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NAS的看法 - 儲存設備

By Susan
at 2011-03-12T10:27
at 2011-03-12T10:2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hampionHare (無敵兔 []~( ̄▽ ̄)~*)》之銘言:
: ※ 引述《sitos (麥子)》之銘言:
: 兩套RAID 1要一起掛的機會很少 而且等於你有四個備份
: RAID 1不管是實作或者救援對很多User來說都很方便。
: 至於你的RAID 6對一般Home User來說太不經濟了
: 而且要說電源短路 那不如說地震好了.. 這種外在因素要考慮都考慮不完。
所以才有異地備援這東西出現
不過這在一般家用來說基本上是不會這樣做
除非你的資料夠重要,然後容量不大、頻寬夠威
那可以考慮把資料丟上可靠的雲端廠商
要不然像這次日本地震,整個市區都燒燒掉了
就算把備份放在隔壁大樓還是一樣沒救
如果放在不同城市、不同國家,真的發生同時資料消失的時候
大概也已經是世界末日了 XD
: : 我不了解不會比較妥當的原因是什麼,軟體只要寫得夠好,一樣會有好表現。
: 因為這些公司的RD都來來去去 還有免錢的國防役練功惡搞
: 所以軟體都很差 bug解不完 就推新版。
: 我回原po的重點在於 如果你是拿來放重要資料,那管理介面理一堆花俏的
: 功能能不用就盡量不要用。
: 甚至是BT,這只是增加RAID Crash的機會。
: linux-based的軟體raid,要救不好搞。
軟體和硬體RAID在實際應用上,其實差不了太多
我用vmware workstation開四個實體磁碟出來跑ZFS RAIDZ
本機可以跑到 1xx MB
在GIGALAN中,在備份NAS資料時,大概也都可以跑到 7x-8x
至於一些有的沒的功能,像是FTP、BT、聽音樂什麼的,大概也不會去用它
不過synology有開發一套外掛,類似MAC的time machine
其實就是snapshot的進階應用
snapshot 在個人文件版本管理上非常的實用
不過用在NAS上,建議要好好斟酌
: bug有在修是很好,但是如果bug牽扯到資料遺失跟回覆,那就不好了。
: 版本升級系統就掛掉 重開機之後 設定就跑掉甚至 RAID crash
: 這種問題不用我說 網路上亂翻都一堆。
沒錯,我就碰過幾次這種問題。
有時候是RAID莫名消失,reboot又好了
有時候是AD認證不知為啥不能用,reboot又好了
有時候是升級版本,然後設定都要重來....= =
: : 我曾經試著自己組 FreeNAS 來用,結果是性能和 QNAP 的 NAS 完全不能比。
: : 系統管理介面不行、 raid 管理介面不行、硬體相容性也得要自己想辦法搞定。
: : 前前後後總共裝了一個月, raid 6 裝不起來就是裝不起來,常常以為裝起來,
: : 結果一陣子以後又莫名地偵測不到硬碟,再設定好就開始無止盡的 rebuild 。
: FreeNAS只能求有經驗的鄉民,Home NAS可以打電話去罵人。
如果是自己用,然後又有pc組裝和調校的能力
FreeNAS可以考慮拿來"玩"
真的要拿來實用,還是累積多一點經驗值再考慮
而且都跑FreeNAS了,乾脆直接考慮用FreeBSD架吧..
: : FreeNAS 的軟體就是不夠強。至於套裝的 NAS 好處就是,出問題有人幫你解。
: : 先前實驗室買 QNAP 的 NAS 回來,就先作壓力測試,然後就測爆了,
: : 於是就直接打電話給客服,讓他們遠端連進來看 process 為什麼卡住,
: : 甚至 kill 不掉。後來遠端解不了,他們就直接把該產品的工程師派來了。
: : 然後很有誠意的紀錄了出錯的地方,給我們 patch 用的檔案,目前使用上也沒什麼問題。
其實,跟這些工程師聊過幾次
(其實我很不想,每次有機會跟他們聊天,代表我的NAS又有問題了...)
會發現某些工程師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很明顯是用工程師本位在思考
一開始總是認為都是USER的錯,user啥都不懂,為啥要亂搞..
等到證明是系統軟體的問題,又會開始講一些技術名詞..
我就碰過工程師來我這邊聊了半天的rsync參數...
而請他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複合機要把資料存進NAS會有問題
跟rsync一點關係都沒有
: 原po跟很多人一樣,看到NAS這三個字就期望它是一個妥當安全的資料儲存方案。
: 而這些廠商就是沒辦法跟你保證他們做出來的軟體不會在正常操作下都很安全的
: 的操作你放在這些盒子裡面的檔案。
備份永遠不嫌多,尤其在商業環境上
有了nas,還是要有NAS 備份的觀念
不然真的掛給你看,會非常非常非常的痛
: : 把 1TB 的硬碟一顆一顆抽換成 2TB 的硬碟,一邊使用一邊換,也沒遇到任何問題。
這樣子能把本來的可用空間增加?
: 那就要看能協助到那個程度.. 基本上對於資料的保全跟回覆 我認為目前仍不及格。
: 雖然說,HP的NAS主機不是說不會掛掉,但是不管是硬體,或者是軟體,乃至於
: 元件的韌體,在公開發佈前的測試嚴謹度完全是不能比的。
在某些大廠的NAS上,至少就「測試嚴謹度」來說
的確是要比國內廠商要來得好很多
至於非系統問題造成的資料保全,應該不能算在廠商身上
如果是bug造成資料遺失...
我相信大概也沒哪家廠商會願意負責這塊 XD
你說Hitachi、EMC、IBM這些廠商就願意處理系統軟體
