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 X 體驗心得 - Windows
By Suhail Hany
at 2020-09-01T20:28
at 2020-09-01T20:28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我是傻子。
最近入手Pro X,體驗了約一個多月,分享一下我的體驗心得。
由於我不太會用PTT排版,而且圖片滿多的,我這邊就摘要一下。
附上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aNZrjX
緣起
我是一位 Microsoft Surface 系列產品的長期使用者,每當微軟推出新型態的裝置時,如?
https://i.imgur.com/UMib4TD.jpg
機身設計
1. Pro X 的厚度是最薄的 7.3 mm,機身也是最為圓潤,所以我覺得握持手感最好的一台 S
2. 機身材質由鎂合金 + 烤漆變成了跟 Laptop 一樣的鋁合金 + 陽極氧化鋁上色,導致重?
3. 只有黑色一種顏色,好看是好看但是很沾指紋
4. 採用窄邊框的設計,塞入了更大的螢幕,比老Pro大了 0.7 吋,比 Book 2 小 0.5 吋而
Type Cover
1. 材質為微軟愛用的 Alcantara。
2. 筆是以磁力吸附在充電座上。
3. 一樣有一條磁鐵可以吸附在螢幕上,當不用筆的時候可以完全隱藏存在。
4. 鍵盤和觸控板的部分基本上與老 Pro 系列的體驗相同。
5. 鍵盤與機身的連接方式也從 6 pin 的金屬觸點,變成了類似 Surface Connect 的接口?
6. 鍵盤腕托下方增加了磁鐵,蓋上的時候終於可以吸住螢幕了。
https://i.imgur.com/EJ97JkW.jpg
Surface Slim Pen
1. 外觀改成了親膚的塑膠材質。
2. 雖然筆身較細,但是我覺得握感沒有比較差。
3. 尾端一樣有橡皮擦功能,而且一樣也是個按鍵。
https://i.imgur.com/4jtz9yQ.jpg
性能
Microsoft SQ1 SoC,CPU 為 4 大核 (3 GHz) + 4 小核 (1.80 GHz) 的設計,GPU 是 Adre
大部分的時候,性能與 Book 2 比較感覺不出區別,多工的時候明顯比用 Intel 雙核處理?
散熱
無風扇冷卻系統,從 IFIXIT 的拆解圖可以大致了解其散熱模組主要由一塊均熱板與一根熱管所組成:
https://i.imgur.com/dmayBnK.jpg
1. 在冷氣房的環境之下,接上電源,電池未在充電狀態,電源模式調整為最佳效能,先使用 AIDA64 單烤 FPU 15 分鐘,可以一直維持在最高時脈。
2.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以 3DMark 的 Night Raid 做 GPU 的壓力測試,測試結果以 99.99% 的成績通過。
3. 跑測試的時候,用手直接摸機身背後,只感覺溫而已。
4. 其實快速充電的時候比壓力測試還熱。
生產力體驗
1. 我的工作流程,主要需求的軟體是 Microsoft Edge、Microsoft Office 全套、Drawboard(PDF 閱讀與標記 )、Python、Visual Studio Code (VS Code) 還有遠端桌面,這些軟體搭配WSL一起用全是原生,本來的工作都能做。
2. 內建 GPU 性能比起以前孱弱的 Intel (U)HD 620 強不少,所以與圖形性能相關體驗 Pro X 反而比起 Book 2 好,動畫再也不會掉幀數了。
3. 支援 LTE 連網,可以更自由的選擇工作地點。
日常體驗
1. 我日常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主要是上網、看影片與聽音樂,最常用的是 Edge、myTube! (Youtube)、bilibili (UWP) 與 Spotify ( 用 Edge 安裝成 PWA),這些都是 ARM 原生,所以日常用的軟體體驗一如既往。
2. 2W 的立體聲揚聲器,加上 Dolby Audio Premium 音效,聲音體驗比用過的 Surface 都好。
