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1394 eSATA 心得分享 - 儲存設備
By Oliver
at 2011-11-19T22:19
at 2011-11-19T22:19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 寂寞的周六晚上 沒女人的小弟我PO個文賺個P幣
今天想要分享我對USB2.0 3.0 1394A 1394B eSATA的一些心得
底下沒甚麼重點 純粹心得分享
我第一顆外接硬碟 是從我壞掉的筆電拆下來的IDE 2.5吋硬碟+自購外接盒
那時候只有100G 介面就只有USB2.0
之後也陸續購買幾個 2.5吋的外接硬碟 320G 640G都有 (裡面是SATA)
總覺得速度很慢 讀寫最多不超過35MB/Sec 但攜帶方便
之後我對硬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雖然2.5吋的是攜帶方便
可是還是覺得3.5容量大小較能滿足我
我一樣 是購買硬碟 外加外接殼 (因為買純外接硬碟 購買後才會得知內容硬碟廠牌)
我購買的外接盒 都是USB3.0+eSATA的
從2.0跳到3.0 真的覺得速度快很多
3.5吋 用3.0跑 讀寫大約可以跑到110MB/sec左右
2.5吋 用3.0跑 讀寫大約可以跑到70~80MB/sec
3.5吋的USB3.0插孔 是可以插入2.0的CABLE的 向下相容
可是2.5吋的外接硬碟 USB3.0的插孔 跟之前USB2.0的MicroUSB差很多
扁扁的 彎彎的 小小的 怪怪的 形狀 真的 說不出的怪
所以我2.5吋的硬碟大多還是用2.0的外接盒 因為3.0線如果不見就搓屎了
就在同一時刻 我也嘗試了IEEE 1394A 及 IEEE 1394B
這兩種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Firewire400 及 Firewire800
1394A的頭呢 是一個長的本壘板五角形
速度呢 讀大概40~50 寫大概30MB/sec出頭
跟USB2.0比 他對我並沒有甚麼吸引力
而1394B呢 長得像是一個電視機 四方型的 但是中間缺個小角 有兩圈四方形組成
1394B的速度比較快 讀可以到90 寫可以到60MB/sec
雖然這兩種介面不是很普遍 其實據我所知 還是有些人在使用這兩種介面
有些主機板 有內建1394A
而很多的MAC電腦 可能有的有內建1394A 或是1394B 或是都有
所以很多MAC電腦的愛好者 可能會有1394介面的外接裝置 至少比USB2.0快
MAC好像還沒出3.0的介面
就我使用的心得比較
1394的相容性較有問題 尤其是多BAY的外接裝置
或者是當系統在休眠 待命 插拔 等等時 我都有見過問題的產生
如硬碟消失 外接裝置自動關機等等 當然這也和外接裝置韌體寫的好壞有關係
我曾經比較過各種介面的外接卡 PCI or PCIE
1394的算是最貴的 可能要兩千左右
3.0也只要500 或600
最後 我要說我最愛的介面 eSATA
說實話 這個介面存在很久 從電腦裡的SATA來的
我剛開始很少使用他 原因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eSATA使用不便
總要接外接電源才可使用
(這是指2.5吋硬碟而言 3.5吋是一定要外加電源的 不管甚麼介面)
(一般來說 USB有帶電 而eSATA 是純傳輸而已)
可是 之後我使用3.5吋的外接硬碟時 我發現它的傳輸速度也不慢
讀寫大概也100左右
而我喜歡eSATA多於USB3.0的原因是
每次我在傳大檔案資料時 eSATA顯示速度幾乎維持一定100不變
可是USB3.0卻會隨著檔案 變快變慢
另一個原因是 就算我的電腦沒有USB3.0介面
我從電腦內部的sata port接條轉換線 直接可變成eSATA 一百出頭就有了
我也把外接裝置 經由eSATA接到電腦裡的6G/s 的 SATA port
甚至單顆3.5吋外接硬碟可以跑到超過200MB/Sec
這個數字 我只有在USB3.0 用4BAY 外接硬碟 做RAID0才有看到
當然 eSATA也有些缺點 這是跟晶片有關 它叫做Port mulitplier功能
