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別忙了,Facebook 就是要粉絲團付錢 - Facebook

By Freda
at 2013-12-09T22:43
at 2013-12-09T22:4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IfTJO1O ]
作者: ericbird (人間殺氣)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小編別忙了,Facebook 就是要粉絲團付錢
時間: Mon Dec 9 22:33:58 2013
http://goo.gl/NjHJ8b
http://www.inside.com.tw/2013/12/09/facebook-admits-organic-reach-is-falling-short-urges-marketers-to-buy-ads
小編別忙了,Facebook 就是要粉絲團付錢
elaine 十二月 9, 2013
如果您是 Facebook 粉絲專頁經營者,您一定早就發現,從今年起貼文的自然觸達率明顯
地降低,不論如何調整貼文的規劃和內容品質,總是無法挽回觸達率的流失,而苦惱不已
嗎?其實, Facebook 官方的最新消息也坦承演算法又再度調整,並呼籲粉絲團經營者:
讓你的貼文被看見,最好的方式就是『付費』。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3/12/clip_image0012.png
Facebook 2012九月份觸達率。來源:Marketing Land
其實早在一年前,許多研調就指出 Facebook 自然觸達率驟降,如 LL Social 、 Group
M Next 的 研究就已經指出, Facebook 的自然觸達率不斷降低,然而 Facebook 當初以
「剔除掉垃圾郵件,以及冷門的內容」為由回應,但平均觸及率仍然低迷不為所動,當
時 Facebook 就被質疑希望促使企業多付出廣告經費,如今在聲明中終於證實外界臆測是
正確的。
Facebook 在聲明中指出,首頁動態消息的目標一直是致力要將對的內容顯示給對的目標
受眾看見。隨著 Facebook 上內容、相互連結、分享訊息大幅上升,每一項內容出現在首
頁動態消息版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壓縮(每人每天造訪動態訊息平均可以看到1500則動態訊
息),而各大粉絲專頁彼此競爭激烈的同時,Facebook 調整演算法以便重新調整貼文的
分配,以便維持『高品質』的動態訊息。
Facebook:付費才能取得最大觸達率
對粉絲專頁經營者來說,也代表著自然觸達率將大幅降低,Facebook 官方也呼籲:行銷
業者應該考慮付費散播的方式,以便將貼文最大化地推廣出去。儘管仍有些許免費內容傳
送的空間,遵循著使用者在 Facebook 上的分享數、討論度、讚數等等,但優先順序還是
擺在「付費推廣貼文」和「贊助廣告」之後,意味者:「沒付錢,就沒有觸達率。」
這樣的調整,明顯地使過去企業、品牌所經營的粉絲數量無足輕重,因為需要再次付費才
可以讓自己的粉絲也看到貼文,儼然是另一道廣告預算的黑洞。此外,內容之爭將越演越
烈, Digitas VP-Social Marketing 的 Alex Jacobs 指出,企業品牌必定要創造更高品
質的內容才有資格搶得免費觸達的空間。
在此廣告機制運作之下,Facebook 也建議粉絲團經營者要增加目標粉絲,以便將付費貼
文推廣到他們自身以及其社交網絡中,發揮最大效益。此外,同時結合貼文和付費廣告不
僅可以提升觸達率,並觸及潛在顧客。隨著 Facebook 充斥越來越多內容,倘若企業要找
回當初的觸達率,就非得付出金錢代價。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3/12/A6K_KK-CYAA5Cqz1.png
NBA 達拉斯小牛隊的品牌行銷者 Mark Cuban批評Facebook付費推廣機制。來源:
Marketing Land
Facebook 此舉的更動,企業會不會買單,恐怕仍是艱難的考驗。先前就有 NBA 達拉斯小
牛隊的品牌擁有者 Mark Cuban 在批評這 Facebook 的付費推廣機制已經造成沉重的負擔
,並威脅地表明也許會轉移陣地到 Tumblr 或 MySpace 經營。相較 Facebook 不斷追求
廣告收益的舉動,其他社群網站如微網誌 Twitter 也清楚的聲明絕不會過濾推文,每一
則推文定會顯示。
再好的服務一但過度商業化,恐怕就會迫使使用者流失,當企業品牌需要付出廣告預算才
能夠傳達訊息時,使用者意識到所見的動態消息事實上都是廣告之時,恐怕會引起不小的
反彈。到時候,也許會是 Google+ 或其他社群服務的崛起的新契機。
--
作者: ericbird (人間殺氣)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小編別忙了,Facebook 就是要粉絲團付錢
時間: Mon Dec 9 22:33:58 2013
http://goo.gl/NjHJ8b
http://www.inside.com.tw/2013/12/09/facebook-admits-organic-reach-is-falling-short-urges-marketers-to-buy-ads
小編別忙了,Facebook 就是要粉絲團付錢
elaine 十二月 9, 2013
如果您是 Facebook 粉絲專頁經營者,您一定早就發現,從今年起貼文的自然觸達率明顯
地降低,不論如何調整貼文的規劃和內容品質,總是無法挽回觸達率的流失,而苦惱不已
嗎?其實, Facebook 官方的最新消息也坦承演算法又再度調整,並呼籲粉絲團經營者:
讓你的貼文被看見,最好的方式就是『付費』。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3/12/clip_image0012.png

