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BF3 獨顯升級首選GTX 560Ti - 3C

By Hedwig
at 2011-12-30T17:59
at 2011-12-30T17:59
Table of Contents
[測試] 征服 BF3 戰地風雲3的首選 NV GeForce GTX 560 Ti
BF3 熱潮持續延燒無法擋好讀版:http://www.xfastest.com/thread-69966-1-1.html
2011年第四季<PC遊戲界跑出了一個遊戲畫面和特效全開殺手
「戰地風雲 3 (Battlefield 3)」也順勢在 N 與 A 之間的
獨立顯示卡此用者的環境推動了一波換卡潮
http://www.battlefield.com/battlefield3
http://ppt.cc/0CPO
BF3這款遊戲最大的特色除了採用生動畫面與一流的遊戲引擎之外
最大的特點就是支援64人線上對戰
除了在追求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玩家們一定會遊玩以外
甚至是呼朋友伴帶領更多的新手加入這個行列
確實 BF3 在顯示卡運行門檻上,已經有小小的設限
而目前在各大媒體網站以及遊戲實際測試中
確實以nVIDIA的 GTX560 Ti/GTX560 為運行該遊戲的首選
http://ppt.cc/562G
http://ppt.cc/B3Wb
除了NV所強調的PshyX物理運算支援以外,此次在許多新遊戲中
更強調由驅動程式開啟Ambient Occlusion(環境光源吸收)
使用者僅需在驅動程式中打開設定即可簡單享受幅提升畫面的層次感
*不過使用該功能時,若顯卡沒有一定的等級fps張數會下降的厲害
還是中高階以上的GTX系列開啟會比較適合
如圖GeForce Driver驅動程式所示
http://ppt.cc/7AF-
由於自己先前未升級顯示卡之前,是已經用了戰了快一年多的GTS450
想想換卡的時候也該到了,本來一度猶直接升級GTX460或HD6870
但想想考量耗電量和同架構產物,所以觀望了一陣子
剛好本次身邊有朋友裝機時入手了
麗臺科技(Leadtek Research Inc.
WinFast GTX 560 Ti Hurricane雙風扇暴風版
http://ppt.cc/agD,
剛好有機會先借到手使用看看和原本的GeForceGTS450
運行看看實際特效的差別,再決定後續是否升級
無論如何,就來簡單開箱一下以及和原本所使用的
GTS450的實際遊戲畫面張數做一些簡單的比較以及Benchmark的表現
GTX 560 Ti Hurricane 的外包裝和規格參數
官方規格:http://ppt.cc/Y04a
http://ppt.cc/ujlM
http://ppt.cc/SvNv
http://ppt.cc/qR_D
http://ppt.cc/E6to
打開後,顯示卡本體/驅動程式/說明手冊
http://ppt.cc/xQPX
GTX 560 Ti Hurricane 搭載兩個鐮刀颶風風扇
官方標示有效散熱改善較公版設計達10%。
http://ppt.cc/J@BZ
本體的實際長度約 23cm 左右
http://ppt.cc/r48N
具備標準輸出選項 Mini HDMI 以及雙 DVI
http://ppt.cc/SEsU
兩個9公分的鐮刀風扇並支援PWM溫控
兩組風扇實際使用在平時運轉時僅有21dB
http://ppt.cc/0aeb
http://ppt.cc/jJE@
http://ppt.cc/Ekge
並採用兩組8mm的熱導管搭配鋁鰭片和銅底
http://ppt.cc/lV4D
GTX 560 Ti Hurricane 實際脫光後
http://ppt.cc/~Qg2
http://ppt.cc/E1@n
GPU 為「 GF114 」核心
http://ppt.cc/482~
採用GDDR5總共1024MB的Hynix H5GQ1H24BFR記憶體
http://ppt.cc/o7rY
必須使用2組6Pin EPS電源供應建議400W以上或500W最佳搭配電源供應器
http://ppt.cc/DPJg
移除原本的GTS450 準備進去原先的機殼使用
http://ppt.cc/8BWC
GTX 560 Ti Hurricane 所顯示的 GPU-Z 資訊
http://ppt.cc/JcWk
GTX 560 Ti Hurricane 的待機起使溫度約 37℃
http://ppt.cc/M9ea
搭配最新的測試驅動 GeForce Driver 290.36 版
簡單的現有不新也不舊平台Intel G530/DDR3 4GB/ GX450W
接下來運行 FurMark 最新版15分鐘拷打實驗溫度
風扇的Loading 到達了99% 而GPU核心溫度到達了79℃
依靠兩顆鐮刀颶風扇的協助下依然穩定運作
沒有重開機或當掉,風扇噪音也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不過 FurMark還是屬於重度且具有風險的顯示卡測試
運行前風險和遵守條約必須自負(不建議長久運行)
http://ppt.cc/ntHk
http://ppt.cc/adlp
接下來指標Benchmark - 3D Mark 11 的效能模式和極限模式
http://ppt.cc/(8TB
http://ppt.cc/6wVy
最後則是整機總體得分的 PCMark 7
http://ppt.cc/N15j
進入Battlefield 3的實際遊戲特效全開畫面FPS張數比較和流暢度
以及預設開啟 Ambient Occlusion(環境光源吸收)
原本使用影馳 GeForce GTS450 1GBD5特效全開下每秒顯示幀數大約是18-19張
如果在多人連線狀態下或者超大場景可能會掉到15張以下,感覺延遲感較重
所以 GTS450 建議特效開中間即可,並不適合運行中高特效
http://ppt.cc/q-te
