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可能成為「臉書終結者」?蘋果iO - iOS
By Lydia
at 2021-02-08T00:07
at 2021-02-08T00:07
Table of Contents
https://ibw.bwnet.com.tw/ac_gallery/2021/02/873d15c0-2116-f3ba-37da-c4a1f29147
45_620.webp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來源:Flickr @iphonedigital)
來源: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5425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商周頭條 2021.02.01
摘要
1. 蘋果即將在iOS 14作業系統上實施新的隱私規範,任何一個安裝在iOS上app若想要追
蹤用戶,需要事先取得用戶同意。
2. 未來若大量iPhone用戶不給追蹤,臉書的最大業務之一:廣告效益會下降,廣告主就
不願意下廣告。一些分析師預測,臉書的營收可能因此劇減超過10%。
3. 蘋果政策改變有機會提升蘋果的淨利表現,而臉書計畫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訴訟。
蘋果和臉書槓上了,而且不只是企業間的口水仗,可能衍生成針鋒相對的訴訟大戰。
去年12月,臉書買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的全版廣告,用來
痛批蘋果即將在iOS 14作業系統上實施的新隱私規範,會「改變我們所認識的網路--變
得更糟」,並表示他們正在替蘋果即將傷害的小企業挺身而出。
近期某個時間點,iOS作業系統新規範將啟動,屆時,任何一個安裝在iOS上app若想要「
追蹤」用戶,也就是分享行為模式和數據給其他app、網站和數據商,全都需要事先取得
用戶同意。業界預測,大部分蘋果用戶被詢問時都會說No,導致臉書聲稱的可怕後果:小
企業廣告主難以觸及對的客群。
蘋果面對指控,也毫不留情地回擊。上週末,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出席「國際數
據保護日」論壇,在演講中說了這麼一段話:
「科技不需要獲取來自不同網站、app的個人數據,才能成功,廣告業沒有這些數據,卻
依然存在、繁榮了數十年。我們今天在這裡,是因為我們認同,最少阻力的路不見得是有
智慧的路。
如果一家企業的基礎,建立在誤導用戶關於數據剝削,建立在提供沒得選的選擇,那它不
值得接受讚揚,它應該改革。
我們不應該再不顧大局,在現在這個時刻,演算法催生猖獗的假訊息和陰謀論。我們不應
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一種科技論調:全互動就是好互動,互動時間越長越好,目標
是蒐集越多數據越好。
依然有太多人還在問這個問題:「我們如何盡量避免這些壞處?」但他們應該問的問題應
該是:「後果是什麼?」
單純因為高互動率,所以優先呈現陰謀論和暴力煽動言論,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什麼?針對
削弱大眾對救命疫苗信心的內容,不只容忍、甚至還予以獎賞,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什麼?
數千名用戶加入極端社團,卻依然用演算法推薦更多人加入,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什麼?
我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假裝這種作法不會產生後果。後果就是,社會極端分化,對彼此失
去信任,是的,並衍生出暴力。一個社會困境(social dilemma),不應該被允許成為一
個社會災難。」
在庫克這一段強而有力的的演說中,雖然隻字未提臉書,但「演算法」、「分化」這些明
顯的線索,讓這一段演講成為對臉書最嚴厲的批評。庫克甚至直接「引用」了Netflix紀
錄片《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的名稱,這部紀錄片主軸是批評社群媒體透過
監視用戶和蒐集數據獲取經濟利益。
實際上,這場蘋果和臉書之間的隱私辯論,已經持續多年。2018年,庫克就曾表示:「如
果客戶就是我們的產品,那我可以賺大錢,但我們選擇不這麼做。」但這一次,他們的論
調衝突,將升上前所未見的熱度。臉書1月底公布新一季財報時,臉書執行長佐伯格(Mar
k Zuckerberg)再次大力抨擊蘋果利用平台優勢替自身利益服務。科技媒體The Informat
ion報導,臉書正在考慮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訴訟。
蘋果、臉書,都替自身利益服務?