如果sata port無port multiplier功能的話
很多多bay的外接裝置 (non RAID功能 只能讀多顆單顆硬碟 不能整合成單顆)
可能讀不到第一顆外的其他顆 (只能讀到一顆的意思)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主機板內建的sata晶片
(當然有的主機板有的有port multiplier功能)
這時候 就必須買外接卡 好比silicon image 或是 jmicon的晶片
都可以支援port multiplier
eSATA外接卡 一張七八百塊吧 還可接受的價位
另外還有一個小缺點是熱插拔
有時外接裝置接eSATA接到電腦後 電腦沒辦法馬上讀取
可能要重新整理硬體 或是要重新開機才可讀取到
聽朋友說 這是跟BIOS設定為IDE 非 AHCI的關係
(AHCI這部分我不是很了解 請熟悉的大大教導小弟一下)
雖然小弟的電腦BIOS設定為IDE模式 但還是可以透過軟體控制 做eSATA熱插拔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部分是很容易克服的...
大致是這樣了 當然小弟不是專業 只是純粹分享心得
若有需要補充 或有 錯誤之處 請大家見諒
謝謝大家 祝大家周末愉快
--
今天想要分享我對USB2.0 3.0 1394A 1394B eSATA的一些心得
底下沒甚麼重點 純粹心得分享
我第一顆外接硬碟 是從我壞掉的筆電拆下來的IDE 2.5吋硬碟+自購外接盒
那時候只有100G 介面就只有USB2.0
之後也陸續購買幾個 2.5吋的外接硬碟 320G 640G都有 (裡面是SATA)
總覺得速度很慢 讀寫最多不超過35MB/Sec 但攜帶方便
之後我對硬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雖然2.5吋的是攜帶方便
可是還是覺得3.5容量大小較能滿足我
我一樣 是購買硬碟 外加外接殼 (因為買純外接硬碟 購買後才會得知內容硬碟廠牌)
我購買的外接盒 都是USB3.0+eSATA的
從2.0跳到3.0 真的覺得速度快很多
3.5吋 用3.0跑 讀寫大約可以跑到110MB/sec左右
2.5吋 用3.0跑 讀寫大約可以跑到70~80MB/sec
3.5吋的USB3.0插孔 是可以插入2.0的CABLE的 向下相容
可是2.5吋的外接硬碟 USB3.0的插孔 跟之前USB2.0的MicroUSB差很多
扁扁的 彎彎的 小小的 怪怪的 形狀 真的 說不出的怪
所以我2.5吋的硬碟大多還是用2.0的外接盒 因為3.0線如果不見就搓屎了
就在同一時刻 我也嘗試了IEEE 1394A 及 IEEE 1394B
這兩種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Firewire400 及 Firewire800
1394A的頭呢 是一個長的本壘板五角形
速度呢 讀大概40~50 寫大概30MB/sec出頭
跟USB2.0比 他對我並沒有甚麼吸引力
而1394B呢 長得像是一個電視機 四方型的 但是中間缺個小角 有兩圈四方形組成
1394B的速度比較快 讀可以到90 寫可以到60MB/sec
雖然這兩種介面不是很普遍 其實據我所知 還是有些人在使用這兩種介面
有些主機板 有內建1394A
而很多的MAC電腦 可能有的有內建1394A 或是1394B 或是都有
所以很多MAC電腦的愛好者 可能會有1394介面的外接裝置 至少比USB2.0快
MAC好像還沒出3.0的介面
就我使用的心得比較
1394的相容性較有問題 尤其是多BAY的外接裝置
或者是當系統在休眠 待命 插拔 等等時 我都有見過問題的產生
如硬碟消失 外接裝置自動關機等等 當然這也和外接裝置韌體寫的好壞有關係
我曾經比較過各種介面的外接卡 PCI or PCIE
1394的算是最貴的 可能要兩千左右
3.0也只要500 或600
最後 我要說我最愛的介面 eSATA
說實話 這個介面存在很久 從電腦裡的SATA來的
我剛開始很少使用他 原因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eSATA使用不便
總要接外接電源才可使用
(這是指2.5吋硬碟而言 3.5吋是一定要外加電源的 不管甚麼介面)
