水準: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copy.JPG
之後進行資料完整性的測試,為了測試先於系統碟產生一組非可壓縮的Dummy Sample,大
小 4GB;然後分階段不斷的複製到把硬碟填滿,最後再以 MD5 HASH 來比對資料正確性。
分階段的原因主要順便觀察舊檔案是否有掉速的問題,且拉長使用時間出現的 HASH 結果
會比較正確一些。
原始檔案的 MD5 HASH: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ash.JPG
TR 150 內的資料 Hash 值,並與原始檔案對比: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ashd.JPG
讀取測試圖表:剛好可以看到三次不同階段複製的檔案,讀取的速度也跟著有所不同。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sdreadtestinit.JPG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sdreadtestinit2.png
換一套軟體讀取測試:經過了幾次的硬碟操作、閒置之後,控制器內的 SmartRefresh 順
利的將讀取速度回到了比較平均的水準。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sdreadtestrefresh.png
雖然說正確的 Data Retentioning 測試應該是要用烤箱來加速老化才能得到比較有可靠
性的結果,不過礙於目前要取得 Oven 或 Hotplate 多少還有些困難,因此只能用持續工
作這種比較湊合的方法來測試。且短期內的寫入耐久測試應該加熱老化也還不需派上用場
,未來超過標稱 TBW 很多以後的測試或許就會派上用場。另外也能看到超過了 120TBW
以後, Trion 150 480GB 版本並不會特別鎖住寫入速度,因此並沒有出現網路上其他媒
體測試小容量版本韌體限速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是限速保護的觸發點不同,這點可以在
未來的測試中進一步驗證
而說到網路上常說的 TLC 不到 MLC 的1/10 壽命這樣的傳聞基本上到目前為止的測試就
已經被澄清了。
不得不說 TLC 的確是有其缺陷,但其實透過不少方法的輔助是可以有效
提升其壽命;而透過了控制器本身的演算法,也能夠提升讀取時掉速的困擾,這樣一來在
預算相當受限的採購中做為系統碟的應用,OCZ TR 150應該也是能夠順順利利的走完其產
品的保固周期,同時也能保有一定程度的性能表現。當然當下最理性的採購應該還是以表
現夠優的 MLC SSD 為主,輔以平價、容量有優勢的 TLC SSD 應該還是最佳的決定。
以上就是 OCZ TR 150 SSD 的耐久性測試初探,接下來將會持續更新其耐久性測試的結果
。
--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blog/?p=6121
--
這次的測試,則是挑選 TLC 產品比較多人感興趣的 480GB 級距容量,來進行 Trion
150 的耐用性測試。透過不斷的寫入,檔案校驗,性能測試來簡單測試一下 TLC 在耐用
性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從 SPEC 來看,Trion 150 480GB 的 TBW 為 120TB,所以一般大家會比較在意的還是超
過這個寫入量以後,SSD 還能往下使用多久。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ion150480G/T150spec.JPG
不過實際上由於持續不斷的寫入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在文章內會有分階段的測試結果
;在文內可以看到的主要是稍微超過標稱 TBW 大量寫入後的一些性能、檔案完整性測試
;日後在超過了 TR 150 規格書的最高 TBW 數字,也就是 960GB 的 240TBW 之後,也會
馬上進行性能、完整性的測試,以及隨後探究固態硬碟何時會損壞至不可用狀態的分階段
測試。
測試主角的初始狀態,是先前用來進行性能測試的同一顆SSD,從軟體讀取的寫入狀態可
以得知 SSD 已經寫入了 161560*32MB 等於大約 4.93TB 的寫入量。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initialstat.JPG
測試軟體則是使用了 Anvil Storage Test 內建的耐久性工具,以非可壓縮資料不斷的寫
入,測試從 3/31 日晚間開始進行: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anvinit.JPG
最後中斷於 4/22 晚間:Anvil 總共寫入了 146.6515TB 的資料,而 SSD 的總寫入量來
到了 5002679*32MB,約 152TB,。剛好符合大量卻又限制在 240TBW 之內的目標,不算
進寫入放大等因素去粗略估算 PE 大約是在 310 左右,這數字對 TLC NAND 來說自然也
不算什麼。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top.JPG
測試結束之後使用一次 Trim 指令,然後進行 HDTUNE 的全盤測試:可以看到 SLC SLC
Buffer 似乎還沒完全被清空,雖然已經可以回復一定的速度,但後面的測試控制器的負
擔加重,所以數據上擺盪較多,而且速度也沒辦法回到先前測試標準,需要再多一點閒置
時間讓控制器去清理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dtnoser.JPG
經過一次 Secure Erase 之後再進行 HDTune 測試:數據變動就回復正常,
但隨機存取性能等又回到未經 preconditioning 的狀態。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dtser.JPG
檔案連續複製表現也已經回復正常水準: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copy.JPG
之後進行資料完整性的測試,為了測試先於系統碟產生一組非可壓縮的Dummy Sample,大
小 4GB;然後分階段不斷的複製到把硬碟填滿,最後再以 MD5 HASH 來比對資料正確性。
分階段的原因主要順便觀察舊檔案是否有掉速的問題,且拉長使用時間出現的 HASH 結果
會比較正確一些。
原始檔案的 MD5 HASH: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ash.JPG
TR 150 內的資料 Hash 值,並與原始檔案對比: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hashd.JPG
讀取測試圖表:剛好可以看到三次不同階段複製的檔案,讀取的速度也跟著有所不同。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sdreadtestinit.JPG