臉書表示小企業將因此受傷,事實是,不管在臉書上投放廣告的是不是小企業,臉書都藉
由蒐集數據、幫助廣告主找到目標客群,賺到許多錢。未來若大量iPhone用戶不給追蹤,
廣告效益下降,廣告主就不願意下廣告了。一些分析師預測,臉書的營收可能因此劇減超
過10%。
雜誌《Inc.》形容,蘋果可能就此「終結」臉書。原因在於,佐伯格有一件事說對了:蘋
果在利用平台優勢——之前美國監管機構努力推動隱私規範,卻進展緩慢,庫克只是更新
隱私政策,就能夠在一夜之間影響將近半數的美國手機用戶。
至於臉書指控說蘋果其實也是替自身利益服務,是否真有其事?雜誌《連線》(Wired)
指出,政策改變的確有機會提升蘋果的淨利表現。因為,假使未來一個app無法透過廣告
營利,那它可能會轉向付費或訂閱制,更多交易將在App Store發生,蘋果就能拿到更多
筆抽成。
蘋果與臉書的「商業哲學」之爭
在隱私方面,蘋果的確擁有優良的紀錄。它的地圖app不會儲存用戶的所在位置;Apple新
聞不會把用戶的閱讀習慣分享給其他人;自2014年,蘋果開始限制Safari瀏覽器的第三方
cookie使用。
《Inc.》分析,為什麼蘋果能夠做到,臉書無法,是因為他們兩者的商業邏輯完全相反,
蘋果是一個生活風格品牌,而臉書則是數據公司。
庫克如此描述這兩種公司的差別:「我們相信有倫理的科技應該是適合你的科技:幫助你
入眠,而不是讓你不想睡覺的科技;給你創作空間、教你如何畫畫、寫作或學習,而不是
讓你每分鐘就要刷新的科技。」
不過,《連線》指出,蘋果大力批評的監視資本主義,其實正是它崛起的環境,嚴厲點來
說,它也是共犯結構的一部分。人們隨時隨地都帶著智慧型手機,讓監視變得更容易及有
利可圖。不過,在大環境趨勢影響下,蘋果決定強化它跟臉書的相異之處,走上跟臉書完
全不同的道路。接下來,在蘋果強大的平台優勢下,廣告業會如何產生變化?是否會催生
更多訂閱制?而叫苦連天的臉書又會如何適應?故事怎麼走,就看蘋果和臉書的紛爭怎麼
演變。
(參考來源:Inc.、Wired)
核稿編輯:林易萱
這樣做是對的,先不論是不是打著正義旗幟行盈利之實,
是否追蹤的確應該讓用戶自行決定。
我們都被 Google 綁架太久
--
45_620.webp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來源:Flickr @iphonedigital)
來源: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5425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商周頭條 2021.02.01
摘要
1. 蘋果即將在iOS 14作業系統上實施新的隱私規範,任何一個安裝在iOS上app若想要追
蹤用戶,需要事先取得用戶同意。
2. 未來若大量iPhone用戶不給追蹤,臉書的最大業務之一:廣告效益會下降,廣告主就
不願意下廣告。一些分析師預測,臉書的營收可能因此劇減超過10%。
3. 蘋果政策改變有機會提升蘋果的淨利表現,而臉書計畫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訴訟。
蘋果和臉書槓上了,而且不只是企業間的口水仗,可能衍生成針鋒相對的訴訟大戰。
去年12月,臉書買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的全版廣告,用來
痛批蘋果即將在iOS 14作業系統上實施的新隱私規範,會「改變我們所認識的網路--變
得更糟」,並表示他們正在替蘋果即將傷害的小企業挺身而出。
近期某個時間點,iOS作業系統新規範將啟動,屆時,任何一個安裝在iOS上app若想要「
追蹤」用戶,也就是分享行為模式和數據給其他app、網站和數據商,全都需要事先取得
用戶同意。業界預測,大部分蘋果用戶被詢問時都會說No,導致臉書聲稱的可怕後果:小
企業廣告主難以觸及對的客群。
蘋果面對指控,也毫不留情地回擊。上週末,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出席「國際數
據保護日」論壇,在演講中說了這麼一段話:
「科技不需要獲取來自不同網站、app的個人數據,才能成功,廣告業沒有這些數據,卻
依然存在、繁榮了數十年。我們今天在這裡,是因為我們認同,最少阻力的路不見得是有
智慧的路。
如果一家企業的基礎,建立在誤導用戶關於數據剝削,建立在提供沒得選的選擇,那它不
值得接受讚揚,它應該改革。
我們不應該再不顧大局,在現在這個時刻,演算法催生猖獗的假訊息和陰謀論。我們不應
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一種科技論調:全互動就是好互動,互動時間越長越好,目標
是蒐集越多數據越好。
依然有太多人還在問這個問題:「我們如何盡量避免這些壞處?」但他們應該問的問題應
該是:「後果是什麼?」
單純因為高互動率,所以優先呈現陰謀論和暴力煽動言論,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什麼?針對
削弱大眾對救命疫苗信心的內容,不只容忍、甚至還予以獎賞,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什麼?
