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ALPS原生軸與簡易軸以及相關之比較 - 鍵盤

By Gary
at 2007-04-28T03:23
at 2007-04-28T03:23
Table of Contents
http://0rz.tw/d52DV
圖文板。
-----------------------------------
之前在經手過ALPS原生軸以及簡易軸之後,就有打算將內部做拆解,來了解一下結構。
不過,雖然已經拆了很久了,但因為時間的關係,一直都沒有動手寫文章。趁著今天還
有一點空,就把圖拍一拍,個人想到的寫一寫,留下一個紀錄。
若有稍微了解過ALPS軸的歷史以及種類的朋友應該都會有這種感覺,那就是狀況太複雜
了。並不像cherry的軸這麼單純,cherry就目前來看,只有四種顏色,而且四種屬性都
有很明確的定位(不過其實CHERRY的軸也開始發生變化了,至少黑軸是肯定與之前有不
同了。)
雖然ALPS是一家日商的名稱,但事實上在這長久的歷史以來,ALPS所代表的意義,早已
超越廠商名稱,而是使用這種類型設計的軸,被稱為ALPS。做過這種軸的廠商不少,除
了ALPS本廠之外,台灣也有幾家做(最主要的是福華),甚至在滑鼠開關上頗有名氣的
歐姆龍,也有做過ALPS軸。
因此,在本文中所提到的ALPS,若沒有特別註明的話,所指的是這種類型的軸,而不是
單指ALPS廠商。若要指廠商的話,我會在後面加上廠商一類的字詞來強調。
個人沒什麼能力把ALPS軸全部的歷史給弄出來,畢竟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不過有
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在當時ALPS軸可以說是極其普遍,稱得上是主流。
由於手上的樣本並不多,因此僅就簡單的概念述說一下。對於ALPS軸的發展,相信有不
少玩家比我有概念,若能夠的話,支援補充一下相信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ALPS軸相關的
了解。個人這邊就簡單的說明,以及配合軸的拆解,來達到對ALPS軸的初步認知。
以目前ALPS軸的發展來說,台灣的福華可以說是最大宗。如果是現在所出的ALPS軸,若
軸的部分是台灣製造的話,有很大的機會是福華做的,不過這要看製造工廠或是向工廠
下單的買家用不用就是,畢竟ALPS軸的製造廠商,並不是福華而已。不過,以台灣來說
,福華的確是承接了ALPS這家日廠的技術。
但平平都是ALPS軸,有著相同的名稱,不過內在卻大為不同。最早期由ALPS廠所做的軸
,在日本生產,且結構上較為複雜。而現今的ALPS軸,結構簡化許多。光是在成本上,
就差了許多。當然,成本會差了許多,除了結構簡化之外,在用料上也有差別,這就是
為什麼有許多玩家會追求ALPS原生軸的道理所在。
不過,玩家會追求ALPS原生軸,還有第二層原因。那就是ALPS原生軸早已經絕版,而且
ALPS這廠商也早已沒有做機械式鍵盤用軸了。要拿到ALPS原生軸的鍵盤,只有找那種十
幾年前的鍵盤才有機會。若以ALPS廠不做軸的時間點來看,要找大約十二年前的鍵盤才
比較有機會。相信有辦法的人,應該還是有機會找到庫存新品就是。不過,我想找到後
會被用的機會,應該是比較小一點。畢竟已經根本沒有ALPS原生軸這樣的東西了。
而現在結構簡化的軸,被稱之為簡易軸。如果現在還有人賣的是新品,而不是庫存新品
,有宣稱是ALPS軸的話,那應該是簡易軸的機會多些,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有ALPS原生軸
庫存用來做新品鍵盤,不過若不把鍵盤拆開確認,就沒辦法確認得知了。
此外,簡易軸也會有上面印ALPS字樣以及上面沒有印ALPS字樣。上面沒有印ALPS,當然
就不要提了,不過上面有印ALPS的呢?我這邊是沒有多的軸可以拆解。不過,在內部機
構上,應該是沒有什麼差異的。當然,前提是同一家廠商所做的。例如福華所做的簡易
軸中,也會看得到上面有印ALPS以及沒有印(有的是沒啥印,有的是印其他英文),就
