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默的羔羊 5G發展政府不該丟給三大電信 - 手機討論

By Queena
at 2019-04-15T15:47
at 2019-04-15T15:47
Table of Contents
完整標題:
不沉默的羔羊 5G發展政府不該丟給三大電信業者
內文:
黃偕華/前數位雜誌編輯、自由撰稿人
對於5G時代的到來,許多人也許已經聽到腳步聲,但相信有更多人對於5G的想像停留在"更快可以下載一部高清電影"上面,如果5G只是這麼簡單的東西,那還值得中美等國近乎撕破臉的爭奪話語權?
在不用太多專業術語的前提下,可以簡單把5G的前景切為兩個部分,首先是產業上的應用,其次才是一般消費者的使用;物聯網、大數據這些已經可以琅琅上口的科技發展,被預期會在5G時代開始騰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遲還有更高的頻寬(毫米波),將加速物聯網各種應用的發展,以國家的層級來考量,越早進入5G時代,就如同為國內各大相關產業的起跑搶先鳴槍,以取得先發優勢,而對於5G基地台架設的元件、系統、整合……等廠商,更是有機會搶佔全球市占率,因此即便不討論國家安全的部分,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頻頻出手,也必然有著商業競爭上的考量。
5G網路通道=高昂的基建成本
談完產業應用的部分,那對一般消費者來說5G又代表什麼呢?目前業界提出的應用裡,大多集中在VR、AR等沉浸式娛樂的提升、車聯網、高清多視角直播、遊戲的卡頓減少、更快的下載速度、更易取得的3D、4K影像…….等,您發現了嗎?這些可能性與4G的現狀相比,並沒有出現如智慧型手機般能讓使用者模式改變的「殺手級應用」,我們再以美國與韓國為例,這兩個最早吃5G螃蟹的國家,陸續傳出的消息都是用戶抱怨信號不穩定、5G 4G間轉換不良、網速不如預期、覆蓋率不足等問題,除了技術上還需突破,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基地台建設的不足。
對於5G的基地台,我們可以簡單說明,當頻段越高、速度越快相對波長也就越短,穿透性也越差,換句話說,5G所需要的基地台數量,將會是4G的數倍以上(或是大量的微型基地台),而每個5G基地台上的天線陣子數與天線通道數也都有2~8倍的增幅,基地台的尺寸、重量、功耗、耗電、維修成本等都大大的增加,如果當初建設4G通道是開闢一條省道;那架設5G通道的成本與難度,不亞於開闢開高速公路的同時還要鑽出好幾個雪隧。
羊毛出在羊身上 政府是一起割羊毛 還是與羊同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以國家的層次而言,5G的投入越早越好,而以一般消費者的使用終端來說,5G的應用還遠遠不到火侯,換句話說,5G的基建,包含頻譜的取得與基地台的架設,不能沒有國家力量的介入,因為如果將這些成本全部讓電信業者負擔,電信業者也一定會把成本轉嫁給一般消費者來負擔!!!
根據《商周》的報導,中華電信投入4G的頻譜成本約569億元,累計在4G頻譜及網路建設投?
業內有經歷過2G轉3G時代的人可能會有種奇妙的即視感,當時也是大家都認為3G很好,但好
的格局成形,混亂的市場才穩定下來。
對於5G執照的發放以及後續的建設,我們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若只發三張執照,可以預期將產生穩定的結構性壟斷,如果所謂的共頻共譜,只是讓
第二,NCC所謂擔心頻譜細碎化因此限縮執照數的說法太不合理,在5G更多是有利於產業發?
第三,5G的基建成本高昂,引入更多在5G上可以受惠的民間業者投入,並確保業者之間保持
連結:http://bit.ly/2PfameM
心得:
結構性壟斷應該是消費者最不想看到的情況
因為這樣資費大家都談好價格 消費者沒有選擇權利
(看現在三大價格都相差不多就知道了)
但NCC頻譜細碎化也是一個考量
只是目前有能力玩5G的也只有5家
我想應該也不至於導致頻譜細碎化吧?
也許可以按用戶比例分配競標上限?
--
不沉默的羔羊 5G發展政府不該丟給三大電信業者
內文:
黃偕華/前數位雜誌編輯、自由撰稿人
對於5G時代的到來,許多人也許已經聽到腳步聲,但相信有更多人對於5G的想像停留在"更快可以下載一部高清電影"上面,如果5G只是這麼簡單的東西,那還值得中美等國近乎撕破臉的爭奪話語權?
在不用太多專業術語的前提下,可以簡單把5G的前景切為兩個部分,首先是產業上的應用,其次才是一般消費者的使用;物聯網、大數據這些已經可以琅琅上口的科技發展,被預期會在5G時代開始騰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遲還有更高的頻寬(毫米波),將加速物聯網各種應用的發展,以國家的層級來考量,越早進入5G時代,就如同為國內各大相關產業的起跑搶先鳴槍,以取得先發優勢,而對於5G基地台架設的元件、系統、整合……等廠商,更是有機會搶佔全球市占率,因此即便不討論國家安全的部分,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頻頻出手,也必然有著商業競爭上的考量。
5G網路通道=高昂的基建成本
談完產業應用的部分,那對一般消費者來說5G又代表什麼呢?目前業界提出的應用裡,大多集中在VR、AR等沉浸式娛樂的提升、車聯網、高清多視角直播、遊戲的卡頓減少、更快的下載速度、更易取得的3D、4K影像…….等,您發現了嗎?這些可能性與4G的現狀相比,並沒有出現如智慧型手機般能讓使用者模式改變的「殺手級應用」,我們再以美國與韓國為例,這兩個最早吃5G螃蟹的國家,陸續傳出的消息都是用戶抱怨信號不穩定、5G 4G間轉換不良、網速不如預期、覆蓋率不足等問題,除了技術上還需突破,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基地台建設的不足。
對於5G的基地台,我們可以簡單說明,當頻段越高、速度越快相對波長也就越短,穿透性也越差,換句話說,5G所需要的基地台數量,將會是4G的數倍以上(或是大量的微型基地台),而每個5G基地台上的天線陣子數與天線通道數也都有2~8倍的增幅,基地台的尺寸、重量、功耗、耗電、維修成本等都大大的增加,如果當初建設4G通道是開闢一條省道;那架設5G通道的成本與難度,不亞於開闢開高速公路的同時還要鑽出好幾個雪隧。
羊毛出在羊身上 政府是一起割羊毛 還是與羊同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以國家的層次而言,5G的投入越早越好,而以一般消費者的使用終端來說,5G的應用還遠遠不到火侯,換句話說,5G的基建,包含頻譜的取得與基地台的架設,不能沒有國家力量的介入,因為如果將這些成本全部讓電信業者負擔,電信業者也一定會把成本轉嫁給一般消費者來負擔!!!
根據《商周》的報導,中華電信投入4G的頻譜成本約569億元,累計在4G頻譜及網路建設投?
業內有經歷過2G轉3G時代的人可能會有種奇妙的即視感,當時也是大家都認為3G很好,但好
的格局成形,混亂的市場才穩定下來。
對於5G執照的發放以及後續的建設,我們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若只發三張執照,可以預期將產生穩定的結構性壟斷,如果所謂的共頻共譜,只是讓
第二,NCC所謂擔心頻譜細碎化因此限縮執照數的說法太不合理,在5G更多是有利於產業發?
第三,5G的基建成本高昂,引入更多在5G上可以受惠的民間業者投入,並確保業者之間保持
連結:http://bit.ly/2PfameM
心得:
結構性壟斷應該是消費者最不想看到的情況
因為這樣資費大家都談好價格 消費者沒有選擇權利
(看現在三大價格都相差不多就知道了)
但NCC頻譜細碎化也是一個考量
只是目前有能力玩5G的也只有5家
我想應該也不至於導致頻譜細碎化吧?
也許可以按用戶比例分配競標上限?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George
at 2019-04-18T04:29
at 2019-04-18T04:29