http://ppt.cc/!g3B
http://ppt.cc/NxG;
http://ppt.cc/ZqHY
換上了 WinFast GTX 560 Ti Hurricane 一樣的環境設定下
特效全開和反鋸齒以及關卡不動...等等,就直接進遊戲
顯示幀數由原本的低於20張以下,提升到了30-35張人類肉眼
在高動態的電子遊戲,尤其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來說所能接受的順暢度
並且換上GTX 560Ti 在運行BF3實際遊玩時,發現延遲頓感確實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
http://ppt.cc/ZePN
http://ppt.cc/B82X
http://ppt.cc/UB~g
http://ppt.cc/uwa9
雖然原本的遊戲機配備比較低檔Celeron G530搭配GTS450
更換上GTX560 Ti屬於評估性換卡前瞻測試
雖然算打高射砲比較頭重腳輕的搭配
不過經過實際考量後GTX 560Ti一換上後
帶給我的實際遊戲體驗和特效全開的順暢感
確實和更換CPU相比來看,是立刻有所感覺和提升
所以另外後續升級會考慮換成Core i3 2100或i5 2500來
搭配GTX560 Ti 當作目前的中階遊戲匹配首選~雖然預算會小噴
但是為了順暢運行BF3和朋友一起享受組隊廝殺快感...
這點升級小投資我>,<可以
http://ppt.cc/lSK6
看看那BFX.tw戰地秘境 http://bfx.tw/
的 BF3 @ GTX560 Ti 裝機換卡潮...確實擋都擋不住
http://ppt.cc/jbCU
另外,在換卡之前和為了玩幾款2011年年末
比較熱門的幾款PC遊戲
也看見NVIDIA官方也為了目前幾款當紅熱門的PC遊戲
戰地風雲3/上古卷軸 5: 無界天際/蝙蝠俠:阿卡漢城市
主打著"升級配備,放馬過來!"
可見這波2011第四季的PC遊戲換卡潮由BF3領軍帶頭後,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http://www.geforce.com.tw/whats-new/articles/nvidia-champion-battlefield3
GeForce GTX 560 Ti 是nVIDIA在2011年第一季所發佈的顯示卡
定價約US$250美元,經過了快要一年的實際遊戲市場考驗和驅動磨練
GTX 560Ti再應付2011年的遊戲甚至是2012年上半年的遊戲應該都還游刃有餘
http://ppt.cc/KwKY
放眼望去,確實在零售PC組裝市場和獨立顯卡使用需求下
如果對於品牌沒有一定的情節以及有特效需求的遊戲使用者
確實NV定位很棒的GTX 560Ti或者 GTX560是該價位帶的首選
版上很明顯的許多中階遊戲菜單也都選擇GTX 560Ti 做搭配挑選居多
相信在過不久就是農曆新年,到時候的買氣應該會更旺...希望價格能在更漂亮
期待下一階段接棒強Kepler繼續有一樣優秀的作品好卡出現接替 GTX560 Ti
以上是自己簡單關於GTX 560Ti親身使用的遊戲心得經驗分享
--
BF3 熱潮持續延燒無法擋好讀版:http://www.xfastest.com/thread-69966-1-1.html
2011年第四季<PC遊戲界跑出了一個遊戲畫面和特效全開殺手
「戰地風雲 3 (Battlefield 3)」也順勢在 N 與 A 之間的
獨立顯示卡此用者的環境推動了一波換卡潮
http://www.battlefield.com/battlefield3
http://ppt.cc/0CPO
BF3這款遊戲最大的特色除了採用生動畫面與一流的遊戲引擎之外
最大的特點就是支援64人線上對戰
除了在追求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玩家們一定會遊玩以外
甚至是呼朋友伴帶領更多的新手加入這個行列
確實 BF3 在顯示卡運行門檻上,已經有小小的設限
而目前在各大媒體網站以及遊戲實際測試中
確實以nVIDIA的 GTX560 Ti/GTX560 為運行該遊戲的首選
http://ppt.cc/562G
http://ppt.cc/B3Wb
除了NV所強調的PshyX物理運算支援以外,此次在許多新遊戲中
更強調由驅動程式開啟Ambient Occlusion(環境光源吸收)
使用者僅需在驅動程式中打開設定即可簡單享受幅提升畫面的層次感
*不過使用該功能時,若顯卡沒有一定的等級fps張數會下降的厲害
還是中高階以上的GTX系列開啟會比較適合
如圖GeForce Driver驅動程式所示
http://ppt.cc/7AF-
由於自己先前未升級顯示卡之前,是已經用了戰了快一年多的GTS450
想想換卡的時候也該到了,本來一度猶直接升級GTX460或HD6870
但想想考量耗電量和同架構產物,所以觀望了一陣子
剛好本次身邊有朋友裝機時入手了
麗臺科技(Leadtek Research Inc.
WinFast GTX 560 Ti Hurricane雙風扇暴風版
http://ppt.cc/agD,
剛好有機會先借到手使用看看和原本的GeForceGTS450
運行看看實際特效的差別,再決定後續是否升級
無論如何,就來簡單開箱一下以及和原本所使用的
GTS450的實際遊戲畫面張數做一些簡單的比較以及Benchmark的表現
GTX 560 Ti Hurricane 的外包裝和規格參數
官方規格:http://ppt.cc/Y04a
http://ppt.cc/ujlM
http://ppt.cc/SvNv
http://ppt.cc/qR_D
http://ppt.cc/E6to
打開後,顯示卡本體/驅動程式/說明手冊
http://ppt.cc/xQPX
GTX 560 Ti Hurricane 搭載兩個鐮刀颶風風扇
官方標示有效散熱改善較公版設計達10%。
http://ppt.cc/J@BZ
本體的實際長度約 23cm 左右