換一套軟體讀取測試:經過了幾次的硬碟操作、閒置之後,控制器內的 SmartRefresh 順
利的將讀取速度回到了比較平均的水準。
http://shadowsfalltw.gjisland.net/pic/ocztr150enduro/ssdreadtestrefresh.png

雖然說正確的 Data Retentioning 測試應該是要用烤箱來加速老化才能得到比較有可靠
性的結果,不過礙於目前要取得 Oven 或 Hotplate 多少還有些困難,因此只能用持續工
作這種比較湊合的方法來測試。且短期內的寫入耐久測試應該加熱老化也還不需派上用場
,未來超過標稱 TBW 很多以後的測試或許就會派上用場。另外也能看到超過了 120TBW
以後, Trion 150 480GB 版本並不會特別鎖住寫入速度,因此並沒有出現網路上其他媒
體測試小容量版本韌體限速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是限速保護的觸發點不同,這點可以在
未來的測試中進一步驗證
而說到網路上常說的 TLC 不到 MLC 的1/10 壽命這樣的傳聞基本上到目前為止的測試就
已經被澄清了。
不得不說 TLC 的確是有其缺陷,但其實透過不少方法的輔助是可以有效
提升其壽命;而透過了控制器本身的演算法,也能夠提升讀取時掉速的困擾,這樣一來在
預算相當受限的採購中做為系統碟的應用,OCZ TR 150應該也是能夠順順利利的走完其產
品的保固周期,同時也能保有一定程度的性能表現。當然當下最理性的採購應該還是以表
現夠優的 MLC SSD 為主,輔以平價、容量有優勢的 TLC SSD 應該還是最佳的決定。
以上就是 OCZ TR 150 SSD 的耐久性測試初探,接下來將會持續更新其耐久性測試的結果
。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Anonymous
at 2016-05-05T10:47
at 2016-05-05T10:47

By Jake
at 2016-05-07T08:29
at 2016-05-07T08:29

By Elvira
at 2016-05-10T14:19
at 2016-05-10T14:19

By Faithe
at 2016-05-15T10:55
at 2016-05-15T10:55

By Heather
at 2016-05-18T06:14
at 2016-05-18T06:14

By Regina
at 2016-05-22T01:43
at 2016-05-22T01:43

By Anonymous
at 2016-05-22T12:46
at 2016-05-22T12:46

By Emma
at 2016-05-26T09:47
at 2016-05-26T09:47

By Audriana
at 2016-05-30T22:32
at 2016-05-30T22:32

By Madame
at 2016-05-31T19:49
at 2016-05-31T19:49

By Iris
at 2016-06-05T17:23
at 2016-06-05T17:23

By Yuri
at 2016-06-06T19:30
at 2016-06-06T19:30

By Megan
at 2016-06-10T13:18
at 2016-06-10T13:18

By Yuri
at 2016-06-12T08:45
at 2016-06-12T08:45

By Robert
at 2016-06-14T06:09
at 2016-06-14T06:09

By Erin
at 2016-06-18T03:02
at 2016-06-18T03:02

By Heather
at 2016-06-20T02:42
at 2016-06-20T02:42

By Brianna
at 2016-06-23T02:52
at 2016-06-23T02:52

By Oscar
at 2016-06-24T00:24
at 2016-06-24T00:24

By Cara
at 2016-06-27T01:01
at 2016-06-27T01:01

By Jacky
at 2016-06-29T04:37
at 2016-06-29T04:37

By Jacob
at 2016-06-30T04:29
at 2016-06-30T04:29

By Doris
at 2016-07-02T01:40
at 2016-07-02T01:40

By Charlotte
at 2016-07-02T09:07
at 2016-07-02T09:07

By Xanthe
at 2016-07-02T16:50
at 2016-07-02T16:50

By Charlotte
at 2016-07-05T00:50
at 2016-07-05T00:50

By Frederic
at 2016-07-09T01:21
at 2016-07-09T01:21

By Agatha
at 2016-07-11T02:38
at 2016-07-11T02:38

By Sierra Rose
at 2016-07-15T22:57
at 2016-07-15T22:57

By Hamiltion
at 2016-07-17T07:23
at 2016-07-17T07:23

By William
at 2016-07-18T05:21
at 2016-07-18T05:21

By Eartha
at 2016-07-20T19:44
at 2016-07-20T19:44

By Madame
at 2016-07-25T12:34
at 2016-07-25T12:34

By Donna
at 2016-07-28T07:04
at 2016-07-28T07:04

By Liam
at 2016-07-29T12:45
at 2016-07-29T12:45

By Joe
at 2016-07-31T03:53
at 2016-07-31T03:53

By Dorothy
at 2016-07-31T21:56
at 2016-07-31T21:56

By Jessica
at 2016-08-01T13:47
at 2016-08-01T13:47
Related Posts
關於作業程式的購買

By Valerie
at 2016-05-01T14:19
at 2016-05-01T14:19
買二手要求燒機合理嗎?

By Carol
at 2016-05-01T13:50
at 2016-05-01T13:50
EG藝極紫軸開箱

By Connor
at 2016-05-01T13:16
at 2016-05-01T13:16
英特爾或將退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

By Ophelia
at 2016-05-01T13:09
at 2016-05-01T13:09
10K的ASUS套裝電腦能加裝硬碟嗎

By Zenobia
at 2016-05-01T12:45
at 2016-05-01T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