機構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麼差異的。大概就只是有沒有授權的差別。
有人問我,我能不能從手感判別原生軸與簡易軸的差別?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過,並不是原生軸和簡易軸手感沒差別。而是需要知道的是,原生軸雖然名稱只有一
種,但手感可不是只有一種;同樣的,簡易軸名稱雖然只有一種,但手感也不是只有一
種。原生軸與簡易軸加起來,手感隨便算算一、二十種可能是跑不掉的。光是兩段式有
聲,我就摸到四、五種了。這還不算低click手感的軸。
我以前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隨著接觸的機會變高,對於手感的判別會變得比較謹慎,所
以我的答案才逐漸轉為否定的。畢竟,有同樣原生軸手感差很多,但也有原生軸與簡易
軸手感相近的情形。如果是在極多種軸混打之下,我是認為我沒把握一一界定出來。
不過,若只是兩兩相比的話,我想,要判斷就不是那麼難了。畢竟機構有頗大的差異,
自然是有辦法判別出來的。
所以要談到如何區分這ALPS軸鍵盤是不是原生軸,以目前來說,如果是沒有特別提的,
那十之八九是簡易軸;若是有提到是ALPS軸,是原生軸的機會不高,但要判定的話,某
些特定廠商所出的簡易軸的手感,我應該也可以猜得到。不過,要歸結到100%判斷是
不是原生軸的話,還是要拆解來看,是最為保險的。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1.jpg
左邊灰色的為ALPS簡易軸,右邊白色的為ALPS原生軸,都同屬於兩段式有聲的設計。
顏色的意義在當初原生軸的時候,也許可能有其定義。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簡易軸
的顏色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已經有不同的用途。像個人手上的簡易軸,有個橘色和
粉紅色的手感是近似的。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2.jpg
兩個軸的側下方照。從外型來看是一樣,但事實上軸底下接腳的部分,已經可以看到不
同了。注意左邊簡易軸接腳的部分,左接腳與右接腳很明顯可以看出色彩不同,左邊有
鍍金而右邊則否。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3.jpg
先來看簡易軸的結構,請注意是頭下腳上。從正上方來觀察,上方是接腳與接點的機構
,中間是彈簧與灰色滑片(抱歉我不知灰色那一片是叫啥,就暫時以滑片來稱呼了),
下方是響片。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4.jpg
從響片這邊的側面來看。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5.jpg
從中段側面來看,可以看到接腳、彈簧與響片的相對關係。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6.jpg
從接腳這邊的側面來看。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7.jpg
另一邊的中段側面。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8.jpg
這張照片重複了ORZ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9.jpg
整個拆解後的樣子。由上而下,由左而右來算的話,為:下蓋、上蓋、灰色滑片、
彈簧、接點與接腳機構、響片。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0.jpg
再來看看原生軸的內部結構,同樣,是頭下腳上。上方是響片中間是白色滑片與彈簧,
下方是接腳。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1.jpg
