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隻滑鼠的測試part1 (Logitech M305、MX518、G5新舊) - 滑鼠

By Edwina
at 2009-05-20T23:52
at 2009-05-20T23:52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內容和伊安閤一致...
==========
某天下午,從 msn 上的朋友號稱有新玩具,於是借來測了一下 @@...
於是開始了我和 G9x 以及 M305 的接觸。(以下的滑鼠都不是未上市滑鼠,
網路上應該不少照片可以看... 所以沒有拍很多照片 @@ )
回到現實,先來看看小傢伙(M305)吧~相較於 G9x 拿到的時候外包裝都已破損不堪,
M305 是完好包裝未拆封的到我手上 :p
這時候要讚賞一下羅技,他的包裝雖然是密封的,但是上面有貼心的上切割虛線,
使用者只需要在指尖用點力擠壓就可以弄開,可以拆得很工整,也不會刮到手。
費點小力氣將 M305 從包裝內拿出來之後,將微型無線電發信器
(真的有時候會忘了它的存在...)裝上電腦,把滑鼠底部開關切到開(預設是關)之後,
疑?滑鼠怎沒動作?想了一下,才想起來這隻是無線滑鼠... 囧。
但是東找西找,找不到怎麼裝電池,雖然底下有開關畫上電池和發信器的圖案說明
可以開,似乎是解開外殼可以裝電池下去的地方,後來東摸摸西摸摸,
才在無意間發現滑鼠正上方的那個鐵灰色殼是能打開的...
(因為正常都會壓著 Logitech 圖案那個點去壓底部電池開關那裡。)
難怪怎麼樣都打不開 = =... 我想這是可以再修正的,下次記得握住兩旁的殼就好 ...
開了之後很驚奇的發現只需要一顆三號電池,還有裡面有個洞可以放入無線電發信器,
感覺還蠻不賴的。
接著來談談外觀握感,這隻滑鼠握起來雖然小了點,但是還不至於到不舒服。
另外小巧玲瓏的本體相信對於攜帶上是還蠻方便的,可惜沒有跟 VX Nano 一樣
提供一個布套來帶著走是有點可惜。
滾輪還提供了左右的功能,經過實測在大部分軟體(firefox, chrome, 記事本等)
是可以用的,少數像是 IE8 就不行。還有,這滾輪的手感還蠻讚的說...
扣除材質,我是覺得比 G9/G9x or G5 or MX518 好用很多。
(G9/G9x 是壓不下去,G5 和 MX518 太細,MX518 不提供左右)
滑動的感覺呢?事實上這款滑鼠鼠腳設計的不算頂級,跟微軟 $2xx~3xx 的光學鼠
底下用的那種感覺還蠻像的。這意味著,M305 不如其他中高階滑鼠的滑動感。
正上方和左右鍵的地方是硬殼鐵灰色,左右兩側是粗糙霧面橡皮(不是 Coating),
底部不用講應該就是一般的黑色塑膠而已。
指標性呢?這款光學鼠標示規格為 1000DPI,實測過後是比 400/800 DPI 的
其他光學滑鼠好用多了,不過免不了的還是光學滑鼠,所以在紅色表面上依然會有困難。
但是,以準確率來說,G9/G9x 明顯好不少就是了,雖然不同層級的滑鼠不能相比。
光學滑鼠的通病吧,在我的 24 吋螢幕上,1000dpi 以下的滑鼠在滑動的時候都會
有點指標亂飄的感覺。(MX518 也會,但是還好。)
另外這款滑鼠並沒有提供充電的功能,所以不管你用哪種電池,
沒電了不是拿去充電就是換一顆電池 @@...
電池的拆裝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困擾,這點設計也是相當棒。
另外也用這隻滑鼠玩了一下 cs(單機),雖然很小隻,但是卻不會到沒辦法玩,
事實上,大概少殺了 10% 的 bot 而已...
