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認為手機發展步入末路 頭戴式裝置未來將取代其地位 - 手機討論

By Edith
at 2017-05-05T23:49
at 2017-05-05T23:49
Table of Contents
微軟認為手機發展步入末路 頭戴式裝置未來將取代其地位
在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同時整體售價也越來越親民化,甚至多數使用情境也不再以通
話為主,反而是滿足大量的上網互動、影音娛樂等需求之下,催生Kinect及HoloLens的微
軟技術講師Alex Kipman在稍早接受採訪時直言智慧型手機發展已經步上末路,只是眾人尚
未意識到這點。
就Alex Kipman的論述來看,在於智慧型手機以相當快速形式成長,並且在短短時間內超越
PC長久以來的發展歷程,使得過去認為無法將PC「濃縮」於手掌上的想法徹底扭轉,甚至
進一步改變人類生活習慣與消費方式。Alex Kipman認為,未來使用者甚至不再依賴手機,
而是直接藉由頭戴式裝置取代原本手機使用模式,並且透過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產生全新
互動模式,進而帶動截然不同的使用情境。
不過,在Alex Kipman提出智慧型手機將步上末路的說法前,其實諸如Google執行董事長Er
ic Schmidt也能表示未來使用者將無需藉由手機溝通,而可透過不同形式的設備互動聯繫
,包含蘋果、Facebook、亞馬遜方面也都認為智慧型手機是目前溝通主要使用「媒介」,
預期未來將會面臨另一波改變,因此紛紛投入數位助理、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研發,希望
讓使用者能透過更直覺、簡單方式產生互動。
若從Qualcomm近期對於手機產品發展看法,雖然不認為手機市場已經陷入瓶頸,但依然設
法從既有設計應用尋找不同出路,例如導入虛擬化視覺、人工智慧與全新人機互動模式,
藉此讓手機產品不致於侷限在硬體規格競爭,而是朝向更深層的使用體驗發展,屆時傳統
手機使用形式也確實將面臨改變。
以微軟目前發展策略來看,即便Windows Phone產品市佔已經明顯萎縮,但從先前微軟執行
長Satya Nadella多次對外聲明表示,微軟並不會捨棄手機市場發展,甚至近期更強調未來將
以不同形式呈現手機產品,或許採用手機以外形式創造全新「溝通」會是微軟設定目標。
但即便未來使用者不再以手機作為主要溝通媒介,而將以頭戴式裝置等穿戴設備進行互動
,至少手機在現階段仍扮演重要角色,一時半載恐怕難以由其他裝置取代,因此諸多廠商
所想像的未來使用情境,或許距離現在不會太遠,只是何時會有全新改變仍難以想像。
新聞: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23847
====
智慧型手機已死(X) 微軟的智慧型手機已死(O)
智慧型手機已死(X) 微軟從這裡賺不到錢(O)
微軟在智慧型手機這塊起飛大概花了整整七年 飛到現在還在繞跑道
甚至搞到機組員都棄機落跑了 機長整天說我們正要起飛卻一直在拆飛機賣零件
未來的確智慧型手機會慢慢發展成其他東西使用
但是由一個現在手機都做不好的廠商來宣告這個產業已經完結 可能沒啥說服力
--
在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同時整體售價也越來越親民化,甚至多數使用情境也不再以通
話為主,反而是滿足大量的上網互動、影音娛樂等需求之下,催生Kinect及HoloLens的微
軟技術講師Alex Kipman在稍早接受採訪時直言智慧型手機發展已經步上末路,只是眾人尚
未意識到這點。
就Alex Kipman的論述來看,在於智慧型手機以相當快速形式成長,並且在短短時間內超越
PC長久以來的發展歷程,使得過去認為無法將PC「濃縮」於手掌上的想法徹底扭轉,甚至
進一步改變人類生活習慣與消費方式。Alex Kipman認為,未來使用者甚至不再依賴手機,
而是直接藉由頭戴式裝置取代原本手機使用模式,並且透過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產生全新
互動模式,進而帶動截然不同的使用情境。
不過,在Alex Kipman提出智慧型手機將步上末路的說法前,其實諸如Google執行董事長Er
ic Schmidt也能表示未來使用者將無需藉由手機溝通,而可透過不同形式的設備互動聯繫
,包含蘋果、Facebook、亞馬遜方面也都認為智慧型手機是目前溝通主要使用「媒介」,
預期未來將會面臨另一波改變,因此紛紛投入數位助理、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研發,希望
讓使用者能透過更直覺、簡單方式產生互動。
若從Qualcomm近期對於手機產品發展看法,雖然不認為手機市場已經陷入瓶頸,但依然設
法從既有設計應用尋找不同出路,例如導入虛擬化視覺、人工智慧與全新人機互動模式,
藉此讓手機產品不致於侷限在硬體規格競爭,而是朝向更深層的使用體驗發展,屆時傳統
手機使用形式也確實將面臨改變。
以微軟目前發展策略來看,即便Windows Phone產品市佔已經明顯萎縮,但從先前微軟執行
長Satya Nadella多次對外聲明表示,微軟並不會捨棄手機市場發展,甚至近期更強調未來將
以不同形式呈現手機產品,或許採用手機以外形式創造全新「溝通」會是微軟設定目標。
但即便未來使用者不再以手機作為主要溝通媒介,而將以頭戴式裝置等穿戴設備進行互動
,至少手機在現階段仍扮演重要角色,一時半載恐怕難以由其他裝置取代,因此諸多廠商
所想像的未來使用情境,或許距離現在不會太遠,只是何時會有全新改變仍難以想像。
新聞: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23847
====
智慧型手機已死(X) 微軟的智慧型手機已死(O)
智慧型手機已死(X) 微軟從這裡賺不到錢(O)
微軟在智慧型手機這塊起飛大概花了整整七年 飛到現在還在繞跑道
甚至搞到機組員都棄機落跑了 機長整天說我們正要起飛卻一直在拆飛機賣零件
未來的確智慧型手機會慢慢發展成其他東西使用
但是由一個現在手機都做不好的廠商來宣告這個產業已經完結 可能沒啥說服力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Belly
at 2017-05-07T13:56
at 2017-05-07T13:56

