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真的有差 - 喇叭

By Lauren
at 2020-08-05T22:31
at 2020-08-05T22:31
Table of Contents
打給後, 剛好跟老爹吃父親節晚餐時看到,
也跟他聊了一下以前業界的狀況,
身為業界最年輕世代的品牌創辦人兼設計師的我,
可以借題發揮一下, 今天不說奇怪的技術, 來談談從一個年輕人眼中看待的音響產業好了
let's go~
景氣問題這從一個業者的角度來看,
音響本身TA絕大多數都是掛勾在"好野人"的情況下,
那些產品在國外幾乎是賣到翻過來,
台灣又是以代理國外品牌為主體,原廠抱持信心的狀況,肯定壓著台灣代理進貨的,
大代理商當然也是嘴巴說不要,身體挺老實的,灌回來台灣賣
所以這問題真的不大, 畢竟無論專業業界還是HiEnd業界, 許多人還是過的挺滋潤的,
代理照簽,貨物也是一櫃一櫃的進,有時候連我都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買單.
那這裡我的看法是整個產業年齡的高齡化,
無論是廠家, 代理商, 經銷商, 還是消費者都是,
從業者角度來看:
基本上台灣音響業界幾乎30年來毫無更迭可言,
我去協會開會的時候, 許多業界先進都能當我阿公阿嬤,甚至是曾祖父都可以了
說到行銷相當老派, 當然會老派囉,
畢竟有些老闆依然是使用著以前我老爹古早時代中華商場的模式在賣喇叭呢,
以前可以為何現在不行?
行銷不注重年輕世代,因為長官們根本不是年輕世代,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大概不是顧店買檳榔就是被長官靠北,
有時候都會跟他們一起哭邀呢哈哈
那為何沒有年輕人接班呢?
因為入門門檻超高阿
業者層面, 像我這種瘋子自己搞品牌的台灣人,舉了出名字的除了我大概都有十年以上了
那又是正統專業業界系統工程師出身的,我想更是少之又少啦,
技術層面音響又是比較封閉的行業,台灣也沒有正統教育,國外也相當少,
照正常學徒開始跑,要真正上到設計喇叭或者是控台,應該都至少十幾年過去了,
當然我比較像是走外掛的部分,從小跟我老爸到處跑,做節目弄東弄西的
品牌除了燒錢之外,還燒器材, 為何這麼說呢?
單體,擴大機,數位處理器,除了學習曲線很高外,貨源從何而來也是問題,
小弟我有幸認識這些廠商,也是很幸運
代理商二代呢? 據我道聽塗說,聽業界先進們的討論, 都還在探討為何兒子女兒孫子輩的
不願意接家業呢!
消費者層面來說, 中老年人的玩具這是相當的準確,
因為行銷目標主打就是這團人, 音響店家根本看不起台灣年輕人有錢會買,
逐漸的年輕消費族群跟中老年族群越走越遠, 反而選擇更為友善的耳機體系,
我目前客群也是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為輔
那空間就是另外問題,傳統音響肯定是,電源系統,插座,前級後級訊源,又外加每個的墊材,
一卡車哩哩摳摳的器具,這就非常佔空間, 為了節省空間
目前主動式喇叭就會越來越多,
許多大家熟知的知名HiEnd品牌都開始走這種設計,
那專業業界,大概從十年前左右就開始改主動式帶源線陣了,當然原因是各家一級品牌都在
改數位電子分音外,就是空間問題,
專業業界基本上就是超級戰場了,家裡放超過五台十台就已經是頂,
我碰過單邊48隻,搭配12隻超低音的狀況, 這還只是一般配置而已,
我老爹以前場子的配置是一顆單體一路擴大機, 我映像中好像總共有快一百路,
全電子分音,外加前信號處理,記不太清楚了,畢竟調起來可是我心中的陰影,
那器材的數量可想而知,如果全部改主動的,就只需要全部串網路訊號即可
這也是目前專業業界最新的dante系統,只要一根網路線送512路音訊,
然後再用交換機分下去給喇叭或者擴大機
這也是我做主動式的原因,好處理省空間,我甚至更極限,連超低音空間都幫你省掉了呢!
讓你連煩惱放低音的空間都不用了!
大空間小空間都能發揮喔!
-------------------------------------------
大概是醬子, 我的身分比較特別,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對,
只是分享一下我的觀點看出去業界的樣子,
大家記得八八節到了,請老爸吃個飯,
