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Type C hub (純usb hub) - MAC
By Yuri
at 2021-02-25T14:36
at 2021-02-25T14:3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ovesnake (LoyalDog)》之銘言:
: 最近剛邁入Mac的坑,但MBP上的孔實在太少了
: 所以在尋找可用的Hub,但怎麼找都是
: 7合1
: 9合1
: 5合1
: 之類的
: 找不到真的純type c hub
: 目前最接近的是OWC中階款的TB4 hub,有三個額外的type c可用,但太多用不到的功能
拉
: 請問大家有推薦可用的純type c hub嗎?
: 1 c 對4 c之類或者以上的,謝謝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3 XL.
我記得上次在一篇文章有提到Thunderbolt 3的細部技術。
#1W60GklV (MAC)
===============
Thunderbolt 3細看,其實是有貓膩的,並不是外面宣稱的40Gbps跑好跑滿,其實他是給
你預留了“圖形輸出帶寬”18Gbps和“Data 傳輸帶寬“22Gbps,加起來才是你看到的40G
bps。這是固定的。
而去年底發表的Thunderbolt 4,直接整進去CPU裡面,不再與PCI-e/SATA/USB 2.0/USB 3
.2/WiFi共用一條OPI這條Bus。新增了一條“動態帶寬分配”,這才能讓單一輸出可以自
由調配傳輸速度。不再受限於要跟其他元件搶OPI限制的32GT/s。
其實很納悶的是,一個外接盒(外接磁碟陣列)他不貴嗎...
Thunderbolt 3的外接設備都非常貴,動輒5000起跳。再加上一條NVMe的SSD。
你說外接能有多省?
主要造成Thunderbolt 技術貴,還是出在英呆爾。畢竟是他發表的協議,他要賺取授權的
...
===============
上面這段是內文TB的部分。
Thunderbolt 3 40Gbps 這個數值並沒有錯因為實際上真的能用到這麼大的頻寬,但這40G
bps頻寬並非可以全部給 Data 使用,要區分 Data 與 DisplayPort 兩大類別。
Data:純資料傳輸的話 Thunderbolt 3目前協議上的定義最大單向可到『22Gbps』
DisplayPort:能使用的頻寬就是 40-22=18Gbps,不過這裡有幾個限制
當 Data 與 DisplayPort 同時使用的時候,頻寬優先分配是以 DisplayPort 優先使用,
當您外接的螢幕解析度越大所使用的頻寬超過 18Gbps 的時就會從Data的頻寬扣掉,簡單
講當您外接的螢幕解析度越大、數量越多您可用來傳輸資料的頻寬越少,因為這是 Displ
ayPort 在協議上的權限是最大。
純 Data 資料傳輸的時候,DisplayPort的18Gbps頻寬無法給Data使用,因為是獨立保留
通道無法合併使用,所以當Data傳輸的時候就無法突破22Gbps。
稍微換算一下22Gbps大約是2750MB/s這個速度,你再去翻市面上所有外接硬碟的速度。舉
市面上蠻強勁的三星X5 2TB行動硬碟(TB3 介面)讀寫一樣落在2400MB/s,2000MB/s。
是還沒看過可以超過2750MB/s的行動硬碟...不過WD好像有一款可以達到3000MB/s的樣子
,不過我目前都看到是插在TB4的筆記型電腦測試,而且是Gen 11 intel CPU,那樣就有
可能了。
那這邊又不免俗要講一下intel JHL系列晶片,18年以前的MBP都是JHL 6540,18年後的改
為JHL 7540。M1是JHL 8040R(這是Thunderbolt 4 Retimer的晶片)。
MBP左右各2個接口(合計4個),但其實內部是左邊2個接口共享一個JHL 晶片。右邊共享
一個JHL 晶片,所以即便你把同一邊的孔接上,由於一側雙口是共享晶片傳輸頻寬,你也
只能跑到2750MB/s。
====================
那M1為什麼配Thunderbolt 4 的晶片卻不算TB4呢?
因為Thunderbolt 4有一項細則是:基於intel JHL的VT-d的直接記憶體訪問,也就是DMA
保護(這個在阿婆的技術支援頁面有解釋),但是阿婆是透過T2加密晶片(整合進M1內了
),不是直接用JHL,所以不能對外宣稱自己是支持TB4技術。只能說自己有這個規格而且
是並行USB4.0的。
然後修正我那篇內文最後一句,有關授權費的問題。目前intel已經取消授權費用了,原
因應該是要大力推廣TB技術普及,但是會有控制晶片的成本在,導致現在很多板廠根本不
太重視或是大範圍普及TB接口。
先這樣,有後續再補充,繼續上班。
--
: 最近剛邁入Mac的坑,但MBP上的孔實在太少了
: 所以在尋找可用的Hub,但怎麼找都是
: 7合1
: 9合1
: 5合1
: 之類的
: 找不到真的純type c hub
: 目前最接近的是OWC中階款的TB4 hub,有三個額外的type c可用,但太多用不到的功能
拉
: 請問大家有推薦可用的純type c hub嗎?
: 1 c 對4 c之類或者以上的,謝謝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3 XL.
我記得上次在一篇文章有提到Thunderbolt 3的細部技術。
#1W60GklV (MAC)
===============
Thunderbolt 3細看,其實是有貓膩的,並不是外面宣稱的40Gbps跑好跑滿,其實他是給
你預留了“圖形輸出帶寬”18Gbps和“Data 傳輸帶寬“22Gbps,加起來才是你看到的40G
bps。這是固定的。
而去年底發表的Thunderbolt 4,直接整進去CPU裡面,不再與PCI-e/SATA/USB 2.0/USB 3
.2/WiFi共用一條OPI這條Bus。新增了一條“動態帶寬分配”,這才能讓單一輸出可以自
由調配傳輸速度。不再受限於要跟其他元件搶OPI限制的32GT/s。
其實很納悶的是,一個外接盒(外接磁碟陣列)他不貴嗎...