(一般來說 USB有帶電 而eSATA 是純傳輸而已)
可是 之後我使用3.5吋的外接硬碟時 我發現它的傳輸速度也不慢
讀寫大概也100左右
而我喜歡eSATA多於USB3.0的原因是
每次我在傳大檔案資料時 eSATA顯示速度幾乎維持一定100不變
可是USB3.0卻會隨著檔案 變快變慢
另一個原因是 就算我的電腦沒有USB3.0介面
我從電腦內部的sata port接條轉換線 直接可變成eSATA 一百出頭就有了
我也把外接裝置 經由eSATA接到電腦裡的6G/s 的 SATA port
甚至單顆3.5吋外接硬碟可以跑到超過200MB/Sec
這個數字 我只有在USB3.0 用4BAY 外接硬碟 做RAID0才有看到
當然 eSATA也有些缺點 這是跟晶片有關 它叫做Port mulitplier功能
如果sata port無port multiplier功能的話
很多多bay的外接裝置 (non RAID功能 只能讀多顆單顆硬碟 不能整合成單顆)
可能讀不到第一顆外的其他顆 (只能讀到一顆的意思)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主機板內建的sata晶片
(當然有的主機板有的有port multiplier功能)
這時候 就必須買外接卡 好比silicon image 或是 jmicon的晶片
都可以支援port multiplier
eSATA外接卡 一張七八百塊吧 還可接受的價位
另外還有一個小缺點是熱插拔
有時外接裝置接eSATA接到電腦後 電腦沒辦法馬上讀取
可能要重新整理硬體 或是要重新開機才可讀取到
聽朋友說 這是跟BIOS設定為IDE 非 AHCI的關係
(AHCI這部分我不是很了解 請熟悉的大大教導小弟一下)
雖然小弟的電腦BIOS設定為IDE模式 但還是可以透過軟體控制 做eSATA熱插拔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部分是很容易克服的...
大致是這樣了 當然小弟不是專業 只是純粹分享心得
若有需要補充 或有 錯誤之處 請大家見諒
謝謝大家 祝大家周末愉快
--
Tags:
儲存設備
All Comments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11-20T16:12
at 2011-11-20T16:12
By Elizabeth
at 2011-11-20T19:23
at 2011-11-20T19:23
By Sierra Rose
at 2011-11-24T23:54
at 2011-11-24T23:54
By Bennie
at 2011-11-27T09:46
at 2011-11-27T09:46
By Ivy
at 2011-12-01T11:10
at 2011-12-01T11:10
By John
at 2011-12-04T13:41
at 2011-12-04T13:41
By Lily
at 2011-12-05T22:07
at 2011-12-05T22:07
By James
at 2011-12-10T06:50
at 2011-12-10T06:50
By Blanche
at 2011-12-11T09:25
at 2011-12-11T09:25
By Ophelia
at 2011-12-12T18:00
at 2011-12-12T18:00
Related Posts
博客來的Buffalo 3.5吋1.5TB
By Brianna
at 2011-11-19T16:28
at 2011-11-19T16:28
SSD灌系統 那程式要灌在??
By Iris
at 2011-11-19T15:45
at 2011-11-19T15:45
關於 USB 3.0 Express Card
By Joseph
at 2011-11-19T14:03
at 2011-11-19T14:03
記憶卡送修回來 容量變小了0.0
By Faithe
at 2011-11-19T13:39
at 2011-11-19T13:39
記憶卡詢問
By Rebecca
at 2011-11-19T13:16
at 2011-11-19T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