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 天槌25人隨團 2560x1600 on 技嘉GTX960 - 3C

By Jessica
at 2015-01-31T18:16
at 2015-01-31T18:16
Table of Contents
好讀版 http://www.xfastest.com/thread-151296-1-1.html
===============================================================================
NVIDIA GeForce GTX 960 GPU 延續老大哥 GTX 980/970 的熱銷之勢,
成為二代 Maxwell 架構在中階顯卡市場的新布局,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除了優異的性能功耗比之外,當屬先進的記憶體頻寬工藝。
二代 Maxwell 架構運用特殊的色彩壓縮技術,有效降低記憶體頻寬的占用率,
相當於提升33%頻寬效率,
也因此 NVIDIA 相當有自信的為 GTX 960 設計了 128-Bit 的記憶體匯流排。
http://i.imgur.com/53sPB8E.jpg
這兩天商借了朋友剛入手的技嘉 GTX960 風之力顯卡,
測試一下 GTX 960 在高解析度、高特效情況下的多人連線遊戲實力到底如何。
技嘉 GTX960 風之力顯卡參見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1.jpg
外盒視覺設計延續技嘉慣用的眼睛,並清特別示採用"風之力"散熱器,
以及出廠預設超頻的時脈。GTX 960 也和 980/970 一樣,完整支援 DirectX 12 API。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2.jpg
外盒背面詳列風之力散熱器的設計概念,
同時標示 FlexDisplay 技術在多螢幕連接的應用範例。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3.jpg
盒內用紮實的棉完整包覆顯示卡本體,降低運送過程中碰撞損壞的風險。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4.jpg
完整的接頭保護,這點確實是對消費者相當貼心的做法,減輕接頭氧化的情形。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5.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6.jpg
顯卡本體長度將近26公分,以中階卡來說算是有點長的。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7.jpg
視訊輸出介面有 DVI-I DL、DVI-D 各1個、DisplayPort 3個及 HDMI 1個。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8.jpg
電源輸入部分因為是超頻版的關係,設計了有兩組 PCI-E 6 pin 接頭,因此連接上相較於多數 GTX 960 顯卡僅使用單一電源線的作法可能會有些許的不便。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9.jpg
散熱器使用兩顆9公分風扇,有著特殊的刀刃扇葉設計。
探訪【德拉諾星球】
《魔獸世界》算是有史以來最多人玩過的MMORPG(大型多人連線角色扮演)遊戲,
又適逢新資料片《德拉諾之霸》上檔,
這回測試就帶大家探索新開放的地區【德拉諾星球】。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1.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2.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4.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5.jpg
《德拉諾之霸》新導入的【要塞系統】,讓完玩家可以建構專屬於自己的堡壘。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8.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9.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0.jpg
新主城【艾斯蘭】
看完要塞和主城,來去野外逛逛吧~
這次劇情主要是回到35年前的【德拉諾星球】,也就是《魔獸世界2.0:燃燒的遠征》資料片當中【外域】地區的前身,因此可以看到不少相關聯的地理環境和建築。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1.jpg
德萊尼聖地【卡拉伯爾神殿】,就是被燃燒軍團和伊利丹佔領成【黑暗神廟】的前身。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2.jpg
《燃燒的遠征》主城【撒塔斯城】,目前正被此版本頭號敵人「鋼鐵部落」佔領著。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3.jpg
還沒有爆炸的德萊尼神聖陵墓【奧齊頓】,看起來真是宏偉。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4.jpg
熟悉的【納葛蘭】草原
其實《魔獸世界》歷代以來的地圖建構完成度已經算是非常高了,
玩家可以輕而易舉地融入遊戲設定的地理環境,
然而為了因應大量玩家同時在這個虛擬國度中盡情探險,環境細節方面不得不有所精簡。
隨著時間推移,硬體技術和玩家們配備不斷提升,
這回《德拉諾之霸》除了新劇情、新系統之外,還導入全新的遊戲繪圖引擎,
最明顯的例子不僅僅是人物模組變得更精細、動作更豐富,連「草地」也變得更生動了。
不過我想即使我說破嘴大家也不了解草地是怎麼個「生動」法,就讓影片來告訴大家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bCOfbfuic