By Zora
at 2019-04-20T17:12
at 2019-04-20T17:12

By Delia
at 2019-04-23T05:54
at 2019-04-23T05:54

By Sandy
at 2019-04-25T18:36
at 2019-04-25T18:36

By Candice
at 2019-04-28T07:19
at 2019-04-28T07:19

By Delia
at 2019-04-30T20:01
at 2019-04-30T20:01

By Damian
at 2019-05-03T08:43
at 2019-05-03T08:43

By Linda
at 2019-05-05T21:26
at 2019-05-05T21:26

By Hardy
at 2019-05-08T10:08
at 2019-05-08T10:08

By Yedda
at 2019-05-10T22:50
at 2019-05-10T22:50

By Enid
at 2019-05-13T11:33
at 2019-05-13T11:33

By Sierra Rose
at 2019-05-16T00:15
at 2019-05-16T00:15

By Suhail Hany
at 2019-05-18T12:57
at 2019-05-18T12:57

By Adele
at 2019-05-21T01:40
at 2019-05-21T01:40

By Thomas
at 2019-05-23T14:22
at 2019-05-23T14:22

By Blanche
at 2019-05-26T03:04
at 2019-05-26T03:04

By Regina
at 2019-05-28T15:47
at 2019-05-28T15:47

By Catherine
at 2019-05-31T04:29
at 2019-05-31T04:29

By Connor
at 2019-06-02T17:11
at 2019-06-02T17:11

By Agnes
at 2019-06-05T05:53
at 2019-06-05T05:53

By Rebecca
at 2019-06-07T18:36
at 2019-06-07T18:36

By Oliver
at 2019-06-10T07:18
at 2019-06-10T07:18

By Steve
at 2019-06-12T20:00
at 2019-06-12T20:00

By Todd Johnson
at 2019-06-15T08:43
at 2019-06-15T08:43

By Rosalind
at 2019-06-17T21:25
at 2019-06-17T21:25

By Eden
at 2019-06-20T10:07
at 2019-06-20T10:07

By Lydia
at 2019-06-22T22:50
at 2019-06-22T22:50

By Eartha
at 2019-06-25T11:32
at 2019-06-25T11:32

By Barb Cronin
at 2019-06-28T00:14
at 2019-06-28T00:14

By Sierra Rose
at 2019-06-30T12:57
at 2019-06-30T12:57

By Isabella
at 2019-07-03T01:39
at 2019-07-03T01:39

By Thomas
at 2019-07-05T14:21
at 2019-07-05T14:21

By Callum
at 2019-07-08T03:04
at 2019-07-08T03:04

By Aaliyah
at 2019-07-10T15:46
at 2019-07-10T15:46
Related Posts
三星台灣 04.15 發表會上市與售價整理

By Carol
at 2019-04-15T15:35
at 2019-04-15T15:35
美國追求領先全球的5G頻譜釋放計畫、10年

By Rebecca
at 2019-04-15T15:24
at 2019-04-15T15:24
大螢幕與大容量 SAMSUNG A50與A70台灣5月上市

By Olive
at 2019-04-15T15:23
at 2019-04-15T15:23
12K以內遊戲導航影音手機

By Hazel
at 2019-04-15T15:16
at 2019-04-15T15:16
新手請教關於iPhone XR

By Frederica
at 2019-04-15T15:06
at 2019-04-15T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