甚至硬體的問題造成的data lost?
就我跟IBM過招的情況來說,只能說做好備份工作比較重要..
--
: ※ 引述《sitos (麥子)》之銘言:
: 兩套RAID 1要一起掛的機會很少 而且等於你有四個備份
: RAID 1不管是實作或者救援對很多User來說都很方便。
: 至於你的RAID 6對一般Home User來說太不經濟了
: 而且要說電源短路 那不如說地震好了.. 這種外在因素要考慮都考慮不完。
所以才有異地備援這東西出現
不過這在一般家用來說基本上是不會這樣做
除非你的資料夠重要,然後容量不大、頻寬夠威
那可以考慮把資料丟上可靠的雲端廠商
要不然像這次日本地震,整個市區都燒燒掉了
就算把備份放在隔壁大樓還是一樣沒救
如果放在不同城市、不同國家,真的發生同時資料消失的時候
大概也已經是世界末日了 XD
: : 我不了解不會比較妥當的原因是什麼,軟體只要寫得夠好,一樣會有好表現。
: 因為這些公司的RD都來來去去 還有免錢的國防役練功惡搞
: 所以軟體都很差 bug解不完 就推新版。
: 我回原po的重點在於 如果你是拿來放重要資料,那管理介面理一堆花俏的
: 功能能不用就盡量不要用。
: 甚至是BT,這只是增加RAID Crash的機會。
: linux-based的軟體raid,要救不好搞。
軟體和硬體RAID在實際應用上,其實差不了太多
我用vmware workstation開四個實體磁碟出來跑ZFS RAIDZ
本機可以跑到 1xx MB
在GIGALAN中,在備份NAS資料時,大概也都可以跑到 7x-8x
至於一些有的沒的功能,像是FTP、BT、聽音樂什麼的,大概也不會去用它
不過synology有開發一套外掛,類似MAC的time machine
其實就是snapshot的進階應用
snapshot 在個人文件版本管理上非常的實用
不過用在NAS上,建議要好好斟酌
: bug有在修是很好,但是如果bug牽扯到資料遺失跟回覆,那就不好了。
: 版本升級系統就掛掉 重開機之後 設定就跑掉甚至 RAID crash
: 這種問題不用我說 網路上亂翻都一堆。
沒錯,我就碰過幾次這種問題。
有時候是RAID莫名消失,reboot又好了
有時候是AD認證不知為啥不能用,reboot又好了
有時候是升級版本,然後設定都要重來....= =
: : 我曾經試著自己組 FreeNAS 來用,結果是性能和 QNAP 的 NAS 完全不能比。
: : 系統管理介面不行、 raid 管理介面不行、硬體相容性也得要自己想辦法搞定。
: : 前前後後總共裝了一個月, raid 6 裝不起來就是裝不起來,常常以為裝起來,
: : 結果一陣子以後又莫名地偵測不到硬碟,再設定好就開始無止盡的 rebuild 。
: FreeNAS只能求有經驗的鄉民,Home NAS可以打電話去罵人。
如果是自己用,然後又有pc組裝和調校的能力
FreeNAS可以考慮拿來"玩"
真的要拿來實用,還是累積多一點經驗值再考慮
而且都跑FreeNAS了,乾脆直接考慮用FreeBSD架吧..
: : FreeNAS 的軟體就是不夠強。至於套裝的 NAS 好處就是,出問題有人幫你解。
: : 先前實驗室買 QNAP 的 NAS 回來,就先作壓力測試,然後就測爆了,
: : 於是就直接打電話給客服,讓他們遠端連進來看 process 為什麼卡住,
: : 甚至 kill 不掉。後來遠端解不了,他們就直接把該產品的工程師派來了。
: : 然後很有誠意的紀錄了出錯的地方,給我們 patch 用的檔案,目前使用上也沒什麼問題。
其實,跟這些工程師聊過幾次
(其實我很不想,每次有機會跟他們聊天,代表我的NAS又有問題了...)
會發現某些工程師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很明顯是用工程師本位在思考
一開始總是認為都是USER的錯,user啥都不懂,為啥要亂搞..
等到證明是系統軟體的問題,又會開始講一些技術名詞..
我就碰過工程師來我這邊聊了半天的rsync參數...
而請他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複合機要把資料存進NAS會有問題
跟rsync一點關係都沒有
: 原po跟很多人一樣,看到NAS這三個字就期望它是一個妥當安全的資料儲存方案。
: 而這些廠商就是沒辦法跟你保證他們做出來的軟體不會在正常操作下都很安全的
: 的操作你放在這些盒子裡面的檔案。
備份永遠不嫌多,尤其在商業環境上
有了nas,還是要有NAS 備份的觀念
不然真的掛給你看,會非常非常非常的痛
: : 把 1TB 的硬碟一顆一顆抽換成 2TB 的硬碟,一邊使用一邊換,也沒遇到任何問題。
這樣子能把本來的可用空間增加?
: 那就要看能協助到那個程度.. 基本上對於資料的保全跟回覆 我認為目前仍不及格。
: 雖然說,HP的NAS主機不是說不會掛掉,但是不管是硬體,或者是軟體,乃至於
: 元件的韌體,在公開發佈前的測試嚴謹度完全是不能比的。
在某些大廠的NAS上,至少就「測試嚴謹度」來說
的確是要比國內廠商要來得好很多
至於非系統問題造成的資料保全,應該不能算在廠商身上
如果是bug造成資料遺失...
我相信大概也沒哪家廠商會願意負責這塊 XD
你說Hitachi、EMC、IBM這些廠商就願意處理系統軟體
甚至硬體的問題造成的data lost?
就我跟IBM過招的情況來說,只能說做好備份工作比較重要..
--
Tags:
儲存設備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11-03-17T07:01
at 2011-03-17T07:01