也祝許多版上辛苦老爸聽好聽的音樂,過個愉快的爸爸節!
--
也跟他聊了一下以前業界的狀況,
身為業界最年輕世代的品牌創辦人兼設計師的我,
可以借題發揮一下, 今天不說奇怪的技術, 來談談從一個年輕人眼中看待的音響產業好了
let's go~
景氣問題這從一個業者的角度來看,
音響本身TA絕大多數都是掛勾在"好野人"的情況下,
那些產品在國外幾乎是賣到翻過來,
台灣又是以代理國外品牌為主體,原廠抱持信心的狀況,肯定壓著台灣代理進貨的,
大代理商當然也是嘴巴說不要,身體挺老實的,灌回來台灣賣
所以這問題真的不大, 畢竟無論專業業界還是HiEnd業界, 許多人還是過的挺滋潤的,
代理照簽,貨物也是一櫃一櫃的進,有時候連我都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買單.
那這裡我的看法是整個產業年齡的高齡化,
無論是廠家, 代理商, 經銷商, 還是消費者都是,
從業者角度來看:
基本上台灣音響業界幾乎30年來毫無更迭可言,
我去協會開會的時候, 許多業界先進都能當我阿公阿嬤,甚至是曾祖父都可以了
說到行銷相當老派, 當然會老派囉,
畢竟有些老闆依然是使用著以前我老爹古早時代中華商場的模式在賣喇叭呢,
以前可以為何現在不行?
行銷不注重年輕世代,因為長官們根本不是年輕世代,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大概不是顧店買檳榔就是被長官靠北,
有時候都會跟他們一起哭邀呢哈哈
那為何沒有年輕人接班呢?
因為入門門檻超高阿
業者層面, 像我這種瘋子自己搞品牌的台灣人,舉了出名字的除了我大概都有十年以上了
那又是正統專業業界系統工程師出身的,我想更是少之又少啦,
技術層面音響又是比較封閉的行業,台灣也沒有正統教育,國外也相當少,
照正常學徒開始跑,要真正上到設計喇叭或者是控台,應該都至少十幾年過去了,
當然我比較像是走外掛的部分,從小跟我老爸到處跑,做節目弄東弄西的
品牌除了燒錢之外,還燒器材, 為何這麼說呢?
單體,擴大機,數位處理器,除了學習曲線很高外,貨源從何而來也是問題,
小弟我有幸認識這些廠商,也是很幸運
代理商二代呢? 據我道聽塗說,聽業界先進們的討論, 都還在探討為何兒子女兒孫子輩的
不願意接家業呢!
消費者層面來說, 中老年人的玩具這是相當的準確,
因為行銷目標主打就是這團人, 音響店家根本看不起台灣年輕人有錢會買,
逐漸的年輕消費族群跟中老年族群越走越遠, 反而選擇更為友善的耳機體系,
我目前客群也是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為輔
那空間就是另外問題,傳統音響肯定是,電源系統,插座,前級後級訊源,又外加每個的墊材,
一卡車哩哩摳摳的器具,這就非常佔空間, 為了節省空間
目前主動式喇叭就會越來越多,
許多大家熟知的知名HiEnd品牌都開始走這種設計,
那專業業界,大概從十年前左右就開始改主動式帶源線陣了,當然原因是各家一級品牌都在
改數位電子分音外,就是空間問題,
專業業界基本上就是超級戰場了,家裡放超過五台十台就已經是頂,
我碰過單邊48隻,搭配12隻超低音的狀況, 這還只是一般配置而已,
我老爹以前場子的配置是一顆單體一路擴大機, 我映像中好像總共有快一百路,
全電子分音,外加前信號處理,記不太清楚了,畢竟調起來可是我心中的陰影,
那器材的數量可想而知,如果全部改主動的,就只需要全部串網路訊號即可
這也是目前專業業界最新的dante系統,只要一根網路線送512路音訊,
然後再用交換機分下去給喇叭或者擴大機
這也是我做主動式的原因,好處理省空間,我甚至更極限,連超低音空間都幫你省掉了呢!
讓你連煩惱放低音的空間都不用了!
大空間小空間都能發揮喔!
-------------------------------------------
大概是醬子, 我的身分比較特別,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對,
只是分享一下我的觀點看出去業界的樣子,
大家記得八八節到了,請老爸吃個飯,
也祝許多版上辛苦老爸聽好聽的音樂,過個愉快的爸爸節!
--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20-08-08T07:09
at 2020-08-08T07:09

