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有大功率的迷思 - 喇叭

By Tom
at 2017-07-01T11:51
at 2017-07-01T11:5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nicelemon (好檸檬)》之銘言:
: 各位版友好
: 我目前的房間不大
: 不超過五坪
: 用的喇叭是老Usher 不知道型號的喇叭(兩音路)
: Usher喇叭難推是出名的
: 我目前用的後級 (避免廣告嫌疑,不打出品牌,音色和Usher AU系列類似),
: AB類出力105W
: 用來推這對喇叭堪用
: 未來會搬回家,房間大概十坪
: 因為有音響店老闆說過,大功率後級,
: 喇叭小聲也聽得很清楚,大聲(適度的音量)也不會很吵
: (我之前用AU 6500,好像65W,用來推這對喇叭,
: 的確有這樣的感覺,大聲很吵,小聲時細節聽不清楚,真得有點慘)
: 我目前這後即可以橋接,出力可以到300W
: 我對兩聲道不是很懂
: 請問如果再買一台,橋接
: 可以達到上述
: 小聲清晰,大聲不吵的效果嗎?
: 感謝您
: 笨問題別笑我阿~我真的不懂
個人是不太常聽大動態音樂,對喇叭及AMP的要求是音質活生感細節優先
所以除了APOGEE的鋁帶高音混血小落地(低音也才6.5吋),我都是用書架喇叭
HERBETH M30、SONUS FABER EA2、ZINGALI OVERTURE 2、ELAC 330.2、ADMONITOR 311、DY C1到
現在的MBL 121E,都是書架喇叭,除了M30,原廠有出腳架的都會搭配原廠腳架,有些型號價格都可以買
到中型落地喇叭,但我還是覺得書架喇叭在細節音場定位上比同價位的小落地好些
中間也用過各式AMP,NAIM、ACCUPHASE、JEFF RONLAND、CONRAND JOHNSON.........
後來用到AYRE AX7這台60W的入門綜擴,搭配上好推的311,高頻泛音空間感驚為天人
對別的AMP都沒有啥興趣了
直到喇叭換成DY C1,但在我這有駐波的客廳空間聽起來低頻量感也不覺得少,音質一樣絕美
但心裡覺得60W的功率覺得一定不夠,於是就升級同場K5+C5前後級(150W)
器材搬回家路上想說3倍價錢的同廠牌AMP,效果會提升到怎樣的程度呢,真是充滿期待
但接上器材一發聲,先試聽熟悉的人生爵士音樂,咦?我有換器材嗎?
怎麼音質細節空間感音色等幾乎沒啥差異,直到BASS鼓聲低頻出來了,才知道差異在那
原來就是低頻的量感與動態,也不是說這升級的花的不值得,但就是沒有預期的升級幅度大
越大功率的AMP,晶體、電容等零件就需要越多,越多的零件對配對的要求就更嚴格
不然零件本身的誤差影響音質也會更嚴重
同廠牌的小綜擴比入門前後級音質好的狀況很常見的,甚至同廠牌50W綜擴(某些經典型號)
音質比同廠100W的好,其實就是零件配對成本的考量還有喇叭好不好推,這在中低價品牌很常見
每個人對音色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偏好大動態的層次...有人聽小品講究音質.......
魚與熊掌很難兼得,要兼得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預算),建議預算有限的話先想想
自己常聽的音樂型態,在功率跟音質間取其平衡點。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各位版友好
: 我目前的房間不大
: 不超過五坪
: 用的喇叭是老Usher 不知道型號的喇叭(兩音路)
: Usher喇叭難推是出名的
: 我目前用的後級 (避免廣告嫌疑,不打出品牌,音色和Usher AU系列類似),
: AB類出力105W
: 用來推這對喇叭堪用
: 未來會搬回家,房間大概十坪
: 因為有音響店老闆說過,大功率後級,
: 喇叭小聲也聽得很清楚,大聲(適度的音量)也不會很吵
: (我之前用AU 6500,好像65W,用來推這對喇叭,
: 的確有這樣的感覺,大聲很吵,小聲時細節聽不清楚,真得有點慘)
: 我目前這後即可以橋接,出力可以到300W