目前在 yahoo 拍賣上查到的價碼大概是 1129,如果能降到 1000 附近的價位
我想會有相當的競爭力。(p.s.露天拍賣在發文的今天有看到 10xx 的價碼)
接著是號稱千元以內最優選擇: MX518 以及造型相似的 G5 (舊/新)
MX518這隻滑鼠是以前我 G9 送修的時候,修太久(而且修回來還壞的),
沒滑鼠用的時候替代用品。
其實跟之前買過的 G5 很像,差別在滾輪沒有左右功能以及光學讀取頭。
另外 G5 的線好像是紡織材質,MX518 是一般塑膠。
G5 新舊款我都用過,舊款和新款差異在舊款只有一個側鍵,新款的上殼比較好玩...
(看羅技官方網站就看得出來了)
MX518這隻滑鼠的兩側是很舒服的消光霧面 Coating (和 G9/G9x 的其中一個殼一樣),
好處自然就是摩擦力大,握感舒服(如果你的手保持乾燥),
缺點就是久了可能會破皮/脫皮。
G5 則是有點像是砂石的那種粗糙硬面。
MX518 上方以及左右雙鍵是光華亮面,優點是看起來很有質感,
缺點是很容易積污垢(手汗)。
G5 舊款是類似細砂紙的感覺,新款...有點塑膠皮革的感覺,蠻難形容的。
MX518 底下的鐵氟龍鼠腳和 G5 一樣,上下各一大片,另外靠拇指的方向還有一片
小片的。大片的鼠腳提供了相當的穩定性,但是相反的,也很容易刮傷。
因為鼠腳是用貼的黏在滑鼠上,所以鼠腳四周久了也容易卡灰塵。也因為鼠腳很大片,
阻力通常比 Razer 或是 Microsoft 等滑鼠還大,尤其布面的情況更明顯,
加上這隻滑鼠有點重量,基本上...含蓄一點的說法是很穩 :P
MX518 底下的光學感應頭,因為我今年才買,所以我買的似乎是第三個版本,1800DPI。
和 2000 DPI 的雷射滑鼠用起來差異並不大,除了玻璃和紅色表面以外。
另外這隻滑鼠準確度 (移動過程中) 並不如雷射感應頭的 G9/G9x,會帶有些偏移抖動,
但是並不明顯。G5 的雷射感應頭是標準的 2000DPI 和 G3/G7 的一樣。
準不準麻...... 老實說,隔太久了,忘了 :P
MX518 雖然提供了兩個 +- 按鈕供調整 dpi 用,但是調整過程並沒有提示說現在是
哪個 DPI 設定,稍嫌不便。滑鼠提供了 總共 6 個按鈕 (不包含 DPI Switching),
但是裝完 SetPoint 之後,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好用,很多按鍵能設定的功能有限。
如果靠預設的話,有五個按鈕都可在 windows 環境中正常運作:左右鍵,中鍵,
上一項以及下一項。基本上這樣的設定足以應付大多數的狀況了。第六個 切換視窗的
按鈕...... 個人是覺得蠻雞肋而且位置不太好就是了。
(P.S. G5 有 DPI 燈號,還有砝碼可以調整重量,雖然原本就很重了...
沒有第六個視窗切換鍵。)
大小來說,這兩隻滑鼠適合大手掌的人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另外,
左右鍵要在前緣壓才好壓,否則從後方壓得費上不少力氣。
另外,這隻滑鼠按下去有點費力,所以就沒有做電動測試...
網路上應該能找到很多文章才對。
總結,MX518 滑鼠目前市價約 900-1000 附近,如果你的手掌夠大,
又需要一款人體工學滑鼠,MX518/G5 是您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
MX518 以價格上來說算是蠻划算的。G5 大約 1500-1900 附近,和三四年前價格
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
少量圖版本: http://tinyurl.com/obw4cl
--
==========
某天下午,從 msn 上的朋友號稱有新玩具,於是借來測了一下 @@...
