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板友家進行家訪及幫忙加工線材小感 - 喇叭
By Necoo
at 2010-07-24T22:23
at 2010-07-24T22:23
Table of Contents
一切起因於deideiFrog板友的一篇徵DIY加工文,讓小弟
有機會試聽不同系統的聲音。
-前言-
這半年來才開始對於線材及加工有較深入的認識,陸續自
製了一些線材使用,也幫幾個週遭的朋友等製作一些東西
,對於線材及插座等算小有心得,也就與deideiForg板友
毛遂自薦幫忙看看,也一起做了個簡單的家訪,增加自己
對各牌子機器聲音的認識。希冀能作為往後升級能有比較
好的架構及想法。
先說明今天試聽的系統及重點,D兄使用的系統-
電腦數位訊號-USB-DA&T U1-D7000或alpha牌喇叭
-外觀部分-
http://0rz.tw/A4eR9
http://0rz.tw/Nqwbk
http://0rz.tw/G2coR
D7000照片,外觀木頭外殼質感很讚,深咖啡色的細細木
紋,淡淡的嵌入金色DENON字樣,配合著做工精細的支架
及厚實的耳罩,的確有股深沉的吸引力。
http://0rz.tw/mNRN1
alpha牌喇叭照片,經查後是國產的小書架型喇叭,因為
手邊沒查到什麼資料所以就不多描述。
http://0rz.tw/CO4Z3
DA&T U1照片,古津家U1系列的外觀處理一直是我很喜歡
的地方,沒有刻意模仿別人的外型,以深黑色的金屬殼為
底,搭配透明面板,並突出細尖的深紅色金屬質感VR旋鈕
突顯其重點,最後搭配天藍色LED燈光的LOGO及觸控開關
、金色耳機輸出孔。透明的面板重點就是要簡潔,讓周遭
色彩及燈光突顯那黑水晶般的質感,那天藍色燈光更提升
了整體現代感,所以它的外觀真的很對我的味。
可惜因為敝人我使用的是喇叭系統,而且耳機算是比較私
人的貼身物品,裝完壁插後又是滿身大汗,D7000也是價
位不低的東西因此不好意思拿來試聽,故今天試聽重點就
以DA&T U1做為目標,並一起試聽了一些製作的線材及插
座的聲音走向。
-試聽心得-
試聽片以JZ8爵士八號這張最近常聽的人聲播放,雖然帶
了幾張其他CD,但時間關係就只試聽了這張。
U1的人聲偏乾淨,但不會瘦且帶點甜味,但絕不是厚聲取
向,密度及質感好,這是在從訊源開始最重要但是很難做
到的;音場部分因為環境關係(喇叭無法離牆壁太遠),因
此寬度上的表現比深度漂亮;高頻表現上很自然,如果是
推耳機的話整個空間的描繪及空氣感應該會更好,低頻部
分表現就沒高頻那麼漂亮,隨著喇叭放在木頭電腦桌上有
些共振,因喇叭及環境影響,低頻較偏量感上的表現,要
達到Q彈有力還需要多加調整,也是因此影響到了各個樂
器的下盤及定位,進而影響到了音場深度的表現。
以一萬五左右的價位帶,兼具DA、耳擴、綜擴三者功能,
U1算是很超值的產品,整體偏清新的聲音,雖然多工下必
定有些犧牲,總不能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對吧?如
果板友是有著喇叭系統及耳機系統共存的問題時,這台絕
對可以放入選擇行列中。
再來說明一些線材及插座的試聽心得。
插座部分幫忙製作的排插為Oyaide SWO-DX+ATL 1000CU
;前者目前所看到的評論不多,知名度不及同家的R1,不
過價格上較平易近人,鍍銠的聲音很真實的重現,頻寬拉
大、音場開闊、形體清晰、毛邊減少都是這顆的特色,不
過當然也無法達到R1的寬鬆,聲音形體偏緊實,算是適合
訊源的插座,夾力上D兄覺得不錯緊。
後者的評論網路上不少,也是我目前覺得入門可以先衝的
一顆插座,紅銅的聲音中性偏軟,但音場比黃銅材料的插
座開闊,活生感及型體感自然,可以出很自然的空間,缺
點就是夾力弱,要run的時間較長,今天剛開聲有點悶。
後來還試聽了自己帶了目前正用在綜擴上的ATL 9700S電
源線,跟D兄的ACT電源線比較了一下,搭配的是ATL紅銅
公母頭;聲音上下段延伸都更好,較輕鬆的聲音,形體
描繪較有立體感,ACT的聲音形體較平面;不過兩條線有
著1~2k左右的價差,這樣評比也不甚公平就是了。
-試聽後小感-
第一次到板友家進行試視聽家訪,當然收穫不少,D兄人
也很好相處,人跟人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中互相學習,經驗
這東西不是從書上就能過完全瞭解的;音響的路還很長,
希望有機會的話再跟其他板友互動,慢慢的吸收經驗,累
積見識,才能把以後的坑挖得更大更漂亮(笑)。
--
有機會試聽不同系統的聲音。
-前言-
這半年來才開始對於線材及加工有較深入的認識,陸續自
製了一些線材使用,也幫幾個週遭的朋友等製作一些東西
,對於線材及插座等算小有心得,也就與deideiForg板友
毛遂自薦幫忙看看,也一起做了個簡單的家訪,增加自己
對各牌子機器聲音的認識。希冀能作為往後升級能有比較
好的架構及想法。
先說明今天試聽的系統及重點,D兄使用的系統-
電腦數位訊號-USB-DA&T U1-D7000或alpha牌喇叭
-外觀部分-