數千名用戶加入極端社團,卻依然用演算法推薦更多人加入,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什麼?
我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假裝這種作法不會產生後果。後果就是,社會極端分化,對彼此失
去信任,是的,並衍生出暴力。一個社會困境(social dilemma),不應該被允許成為一
個社會災難。」
在庫克這一段強而有力的的演說中,雖然隻字未提臉書,但「演算法」、「分化」這些明
顯的線索,讓這一段演講成為對臉書最嚴厲的批評。庫克甚至直接「引用」了Netflix紀
錄片《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的名稱,這部紀錄片主軸是批評社群媒體透過
監視用戶和蒐集數據獲取經濟利益。
實際上,這場蘋果和臉書之間的隱私辯論,已經持續多年。2018年,庫克就曾表示:「如
果客戶就是我們的產品,那我可以賺大錢,但我們選擇不這麼做。」但這一次,他們的論
調衝突,將升上前所未見的熱度。臉書1月底公布新一季財報時,臉書執行長佐伯格(Mar
k Zuckerberg)再次大力抨擊蘋果利用平台優勢替自身利益服務。科技媒體The Informat
ion報導,臉書正在考慮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訴訟。
蘋果、臉書,都替自身利益服務?
臉書表示小企業將因此受傷,事實是,不管在臉書上投放廣告的是不是小企業,臉書都藉
由蒐集數據、幫助廣告主找到目標客群,賺到許多錢。未來若大量iPhone用戶不給追蹤,
廣告效益下降,廣告主就不願意下廣告了。一些分析師預測,臉書的營收可能因此劇減超
過10%。
雜誌《Inc.》形容,蘋果可能就此「終結」臉書。原因在於,佐伯格有一件事說對了:蘋
果在利用平台優勢——之前美國監管機構努力推動隱私規範,卻進展緩慢,庫克只是更新
隱私政策,就能夠在一夜之間影響將近半數的美國手機用戶。
至於臉書指控說蘋果其實也是替自身利益服務,是否真有其事?雜誌《連線》(Wired)
指出,政策改變的確有機會提升蘋果的淨利表現。因為,假使未來一個app無法透過廣告
營利,那它可能會轉向付費或訂閱制,更多交易將在App Store發生,蘋果就能拿到更多
筆抽成。
蘋果與臉書的「商業哲學」之爭
在隱私方面,蘋果的確擁有優良的紀錄。它的地圖app不會儲存用戶的所在位置;Apple新
聞不會把用戶的閱讀習慣分享給其他人;自2014年,蘋果開始限制Safari瀏覽器的第三方
cookie使用。
《Inc.》分析,為什麼蘋果能夠做到,臉書無法,是因為他們兩者的商業邏輯完全相反,
蘋果是一個生活風格品牌,而臉書則是數據公司。
庫克如此描述這兩種公司的差別:「我們相信有倫理的科技應該是適合你的科技:幫助你
入眠,而不是讓你不想睡覺的科技;給你創作空間、教你如何畫畫、寫作或學習,而不是
讓你每分鐘就要刷新的科技。」
不過,《連線》指出,蘋果大力批評的監視資本主義,其實正是它崛起的環境,嚴厲點來
說,它也是共犯結構的一部分。人們隨時隨地都帶著智慧型手機,讓監視變得更容易及有
利可圖。不過,在大環境趨勢影響下,蘋果決定強化它跟臉書的相異之處,走上跟臉書完
全不同的道路。接下來,在蘋果強大的平台優勢下,廣告業會如何產生變化?是否會催生
更多訂閱制?而叫苦連天的臉書又會如何適應?故事怎麼走,就看蘋果和臉書的紛爭怎麼
演變。
(參考來源:Inc.、Wired)
核稿編輯:林易萱
這樣做是對的,先不論是不是打著正義旗幟行盈利之實,
是否追蹤的確應該讓用戶自行決定。
我們都被 Google 綁架太久
--
Tags:
iOS
All Comments
By Faithe
at 2021-02-08T10:12
at 2021-02-08T10:12
By Ivy
at 2021-02-09T09:20
at 2021-02-09T09:20
By Christine
at 2021-02-11T04:41
at 2021-02-11T04:41
By Olga
at 2021-02-16T01:02
at 2021-02-16T01:0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2-16T23:22
at 2021-02-16T23:22
By Zanna
at 2021-02-20T01:35
at 2021-02-20T01:35
By Anthony
at 2021-02-22T16:50
at 2021-02-22T16:50
By Catherine
at 2021-02-23T12:06
at 2021-02-23T12:06
By Anonymous
at 2021-02-27T19:33