3. 支援全時連網,Instant on,現代化行動裝置體驗,但還是預設待機11小時後休眠,可調整但因為第二個閥值實際上不一定有用。
電池續航力
由於機身較薄電池電量只有 38.2 Whr,實際續航力沒有想像中的優異。一整天白天都外出使用,我的使用方式為全程都掛著 Teams,同時使用 Edge、VS Code、用 WSL 跑 Python 且會同時用藍芽耳機聽音樂,休息的時候會看一下影片,根據電池報告,這幾天的預估續航力都是約 7 個多小時,跟 Book 2 差不多,但是 Book 2 的電池有 75 Whr,明顯比用 Intel 處理器的 Pro 好。
關於 X86 程式
1. X86 程式應該是在執行的時候做 JIT binary translation,然後快取一段時間。
2. 由於是 JIT,當打開程式的時候,冷啟動會比原生的久,啟動的時候會占用較多的 CPU 和 RAM。
3. 小型的程式,用起來感覺很流暢,與原生的差異不是很大。
4. 但是打開大型的程式(Ex. VS 2019)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需要編譯的時間需要比較長,也會占用很多 CPU 與 RAM,導致剛打開的時候用起來會很卡,但是編譯完成後就會變流暢了,難怪 Apple 會引入安裝的時候編譯。
5. 嘗試在 VS 2019 編譯一個 UWP 範例,目標平台選擇 ARM,居然可以成功建置,且在 Debug 模式下執行程式。
6. 我認為這項功能只是用來平滑過渡到 ARM 上,不應該這種裝置的主要使用方式。
總結
Pro X 目前的體驗感受,算是比我預期的好,本來我只打算當個能用 Office 和 UWP 的 Edge book,後來發現可以做很多事,就直接拿來作為主力機了。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 Pro X 是一台好機器,但是不適合所有人,而我剛好是目標人群。開發Windows on ARM的工具鏈終於開始上路了,希望以後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硬體選擇。
--
Sent from my Windows
--
最近入手Pro X,體驗了約一個多月,分享一下我的體驗心得。
由於我不太會用PTT排版,而且圖片滿多的,我這邊就摘要一下。
附上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aNZrjX
緣起
我是一位 Microsoft Surface 系列產品的長期使用者,每當微軟推出新型態的裝置時,如?
https://i.imgur.com/UMib4TD.jpg
機身設計
1. Pro X 的厚度是最薄的 7.3 mm,機身也是最為圓潤,所以我覺得握持手感最好的一台 S
2. 機身材質由鎂合金 + 烤漆變成了跟 Laptop 一樣的鋁合金 + 陽極氧化鋁上色,導致重?
3. 只有黑色一種顏色,好看是好看但是很沾指紋
4. 採用窄邊框的設計,塞入了更大的螢幕,比老Pro大了 0.7 吋,比 Book 2 小 0.5 吋而
Type Cover
1. 材質為微軟愛用的 Alcantara。
2. 筆是以磁力吸附在充電座上。
3. 一樣有一條磁鐵可以吸附在螢幕上,當不用筆的時候可以完全隱藏存在。
4. 鍵盤和觸控板的部分基本上與老 Pro 系列的體驗相同。
5. 鍵盤與機身的連接方式也從 6 pin 的金屬觸點,變成了類似 Surface Connect 的接口?
6. 鍵盤腕托下方增加了磁鐵,蓋上的時候終於可以吸住螢幕了。
https://i.imgur.com/EJ97JkW.jpg
Surface Slim Pen
1. 外觀改成了親膚的塑膠材質。
2. 雖然筆身較細,但是我覺得握感沒有比較差。
3. 尾端一樣有橡皮擦功能,而且一樣也是個按鍵。
https://i.imgur.com/4jtz9yQ.jpg
性能
Microsoft SQ1 SoC,CPU 為 4 大核 (3 GHz) + 4 小核 (1.80 GHz) 的設計,GPU 是 Adre
大部分的時候,性能與 Book 2 比較感覺不出區別,多工的時候明顯比用 Intel 雙核處理?