於是開始了我和 G9x 以及 M305 的接觸。(以下的滑鼠都不是未上市滑鼠,
網路上應該不少照片可以看... 所以沒有拍很多照片 @@ )
回到現實,先來看看小傢伙(M305)吧~相較於 G9x 拿到的時候外包裝都已破損不堪,
M305 是完好包裝未拆封的到我手上 :p
這時候要讚賞一下羅技,他的包裝雖然是密封的,但是上面有貼心的上切割虛線,
使用者只需要在指尖用點力擠壓就可以弄開,可以拆得很工整,也不會刮到手。
費點小力氣將 M305 從包裝內拿出來之後,將微型無線電發信器
(真的有時候會忘了它的存在...)裝上電腦,把滑鼠底部開關切到開(預設是關)之後,
疑?滑鼠怎沒動作?想了一下,才想起來這隻是無線滑鼠... 囧。
但是東找西找,找不到怎麼裝電池,雖然底下有開關畫上電池和發信器的圖案說明
可以開,似乎是解開外殼可以裝電池下去的地方,後來東摸摸西摸摸,
才在無意間發現滑鼠正上方的那個鐵灰色殼是能打開的...
(因為正常都會壓著 Logitech 圖案那個點去壓底部電池開關那裡。)
難怪怎麼樣都打不開 = =... 我想這是可以再修正的,下次記得握住兩旁的殼就好 ...
開了之後很驚奇的發現只需要一顆三號電池,還有裡面有個洞可以放入無線電發信器,
感覺還蠻不賴的。
接著來談談外觀握感,這隻滑鼠握起來雖然小了點,但是還不至於到不舒服。
另外小巧玲瓏的本體相信對於攜帶上是還蠻方便的,可惜沒有跟 VX Nano 一樣
提供一個布套來帶著走是有點可惜。
滾輪還提供了左右的功能,經過實測在大部分軟體(firefox, chrome, 記事本等)
是可以用的,少數像是 IE8 就不行。還有,這滾輪的手感還蠻讚的說...
扣除材質,我是覺得比 G9/G9x or G5 or MX518 好用很多。
(G9/G9x 是壓不下去,G5 和 MX518 太細,MX518 不提供左右)
滑動的感覺呢?事實上這款滑鼠鼠腳設計的不算頂級,跟微軟 $2xx~3xx 的光學鼠
底下用的那種感覺還蠻像的。這意味著,M305 不如其他中高階滑鼠的滑動感。
正上方和左右鍵的地方是硬殼鐵灰色,左右兩側是粗糙霧面橡皮(不是 Coating),
底部不用講應該就是一般的黑色塑膠而已。
指標性呢?這款光學鼠標示規格為 1000DPI,實測過後是比 400/800 DPI 的
其他光學滑鼠好用多了,不過免不了的還是光學滑鼠,所以在紅色表面上依然會有困難。
但是,以準確率來說,G9/G9x 明顯好不少就是了,雖然不同層級的滑鼠不能相比。
光學滑鼠的通病吧,在我的 24 吋螢幕上,1000dpi 以下的滑鼠在滑動的時候都會
有點指標亂飄的感覺。(MX518 也會,但是還好。)
另外這款滑鼠並沒有提供充電的功能,所以不管你用哪種電池,
沒電了不是拿去充電就是換一顆電池 @@...
電池的拆裝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困擾,這點設計也是相當棒。
另外也用這隻滑鼠玩了一下 cs(單機),雖然很小隻,但是卻不會到沒辦法玩,
事實上,大概少殺了 10% 的 bot 而已...
目前在 yahoo 拍賣上查到的價碼大概是 1129,如果能降到 1000 附近的價位
我想會有相當的競爭力。(p.s.露天拍賣在發文的今天有看到 10xx 的價碼)
接著是號稱千元以內最優選擇: MX518 以及造型相似的 G5 (舊/新)
MX518這隻滑鼠是以前我 G9 送修的時候,修太久(而且修回來還壞的),
沒滑鼠用的時候替代用品。
其實跟之前買過的 G5 很像,差別在滾輪沒有左右功能以及光學讀取頭。
另外 G5 的線好像是紡織材質,MX518 是一般塑膠。
G5 新舊款我都用過,舊款和新款差異在舊款只有一個側鍵,新款的上殼比較好玩...
