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遠端無線充電技術做出來了? - 手機討論

By Gary
at 2021-01-30T00:02
at 2021-01-30T00:02
Table of Contents
遇到專業的來科普了
卡瑪醬Mk2
https://m.weibo.cn/detail/4598647151404355
這玩意就是一束功率比較高毫米波定向打過去,如果沒有天線陣和波束賦形的話就只能
固 定位置且特定角度擺放,跟家裡放了個定向雷達差不多
西西弗198008:那輻射咋樣
卡瑪醬Mk2:目測十幾瓦起步,具體的早知道頻率和方向圖,4G手機最大發射功率200mW,
路由器國標最大100mW
冰激凌iscream:小米的擋了也沒事
卡瑪醬Mk2:塑料,木板,紙殼對毫米波的吸收率不高,但是人的器官,雨吸收率反而比
較高
宇邈:感覺像早上那個摩托羅拉的plus版?通過增加天線矩陣的方式來改善指向性?
卡瑪醬Mk2:簡單地說天線陣列可以通過一定的算法,調整功率相位等參數改變整體的方
向圖,可以認為是調整主瓣能追蹤天線了
廢片之王:我印象在CES上好像見過這個毫米波充電技術。
卡瑪醬Mk2:技術不新的,有個十多年了,除了商業化問題除外,這玩意也是心臟起搏器
的喪鐘
tom某:話說手機端得增加多少成本,成本不高的話我還挺想讓智能音響這種能隔空充電
的
卡瑪醬Mk2:手機端沒啥成本,發射端就大了
-----------------------------------------------------------------------------
卡瑪醬Mk2
https://m.weibo.cn/detail/4598672727736877
出來本行營業了啊,多說兩句。
遠場電磁波充電這個事情古已有之,我舉個少見的例子——礦石收音機,這個東西就是
個 LC感應電路+喇叭,不需要電源也能聽AM電台,這個東西原理上和如今的無線充電一
樣的。
但是這樣做的問題在於,效率太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AM電台發射功率是在至少千瓦
級別的,而一般收音機還需要放大電路,不可能用來充電。
與之類似的是太陽與太陽能電池板,太陽可以認為擁有是一個理想的全向天線,地球生
物只需要太陽一點微不足道的能量就能繁衍幾億年。
但在無線充電上,因為距離可控核聚變還有50年,人類沒法這樣揮霍能量,所以人類只
能拿一個聚光手電筒(定向天線)往太陽能電池板打光,取得一個還可以的效率。
而如果太陽能電池板是移動的,或者角度不好,就要調整定向手電筒的(主瓣)方向,手
段則是以天線陣列為基礎的波束賦形技術,否則會有大量能量白白在自由空間中浪費。
波束賦形這個技術也並不新,只是成本比較高,以前只在雷達和基站上用,後來逐漸下
放的。
至於阿米的無線充電,根據目前的宣傳看是有波束賦形的,但是整體的發射功率不會太
低,如果充電功率有5w,即使是最先進的技術發射功率也是10dBw量級,而4G基站的發射
功率也就13~16dBw。在電磁兼容性上還很難說影響,至少心臟起搏器就很難承受。
其次就是毫米波的傳播特性導致基本只能視距傳輸,導致基本只能穿過紙盒,薄木板,
塑料板等材料,人體牆體等是很難穿過的,此外還有水氧峰吸收峰的問題,阿米的設備
有風扇,也說明這個東西能耗並不低。
當然,前進即使只有一步也是好的
https://wx4.sinaimg.cn/large/006llPhJly1gn4fdn3fm9j30ld0ciwfv.jpg



卡瑪醬Mk2:當然,我以前也見過一個專利不用波束賦形,而是把定向天線放在一個電動
雲台上,根據回聲定位調整雲台位置進行可調的定向無線充電。但因為和雷達過於類似
直接被扼殺在雛形中
Blood旌旗:所以說著急截胡啥呀?一個是需要嚴格用背面對準天線,有阻擋就斷電
;另外一個是大大放開角度限制,遠距離傳輸,甚至有隔檔還能充電。「都是供應商的技
術」這句話也只有傻子才信了
卡瑪醬Mk2:人體格擋和塑料板格擋很不一樣的
Blood旌旗:小米就是人體格擋。
卡瑪醬Mk2:宣傳片裡好像是個白板啊
hanyuwei70-:波束賦形就是AESA的基本技術嗎?
卡瑪醬Mk2:是
萬能的叼毛:那輻射有很大影響嗎
卡瑪醬Mk2:如果這個東西能買到,說明SAR值能符合國標,符合國標就說明沒有研究證
明會對人的健康有害。但部分電磁敏感設備(心臟起搏器,助聽器等)可能會受影響
阿苯:說法沒問題,跟有源相控陣雷達差不多,但相控陣雷達功率非常大,按他說的4G基
站豈不是對起搏器也有影響?阿米這個功率小點,個人覺得除非貼上,要不對起搏器影響
不大。
卡瑪醬Mk2:阿米的發射功率和宏站差不多,而宏站的距離遠比充電站遠。離人比較近的
皮站發射功率又只有20dBm左右,我這麼說能明白嗎?
卡瑪醬Mk2:因為我就是做基站的
--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21-01-31T01:08
at 2021-01-31T01:08

By Lily
at 2021-02-01T02:13
at 2021-02-01T02:13

By Cara
at 2021-02-02T03:19
at 2021-02-02T03:19

By Sarah
at 2021-02-03T04:25
at 2021-02-03T04:25

By Olga
at 2021-02-04T05:30
at 2021-02-04T05:30

By Jack
at 2021-02-05T06:36
at 2021-02-05T06:36

By Charlie
at 2021-02-06T07:42
at 2021-02-06T07:42

By Dinah
at 2021-02-07T08:47
at 2021-02-07T08:47

By Vanessa
at 2021-02-08T09:53
at 2021-02-08T09:53

By Noah
at 2021-02-09T10:58
at 2021-02-09T10:58

By Barb Cronin
at 2021-02-10T12:04
at 2021-02-10T12:04

By Aaliyah
at 2021-02-11T13:10
at 2021-02-11T13:10

By Sandy
at 2021-02-12T14:15
at 2021-02-12T14:15

By Sarah
at 2021-02-13T15:21
at 2021-02-13T15:21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2-14T16:27
at 2021-02-14T16:27

By Doris
at 2021-02-15T17:32
at 2021-02-15T17:32

By Olga
at 2021-02-16T18:38
at 2021-02-16T18:38

By Caitlin
at 2021-02-17T19:43
at 2021-02-17T19:43

By Xanthe
at 2021-02-18T20:49
at 2021-02-18T20:49
Related Posts
求蔚藍X01三軸穩定器的說明書

By Gary
at 2021-01-29T23:06
at 2021-01-29T23:06
關於 S21 保護貼的問題

By Mason
at 2021-01-29T20:35
at 2021-01-29T20:35
小米遠端無線充電技術做出來了?

By Ophelia
at 2021-01-29T19:05
at 2021-01-29T19:05
S21U正式解放溫控?

By Frederica
at 2021-01-29T18:18
at 2021-01-29T18:18
S21 Ultra 機身溫度 (notebookcheck)

By Madame
at 2021-01-29T18:07
at 2021-01-29T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