散熱
無風扇冷卻系統,從 IFIXIT 的拆解圖可以大致了解其散熱模組主要由一塊均熱板與一根熱管所組成:
https://i.imgur.com/dmayBnK.jpg
1. 在冷氣房的環境之下,接上電源,電池未在充電狀態,電源模式調整為最佳效能,先使用 AIDA64 單烤 FPU 15 分鐘,可以一直維持在最高時脈。
2.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以 3DMark 的 Night Raid 做 GPU 的壓力測試,測試結果以 99.99% 的成績通過。
3. 跑測試的時候,用手直接摸機身背後,只感覺溫而已。
4. 其實快速充電的時候比壓力測試還熱。
生產力體驗
1. 我的工作流程,主要需求的軟體是 Microsoft Edge、Microsoft Office 全套、Drawboard(PDF 閱讀與標記 )、Python、Visual Studio Code (VS Code) 還有遠端桌面,這些軟體搭配WSL一起用全是原生,本來的工作都能做。
2. 內建 GPU 性能比起以前孱弱的 Intel (U)HD 620 強不少,所以與圖形性能相關體驗 Pro X 反而比起 Book 2 好,動畫再也不會掉幀數了。
3. 支援 LTE 連網,可以更自由的選擇工作地點。
日常體驗
1. 我日常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主要是上網、看影片與聽音樂,最常用的是 Edge、myTube! (Youtube)、bilibili (UWP) 與 Spotify ( 用 Edge 安裝成 PWA),這些都是 ARM 原生,所以日常用的軟體體驗一如既往。
2. 2W 的立體聲揚聲器,加上 Dolby Audio Premium 音效,聲音體驗比用過的 Surface 都好。
3. 支援全時連網,Instant on,現代化行動裝置體驗,但還是預設待機11小時後休眠,可調整但因為第二個閥值實際上不一定有用。
電池續航力
由於機身較薄電池電量只有 38.2 Whr,實際續航力沒有想像中的優異。一整天白天都外出使用,我的使用方式為全程都掛著 Teams,同時使用 Edge、VS Code、用 WSL 跑 Python 且會同時用藍芽耳機聽音樂,休息的時候會看一下影片,根據電池報告,這幾天的預估續航力都是約 7 個多小時,跟 Book 2 差不多,但是 Book 2 的電池有 75 Whr,明顯比用 Intel 處理器的 Pro 好。
關於 X86 程式
1. X86 程式應該是在執行的時候做 JIT binary translation,然後快取一段時間。
2. 由於是 JIT,當打開程式的時候,冷啟動會比原生的久,啟動的時候會占用較多的 CPU 和 RAM。
3. 小型的程式,用起來感覺很流暢,與原生的差異不是很大。
4. 但是打開大型的程式(Ex. VS 2019)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需要編譯的時間需要比較長,也會占用很多 CPU 與 RAM,導致剛打開的時候用起來會很卡,但是編譯完成後就會變流暢了,難怪 Apple 會引入安裝的時候編譯。
5. 嘗試在 VS 2019 編譯一個 UWP 範例,目標平台選擇 ARM,居然可以成功建置,且在 Debug 模式下執行程式。
6. 我認為這項功能只是用來平滑過渡到 ARM 上,不應該這種裝置的主要使用方式。
總結
Pro X 目前的體驗感受,算是比我預期的好,本來我只打算當個能用 Office 和 UWP 的 Edge book,後來發現可以做很多事,就直接拿來作為主力機了。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 Pro X 是一台好機器,但是不適合所有人,而我剛好是目標人群。開發Windows on ARM的工具鏈終於開始上路了,希望以後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硬體選擇。
--
Sent from my Windows
--
Tags:
Windows
All Comments
By Una
at 2020-09-03T21:36
at 2020-09-03T21:36
By James
at 2020-09-05T22:44
at 2020-09-05T22:44
By Lydia
at 2020-09-07T23:52
at 2020-09-07T23:52
By Donna
at 2020-09-10T00:59
at 2020-09-10T00:59
By Isla
at 2020-09-12T02:07
at 2020-09-12T02:07
By Rachel
at 2020-09-14T03:15
at 2020-09-14T03:15
By Jacob
at 2020-09-16T04:23
at 2020-09-16T04:23
By Xanthe
at 2020-09-18T05:31
at 2020-09-18T05:31
By Edith
at 2020-09-20T06:39
at 2020-09-20T06:39
By Michael
at 2020-09-22T07:47
at 2020-09-22T07:47
By Ophelia
at 2020-09-24T08:55
at 2020-09-24T08:55
By Frederica
at 2020-09-26T10:02
at 2020-09-26T10:02
By Sierra Rose
at 2020-09-28T11:10
at 2020-09-28T11:10
By John
at 2020-09-30T12:18
at 2020-09-30T12:18
By Kyle
at 2020-10-02T13:26
at 2020-10-02T13:26
By Valerie
at 2020-10-04T14:34
at 2020-10-04T14:34
By Caitlin
at 2020-10-06T15:42
at 2020-10-06T15:42
By Brianna
at 2020-10-08T16:50
at 2020-10-08T16:50
By Heather
at 2020-10-10T17:57
at 2020-10-10T17:57
By Irma
at 2020-10-12T19:05
at 2020-10-12T19:05
By Rebecca
at 2020-10-14T20:13
at 2020-10-14T20:13
By Ursula
at 2020-10-16T21:21
at 2020-10-16T21:21