實戰《德拉諾之霸》大型團隊副本【天槌】
平台資訊
CPU: Intle Core i5-4460
MB: ASUS H97-Pro Gamer
RAM: 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1866 4GB*2
Storage: Plextor M6 Pro SSD 256GB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GPU-Z.png
GPU-Z驗明正身,核心基礎時脈 1216 MHz,Boost時脈 1279 MHz,記憶體則維持與公版相同的設定值。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5.jpg
遊戲特效方面不多說,直接開到最高就對了,並使用新引擎導入的CMAA形態保真反鋸齒,
同時為了考驗 GTX 960,解析度設定為 2560×1600 WQXGA。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6.jpg
要進行測試的是《德拉諾之霸》資料片第一個開放的大型團隊副本【天槌】,
這裡是巨魔文明統治德拉諾的象徵,戈利安帝國的權力中心。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7.jpg
擷取最終頭目【[巫法之王]統治者馬爾戈克】的戰鬥過程,
這是場法術特效相當多的戰鬥,因此也有不少朋友哀號畫面容易卡卡。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ShadowPlay.png
使用驅動程式內附 GeForce Experience 控制面板的 ShadowPlay 功能,
把畫質調整為自訂模式,並切換到最高解析度以 60 fps 的錄影方式紀錄戰鬥過程,
同時間再用 Fraps 記錄遊戲的畫面更新率。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Video.png
雖然錄影解析度設為 4K 2160p,
但錄影產出的檔案還是以遊戲實際解析度為主(本例即為2560×16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knWaYmW3bo
建議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連結,並點選高畫質模式,YouTube現已支援60p播放。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FPS.png
可以看到在2560×1600解析度、最高特效同時又在錄影的情況下,
團戰時的畫面更新率始終維持在60張左右(有開啟垂直同步)。
測試心得
NVIDIA GeForce GTX 960 原先設定的消費族群主要是以MOBA(多人連線)遊戲的玩家為主,
像《英雄聯盟》這類遊戲的角色數量和鏡頭方向變動幅度不會太大,
所以對於GPU來說,即使開到最高特效,也不會感到效能吃緊。
然而當遇到《魔獸世界》這種MMORPG(大型多人連線角色扮演)遊戲時,
廣闊的地圖場景、為數不少的角色模組和不斷變化的鏡頭方向
就真是需要大量的GPU運算能力,更遑論開到最高特效時,
還須應付極高的粒子密度與豐富的光影特效。
此一同時 Full HD 1080p 解析度也漸漸無法滿足玩家的需求,
然而 4K Ultra HD 2160p 解析度對中階顯卡來說要進行遊戲還是過於吃力,
所以本次測試就使用比 WQHD 1440p 還略高一點的 WQXGA 2560×1600 解析度來進行。
實際測試起來,GTX 960 依然可以應付如此高的解析度和特效,FPS穩穩的維持60張左右,
可別忘了紀錄FPS的同時也在錄影,從影片看,用一個「順」字就足以形容。
由此可見 GTX 960 雖然只有 128-Bit 的記憶匯流排,
憑藉著二代 Maxwell 架構先進的色彩壓縮技術,還是有很不錯的效能表現。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RAM.png
透過GPU-Z的監測,在此團戰中測得 GPU Boost 時脈達 1354 MHz,
最高記憶體占用量超過1.5GB,GPU核心最高溫約在60?C(機殼內側得),
且風扇轉速僅有 750 r.p.m.
GTX 980/970 的功耗表現是有目共睹的,GTX 960 則是更進一步將TDP降至120W,
因此只要搭配合適的散熱器,也能享受不被風扇干擾的遊戲環境。
技嘉這張顯卡使用的"風之力"散熱器在 GTX 960 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遊戲時的風扇轉速還沒超過 800 r.p.m.,裝在機殼內根本感受不到風扇噪音。
雖然目前市面上 GTX 960 的價位略為高出 GTX 760 一些些,
但考量到先進的晶片架構和涼爽、安靜的遊戲體驗,
GTX 960 還是相當值得選購的中階顯卡。
【天槌】的測試到這邊告個段落,下週新團隊副本【黑石鑄造場】即將開放,
屆時得空再為大家奉上相關測試,祝各位都能骰到神裝!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8.jpg
--
--
===============================================================================
NVIDIA GeForce GTX 960 GPU 延續老大哥 GTX 980/970 的熱銷之勢,
成為二代 Maxwell 架構在中階顯卡市場的新布局,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除了優異的性能功耗比之外,當屬先進的記憶體頻寬工藝。
二代 Maxwell 架構運用特殊的色彩壓縮技術,有效降低記憶體頻寬的占用率,
相當於提升33%頻寬效率,
也因此 NVIDIA 相當有自信的為 GTX 960 設計了 128-Bit 的記憶體匯流排。
http://i.imgur.com/53sPB8E.jpg
這兩天商借了朋友剛入手的技嘉 GTX960 風之力顯卡,
測試一下 GTX 960 在高解析度、高特效情況下的多人連線遊戲實力到底如何。
技嘉 GTX960 風之力顯卡參見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1.jpg