http://ppt.cc/r48N
具備標準輸出選項 Mini HDMI 以及雙 DVI
http://ppt.cc/SEsU
兩個9公分的鐮刀風扇並支援PWM溫控
兩組風扇實際使用在平時運轉時僅有21dB
http://ppt.cc/0aeb
http://ppt.cc/jJE@
http://ppt.cc/Ekge
並採用兩組8mm的熱導管搭配鋁鰭片和銅底
http://ppt.cc/lV4D
GTX 560 Ti Hurricane 實際脫光後
http://ppt.cc/~Qg2
http://ppt.cc/E1@n
GPU 為「 GF114 」核心
http://ppt.cc/482~
採用GDDR5總共1024MB的Hynix H5GQ1H24BFR記憶體
http://ppt.cc/o7rY
必須使用2組6Pin EPS電源供應建議400W以上或500W最佳搭配電源供應器
http://ppt.cc/DPJg
移除原本的GTS450 準備進去原先的機殼使用
http://ppt.cc/8BWC
GTX 560 Ti Hurricane 所顯示的 GPU-Z 資訊
http://ppt.cc/JcWk
GTX 560 Ti Hurricane 的待機起使溫度約 37℃
http://ppt.cc/M9ea
搭配最新的測試驅動 GeForce Driver 290.36 版
簡單的現有不新也不舊平台Intel G530/DDR3 4GB/ GX450W
接下來運行 FurMark 最新版15分鐘拷打實驗溫度
風扇的Loading 到達了99% 而GPU核心溫度到達了79℃
依靠兩顆鐮刀颶風扇的協助下依然穩定運作
沒有重開機或當掉,風扇噪音也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不過 FurMark還是屬於重度且具有風險的顯示卡測試
運行前風險和遵守條約必須自負(不建議長久運行)
http://ppt.cc/ntHk
http://ppt.cc/adlp
接下來指標Benchmark - 3D Mark 11 的效能模式和極限模式
http://ppt.cc/(8TB
http://ppt.cc/6wVy
最後則是整機總體得分的 PCMark 7
http://ppt.cc/N15j
進入Battlefield 3的實際遊戲特效全開畫面FPS張數比較和流暢度
以及預設開啟 Ambient Occlusion(環境光源吸收)
原本使用影馳 GeForce GTS450 1GBD5特效全開下每秒顯示幀數大約是18-19張
如果在多人連線狀態下或者超大場景可能會掉到15張以下,感覺延遲感較重
所以 GTS450 建議特效開中間即可,並不適合運行中高特效
http://ppt.cc/q-te
http://ppt.cc/!g3B
http://ppt.cc/NxG;
http://ppt.cc/ZqHY
換上了 WinFast GTX 560 Ti Hurricane 一樣的環境設定下
特效全開和反鋸齒以及關卡不動...等等,就直接進遊戲
顯示幀數由原本的低於20張以下,提升到了30-35張人類肉眼
在高動態的電子遊戲,尤其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來說所能接受的順暢度
並且換上GTX 560Ti 在運行BF3實際遊玩時,發現延遲頓感確實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
http://ppt.cc/ZePN
http://ppt.cc/B82X
http://ppt.cc/UB~g
http://ppt.cc/uwa9
雖然原本的遊戲機配備比較低檔Celeron G530搭配GTS450
更換上GTX560 Ti屬於評估性換卡前瞻測試
雖然算打高射砲比較頭重腳輕的搭配
不過經過實際考量後GTX 560Ti一換上後
帶給我的實際遊戲體驗和特效全開的順暢感
確實和更換CPU相比來看,是立刻有所感覺和提升
所以另外後續升級會考慮換成Core i3 2100或i5 2500來
搭配GTX560 Ti 當作目前的中階遊戲匹配首選~雖然預算會小噴
但是為了順暢運行BF3和朋友一起享受組隊廝殺快感...
這點升級小投資我>,<可以
http://ppt.cc/lSK6
看看那BFX.tw戰地秘境 http://bfx.tw/
的 BF3 @ GTX560 Ti 裝機換卡潮...確實擋都擋不住
http://ppt.cc/jbCU
另外,在換卡之前和為了玩幾款2011年年末
比較熱門的幾款PC遊戲
也看見NVIDIA官方也為了目前幾款當紅熱門的PC遊戲
戰地風雲3/上古卷軸 5: 無界天際/蝙蝠俠:阿卡漢城市
主打著"升級配備,放馬過來!"
可見這波2011第四季的PC遊戲換卡潮由BF3領軍帶頭後,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http://www.geforce.com.tw/whats-new/articles/nvidia-champion-battlefield3
GeForce GTX 560 Ti 是nVIDIA在2011年第一季所發佈的顯示卡
定價約US$250美元,經過了快要一年的實際遊戲市場考驗和驅動磨練
GTX 560Ti再應付2011年的遊戲甚至是2012年上半年的遊戲應該都還游刃有餘
http://ppt.cc/KwKY
放眼望去,確實在零售PC組裝市場和獨立顯卡使用需求下
如果對於品牌沒有一定的情節以及有特效需求的遊戲使用者
確實NV定位很棒的GTX 560Ti或者 GTX560是該價位帶的首選
版上很明顯的許多中階遊戲菜單也都選擇GTX 560Ti 做搭配挑選居多
相信在過不久就是農曆新年,到時候的買氣應該會更旺...希望價格能在更漂亮
期待下一階段接棒強Kepler繼續有一樣優秀的作品好卡出現接替 GTX560 Ti
以上是自己簡單關於GTX 560Ti親身使用的遊戲心得經驗分享
--
All Comments