By Caitlin
at 2011-03-18T07:43
at 2011-03-18T07:43

By Poppy
at 2011-03-19T10:13
at 2011-03-19T10:13

By Odelette
at 2011-03-22T06:04
at 2011-03-22T06:04

By Brianna
at 2011-03-27T03:36
at 2011-03-27T03:36

By Frederica
at 2011-03-28T17:42
at 2011-03-28T17:42

By Hedda
at 2011-04-01T16:38
at 2011-04-01T16:38

By Audriana
at 2011-04-04T14:54
at 2011-04-04T14:54

By Candice
at 2011-04-05T20:51
at 2011-04-05T20:51

By Caitlin
at 2011-04-09T17:55
at 2011-04-09T17:55

By Heather
at 2011-04-13T12:22
at 2011-04-13T12:22
Related Posts
目前的悲劇....

By Isla
at 2011-03-12T10:15
at 2011-03-12T10:15
大家對NAS的看法

By Zora
at 2011-03-12T03:23
at 2011-03-12T03:23
讀卡機沒反應..

By Heather
at 2011-03-12T01:13
at 2011-03-12T01:13
todo backup複製硬碟後有三個分區

By Gary
at 2011-03-12T01:10
at 2011-03-12T01:10
筆電記憶體~

By Andrew
at 2011-03-12T00:20
at 2011-03-12T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