以及出廠預設超頻的時脈。GTX 960 也和 980/970 一樣,完整支援 DirectX 12 API。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2.jpg

同時標示 FlexDisplay 技術在多螢幕連接的應用範例。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3.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4.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5.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6.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7.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8.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09.jpg

探訪【德拉諾星球】
《魔獸世界》算是有史以來最多人玩過的MMORPG(大型多人連線角色扮演)遊戲,
又適逢新資料片《德拉諾之霸》上檔,
這回測試就帶大家探索新開放的地區【德拉諾星球】。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1.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08.jpg



看完要塞和主城,來去野外逛逛吧~
這次劇情主要是回到35年前的【德拉諾星球】,也就是《魔獸世界2.0:燃燒的遠征》資料片當中【外域】地區的前身,因此可以看到不少相關聯的地理環境和建築。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1.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2.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3.jp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4.jpg

其實《魔獸世界》歷代以來的地圖建構完成度已經算是非常高了,
玩家可以輕而易舉地融入遊戲設定的地理環境,
然而為了因應大量玩家同時在這個虛擬國度中盡情探險,環境細節方面不得不有所精簡。
隨著時間推移,硬體技術和玩家們配備不斷提升,
這回《德拉諾之霸》除了新劇情、新系統之外,還導入全新的遊戲繪圖引擎,
最明顯的例子不僅僅是人物模組變得更精細、動作更豐富,連「草地」也變得更生動了。
不過我想即使我說破嘴大家也不了解草地是怎麼個「生動」法,就讓影片來告訴大家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bCOfbfuic
實戰《德拉諾之霸》大型團隊副本【天槌】
平台資訊
CPU: Intle Core i5-4460
MB: ASUS H97-Pro Gamer
RAM: 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1866 4GB*2
Storage: Plextor M6 Pro SSD 256GB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GPU-Z.png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5.jpg

同時為了考驗 GTX 960,解析度設定為 2560×1600 WQXGA。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6.jpg

這裡是巨魔文明統治德拉諾的象徵,戈利安帝國的權力中心。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7.jpg

這是場法術特效相當多的戰鬥,因此也有不少朋友哀號畫面容易卡卡。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ShadowPlay.png

把畫質調整為自訂模式,並切換到最高解析度以 60 fps 的錄影方式紀錄戰鬥過程,
同時間再用 Fraps 記錄遊戲的畫面更新率。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Video.png

但錄影產出的檔案還是以遊戲實際解析度為主(本例即為2560×16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knWaYmW3bo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FPS.png