: 我對兩聲道不是很懂
: 請問如果再買一台,橋接
: 可以達到上述
: 小聲清晰,大聲不吵的效果嗎?
: 感謝您
: 笨問題別笑我阿~我真的不懂
個人是不太常聽大動態音樂,對喇叭及AMP的要求是音質活生感細節優先
所以除了APOGEE的鋁帶高音混血小落地(低音也才6.5吋),我都是用書架喇叭
HERBETH M30、SONUS FABER EA2、ZINGALI OVERTURE 2、ELAC 330.2、ADMONITOR 311、DY C1到
現在的MBL 121E,都是書架喇叭,除了M30,原廠有出腳架的都會搭配原廠腳架,有些型號價格都可以買
到中型落地喇叭,但我還是覺得書架喇叭在細節音場定位上比同價位的小落地好些
中間也用過各式AMP,NAIM、ACCUPHASE、JEFF RONLAND、CONRAND JOHNSON.........
後來用到AYRE AX7這台60W的入門綜擴,搭配上好推的311,高頻泛音空間感驚為天人
對別的AMP都沒有啥興趣了
直到喇叭換成DY C1,但在我這有駐波的客廳空間聽起來低頻量感也不覺得少,音質一樣絕美
但心裡覺得60W的功率覺得一定不夠,於是就升級同場K5+C5前後級(150W)
器材搬回家路上想說3倍價錢的同廠牌AMP,效果會提升到怎樣的程度呢,真是充滿期待
但接上器材一發聲,先試聽熟悉的人生爵士音樂,咦?我有換器材嗎?
怎麼音質細節空間感音色等幾乎沒啥差異,直到BASS鼓聲低頻出來了,才知道差異在那
原來就是低頻的量感與動態,也不是說這升級的花的不值得,但就是沒有預期的升級幅度大
越大功率的AMP,晶體、電容等零件就需要越多,越多的零件對配對的要求就更嚴格
不然零件本身的誤差影響音質也會更嚴重
同廠牌的小綜擴比入門前後級音質好的狀況很常見的,甚至同廠牌50W綜擴(某些經典型號)
音質比同廠100W的好,其實就是零件配對成本的考量還有喇叭好不好推,這在中低價品牌很常見
每個人對音色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偏好大動態的層次...有人聽小品講究音質.......
魚與熊掌很難兼得,要兼得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預算),建議預算有限的話先想想
自己常聽的音樂型態,在功率跟音質間取其平衡點。
--
Sent from my Windows
--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17-07-04T03:13
at 2017-07-04T03:13

By Zora
at 2017-07-06T18:35
at 2017-07-06T18:35

By Aaliyah
at 2017-07-09T09:58
at 2017-07-09T09:58

By Callum
at 2017-07-12T01:20
at 2017-07-12T01:20

By Elizabeth
at 2017-07-14T16:42
at 2017-07-14T16:42

By Franklin
at 2017-07-17T08:04
at 2017-07-17T08:04

By Yedda
at 2017-07-19T23:27
at 2017-07-19T23:27
Related Posts
關於HARMAN KARDon HK695

By Emily
at 2017-06-30T16:16
at 2017-06-30T16:16
Z337 vs Z623?

By Heather
at 2017-06-30T01:11
at 2017-06-30T01:11
手持CD音響的替代方案

By Rae
at 2017-06-29T23:24
at 2017-06-29T23:24
手持CD音響的替代方案

By Selena
at 2017-06-29T23:05
at 2017-06-29T23:05
S2000Pro這款值得入手嗎?

By Joseph
at 2017-06-29T22:22
at 2017-06-29T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