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比你想像的更耐用 - 3C

By Agatha
at 2017-06-26T13:45
at 2017-06-26T13:45
Table of Contents
SSD比你想像的更耐用:人沒了,硬碟可能還活著
http://www.expreview.com/55233.html
隨著SSD硬碟容量的增大、3D NAND Flash的採納,這幾年SSD使用壽命已經討論的很少了
。因為 NAND Flash先天存在P/E擦寫次數限制,所以前幾年 SSD 能用多久這個話題很火
,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 TLC 的一大原因,性能差不說,TLC 可靠性也差,P/E次數從MLC
的3000次降到了1000次以內。那麼SSD到底能用多長時間呢?其實它們比你想像的更耐用
,不僅大大超過了官方承諾的數據壽命,而且活得可能比人類還長——三星850 Pro在測
試中寫入了9.1PB數據才掛,理論上可用623年。
怎麼測SSD使用壽命?模擬常規使用是不可能的,日常應用中每天寫入的數據量有限,開
個直播可要了命了,因此測試SSD壽命都是超常規負荷,7x24小時持續寫入數據直到硬碟
出現問題或者掛掉。我們之前介紹過多個類似的長期使用測試了,超能網自己也做過類似
的模擬測試,詳情可以參考:用個10年沒問題,影馳戰將SSD耐久性折磨測試
在這方面,德國Heise網站做了一個更長期的SSD使用壽命測試,從去年6月23日到現在持
續了整整一年。他們購買了市面上6款SSD硬碟,包括Crucial BX 200、OCZ TR150、三星
750 Evo、三星850 Pro、SanDisk Extreme Pro、SanDisk Ultra II,每種硬碟買了兩個
,使用測試軟件開始持續不斷地給硬碟寫入數據,以觀察硬碟使用壽命。
今年1月份他們公佈了半年期的結果,12款硬碟中有9個硬碟掛了,其中既有廉價TLC
Flash硬碟,也有 SanDisk Extreme Pro這樣的高端MLC硬碟,不過所有硬碟當時都超過了
官方標稱的數據使用壽命。
導致硬碟掛掉的原因不只是寫入壽命,而且也有意外情況,他們的測試平台出現過浪湧,
導致第二塊 SanDisk Extreme Pro及三星850 Pro硬碟掛了。上週時間,第二塊850 Pro硬
碟也終於掛了。
完整的報告是發表在他們的雜誌上的,在線版沒有提供詳細數據,不過Heise給出了一些
測試結論,我們來看下:
廠商針對SSD硬碟的使用壽命有個TBW寫入數據量的指標,250GB容量的SSD通常在
60-150TBW。如果以每天寫入40GB數據量來計算,70TBW壽命的硬碟可以使用5年時間——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他們這個算法沒算寫入寫入放大等因素,不過每天40GB的數據量也是
挺高的了,所以兩相折抵之下結果還是可信的。
單就寫入數據量這個指標來說,他們測試的SSD都大大超過了官方標稱值,即便是美光
Crucials BX200硬碟也寫入了187TB、280TB的數據,至少是官方標稱值的2.5倍了。三星
750 Evo這種廉價的TLC Flash硬碟寫入了1.2PB數據量。
高端的SSD (多使用MLC)寫入數據量沒有低於2.2PB的,第二塊三星850 Pro硬碟甚至寫入
了9.1PB的數據量,是官方150TB使用壽命的60多倍,每天寫入40GB的話,這個SSD理論上
能用623年。
他們的結論就是SSD的實際使用壽命都是大大超過官方標稱值的,官方數據都是比較保守
的。不過原文還是建議用戶做好數據備份等工作,大家也要知道數據安全不安全取決於人
們的安全意識,物理載體只是其次。
PS:看了這個測試,大家應該發現了SSD硬碟的特點——生下來有高低貴賤之分,TLC 先
天就低人一等,不過具體到每個硬碟上,那就是死的隨機了,高端SSD不一定沒問題,低
端SSD也不是那麼容易死,不過高端SSD自然有它的優勢,總體來說比低端產品還是可靠一
點的。
--
亞洲神人表示:
--
http://www.expreview.com/55233.html
隨著SSD硬碟容量的增大、3D NAND Flash的採納,這幾年SSD使用壽命已經討論的很少了
。因為 NAND Flash先天存在P/E擦寫次數限制,所以前幾年 SSD 能用多久這個話題很火
,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 TLC 的一大原因,性能差不說,TLC 可靠性也差,P/E次數從MLC
的3000次降到了1000次以內。那麼SSD到底能用多長時間呢?其實它們比你想像的更耐用
,不僅大大超過了官方承諾的數據壽命,而且活得可能比人類還長——三星850 Pro在測
試中寫入了9.1PB數據才掛,理論上可用623年。
怎麼測SSD使用壽命?模擬常規使用是不可能的,日常應用中每天寫入的數據量有限,開
個直播可要了命了,因此測試SSD壽命都是超常規負荷,7x24小時持續寫入數據直到硬碟
出現問題或者掛掉。我們之前介紹過多個類似的長期使用測試了,超能網自己也做過類似
的模擬測試,詳情可以參考:用個10年沒問題,影馳戰將SSD耐久性折磨測試
在這方面,德國Heise網站做了一個更長期的SSD使用壽命測試,從去年6月23日到現在持
續了整整一年。他們購買了市面上6款SSD硬碟,包括Crucial BX 200、OCZ TR150、三星
750 Evo、三星850 Pro、SanDisk Extreme Pro、SanDisk Ultra II,每種硬碟買了兩個
,使用測試軟件開始持續不斷地給硬碟寫入數據,以觀察硬碟使用壽命。
今年1月份他們公佈了半年期的結果,12款硬碟中有9個硬碟掛了,其中既有廉價TLC
Flash硬碟,也有 SanDisk Extreme Pro這樣的高端MLC硬碟,不過所有硬碟當時都超過了
官方標稱的數據使用壽命。
導致硬碟掛掉的原因不只是寫入壽命,而且也有意外情況,他們的測試平台出現過浪湧,
導致第二塊 SanDisk Extreme Pro及三星850 Pro硬碟掛了。上週時間,第二塊850 Pro硬
碟也終於掛了。
完整的報告是發表在他們的雜誌上的,在線版沒有提供詳細數據,不過Heise給出了一些
測試結論,我們來看下:
廠商針對SSD硬碟的使用壽命有個TBW寫入數據量的指標,250GB容量的SSD通常在
60-150TBW。如果以每天寫入40GB數據量來計算,70TBW壽命的硬碟可以使用5年時間——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他們這個算法沒算寫入寫入放大等因素,不過每天40GB的數據量也是
挺高的了,所以兩相折抵之下結果還是可信的。
單就寫入數據量這個指標來說,他們測試的SSD都大大超過了官方標稱值,即便是美光
Crucials BX200硬碟也寫入了187TB、280TB的數據,至少是官方標稱值的2.5倍了。三星
750 Evo這種廉價的TLC Flash硬碟寫入了1.2PB數據量。
高端的SSD (多使用MLC)寫入數據量沒有低於2.2PB的,第二塊三星850 Pro硬碟甚至寫入
了9.1PB的數據量,是官方150TB使用壽命的60多倍,每天寫入40GB的話,這個SSD理論上
能用623年。
他們的結論就是SSD的實際使用壽命都是大大超過官方標稱值的,官方數據都是比較保守
的。不過原文還是建議用戶做好數據備份等工作,大家也要知道數據安全不安全取決於人
們的安全意識,物理載體只是其次。
PS:看了這個測試,大家應該發現了SSD硬碟的特點——生下來有高低貴賤之分,TLC 先
天就低人一等,不過具體到每個硬碟上,那就是死的隨機了,高端SSD不一定沒問題,低
端SSD也不是那麼容易死,不過高端SSD自然有它的優勢,總體來說比低端產品還是可靠一
點的。
--
亞洲神人表示: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Isla
at 2017-06-29T04:16
at 2017-06-29T04:16

