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堆人算手機成本只看零件成本 - 手機討論

By Andrew
at 2019-03-09T01:59
at 2019-03-09T01:59
Table of Contents
恕刪
※ 引述《IloveBlack2 (我愛花媽花媽愛我)》之銘言:
: 研發自然需要成本。
: 外人不可能知道蘋果每個產品的平均研發費用,
: 但我們可以從無關研發的幾個面向來檢視:
: Storage iPhone Xs (5.8") breadth iPhone Xs Max (6.5") breadth
: 64 35900 0 39900 0
: 256 41500 5600 45500 5600 192
: 512 48900 7400 52900 7400
: 在儲存空間來說,用64G與256G的Flash無關任何研發,僅為硬體零件之替換,
: 而蘋果告訴了你,192G=5600新台幣,平均1G=29元新台幣(約為1美金)。
: 而該款Toshiba Flash 64G的價格低於24美金、256G低於67美金、512G低於132美金。
: 也就是以成本來看:
: 64G :1G低於0.4美金;
: 256G:1G低於0.26美金;
: 512G:1G低於0.25美金。
: (註:在目前已完全商用Flash領域,空間愈大愈便宜)
: 光是在Flash的硬體成本,
: 你買一隻 iPhone 64G 至少蘋果就賺了六成,空間更大的蘋果賺七成五。
: 重申:這部分,完全無關任何研發。
: 而Xs與Xs Max的螢幕差了0.7吋,售價即差4,000(約129美金)。
: 而Xs Max所用的該6.5吋螢幕,成本低於90美金,可以說0.7吋約低於10美金。
: 光是在螢幕的硬體成本上,成本多10美金,卻賣你多129美金。
:
: 你買一隻 Xs Max 至少比 Xs 多賺120%。
只針對這段講一下,儲存空間用64G與用256G當然會可能影響研發成本
前面也有推文提到,有些公司的每一顆料件都會需要驗證過才會上市的
甚至是任何一顆被動元件(電阻、電容、電感)都不例外
既然需要驗證,那研發成本就出來了
以儲存空間為例,換了一顆儲存元件IC就像換了新的硬碟一樣
需要驗證讀取寫入的速度,確保64G與256G的效能一致
免得消費者拿到手上測速發現64G和256G效能不一樣,那不就鬧笑話了?
也需要驗證穩定度,確保長時間的讀取寫入不會造成系統受損
或者是在極端氣候環境,也要能夠保持正常穩定運作
電子產品在運作中也會產生微量電磁波,尤其是這種這種手持產品
對電磁波的規範可能更加嚴苛,更加需要花心力去確保沒有問題
假如沒辦法通過哪邊的法規驗證,那根本就直接不能出貨了
甚至電磁波的抑制對策也有可能會干擾到射頻天線運作
一個牽連一個,研發資源的投入就會越來越多
而且若是驗證不順利,就會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變更設計已符合規範
另外要驗證測試當然也會需要工程樣機,這也是研發的成本
所以即使只有儲存空間的不同也是會影響成本的
至於蘋果是不是有這麼嚴謹的測試,我也不是員工就不好說了
這就自由心證吧
--
※ 引述《IloveBlack2 (我愛花媽花媽愛我)》之銘言:
: 研發自然需要成本。
: 外人不可能知道蘋果每個產品的平均研發費用,
: 但我們可以從無關研發的幾個面向來檢視:
: Storage iPhone Xs (5.8") breadth iPhone Xs Max (6.5") breadth
: 64 35900 0 39900 0
: 256 41500 5600 45500 5600 192
: 512 48900 7400 52900 7400
: 在儲存空間來說,用64G與256G的Flash無關任何研發,僅為硬體零件之替換,
: 而蘋果告訴了你,192G=5600新台幣,平均1G=29元新台幣(約為1美金)。
: 而該款Toshiba Flash 64G的價格低於24美金、256G低於67美金、512G低於132美金。
: 也就是以成本來看:
: 64G :1G低於0.4美金;
: 256G:1G低於0.26美金;
: 512G:1G低於0.25美金。
: (註:在目前已完全商用Flash領域,空間愈大愈便宜)
: 光是在Flash的硬體成本,
: 你買一隻 iPhone 64G 至少蘋果就賺了六成,空間更大的蘋果賺七成五。
: 重申:這部分,完全無關任何研發。
: 而Xs與Xs Max的螢幕差了0.7吋,售價即差4,000(約129美金)。
: 而Xs Max所用的該6.5吋螢幕,成本低於90美金,可以說0.7吋約低於10美金。
: 光是在螢幕的硬體成本上,成本多10美金,卻賣你多129美金。
:
: 你買一隻 Xs Max 至少比 Xs 多賺120%。
只針對這段講一下,儲存空間用64G與用256G當然會可能影響研發成本
前面也有推文提到,有些公司的每一顆料件都會需要驗證過才會上市的
甚至是任何一顆被動元件(電阻、電容、電感)都不例外
既然需要驗證,那研發成本就出來了
以儲存空間為例,換了一顆儲存元件IC就像換了新的硬碟一樣
需要驗證讀取寫入的速度,確保64G與256G的效能一致
免得消費者拿到手上測速發現64G和256G效能不一樣,那不就鬧笑話了?
也需要驗證穩定度,確保長時間的讀取寫入不會造成系統受損
或者是在極端氣候環境,也要能夠保持正常穩定運作
電子產品在運作中也會產生微量電磁波,尤其是這種這種手持產品
對電磁波的規範可能更加嚴苛,更加需要花心力去確保沒有問題
假如沒辦法通過哪邊的法規驗證,那根本就直接不能出貨了
甚至電磁波的抑制對策也有可能會干擾到射頻天線運作
一個牽連一個,研發資源的投入就會越來越多
而且若是驗證不順利,就會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變更設計已符合規範
另外要驗證測試當然也會需要工程樣機,這也是研發的成本
所以即使只有儲存空間的不同也是會影響成本的
至於蘋果是不是有這麼嚴謹的測試,我也不是員工就不好說了
這就自由心證吧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Hazel
at 2019-03-12T18:49
at 2019-03-12T18:49