從接腳這邊的側面來看。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2.jpg
從中段側面來看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3.jpg
從響片這面來看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4.jpg
整個拆解後的樣子,由上而下,由左而右來算的話,下蓋、上蓋、白色滑片、彈簧、
接點與接腳機構、響片。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5.jpg
若把兩者來做比較的話。就可以發現上下蓋、滑片、彈簧、響片的設計是相同的。
唯有接點與接腳機構有差別。原生軸是裝成一個整體,簡易軸是有兩金屬片拼裝而成
,藉由上下蓋直接固定其位置。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6.jpg
如果再把原生軸的接點與接腳機構再行拆解,就會發現另有奧妙。就會知道,為何灰
色的那軸被稱為簡易軸了。
------------------
看了這個拆解,應該很容易了解到,原生軸與簡易軸水準上的差異。先不說簡易軸的用
料問題。光是看結構就可以知道原生軸所花費的功是多大了。同樣是接點與接腳機構,
簡易軸只是把兩片金屬片塞進上下蓋內,而且兩片中只有一片有鍍金。而原生軸可就複
雜多了,從第十六張圖就可以看得到有四層疊加,而且是整片鍍金,接腳的部分還有鍍
銀(不是所看到的那個銀色的部分,那個是有焊過的痕跡,是從鍵盤上解焊下來的)。
光是作工就差非常多。也難怪原生軸會貴上許多。據說當年一個原生軸的成本,就比
CHERRY現在茶軸的成本還來得高。
而且,手上有原生軸的朋友應該知道,原生軸的接腳其實很硬,一定要使力氣才能弄彎
。但簡易軸與cherry軸的接腳要弄彎就容易多了。
最重要的接點與接腳機構有如此明顯的差異,也難怪不少人想要ALPS原生軸鍵盤而不是
簡易軸鍵盤了,即便是能夠有相近的手感,但對於玩家來說,能夠用原生軸,自然是比
簡易軸來得好。
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正由於簡易軸的產生,使得成本能夠有效下降,而又保留其重要的
手感。雖然在玩家市場上較不受重視,但在市場的普及上卻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好
幾年前台灣機械式鍵盤差不多都消失的時間,我看國外所賣的機械式鍵盤,就是有許多
就是用ALPS簡易軸所製成的鍵盤。
--
http://www.talkdigi.net/
關於攝影討論、玩家鍵盤與哈拉打屁的討論區(  ̄ c ̄)y▂ξ
另,DIC數位影像創作入門班要開課了,歡迎報名
--
圖文板。
-----------------------------------
之前在經手過ALPS原生軸以及簡易軸之後,就有打算將內部做拆解,來了解一下結構。
不過,雖然已經拆了很久了,但因為時間的關係,一直都沒有動手寫文章。趁著今天還
有一點空,就把圖拍一拍,個人想到的寫一寫,留下一個紀錄。
若有稍微了解過ALPS軸的歷史以及種類的朋友應該都會有這種感覺,那就是狀況太複雜
了。並不像cherry的軸這麼單純,cherry就目前來看,只有四種顏色,而且四種屬性都
有很明確的定位(不過其實CHERRY的軸也開始發生變化了,至少黑軸是肯定與之前有不
同了。)
雖然ALPS是一家日商的名稱,但事實上在這長久的歷史以來,ALPS所代表的意義,早已
超越廠商名稱,而是使用這種類型設計的軸,被稱為ALPS。做過這種軸的廠商不少,除
了ALPS本廠之外,台灣也有幾家做(最主要的是福華),甚至在滑鼠開關上頗有名氣的
歐姆龍,也有做過ALPS軸。
因此,在本文中所提到的ALPS,若沒有特別註明的話,所指的是這種類型的軸,而不是
單指ALPS廠商。若要指廠商的話,我會在後面加上廠商一類的字詞來強調。
個人沒什麼能力把ALPS軸全部的歷史給弄出來,畢竟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不過有