Thunderbolt 3的外接設備都非常貴,動輒5000起跳。再加上一條NVMe的SSD。
你說外接能有多省?
主要造成Thunderbolt 技術貴,還是出在英呆爾。畢竟是他發表的協議,他要賺取授權的
...
===============
上面這段是內文TB的部分。
Thunderbolt 3 40Gbps 這個數值並沒有錯因為實際上真的能用到這麼大的頻寬,但這40G
bps頻寬並非可以全部給 Data 使用,要區分 Data 與 DisplayPort 兩大類別。
Data:純資料傳輸的話 Thunderbolt 3目前協議上的定義最大單向可到『22Gbps』
DisplayPort:能使用的頻寬就是 40-22=18Gbps,不過這裡有幾個限制
當 Data 與 DisplayPort 同時使用的時候,頻寬優先分配是以 DisplayPort 優先使用,
當您外接的螢幕解析度越大所使用的頻寬超過 18Gbps 的時就會從Data的頻寬扣掉,簡單
講當您外接的螢幕解析度越大、數量越多您可用來傳輸資料的頻寬越少,因為這是 Displ
ayPort 在協議上的權限是最大。
純 Data 資料傳輸的時候,DisplayPort的18Gbps頻寬無法給Data使用,因為是獨立保留
通道無法合併使用,所以當Data傳輸的時候就無法突破22Gbps。
稍微換算一下22Gbps大約是2750MB/s這個速度,你再去翻市面上所有外接硬碟的速度。舉
市面上蠻強勁的三星X5 2TB行動硬碟(TB3 介面)讀寫一樣落在2400MB/s,2000MB/s。
是還沒看過可以超過2750MB/s的行動硬碟...不過WD好像有一款可以達到3000MB/s的樣子
,不過我目前都看到是插在TB4的筆記型電腦測試,而且是Gen 11 intel CPU,那樣就有
可能了。
那這邊又不免俗要講一下intel JHL系列晶片,18年以前的MBP都是JHL 6540,18年後的改
為JHL 7540。M1是JHL 8040R(這是Thunderbolt 4 Retimer的晶片)。
MBP左右各2個接口(合計4個),但其實內部是左邊2個接口共享一個JHL 晶片。右邊共享
一個JHL 晶片,所以即便你把同一邊的孔接上,由於一側雙口是共享晶片傳輸頻寬,你也
只能跑到2750MB/s。
====================
那M1為什麼配Thunderbolt 4 的晶片卻不算TB4呢?
因為Thunderbolt 4有一項細則是:基於intel JHL的VT-d的直接記憶體訪問,也就是DMA
保護(這個在阿婆的技術支援頁面有解釋),但是阿婆是透過T2加密晶片(整合進M1內了
),不是直接用JHL,所以不能對外宣稱自己是支持TB4技術。只能說自己有這個規格而且
是並行USB4.0的。
然後修正我那篇內文最後一句,有關授權費的問題。目前intel已經取消授權費用了,原
因應該是要大力推廣TB技術普及,但是會有控制晶片的成本在,導致現在很多板廠根本不
太重視或是大範圍普及TB接口。
先這樣,有後續再補充,繼續上班。
--
Tags:
MAC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21-02-27T11:16
at 2021-02-27T11:16
By Ida
at 2021-02-28T09:48
at 2021-02-28T09:48
By Freda
at 2021-03-04T22:37
at 2021-03-04T22:37
By Audriana
at 2021-03-07T19:51
at 2021-03-07T19:51
By Heather
at 2021-03-11T14:41
at 2021-03-11T14:41
By John
at 2021-03-15T14:53
at 2021-03-15T14:53
By Freda
at 2021-03-17T18:37
at 2021-03-17T18:37
By Dorothy
at 2021-03-18T23:53
at 2021-03-18T23:53
By Isla
at 2021-03-21T17:57
at 2021-03-21T17:57
By Edith
at 2021-03-24T11:04
at 2021-03-24T11:04
By Quanna
at 2021-03-29T08:42
at 2021-03-29T08:42
By Suhail Hany
at 2021-04-02T02:11
at 2021-04-02T02:11
By Dinah
at 2021-04-05T08:38
at 2021-04-05T08:38
By Belly
at 2021-04-09T03:17
at 2021-04-09T03:17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4-12T05:39
at 2021-04-12T05:39
By Poppy
at 2021-04-16T15:44
at 2021-04-16T15:44
By Andy
at 2021-04-20T08:31
at 2021-04-20T08:31
By Jake
at 2021-04-22T23:10
at 2021-04-22T23:10
By Lily
at 2021-04-25T20:50
at 2021-04-25T20:50
By Ethan
at 2021-04-26T00:15
at 2021-04-26T00:15
By Blanche
at 2021-04-26T09:36
at 2021-04-26T09:36
By Daniel
at 2021-04-28T04:56
at 2021-04-28T04:56
Related Posts
GOOGLE日曆無法在MAC行事曆編輯
By Caitlin
at 2021-02-25T12:33
at 2021-02-25T12:33
重灌系統,誤將macintosh HD刪除
By Linda
at 2021-02-24T21:24
at 2021-02-24T21:24
evernote莫名的卡頓
By Genevieve
at 2021-02-24T16:29
at 2021-02-24T16:29
與手機藍牙連線問題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2-24T10:57
at 2021-02-24T10:57
Microsoft 365下載版和App Store版差
By Necoo
at 2021-02-24T10:25
at 2021-02-24T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