Facebook 2012九月份觸達率。來源:Marketing Land
其實早在一年前,許多研調就指出 Facebook 自然觸達率驟降,如 LL Social 、 Group
M Next 的 研究就已經指出, Facebook 的自然觸達率不斷降低,然而 Facebook 當初以
「剔除掉垃圾郵件,以及冷門的內容」為由回應,但平均觸及率仍然低迷不為所動,當
時 Facebook 就被質疑希望促使企業多付出廣告經費,如今在聲明中終於證實外界臆測是
正確的。
Facebook 在聲明中指出,首頁動態消息的目標一直是致力要將對的內容顯示給對的目標
受眾看見。隨著 Facebook 上內容、相互連結、分享訊息大幅上升,每一項內容出現在首
頁動態消息版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壓縮(每人每天造訪動態訊息平均可以看到1500則動態訊
息),而各大粉絲專頁彼此競爭激烈的同時,Facebook 調整演算法以便重新調整貼文的
分配,以便維持『高品質』的動態訊息。
Facebook:付費才能取得最大觸達率
對粉絲專頁經營者來說,也代表著自然觸達率將大幅降低,Facebook 官方也呼籲:行銷
業者應該考慮付費散播的方式,以便將貼文最大化地推廣出去。儘管仍有些許免費內容傳
送的空間,遵循著使用者在 Facebook 上的分享數、討論度、讚數等等,但優先順序還是
擺在「付費推廣貼文」和「贊助廣告」之後,意味者:「沒付錢,就沒有觸達率。」
這樣的調整,明顯地使過去企業、品牌所經營的粉絲數量無足輕重,因為需要再次付費才
可以讓自己的粉絲也看到貼文,儼然是另一道廣告預算的黑洞。此外,內容之爭將越演越
烈, Digitas VP-Social Marketing 的 Alex Jacobs 指出,企業品牌必定要創造更高品
質的內容才有資格搶得免費觸達的空間。
在此廣告機制運作之下,Facebook 也建議粉絲團經營者要增加目標粉絲,以便將付費貼
文推廣到他們自身以及其社交網絡中,發揮最大效益。此外,同時結合貼文和付費廣告不
僅可以提升觸達率,並觸及潛在顧客。隨著 Facebook 充斥越來越多內容,倘若企業要找
回當初的觸達率,就非得付出金錢代價。
http://cdn.inside.com.tw/wp-content/uploads/2013/12/A6K_KK-CYAA5Cqz1.png

NBA 達拉斯小牛隊的品牌行銷者 Mark Cuban批評Facebook付費推廣機制。來源:
Marketing Land
Facebook 此舉的更動,企業會不會買單,恐怕仍是艱難的考驗。先前就有 NBA 達拉斯小
牛隊的品牌擁有者 Mark Cuban 在批評這 Facebook 的付費推廣機制已經造成沉重的負擔
,並威脅地表明也許會轉移陣地到 Tumblr 或 MySpace 經營。相較 Facebook 不斷追求
廣告收益的舉動,其他社群網站如微網誌 Twitter 也清楚的聲明絕不會過濾推文,每一
則推文定會顯示。
再好的服務一但過度商業化,恐怕就會迫使使用者流失,當企業品牌需要付出廣告預算才
能夠傳達訊息時,使用者意識到所見的動態消息事實上都是廣告之時,恐怕會引起不小的
反彈。到時候,也許會是 Google+ 或其他社群服務的崛起的新契機。
--
Tags:
Facebook
All Comments

By Andy
at 2013-12-13T18:54
at 2013-12-13T18:54

By George
at 2013-12-17T14:38
at 2013-12-17T14:38

By Ula
at 2013-12-19T17:15
at 2013-12-19T17:15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3-12-20T04:26
at 2013-12-20T04:26

By Gilbert
at 2013-12-25T03:13
at 2013-12-25T03:13

By Anonymous
at 2013-12-28T18:42
at 2013-12-28T18:42

By Brianna
at 2014-01-02T15:04
at 2014-01-02T15:04

By Hazel
at 2014-01-03T03:49
at 2014-01-03T03:49

By Ophelia
at 2014-01-03T13:58
at 2014-01-03T13:58

By Ida
at 2014-01-06T09:18
at 2014-01-06T09:18

By Hardy
at 2014-01-08T15:23
at 2014-01-08T15:23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1-10T20:18
at 2014-01-10T20:18

By Victoria
at 2014-01-13T03:22
at 2014-01-13T03:22
Related Posts
同一個打卡有辦法新增照片嗎?

By Irma
at 2013-12-09T22:19
at 2013-12-09T22:19
餐城重出江湖??

By Andy
at 2013-12-09T20:44
at 2013-12-09T20:44
訊息不會通知

By Elizabeth
at 2013-12-09T18:48
at 2013-12-09T18:48
自動同意好友邀請

By Annie
at 2013-12-09T18:34
at 2013-12-09T18:34
如何刪除Tag錯的標籤?

By Frederic
at 2013-12-09T14:01
at 2013-12-09T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