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在當時ALPS軸可以說是極其普遍,稱得上是主流。
由於手上的樣本並不多,因此僅就簡單的概念述說一下。對於ALPS軸的發展,相信有不
少玩家比我有概念,若能夠的話,支援補充一下相信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ALPS軸相關的
了解。個人這邊就簡單的說明,以及配合軸的拆解,來達到對ALPS軸的初步認知。
以目前ALPS軸的發展來說,台灣的福華可以說是最大宗。如果是現在所出的ALPS軸,若
軸的部分是台灣製造的話,有很大的機會是福華做的,不過這要看製造工廠或是向工廠
下單的買家用不用就是,畢竟ALPS軸的製造廠商,並不是福華而已。不過,以台灣來說
,福華的確是承接了ALPS這家日廠的技術。
但平平都是ALPS軸,有著相同的名稱,不過內在卻大為不同。最早期由ALPS廠所做的軸
,在日本生產,且結構上較為複雜。而現今的ALPS軸,結構簡化許多。光是在成本上,
就差了許多。當然,成本會差了許多,除了結構簡化之外,在用料上也有差別,這就是
為什麼有許多玩家會追求ALPS原生軸的道理所在。
不過,玩家會追求ALPS原生軸,還有第二層原因。那就是ALPS原生軸早已經絕版,而且
ALPS這廠商也早已沒有做機械式鍵盤用軸了。要拿到ALPS原生軸的鍵盤,只有找那種十
幾年前的鍵盤才有機會。若以ALPS廠不做軸的時間點來看,要找大約十二年前的鍵盤才
比較有機會。相信有辦法的人,應該還是有機會找到庫存新品就是。不過,我想找到後
會被用的機會,應該是比較小一點。畢竟已經根本沒有ALPS原生軸這樣的東西了。
而現在結構簡化的軸,被稱之為簡易軸。如果現在還有人賣的是新品,而不是庫存新品
,有宣稱是ALPS軸的話,那應該是簡易軸的機會多些,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有ALPS原生軸
庫存用來做新品鍵盤,不過若不把鍵盤拆開確認,就沒辦法確認得知了。
此外,簡易軸也會有上面印ALPS字樣以及上面沒有印ALPS字樣。上面沒有印ALPS,當然
就不要提了,不過上面有印ALPS的呢?我這邊是沒有多的軸可以拆解。不過,在內部機
構上,應該是沒有什麼差異的。當然,前提是同一家廠商所做的。例如福華所做的簡易
軸中,也會看得到上面有印ALPS以及沒有印(有的是沒啥印,有的是印其他英文),就
機構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麼差異的。大概就只是有沒有授權的差別。
有人問我,我能不能從手感判別原生軸與簡易軸的差別?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過,並不是原生軸和簡易軸手感沒差別。而是需要知道的是,原生軸雖然名稱只有一
種,但手感可不是只有一種;同樣的,簡易軸名稱雖然只有一種,但手感也不是只有一
種。原生軸與簡易軸加起來,手感隨便算算一、二十種可能是跑不掉的。光是兩段式有
聲,我就摸到四、五種了。這還不算低click手感的軸。
我以前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隨著接觸的機會變高,對於手感的判別會變得比較謹慎,所
以我的答案才逐漸轉為否定的。畢竟,有同樣原生軸手感差很多,但也有原生軸與簡易
軸手感相近的情形。如果是在極多種軸混打之下,我是認為我沒把握一一界定出來。
不過,若只是兩兩相比的話,我想,要判斷就不是那麼難了。畢竟機構有頗大的差異,
自然是有辦法判別出來的。
所以要談到如何區分這ALPS軸鍵盤是不是原生軸,以目前來說,如果是沒有特別提的,
那十之八九是簡易軸;若是有提到是ALPS軸,是原生軸的機會不高,但要判定的話,某
些特定廠商所出的簡易軸的手感,我應該也可以猜得到。不過,要歸結到100%判斷是
不是原生軸的話,還是要拆解來看,是最為保險的。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1.jpg