at 2021-02-27T19:33
By Faithe
at 2021-03-04T02:30
at 2021-03-04T02:30
By Quanna
at 2021-03-04T15:44
at 2021-03-04T15:44
By Ina
at 2021-03-05T02:22
at 2021-03-05T02:22
By Kelly
at 2021-03-08T23:04
at 2021-03-08T23:04
By Sandy
at 2021-03-12T20:32
at 2021-03-12T20:32
By Audriana
at 2021-03-17T11:11
at 2021-03-17T11:11
By Callum
at 2021-03-21T09:36
at 2021-03-21T09:36
By Oscar
at 2021-03-26T03:18
at 2021-03-26T03:18
By Callum
at 2021-03-28T21:23
at 2021-03-28T21:23
By Franklin
at 2021-03-29T04:34
at 2021-03-29T04:34
By Leila
at 2021-04-01T01:39
at 2021-04-01T01:39
By Jacky
at 2021-04-04T09:00
at 2021-04-04T09:00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4-08T14:48
at 2021-04-08T14:48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4-10T13:36
at 2021-04-10T13:36
By Yuri
at 2021-04-14T06:13
at 2021-04-14T06:13
By Dorothy
at 2021-04-15T09:15
at 2021-04-15T09:15
By Tom
at 2021-04-18T21:21
at 2021-04-18T21:21
By William
at 2021-04-20T17:20
at 2021-04-20T17:20
By Barb Cronin
at 2021-04-20T22:37
at 2021-04-20T22:37
By Heather
at 2021-04-24T00:25
at 2021-04-24T00:25
By Audriana
at 2021-04-26T05:07
at 2021-04-26T05:07
By Quanna
at 2021-04-28T04:23
at 2021-04-28T04:23
By Necoo
at 2021-05-02T09:31
at 2021-05-02T09:31
By John
at 2021-05-07T07:57
at 2021-05-07T07:57
By Freda
at 2021-05-09T09:53
at 2021-05-09T09:53
By Erin
at 2021-05-12T14:38
at 2021-05-12T14:38
By Oliver
at 2021-05-16T20:22
at 2021-05-16T20:22
By Belly
at 2021-05-19T13:11
at 2021-05-19T13:11
By Mary
at 2021-05-21T03:26
at 2021-05-21T03:26
By Iris
at 2021-05-24T14:38
at 2021-05-24T14:38
By Belly
at 2021-05-25T21:17
at 2021-05-25T21:17
By Cara
at 2021-05-27T07:17
at 2021-05-27T07:17
By Jack
at 2021-05-27T09:47
at 2021-05-27T09:47
By Linda
at 2021-05-27T16:42
at 2021-05-27T16:42
By Queena
at 2021-05-31T10:30
at 2021-05-31T10:30
By Callum
at 2021-06-01T18:01
at 2021-06-01T18:01
By Kristin
at 2021-06-01T23:35
at 2021-06-01T23:35
By Sandy
at 2021-06-03T12:54
at 2021-06-03T12:54
By Mia
at 2021-06-06T02:36
at 2021-06-06T02:36
By Callum
at 2021-06-07T22:41
at 2021-06-07T22:41