By Damian
at 2020-10-18T22:29
at 2020-10-18T22:29
By Victoria
at 2020-10-20T23:37
at 2020-10-20T23:37
By Steve
at 2020-10-23T00:45
at 2020-10-23T00:45
By Dora
at 2020-10-25T01:53
at 2020-10-25T01:53
By James
at 2020-10-27T03:00
at 2020-10-27T03:00
By Hedda
at 2020-10-29T04:08
at 2020-10-29T04:08
By Necoo
at 2020-10-31T05:16
at 2020-10-31T05:16
By Elma
at 2020-11-02T06:24
at 2020-11-02T06:24
By Oliver
at 2020-11-04T07:32
at 2020-11-04T07:32
By Kumar
at 2020-11-06T08:40
at 2020-11-06T08:40
By Necoo
at 2020-11-08T09:48
at 2020-11-08T09:48
By Quanna
at 2020-11-10T10:55
at 2020-11-10T10:55
By Andy
at 2020-11-12T12:03
at 2020-11-12T12:03
By Damian
at 2020-11-14T13:11
at 2020-11-14T13:11
By Yedda
at 2020-11-16T14:19
at 2020-11-16T14:19
By Christine
at 2020-11-18T15:27
at 2020-11-18T15:27
By Lily
at 2020-11-20T16:35
at 2020-11-20T16:35
By Dora
at 2020-11-22T17:43
at 2020-11-22T17:4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11-24T18:51
at 2020-11-24T18:51
By Doris
at 2020-11-26T19:58
at 2020-11-26T19:58
By Dora
at 2020-11-28T21:06
at 2020-11-28T21:06
By Rachel
at 2020-11-30T22:14
at 2020-11-30T22:14
By Anthony
at 2020-12-02T23:22
at 2020-12-02T23:22
By Brianna
at 2020-12-05T00:30
at 2020-12-05T00:30
By Hedy
at 2020-12-07T01:38
at 2020-12-07T01:38
By Brianna
at 2020-12-09T02:46
at 2020-12-09T02:46
By Heather
at 2020-12-11T03:53
at 2020-12-11T03:53
By Robert
at 2020-12-13T05:01
at 2020-12-13T05:01
By Rosalind
at 2020-12-15T06:09
at 2020-12-15T06:09
By Kristin
at 2020-12-17T07:17
at 2020-12-17T07:17
By Susan
at 2020-12-19T08:25
at 2020-12-19T08:25
By Genevieve
at 2020-12-21T09:33
at 2020-12-21T09:33
By Emma
at 2020-12-23T10:41
at 2020-12-23T10:41
By Andy
at 2020-12-25T11:49
at 2020-12-25T11:49
By Daniel
at 2020-12-27T12:56
at 2020-12-27T12:56
By Isabella
at 2020-12-29T14:04
at 2020-12-29T14:04
By George
at 2020-12-31T15:12
at 2020-12-31T15:12
By Ina
at 2021-01-02T16:20
at 2021-01-02T16:20
By Frederica
at 2021-01-04T17:28
at 2021-01-04T17:28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1-06T18:36
at 2021-01-06T18:36
By Queena
at 2021-01-08T19:44
at 2021-01-08T19:44
By Hardy
at 2021-01-10T20:51
at 2021-01-10T20:51
By Caroline
at 2021-01-12T21:59
at 2021-01-12T21:59
By Faithe
at 2021-01-14T23:07
at 2021-01-14T23:07
By Mia
at 2021-01-17T00:15
at 2021-01-17T00:15
By Frederica
at 2021-01-19T01:23
at 2021-01-19T01:23
By Kristin
at 2021-01-21T02:31
at 2021-01-21T02:31
By Susan
at 2021-01-23T03:39
at 2021-01-23T03:39
By Vanessa
at 2021-01-25T04:47
at 2021-01-25T04:47
Related Posts
win10裝到新主機無法啟用
By Michael
at 2020-09-01T12:00
at 2020-09-01T12:00
i5-9400F+GTX1660打LOL的FPS只有一百出頭
By Caitlin
at 2020-08-31T20:05
at 2020-08-31T20:05
USB開機碟重灌系統
By Candice
at 2020-08-31T19:05
at 2020-08-31T19:05
WIN 10 打字閃退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8-31T16:22
at 2020-08-31T16:22
不輸入序號驗證會怎樣?
By Tom
at 2020-08-30T12:09
at 2020-08-30T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