(看羅技官方網站就看得出來了)
MX518這隻滑鼠的兩側是很舒服的消光霧面 Coating (和 G9/G9x 的其中一個殼一樣),
好處自然就是摩擦力大,握感舒服(如果你的手保持乾燥),
缺點就是久了可能會破皮/脫皮。
G5 則是有點像是砂石的那種粗糙硬面。
MX518 上方以及左右雙鍵是光華亮面,優點是看起來很有質感,
缺點是很容易積污垢(手汗)。
G5 舊款是類似細砂紙的感覺,新款...有點塑膠皮革的感覺,蠻難形容的。
MX518 底下的鐵氟龍鼠腳和 G5 一樣,上下各一大片,另外靠拇指的方向還有一片
小片的。大片的鼠腳提供了相當的穩定性,但是相反的,也很容易刮傷。
因為鼠腳是用貼的黏在滑鼠上,所以鼠腳四周久了也容易卡灰塵。也因為鼠腳很大片,
阻力通常比 Razer 或是 Microsoft 等滑鼠還大,尤其布面的情況更明顯,
加上這隻滑鼠有點重量,基本上...含蓄一點的說法是很穩 :P
MX518 底下的光學感應頭,因為我今年才買,所以我買的似乎是第三個版本,1800DPI。
和 2000 DPI 的雷射滑鼠用起來差異並不大,除了玻璃和紅色表面以外。
另外這隻滑鼠準確度 (移動過程中) 並不如雷射感應頭的 G9/G9x,會帶有些偏移抖動,
但是並不明顯。G5 的雷射感應頭是標準的 2000DPI 和 G3/G7 的一樣。
準不準麻...... 老實說,隔太久了,忘了 :P
MX518 雖然提供了兩個 +- 按鈕供調整 dpi 用,但是調整過程並沒有提示說現在是
哪個 DPI 設定,稍嫌不便。滑鼠提供了 總共 6 個按鈕 (不包含 DPI Switching),
但是裝完 SetPoint 之後,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好用,很多按鍵能設定的功能有限。
如果靠預設的話,有五個按鈕都可在 windows 環境中正常運作:左右鍵,中鍵,
上一項以及下一項。基本上這樣的設定足以應付大多數的狀況了。第六個 切換視窗的
按鈕...... 個人是覺得蠻雞肋而且位置不太好就是了。
(P.S. G5 有 DPI 燈號,還有砝碼可以調整重量,雖然原本就很重了...
沒有第六個視窗切換鍵。)
大小來說,這兩隻滑鼠適合大手掌的人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另外,
左右鍵要在前緣壓才好壓,否則從後方壓得費上不少力氣。
另外,這隻滑鼠按下去有點費力,所以就沒有做電動測試...
網路上應該能找到很多文章才對。
總結,MX518 滑鼠目前市價約 900-1000 附近,如果你的手掌夠大,
又需要一款人體工學滑鼠,MX518/G5 是您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
MX518 以價格上來說算是蠻划算的。G5 大約 1500-1900 附近,和三四年前價格
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
少量圖版本: http://tinyurl.com/obw4cl
--
Tags:
滑鼠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SCOPE NODE使用心得

By Jessica
at 2009-05-20T22:59
at 2009-05-20T22:59
各種鼠墊使用心得

By Delia
at 2009-05-19T18:46
at 2009-05-19T18:46
ASUS 自製鼠墊 R.O.G 玩家共和國 (無料)

By Cara
at 2009-05-17T21:08
at 2009-05-17T21:08
HABU 心得

By Kelly
at 2009-05-17T02:04
at 2009-05-17T02:04
Microsoft SidewinderX5 開箱測試

By Heather
at 2009-05-15T06:51
at 2009-05-15T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