By Harry
at 2012-01-04T09:42
at 2012-01-04T09:42

By Freda
at 2012-01-06T21:08
at 2012-01-06T21:08

By Bennie
at 2012-01-07T12:14
at 2012-01-07T12:14

By Suhail Hany
at 2012-01-11T17:13
at 2012-01-11T17:13

By Linda
at 2012-01-15T18:23
at 2012-01-15T18:23

By Belly
at 2012-01-17T20:40
at 2012-01-17T20:40

By Jack
at 2012-01-18T23:29
at 2012-01-18T23:29

By Isla
at 2012-01-23T12:12
at 2012-01-23T12:12

By Dora
at 2012-01-24T18:51
at 2012-01-24T18:51
Related Posts
平板+手機怎麼玩最酷炫~Galaxy NTS新上市

By Jessica
at 2011-12-30T14:39
at 2011-12-30T14:39
大陸網站突然連不上

By Edwina
at 2011-12-30T11:15
at 2011-12-30T11:15
不定時當機

By Emily
at 2011-12-30T09:41
at 2011-12-30T09:41
ITX平台好伙伴Intel Core i7 2600S /65W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12-29T17:16
at 2011-12-29T17:16
放.馬.過.來 GTX580與BF3的邂逅

By Donna
at 2011-12-29T16:49
at 2011-12-29T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