By Suhail Hany
at 2020-08-10T15:46
at 2020-08-10T15:46

By Belly
at 2020-08-13T00:23
at 2020-08-13T00:23

By Oliver
at 2020-08-15T09:01
at 2020-08-15T09:01

By Linda
at 2020-08-17T17:38
at 2020-08-17T17:38

By Anonymous
at 2020-08-20T02:16
at 2020-08-20T02:16

By Hedda
at 2020-08-22T10:53
at 2020-08-22T10:53

By Madame
at 2020-08-24T19:30
at 2020-08-24T19:30

By Eartha
at 2020-08-27T04:08
at 2020-08-27T04:08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8-29T12:45
at 2020-08-29T12:45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8-31T21:22
at 2020-08-31T21:22

By Poppy
at 2020-09-03T06:00
at 2020-09-03T06:00

By Mason
at 2020-09-05T14:37
at 2020-09-05T14:37

By Edith
at 2020-09-07T23:14
at 2020-09-07T23:14

By Thomas
at 2020-09-10T07:52
at 2020-09-10T07:52

By Candice
at 2020-09-12T16:29
at 2020-09-12T16:29

By Odelette
at 2020-09-15T01:07
at 2020-09-15T01:07

By Kama
at 2020-09-17T09:44
at 2020-09-17T09:44

By Oscar
at 2020-09-19T18:21
at 2020-09-19T18:21

By Ophelia
at 2020-09-22T02:59
at 2020-09-22T02:59

By Lily
at 2020-09-24T11:36
at 2020-09-24T11:36

By Hamiltion
at 2020-09-26T20:13
at 2020-09-26T20:13

By Irma
at 2020-09-29T04:51
at 2020-09-29T04:51

By Doris
at 2020-10-01T13:28
at 2020-10-01T13:28

By Carol
at 2020-10-03T22:05
at 2020-10-03T22:05

By Freda
at 2020-10-06T06:43
at 2020-10-06T06:43

By James
at 2020-10-08T15:20
at 2020-10-08T15:20

By David
at 2020-10-10T23:58
at 2020-10-10T23:58

By Xanthe
at 2020-10-13T08:35
at 2020-10-13T08:35

By Oliver
at 2020-10-15T17:12
at 2020-10-15T17:12

By Lauren
at 2020-10-18T01:50
at 2020-10-18T01:50

By Joseph
at 2020-10-20T10:27
at 2020-10-20T10:27
Related Posts
高整合 走線少的入門客廳音響

By Irma
at 2020-08-05T18:42
at 2020-08-05T18:42
JBL 104BT & 猴子香蕉Gibbon Air的選擇?

By Valerie
at 2020-08-05T13:45
at 2020-08-05T13:45
求推薦電視音響

By Zanna
at 2020-08-05T08:11
at 2020-08-05T08:11
景氣真的有差

By Olga
at 2020-08-04T22:05
at 2020-08-04T22:05
國產真空管擴大機有推薦的嗎?

By Charlotte
at 2020-08-04T18:02
at 2020-08-04T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