團戰時的畫面更新率始終維持在60張左右(有開啟垂直同步)。
測試心得
NVIDIA GeForce GTX 960 原先設定的消費族群主要是以MOBA(多人連線)遊戲的玩家為主,
像《英雄聯盟》這類遊戲的角色數量和鏡頭方向變動幅度不會太大,
所以對於GPU來說,即使開到最高特效,也不會感到效能吃緊。
然而當遇到《魔獸世界》這種MMORPG(大型多人連線角色扮演)遊戲時,
廣闊的地圖場景、為數不少的角色模組和不斷變化的鏡頭方向
就真是需要大量的GPU運算能力,更遑論開到最高特效時,
還須應付極高的粒子密度與豐富的光影特效。
此一同時 Full HD 1080p 解析度也漸漸無法滿足玩家的需求,
然而 4K Ultra HD 2160p 解析度對中階顯卡來說要進行遊戲還是過於吃力,
所以本次測試就使用比 WQHD 1440p 還略高一點的 WQXGA 2560×1600 解析度來進行。
實際測試起來,GTX 960 依然可以應付如此高的解析度和特效,FPS穩穩的維持60張左右,
可別忘了紀錄FPS的同時也在錄影,從影片看,用一個「順」字就足以形容。
由此可見 GTX 960 雖然只有 128-Bit 的記憶匯流排,
憑藉著二代 Maxwell 架構先進的色彩壓縮技術,還是有很不錯的效能表現。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RAM.png

最高記憶體占用量超過1.5GB,GPU核心最高溫約在60?C(機殼內側得),
且風扇轉速僅有 750 r.p.m.
GTX 980/970 的功耗表現是有目共睹的,GTX 960 則是更進一步將TDP降至120W,
因此只要搭配合適的散熱器,也能享受不被風扇干擾的遊戲環境。
技嘉這張顯卡使用的"風之力"散熱器在 GTX 960 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遊戲時的風扇轉速還沒超過 800 r.p.m.,裝在機殼內根本感受不到風扇噪音。
雖然目前市面上 GTX 960 的價位略為高出 GTX 760 一些些,
但考量到先進的晶片架構和涼爽、安靜的遊戲體驗,
GTX 960 還是相當值得選購的中階顯卡。
【天槌】的測試到這邊告個段落,下週新團隊副本【黑石鑄造場】即將開放,
屆時得空再為大家奉上相關測試,祝各位都能骰到神裝!
http://picx.xfastest.com/elvis/Graphic/GBT/N960WF2OC/WoW/18.jpg

--
推 x86t:可惡 沒錢08/10 19:09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Andrew
at 2015-02-01T07:03
at 2015-02-01T07:03

By William
at 2015-02-03T06:31
at 2015-02-03T06:31

By Daph Bay
at 2015-02-06T03:51
at 2015-02-06T03:51

By Elvira
at 2015-02-06T10:25
at 2015-02-06T10:25

By Olive
at 2015-02-06T15:16
at 2015-02-06T15:16

By Enid
at 2015-02-11T05:01
at 2015-02-11T05:01

By Gilbert
at 2015-02-13T11:50
at 2015-02-13T11:50

By Isabella
at 2015-02-15T17:06
at 2015-02-15T17:06

By Dinah
at 2015-02-17T17:05
at 2015-02-17T17:05

By Necoo
at 2015-02-18T01:29
at 2015-02-18T01:29

By Vanessa
at 2015-02-20T14:58
at 2015-02-20T14:58

By Tom
at 2015-02-25T09:43
at 2015-02-25T09:43

By Mason
at 2015-03-02T09:31
at 2015-03-02T09:31

By Hardy
at 2015-03-06T03:08
at 2015-03-06T03:08

By Megan
at 2015-03-06T21:42
at 2015-03-06T21:42

By Rebecca
at 2015-03-10T17:48
at 2015-03-10T17:48

By Catherine
at 2015-03-12T23:46
at 2015-03-12T23:4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3-13T23:36
at 2015-03-13T23:36

By Ida
at 2015-03-14T23:06
at 2015-03-14T23:06

By Harry
at 2015-03-19T13:00
at 2015-03-19T13:00

By Belly
at 2015-03-23T07:28
at 2015-03-23T07:28

By Anthony
at 2015-03-27T13:30
at 2015-03-27T13:30
Related Posts
ssd intel 730的寫入會不會太低?

By Odelette
at 2015-01-31T18:09
at 2015-01-31T18:09
30k影音遊戲機

By Rosalind
at 2015-01-31T17:06
at 2015-01-31T17:06
35K~暗黑特效全開+天堂多開

By Caitlin
at 2015-01-31T16:37
at 2015-01-31T16:37
兩台電腦比較

By Elma
at 2015-01-31T16:30
at 2015-01-31T16:30
RT-N12 D1跟RT-N12的差別是?

By Dinah
at 2015-01-31T16:20
at 2015-01-31T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