By Isabella
at 2021-06-08T11:09
at 2021-06-08T11:09
By Gilbert
at 2021-06-11T13:44
at 2021-06-11T13:44
By Barb Cronin
at 2021-06-11T18:05
at 2021-06-11T18:05
By Doris
at 2021-06-15T16:38
at 2021-06-15T16:38
By Susan
at 2021-06-20T09:24
at 2021-06-20T09:24
By Genevieve
at 2021-06-23T10:15
at 2021-06-23T10:15
By Lily
at 2021-06-27T00:09
at 2021-06-27T00:09
By Ivy
at 2021-07-01T05:26
at 2021-07-01T05:26
By Ursula
at 2021-07-05T17:59
at 2021-07-05T17:59
By Ingrid
at 2021-07-09T17:04
at 2021-07-09T17:04
By Cara
at 2021-07-11T15:06
at 2021-07-11T15:06
By Leila
at 2021-07-15T17:16
at 2021-07-15T17:16
By Ivy
at 2021-07-16T20:44
at 2021-07-16T20:44
By Daniel
at 2021-07-19T09:23
at 2021-07-19T09:23
By Olive
at 2021-07-20T10:26
at 2021-07-20T10:26
By Jake
at 2021-07-25T08:51
at 2021-07-25T08:51
By Iris
at 2021-07-28T14:52
at 2021-07-28T14:52
By Tracy
at 2021-07-29T14:55
at 2021-07-29T14:55
By Ula
at 2021-07-31T06:17
at 2021-07-31T06:17
By Ula
at 2021-08-04T07:37
at 2021-08-04T07:37
By Ula
at 2021-08-04T10:09
at 2021-08-04T10:09
By Frederic
at 2021-08-08T06:41
at 2021-08-08T06:41
By Franklin
at 2021-08-08T21:11
at 2021-08-08T21:11
By Necoo
at 2021-08-12T22:10
at 2021-08-12T22:10
By Ida
at 2021-08-15T21:37
at 2021-08-15T21:37
By Regina
at 2021-08-20T19:42
at 2021-08-20T19:42
By Emma
at 2021-08-23T08:34
at 2021-08-23T08:34
By Kyle
at 2021-08-28T07:28
at 2021-08-28T07:28
By Tom
at 2021-08-31T11:49
at 2021-08-31T11:49
By Mason
at 2021-09-04T15:32
at 2021-09-04T15:32
By George
at 2021-09-04T22:45
at 2021-09-04T22:45
By Elizabeth
at 2021-09-07T19:17
at 2021-09-07T19:17
By Eden
at 2021-09-12T05:13
at 2021-09-12T05:13
Related Posts
為什麼我的Siri自己打開啊==
By Elizabeth
at 2021-02-07T23:44
at 2021-02-07T23:44
ipad air 2更新ios 14不斷重開機
By Tracy
at 2021-02-07T23:21
at 2021-02-07T23:21
iOS 14.5 Public Beta 發布
By Ethan
at 2021-02-07T22:59
at 2021-02-07T22:59
iPhone 充電線將變得更耐用了?蘋果專利曝
By Quintina
at 2021-02-07T21:34
at 2021-02-07T21:34
Apple Watch s6 的充電線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2-07T21:22
at 2021-02-07T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