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PA(1.5) - 鍵鼠

By Hedy
at 2005-09-16T00:16
at 2005-09-16T00:16
Table of Contents
在團購的浪潮中繼續這冷門的話題XD
不用2用1.5是因為這篇和上一篇的話題差不多算是比較
---
這是在網路上會找到的PA和HI-FI的比較表
PA音響器材與 HI-FI音響器材之比較
項目 PA音響器材 HI-FI音響器材
用途 業務用 娛樂用
使用時間 長 短
使用場所 可能使用的任何場所 室內
耐力 大 小
忠實性 小 大
明瞭性 大 小
輸入 種類多 較少
輸出 範圍廣 較小
其中的1.2.3.4.7.8項己有講過,所以這次是針對上次沒提到的第5項忠實性
至於明瞭性這項看了四年還沒看懂,看HI-FI領域有沒有這個讓有玩過的人來
說了。
在忠實性的部份我的理解是對“訊源”的忠實,也就是器材播放傳到人耳的聲
音與訊源比較改變的少或多。
在HI-FI的部份:排除每樣器材、線材等各自的特色,其實忠實性應該算是高
的,因為系統通常就“訊源→前級→後級→喇叭”,如果不是因為用的線材較
差壓縮了訊號,或是不夠好的器材造成失真(好的影響比較小),因為經過的
關卡較少也比較能忠實呈現原來的訊號。
在PA的部份:在這裡又要分兩成部份,外場和內場。所謂外場就是聽眾聽到的
,內場則是表演者聽到的部份。就忠實性來說,內場又高於外場。
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歌手CD和LIVE聽音差很多,因為歌手錄音後再經過後製
,可以修到完全聽不出來是誰唱的,不過...很好聽,所以一方面要讓兩者的聲
音差異小一點,一方面又要讓聽眾聽得舒服,所以就會加很多的潤飾,像是修
EQ和加上各種效果,忠實性就低了。外場的訊號路徑通常是這樣
“訊源→MIXER(混音器包含前級、EQ、MIXER內建的效果器)→EQ(等化器)→
後級”,在中間還會經過過其他的路徑接上數台音訊處理器。
內場,或叫作監聽,功用是讓表演者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而這個聲音通常不會
作處理,這樣才能讓表演者聽到自己原始的聲音,不過這樣是不是忠實性就很高
呢?可惜的是沒這麼好命,內場是非常容易回授* 的,為了消除回授會對回授的
頻率作調整,所以還是會有相當的犧牲。
--
不用2用1.5是因為這篇和上一篇的話題差不多算是比較
---
這是在網路上會找到的PA和HI-FI的比較表
PA音響器材與 HI-FI音響器材之比較
項目 PA音響器材 HI-FI音響器材
用途 業務用 娛樂用
使用時間 長 短
使用場所 可能使用的任何場所 室內
耐力 大 小
忠實性 小 大
明瞭性 大 小
輸入 種類多 較少
輸出 範圍廣 較小
其中的1.2.3.4.7.8項己有講過,所以這次是針對上次沒提到的第5項忠實性
至於明瞭性這項看了四年還沒看懂,看HI-FI領域有沒有這個讓有玩過的人來
說了。
在忠實性的部份我的理解是對“訊源”的忠實,也就是器材播放傳到人耳的聲
音與訊源比較改變的少或多。
在HI-FI的部份:排除每樣器材、線材等各自的特色,其實忠實性應該算是高
的,因為系統通常就“訊源→前級→後級→喇叭”,如果不是因為用的線材較
差壓縮了訊號,或是不夠好的器材造成失真(好的影響比較小),因為經過的
關卡較少也比較能忠實呈現原來的訊號。
在PA的部份:在這裡又要分兩成部份,外場和內場。所謂外場就是聽眾聽到的
,內場則是表演者聽到的部份。就忠實性來說,內場又高於外場。
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歌手CD和LIVE聽音差很多,因為歌手錄音後再經過後製
,可以修到完全聽不出來是誰唱的,不過...很好聽,所以一方面要讓兩者的聲
音差異小一點,一方面又要讓聽眾聽得舒服,所以就會加很多的潤飾,像是修
EQ和加上各種效果,忠實性就低了。外場的訊號路徑通常是這樣
“訊源→MIXER(混音器包含前級、EQ、MIXER內建的效果器)→EQ(等化器)→
後級”,在中間還會經過過其他的路徑接上數台音訊處理器。
內場,或叫作監聽,功用是讓表演者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而這個聲音通常不會
作處理,這樣才能讓表演者聽到自己原始的聲音,不過這樣是不是忠實性就很高
呢?可惜的是沒這麼好命,內場是非常容易回授* 的,為了消除回授會對回授的
頻率作調整,所以還是會有相當的犧牲。
--
Tags:
鍵鼠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人氣

By Harry
at 2005-09-15T16:02
at 2005-09-15T16:02
團購預計進度

By Lauren
at 2005-09-14T22:11
at 2005-09-14T22:11
不負責任勸敗文XDDDDD

By Olivia
at 2005-09-14T17:32
at 2005-09-14T17:32
Re: 要倒L還是要長條型的enter?

By Ingrid
at 2005-09-14T14:55
at 2005-09-14T14:55
Re: 電源鍵的設計(推文投票)

By Ina
at 2005-09-14T05:46
at 2005-09-14T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