By Zora
at 2017-05-09T04:04
at 2017-05-09T04:04

By Kama
at 2017-05-10T18:11
at 2017-05-10T18:11

By Daniel
at 2017-05-12T08:18
at 2017-05-12T08:18

By Bennie
at 2017-05-13T22:26
at 2017-05-13T22:26

By Mary
at 2017-05-15T12:33
at 2017-05-15T12:33

By Annie
at 2017-05-17T02:41
at 2017-05-17T02:41

By Charlie
at 2017-05-18T16:48
at 2017-05-18T16:48

By Audriana
at 2017-05-20T06:56
at 2017-05-20T06:56

By Ina
at 2017-05-21T21:03
at 2017-05-21T21:03

By Hedwig
at 2017-05-23T11:10
at 2017-05-23T11:10

By Brianna
at 2017-05-25T01:18
at 2017-05-25T01:18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5-26T15:25
at 2017-05-26T15:25

By Candice
at 2017-05-28T05:33
at 2017-05-28T05:3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5-29T19:40
at 2017-05-29T19:40

By Kumar
at 2017-05-31T09:48
at 2017-05-31T09:48

By Dorothy
at 2017-06-01T23:55
at 2017-06-01T23:55

By Jacky
at 2017-06-03T14:03
at 2017-06-03T14:03

By Lucy
at 2017-06-05T04:10
at 2017-06-05T04:10

By Ethan
at 2017-06-06T18:17
at 2017-06-06T18:17

By Agnes
at 2017-06-08T08:25
at 2017-06-08T08:25

By Sarah
at 2017-06-09T22:32
at 2017-06-09T22:32

By Puput
at 2017-06-11T12:40
at 2017-06-11T12:40

By Zora
at 2017-06-13T02:47
at 2017-06-13T02:47

By Sarah
at 2017-06-14T16:55
at 2017-06-14T16:55

By Eartha
at 2017-06-16T07:02
at 2017-06-16T07:02

By Olive
at 2017-06-17T21:09
at 2017-06-17T21:09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6-19T11:17
at 2017-06-19T11:17

By Eden
at 2017-06-21T01:24
at 2017-06-21T01:2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6-22T15:32
at 2017-06-22T15:32

By Frederic
at 2017-06-24T05:39
at 2017-06-24T05:3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6-25T19:47
at 2017-06-25T19:47

By Edwina
at 2017-06-27T09:54
at 2017-06-27T09:54

By Daph Bay
at 2017-06-29T00:01
at 2017-06-29T00:01

By Mason
at 2017-06-30T14:09
at 2017-06-30T14:0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7-02T04:16
at 2017-07-02T04:16

By Olga
at 2017-07-03T18:24
at 2017-07-03T18:24

By Carol
at 2017-07-05T08:31
at 2017-07-05T08:31

By Edwina
at 2017-07-06T22:39
at 2017-07-06T22:39

By Selena
at 2017-07-08T12:46
at 2017-07-08T12:46

By Ida
at 2017-07-10T02:53
at 2017-07-10T02:53
Related Posts
Nokia 6 vs Galaxy S8 Camera

By Caitlin
at 2017-05-05T23:41
at 2017-05-05T23:41
紅米 Note 4x 是否挑卡(TDK 64G)

By Michael
at 2017-05-05T23:41
at 2017-05-05T23:41
LG X fast 使用心得

By Audriana
at 2017-05-05T23:39
at 2017-05-05T23:39
J7(2017)規格流出,12mp前鏡+FHD螢幕

By Iris
at 2017-05-05T23:30
at 2017-05-05T23:30
ZF3 Zoom 內建的APP

By Candice
at 2017-05-05T23:08
at 2017-05-05T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