顏色的意義在當初原生軸的時候,也許可能有其定義。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簡易軸
的顏色並不能代表什麼,因為已經有不同的用途。像個人手上的簡易軸,有個橘色和
粉紅色的手感是近似的。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2.jpg

同了。注意左邊簡易軸接腳的部分,左接腳與右接腳很明顯可以看出色彩不同,左邊有
鍍金而右邊則否。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3.jpg

,中間是彈簧與灰色滑片(抱歉我不知灰色那一片是叫啥,就暫時以滑片來稱呼了),
下方是響片。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4.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5.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6.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7.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8.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09.jpg

彈簧、接點與接腳機構、響片。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0.jpg

下方是接腳。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1.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2.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3.jpg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4.jpg

接點與接腳機構、響片。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5.jpg

唯有接點與接腳機構有差別。原生軸是裝成一個整體,簡易軸是有兩金屬片拼裝而成
,藉由上下蓋直接固定其位置。
http://www.talkdigi.net/kbt/images01/alps/16.jpg

色的那軸被稱為簡易軸了。
------------------
看了這個拆解,應該很容易了解到,原生軸與簡易軸水準上的差異。先不說簡易軸的用
料問題。光是看結構就可以知道原生軸所花費的功是多大了。同樣是接點與接腳機構,
簡易軸只是把兩片金屬片塞進上下蓋內,而且兩片中只有一片有鍍金。而原生軸可就複
雜多了,從第十六張圖就可以看得到有四層疊加,而且是整片鍍金,接腳的部分還有鍍
銀(不是所看到的那個銀色的部分,那個是有焊過的痕跡,是從鍵盤上解焊下來的)。
光是作工就差非常多。也難怪原生軸會貴上許多。據說當年一個原生軸的成本,就比
CHERRY現在茶軸的成本還來得高。
而且,手上有原生軸的朋友應該知道,原生軸的接腳其實很硬,一定要使力氣才能弄彎
。但簡易軸與cherry軸的接腳要弄彎就容易多了。
最重要的接點與接腳機構有如此明顯的差異,也難怪不少人想要ALPS原生軸鍵盤而不是
簡易軸鍵盤了,即便是能夠有相近的手感,但對於玩家來說,能夠用原生軸,自然是比
簡易軸來得好。
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正由於簡易軸的產生,使得成本能夠有效下降,而又保留其重要的
手感。雖然在玩家市場上較不受重視,但在市場的普及上卻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好
幾年前台灣機械式鍵盤差不多都消失的時間,我看國外所賣的機械式鍵盤,就是有許多
就是用ALPS簡易軸所製成的鍵盤。
--
http://www.talkdigi.net/
關於攝影討論、玩家鍵盤與哈拉打屁的討論區(  ̄ c ̄)y▂ξ
另,DIC數位影像創作入門班要開課了,歡迎報名
--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07-05-01T12:52
at 2007-05-01T12:52

By Necoo
at 2007-05-04T08:19
at 2007-05-04T08:19

By Poppy
at 2007-05-05T00:56
at 2007-05-05T00:56

By Connor
at 2007-05-05T10:11
at 2007-05-05T10:11

By Ethan
at 2007-05-08T01:54
at 2007-05-08T01:54

By Zenobia
at 2007-05-12T02:54
at 2007-05-12T02:54

By Oscar
at 2007-05-16T00:26
at 2007-05-16T00:26

By Xanthe
at 2007-05-19T03:15
at 2007-05-19T03:15

By Vanessa
at 2007-05-20T11:06
at 2007-05-20T11:06

By James
at 2007-05-22T11:29
at 2007-05-22T11:29

By Andy
at 2007-05-24T17:36
at 2007-05-24T17:3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05-29T08:12
at 2007-05-29T08:12

By Jack
at 2007-06-02T12:47
at 2007-06-02T12:47

By Agatha
at 2007-06-06T17:51
at 2007-06-06T17:51

By Quanna
at 2007-06-10T02:15
at 2007-06-10T02:15

By James
at 2007-06-10T07:40
at 2007-06-10T07:40

By Isabella
at 2007-06-15T05:42
at 2007-06-15T05:42
Related Posts
Steelkeys 6g使用心得

By Robert
at 2007-03-28T17:33
at 2007-03-28T17:33
博士鍵盤SK-32H試打小心得

By Freda
at 2007-03-26T14:25
at 2007-03-26T14:25
請推薦入門機械鍵盤

By Hardy
at 2007-03-23T00:39
at 2007-03-23T00:39
DeathAdde使用感~

By Kumar
at 2007-03-18T22:31
at 2007-03-18T22:31
WACOM Biz Tablet使用心得

By Gilbert
at 2007-03-18T01:44
at 2007-03-18T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