By Bennie
at 2017-07-02T05:28
at 2017-07-02T05:28

By Caroline
at 2017-07-06T22:53
at 2017-07-06T22:53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7-07T05:40
at 2017-07-07T05:40

By Victoria
at 2017-07-09T09:48
at 2017-07-09T09:48

By Belly
at 2017-07-13T18:13
at 2017-07-13T18:13

By Catherine
at 2017-07-17T16:30
at 2017-07-17T16:30

By Ophelia
at 2017-07-18T05:49
at 2017-07-18T05:49

By Joseph
at 2017-07-18T19:05
at 2017-07-18T19:05

By Regina
at 2017-07-21T16:23
at 2017-07-21T16:2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7-23T23:40
at 2017-07-23T23:40

By Irma
at 2017-07-28T01:30
at 2017-07-28T01:30

By Edith
at 2017-07-31T14:01
at 2017-07-31T14:01

By Tracy
at 2017-08-03T06:40
at 2017-08-03T06:40

By Frederic
at 2017-08-07T08:19
at 2017-08-07T08:19

By Necoo
at 2017-08-10T01:28
at 2017-08-10T01:28

By Jacky
at 2017-08-12T16:25
at 2017-08-12T16:25

By Brianna
at 2017-08-16T07:53
at 2017-08-16T07:53

By Jack
at 2017-08-17T09:01
at 2017-08-17T09:01

By Hedwig
at 2017-08-18T05:24
at 2017-08-18T05:24

By Queena
at 2017-08-21T14:39
at 2017-08-21T14:39

By Una
at 2017-08-24T04:48
at 2017-08-24T04:48

By Selena
at 2017-08-24T23:16
at 2017-08-24T23:16

By Olive
at 2017-08-28T07:33
at 2017-08-28T07:33

By Selena
at 2017-08-31T07:21
at 2017-08-31T07:21

By Ingrid
at 2017-09-04T00:00
at 2017-09-04T00:0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9-04T11:03
at 2017-09-04T11:03

By Charlie
at 2017-09-08T02:21
at 2017-09-08T02:21

By Rebecca
at 2017-09-12T14:41
at 2017-09-12T14:41

By Lily
at 2017-09-13T20:04
at 2017-09-13T20:04

By Anthony
at 2017-09-15T07:16
at 2017-09-15T07:16

By Hazel
at 2017-09-16T20:11
at 2017-09-16T20:11

By Freda
at 2017-09-21T19:23
at 2017-09-21T19:23

By Margaret
at 2017-09-22T15:26
at 2017-09-22T15:26
Related Posts
去連鎖店買的東西二手價問題?

By David
at 2017-06-26T13:12
at 2017-06-26T13:12
技嘉1060 rock g1 6g V.S RX

By Catherine
at 2017-06-26T12:08
at 2017-06-26T12:08
Intel 6代/7代Core曝微碼BUG:多執行續被

By Emma
at 2017-06-26T12:00
at 2017-06-26T12:00
AMD VEGA性價比很給力,但下代Navi更勁爆

By Annie
at 2017-06-26T10:44
at 2017-06-26T10:44
微星市場總監透露AMD VEGA 顯卡相當耗電

By Freda
at 2017-06-26T10:44
at 2017-06-26T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