http://0rz.tw/A4eR9
http://0rz.tw/Nqwbk
http://0rz.tw/G2coR
D7000照片,外觀木頭外殼質感很讚,深咖啡色的細細木
紋,淡淡的嵌入金色DENON字樣,配合著做工精細的支架
及厚實的耳罩,的確有股深沉的吸引力。
http://0rz.tw/mNRN1
alpha牌喇叭照片,經查後是國產的小書架型喇叭,因為
手邊沒查到什麼資料所以就不多描述。
http://0rz.tw/CO4Z3
DA&T U1照片,古津家U1系列的外觀處理一直是我很喜歡
的地方,沒有刻意模仿別人的外型,以深黑色的金屬殼為
底,搭配透明面板,並突出細尖的深紅色金屬質感VR旋鈕
突顯其重點,最後搭配天藍色LED燈光的LOGO及觸控開關
、金色耳機輸出孔。透明的面板重點就是要簡潔,讓周遭
色彩及燈光突顯那黑水晶般的質感,那天藍色燈光更提升
了整體現代感,所以它的外觀真的很對我的味。
可惜因為敝人我使用的是喇叭系統,而且耳機算是比較私
人的貼身物品,裝完壁插後又是滿身大汗,D7000也是價
位不低的東西因此不好意思拿來試聽,故今天試聽重點就
以DA&T U1做為目標,並一起試聽了一些製作的線材及插
座的聲音走向。
-試聽心得-
試聽片以JZ8爵士八號這張最近常聽的人聲播放,雖然帶
了幾張其他CD,但時間關係就只試聽了這張。
U1的人聲偏乾淨,但不會瘦且帶點甜味,但絕不是厚聲取
向,密度及質感好,這是在從訊源開始最重要但是很難做
到的;音場部分因為環境關係(喇叭無法離牆壁太遠),因
此寬度上的表現比深度漂亮;高頻表現上很自然,如果是
推耳機的話整個空間的描繪及空氣感應該會更好,低頻部
分表現就沒高頻那麼漂亮,隨著喇叭放在木頭電腦桌上有
些共振,因喇叭及環境影響,低頻較偏量感上的表現,要
達到Q彈有力還需要多加調整,也是因此影響到了各個樂
器的下盤及定位,進而影響到了音場深度的表現。
以一萬五左右的價位帶,兼具DA、耳擴、綜擴三者功能,
U1算是很超值的產品,整體偏清新的聲音,雖然多工下必
定有些犧牲,總不能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對吧?如
果板友是有著喇叭系統及耳機系統共存的問題時,這台絕
對可以放入選擇行列中。
再來說明一些線材及插座的試聽心得。
插座部分幫忙製作的排插為Oyaide SWO-DX+ATL 1000CU
;前者目前所看到的評論不多,知名度不及同家的R1,不
過價格上較平易近人,鍍銠的聲音很真實的重現,頻寬拉
大、音場開闊、形體清晰、毛邊減少都是這顆的特色,不
過當然也無法達到R1的寬鬆,聲音形體偏緊實,算是適合
訊源的插座,夾力上D兄覺得不錯緊。
後者的評論網路上不少,也是我目前覺得入門可以先衝的
一顆插座,紅銅的聲音中性偏軟,但音場比黃銅材料的插
座開闊,活生感及型體感自然,可以出很自然的空間,缺
點就是夾力弱,要run的時間較長,今天剛開聲有點悶。
後來還試聽了自己帶了目前正用在綜擴上的ATL 9700S電
源線,跟D兄的ACT電源線比較了一下,搭配的是ATL紅銅
公母頭;聲音上下段延伸都更好,較輕鬆的聲音,形體
描繪較有立體感,ACT的聲音形體較平面;不過兩條線有
著1~2k左右的價差,這樣評比也不甚公平就是了。
-試聽後小感-
第一次到板友家進行試視聽家訪,當然收穫不少,D兄人
也很好相處,人跟人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中互相學習,經驗
這東西不是從書上就能過完全瞭解的;音響的路還很長,
希望有機會的話再跟其他板友互動,慢慢的吸收經驗,累
積見識,才能把以後的坑挖得更大更漂亮(笑)。
--
All Comments
By Audriana
at 2010-07-25T06:29
at 2010-07-25T06:29
By Cara
at 2010-07-25T14:35
at 2010-07-25T14:35
By Sierra Rose
at 2010-07-25T22:41
at 2010-07-25T22:41
By Linda
at 2010-07-26T06:47
at 2010-07-26T06:47
Related Posts
請推薦喇叭
By Skylar Davis
at 2010-07-24T17:02
at 2010-07-24T17:02
台中nova 2F轉角賣音響...
By Adele
at 2010-07-24T13:19
at 2010-07-24T13:19
Aego M和Promedia 2.1和Bose Companion 5比較
By Daniel
at 2010-07-24T11:47
at 2010-07-24T11:47
台中NOVA 有賣edifier喇叭的嗎?
By James
at 2010-07-24T00:17
at 2010-07-24T00:17
預算五萬 純兩聲道
By Victoria
at 2010-07-23T19:54
at 2010-07-23T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