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用iphone的理由? - 手機討論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21-12-15T22:02

Table of Contents


如果平衡式是這樣

Android <---> Apple

我自己和身邊的觀察是

正反應>>逆反應 平衡不斷向右

也就是安卓用戶一直來蘋果 但是蘋果用戶卻很少跳來安卓

無論你說是全機備份方便好 全家桶連結好

反正不管是基於什麼理由 總之反向的人就是少

從我來公司安卓用戶比蘋果多 但現在好像部門全部的人都用iPhone了

無論他是在6跳槽的 7跳槽的 8跳槽還是XS跳槽的

反正用7的人下一隻也是iPhone 用8的人下一隻也是iPhone

黏著度根本超大


然後一直有些人會提一些很雲的問題

就是實際使用者根本不在意的問題

返回鍵 劉海 說真的你去問問身邊iPhone用戶 到底誰會在意那個...

還有人說Face ID黑暗中就不能辨識了 到底是真的有用過嗎@@"

像我自己就不會去發表我對安卓系統的看法

因為我上一隻Android是iPhone4以前的產品了..後來都用iPhone

既然不懂 自然也就不會發表那些很雲的問題

但常常看到一些根本就不是用戶 去揣測用戶心態 甚至是幻想使用體驗的奇怪心得


手機不就這樣 用習慣就是好用

哪有什麼優勝劣敗的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21-12-12T17:31
會買會用不代表不在意,瀏海、返回我很在意但還是買13 Pro Max,你距離安卓已經脫節太久,不評論也好,不然你應該會被從頭噹到尾
Ina avatar
By Ina
at 2021-12-16T13:43
繼續用iphone跟不在意瀏海是兩回事,雲的根本是你,以為會繼續用就是不在意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21-12-12T17:31
人家果果營多勢眾,市占率直衝天際,水果是好是壞不容你等安卓仔置喙
Ida avatar
By Ida
at 2021-12-16T13:43
我身為蘋果用戶真心覺得不要亂發文替蘋果招黑好嗎一堆莫名其妙的結論,然後拿自己當全部人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21-12-12T17:31
就是買過12才會說ios返回到處跑很難用呀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21-12-16T13:43
不去雲直接嘉許,但公司或周遭的人去代表全世界的模型...或許某種程度上也不算錯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21-12-12T17:31
身為雙系統用戶,我就很care返回鍵和瀏海,也是我沒有換掉安卓的原因之一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21-12-16T13:43
一堆長輩用阿,被問到整個不爽,誰跟你雲我爸一隻三星一隻蘋果,每次拿過來叫我幫搞一定是蘋果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21-12-12T17:31
Logo都告訴你品質缺角了!還一直護航!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21-12-16T13:43
我家長輩一個沒三大金剛不會用,另一個討厭瀏海,都用安卓旗艦。也許這些缺點唉鳳用戶不太在乎,但確實讓某些人換機時不考慮唉鳳。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21-12-12T17:31
認同,另外不喜歡face ID可以死守指紋辨識沒問題的。我是說SE2, 8 plus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21-12-16T13:43
黑暗中還可以用肉眼看到人臉掃瞄器的紅光咧說不能辨識真的太雲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21-12-12T17:31
這是實話,iPhone的完成度很高,Android只有Pixel可望一拼,小米也不錯,但前者造型奇特,後者有資安疑慮,假如不考慮跳槽後週邊配件都不能用的情況,我也想跳。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21-12-16T13:43
身邊真的沒看過apple轉android的 android換apple的倒是挺多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21-12-12T17:31
這幾年不下10個朋友安卓跳蘋果 但蘋果跳安卓的真的少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21-12-16T13:43
同意你最後一段,有些人會提一些很雲的問題,但是whocares?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21-12-12T17:31
我18、19年轉去安卓,後來又轉回ios,安卓沒有板上講的那麼厲害,ios也沒有那麼不堪,有些小細節只是習慣問題,像是返回網頁最上層,安卓有些是返回鍵,蘋果是直接點螢幕上面就會彈回去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21-12-16T13:43
好奇問現在買安卓手機超過4年還有支援更新系統嗎?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21-12-12T17:31
可是我是用iPhone,還是覺得iOS返回設計很爛,我也是雲用戶?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21-12-16T13:43
iphone用戶是不知道自己在不在意啦,比如我,而不是不在意,但是好像結果沒差,不過你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對iphone用戶,安卓就是どうでもいい的存在,但反之好像不是這樣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21-12-12T17:31
要是真的這樣,怎麼蘋果還沒拿到90%以上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21-12-16T13:43
返回鍵第一代安卓就有了不是嗎...就沒那麼重要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21-12-12T17:31
早期ios的系統級返回就是做在左上,這是因為ios是用macos改的關係。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21-12-16T13:43
所以返回不是致敬wp,而是當年就是跟wp一樣照著自己即有系統魔改,只是mac的兩層架構比wp好改,wp當年整個複製貼上真的是災難。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21-12-12T17:31
Apple會越來越多,也許是因為大家會比較喜歡無腦用吧。反正它不給的就不能用,也不用找辦法了。而android就會比較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21-12-16T13:43
累了,因為不少功能是要自己找來用的。Apple就算想找也沒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2-12T17:31
也方找。所以要不是我需要的功能只有Android有,我也想轉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21-12-16T13:43
到Apple去,也比較不累。

手機充電的老問題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21-12-15T20:11
本來我的觀念也是 電量保持在30~70%對電池健康最好 但看到YT上面一堆影片說 「現在手機很聰明, 充滿100%後就自動不再充了,所以不用怕傷電池!」 且根據鋰電池循環道理:從0充到100算一次(循環500次後開始明顯下降) 那如果常常插著電 保持100%,不就能減少電池循環,來延長壽命了~? ...

一般通訊行續約疑問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21-12-15T20:09
剛去一般通訊行續約 用台哥至少10年 (因為家人都在台哥 只能繼續用了 我確認約已經到期過3.4個月了 店員一直叫我綁約48個月 我覺得太久 我只想24或30 但店員一直說要幫我查是不是符合續約資格 等超久 隔壁也辦續約跟攜碼的 人家簽一簽就結束 都辦好2個人了 幫我辦的店員 一直說要等客服回 我是覺得很怪啦 ...

改用iphone的理由?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21-12-15T17:59
就是..你不會覺得自己有錯 這很重要 因為 你買了個手機 有些地方 你覺得 啊..怎麼會這樣子..你可能 會質疑自己或是有人質疑你 可以買iphone完全不會 舉例來說 1.最早的萬年豆腐頭 明明就是不符合充電需求,但是 就是會有人跟你說 快充傷電池,你是不是就安心了,覺得用快充的都是傻蛋 ...

OPPO 在12月14-15日 舉辦 未來科技大會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21-12-15T17:55
第二天重點 OPPO Find N 大殺器正式發布 張老闆講了很多設計過程.. https://wx1.sinaimg.cn/large/53b74dd4gy1gxemitadn9j235s2dcb29.jpg https://wx4.sinaimg.cn/large/53b74dd4gy1gx ...

售價7500起!傳低價5G iPhone明年推出 有望吸14億安卓用戶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21-12-15T17:39
1.原文連結: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147012 連結過長者請使用短網址。 2.原文標題: 售價7500起!傳低價 5G iPhone 明年推出 有望吸14億安卓用戶 標題須完整寫出(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 ETtoday/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