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化電源,工具,線材,製作過程(中) - 3C

By Hedda
at 2014-08-24T09:36
at 2014-08-24T09:36
Table of Contents
Sun Aug 25 2014
最下方補充了工具,線材,端子和施作過程的詳細血尿
製作流程是 材料 --> 製作過程 --> 成品 -->上機圖
但本來就不是搞視覺系取向的
從頭到尾其實都沒有什麼好看的 所以就重點圖片貼貼簡單講就好
http://i.imgur.com/4APbZ4J.jpg
全部會用到的就這些而已
線材還是去弄了16AWG , 14真的很難製作
http://i.imgur.com/BKzP5kh.jpg
http://i.imgur.com/SM1oELV.jpg
http://i.imgur.com/RVCd57N.jpg
http://i.imgur.com/lt8oWaV.jpg
http://i.imgur.com/kYo6PZX.jpg
8pin 60cm ,6pin 30cm ,SATA 40cm ,ATX 24pin 50cm
http://i.imgur.com/BEAv2Bq.jpg
全部插到Power 上面
http://i.imgur.com/fzU2E9h.jpg
http://i.imgur.com/OTUbKSO.jpg
http://i.imgur.com/SodJR88.jpg
上機圖 單調的結果 很像掛滿魷魚絲 視覺效果不特別吸引人
要說換線所以電流品質變好 我想效果不大啦 整個就是空虛裝置
簡單心得 :
這種東西沒有什麼太複雜的技術 有材料有工具 誰都能弄出來
這次弄的東西是朋友所託 成品給出去後 那些剩下的碎料還是得找人送
沒人要我可能會便宜丟在二手版吧 有興趣的人可以等等看
預計還有下篇
工程1是本體靜音電源 線材全部解焊改用鍍銀線or純銀線
外加金屬隔離網和磁環和加線材電容 很貴的加工 看金主預算
工程2就一般高瓦power 一樣線材全部解焊 電路版背後補強錫 整顆線材直出鍍銀線
附加磁環和電容 很費力的加工
工程3是把電源線改成流光線的款式 ,至少PCIE會有,3D模式下電流差異大比較好弄
不一定每個都弄 弄了可能沒有過程記錄 有可能會直接跑出成品 那 就先這樣
補充補充
下面有人回文一些問題 我在這邊補充一些細節
壓線鉗總共有三隻
CNLX-SN-28B 和 ENGINEER PA-20 和 HT-225D
ENGINEER PA-20是最貴 費工 因為一個端子要壓兩次 但願意花時間微調 品質會最好
SN 28B 算較推薦的 價格和品質都不錯 壓線頭也可更換 缺點是固定的沒有很牢
用一段時間後 會開始咬不太合 需要微調回來 不然壓的端子都會有點斜斜的
HT-225D 施做較省力一咪咪 成品品質很普通 無法跟上面比較 不過他開口較小
上面兩支壓的端子沒有很正的時候 我會拿這支修正用 壓很細的線我也會用這支
再補充 還有一支只借了1晚上的OPT SN-02B 他是規格上唯一可以壓14AWG的工具
OPT雖然是號稱台製品 但是壓起來甚至比SN-28B難用 頭的偏移更大
PA-20和28B規格上只能壓到18AWG而已 還好用些 所以這支大概是仿冒品
端子有ATX SATA 大四,有一般品,接口鍍金和全鍍金的高級貨
鍍金或是台灣的輝耀出品,我有點懷疑真偽就是了
這次買的都是高腳端子,本來適合壓雙線用的,也是這次搞到自己的主因,下面解釋
然後很不推薦用刺破型的端子,因為端子和線材的接觸面積很少
成品品質也無法用肉眼直接看
線材
14-16AWG的鍍銀線材,這種線材本體很硬,外皮也硬
端子是外面鐵片插入線中間後再包起來,用的是不太適用的高腳端子,真的很難插進去啊
所以其實真正的實作過程,是用PA20夾兩次 再用28B夾一次 最後用225D修一次
本來真正的實做工具是電動的
大概長這樣,不過更大台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a4Hjx4bN4
有試做過14AWG和高腳端子的,品質很好,
只是沒想到要9月底才能去用,沒時間等了,只能硬頭皮自幹
一般Power線材主線用多18AWG,末端線和24pin中不重要的線有時會改20AWG
垃圾Power就偷更多了,除了更細外,線材品質也堪憂
另外接頭其實沒有所謂的特殊接頭 即使是超級花的冰山 也是工業規格標準頭
當然施作難度有差 不過通常越難做的 成品品質會越好 也不算缺點
power測試器和退針工具就不提了 蠻常見而且好買的東西
--
最下方補充了工具,線材,端子和施作過程的詳細血尿
製作流程是 材料 --> 製作過程 --> 成品 -->上機圖
但本來就不是搞視覺系取向的
從頭到尾其實都沒有什麼好看的 所以就重點圖片貼貼簡單講就好
http://i.imgur.com/4APbZ4J.jpg
全部會用到的就這些而已
線材還是去弄了16AWG , 14真的很難製作
http://i.imgur.com/BKzP5kh.jpg
http://i.imgur.com/SM1oELV.jpg
http://i.imgur.com/RVCd57N.jpg
http://i.imgur.com/lt8oWaV.jpg
http://i.imgur.com/kYo6PZX.jpg
8pin 60cm ,6pin 30cm ,SATA 40cm ,ATX 24pin 50cm
http://i.imgur.com/BEAv2Bq.jpg
全部插到Power 上面
http://i.imgur.com/fzU2E9h.jpg
http://i.imgur.com/OTUbKSO.jpg
http://i.imgur.com/SodJR88.jpg
上機圖 單調的結果 很像掛滿魷魚絲 視覺效果不特別吸引人
要說換線所以電流品質變好 我想效果不大啦 整個就是空虛裝置
簡單心得 :
這種東西沒有什麼太複雜的技術 有材料有工具 誰都能弄出來
這次弄的東西是朋友所託 成品給出去後 那些剩下的碎料還是得找人送
沒人要我可能會便宜丟在二手版吧 有興趣的人可以等等看
預計還有下篇
工程1是本體靜音電源 線材全部解焊改用鍍銀線or純銀線
外加金屬隔離網和磁環和加線材電容 很貴的加工 看金主預算
工程2就一般高瓦power 一樣線材全部解焊 電路版背後補強錫 整顆線材直出鍍銀線
附加磁環和電容 很費力的加工
工程3是把電源線改成流光線的款式 ,至少PCIE會有,3D模式下電流差異大比較好弄
不一定每個都弄 弄了可能沒有過程記錄 有可能會直接跑出成品 那 就先這樣
補充補充
下面有人回文一些問題 我在這邊補充一些細節
壓線鉗總共有三隻
CNLX-SN-28B 和 ENGINEER PA-20 和 HT-225D
ENGINEER PA-20是最貴 費工 因為一個端子要壓兩次 但願意花時間微調 品質會最好
SN 28B 算較推薦的 價格和品質都不錯 壓線頭也可更換 缺點是固定的沒有很牢
用一段時間後 會開始咬不太合 需要微調回來 不然壓的端子都會有點斜斜的
HT-225D 施做較省力一咪咪 成品品質很普通 無法跟上面比較 不過他開口較小
上面兩支壓的端子沒有很正的時候 我會拿這支修正用 壓很細的線我也會用這支
再補充 還有一支只借了1晚上的OPT SN-02B 他是規格上唯一可以壓14AWG的工具
OPT雖然是號稱台製品 但是壓起來甚至比SN-28B難用 頭的偏移更大
PA-20和28B規格上只能壓到18AWG而已 還好用些 所以這支大概是仿冒品
端子有ATX SATA 大四,有一般品,接口鍍金和全鍍金的高級貨
鍍金或是台灣的輝耀出品,我有點懷疑真偽就是了
這次買的都是高腳端子,本來適合壓雙線用的,也是這次搞到自己的主因,下面解釋
然後很不推薦用刺破型的端子,因為端子和線材的接觸面積很少
成品品質也無法用肉眼直接看
線材
14-16AWG的鍍銀線材,這種線材本體很硬,外皮也硬
端子是外面鐵片插入線中間後再包起來,用的是不太適用的高腳端子,真的很難插進去啊
所以其實真正的實作過程,是用PA20夾兩次 再用28B夾一次 最後用225D修一次
本來真正的實做工具是電動的
大概長這樣,不過更大台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a4Hjx4bN4
只是沒想到要9月底才能去用,沒時間等了,只能硬頭皮自幹
一般Power線材主線用多18AWG,末端線和24pin中不重要的線有時會改20AWG
垃圾Power就偷更多了,除了更細外,線材品質也堪憂
另外接頭其實沒有所謂的特殊接頭 即使是超級花的冰山 也是工業規格標準頭
當然施作難度有差 不過通常越難做的 成品品質會越好 也不算缺點
power測試器和退針工具就不提了 蠻常見而且好買的東西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Mia
at 2014-08-26T11:26
at 2014-08-26T11:26

By Doris
at 2014-08-27T00:32
at 2014-08-27T00:32

By Gary
at 2014-08-31T09:50
at 2014-08-31T09:50

By Dinah
at 2014-09-04T21:43
at 2014-09-04T21:43

By Xanthe
at 2014-09-09T20:48
at 2014-09-09T20:48

By Yedda
at 2014-09-10T12:13
at 2014-09-10T12:13

By Harry
at 2014-09-12T15:25
at 2014-09-12T15:25

By Dinah
at 2014-09-12T22:29
at 2014-09-12T22:29

By Una
at 2014-09-17T21:43
at 2014-09-17T21:43

By Kama
at 2014-09-22T11:24
at 2014-09-22T11:24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9-26T14:41
at 2014-09-26T14:41

By Rae
at 2014-09-27T05:32
at 2014-09-27T05:32

By Oscar
at 2014-10-01T21:04
at 2014-10-01T21:04

By Zanna
at 2014-10-03T07:44
at 2014-10-03T07:44

By Kyle
at 2014-10-06T05:57
at 2014-10-06T05:57
Related Posts
25k 修圖 輕度娛樂

By Tom
at 2014-08-24T06:16
at 2014-08-24T06:16
45k左右遊戲機

By Hamiltion
at 2014-08-24T02:57
at 2014-08-24T02:57
H440機殼 開箱三部曲

By Steve
at 2014-08-24T02:14
at 2014-08-24T02:14
10K以內文書機升級

By Margaret
at 2014-08-24T01:52
at 2014-08-24T01:52
Fractal Design DEFINE R4 靜音機殼 開箱

By Leila
at 2014-08-24T01:45
at 2014-08-24T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