By Ingrid
at 2019-03-16T11:39
at 2019-03-16T11:39

By David
at 2019-03-20T04:28
at 2019-03-20T04:28

By Joseph
at 2019-03-23T21:18
at 2019-03-23T21:18

By Sierra Rose
at 2019-03-27T14:08
at 2019-03-27T14:08

By Genevieve
at 2019-03-31T06:57
at 2019-03-31T06:57

By Linda
at 2019-04-03T23:47
at 2019-04-03T23:47

By Andy
at 2019-04-07T16:37
at 2019-04-07T16:37

By Anonymous
at 2019-04-11T09:26
at 2019-04-11T09:26

By Yedda
at 2019-04-15T02:16
at 2019-04-15T02:16

By Quanna
at 2019-04-18T19:06
at 2019-04-18T19:06

By Freda
at 2019-04-22T11:55
at 2019-04-22T11:55

By Dora
at 2019-04-26T04:45
at 2019-04-26T04:45

By Lucy
at 2019-04-29T21:35
at 2019-04-29T21:35

By Erin
at 2019-05-03T14:24
at 2019-05-03T14:24

By Edwina
at 2019-05-07T07:14
at 2019-05-07T07:14

By Bennie
at 2019-05-11T00:04
at 2019-05-11T00:04

By Charlie
at 2019-05-14T16:53
at 2019-05-14T16:53

By Donna
at 2019-05-18T09:43
at 2019-05-18T09:43

By Robert
at 2019-05-22T02:33
at 2019-05-22T02:33

By Hedda
at 2019-05-25T19:22
at 2019-05-25T19:2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5-29T12:12
at 2019-05-29T12:12

By Iris
at 2019-06-02T05:02
at 2019-06-02T05:02

By Iris
at 2019-06-05T21:51
at 2019-06-05T21:51

By Lucy
at 2019-06-09T14:41
at 2019-06-09T14:41

By Jacky
at 2019-06-13T07:31
at 2019-06-13T07:31

By Irma
at 2019-06-17T00:20
at 2019-06-17T00:20

By Agnes
at 2019-06-20T17:10
at 2019-06-20T17:1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6-24T10:00
at 2019-06-24T10:00

By Rae
at 2019-06-28T02:49
at 2019-06-28T02:49

By Sarah
at 2019-07-01T19:39
at 2019-07-01T19:39

By Ingrid
at 2019-07-05T12:29
at 2019-07-05T12:2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7-09T05:18
at 2019-07-09T05:18

By Ingrid
at 2019-07-12T22:08
at 2019-07-12T22:08

By Belly
at 2019-07-16T14:58
at 2019-07-16T14:58

By Zora
at 2019-07-20T07:47
at 2019-07-20T07:47

By Madame
at 2019-07-24T00:37
at 2019-07-24T00:37

By Frederic
at 2019-07-27T17:27
at 2019-07-27T17:27

By Christine
at 2019-07-31T10:16
at 2019-07-31T10:16

By Genevieve
at 2019-08-04T03:06
at 2019-08-04T03:06

By Edwina
at 2019-08-07T19:56
at 2019-08-07T19:56

By Lydia
at 2019-08-11T12:45
at 2019-08-11T12:45
Related Posts
想問一下關於外勞卡

By Poppy
at 2019-03-09T00:10
at 2019-03-09T00:10
pixel 3投放問題

By Charlie
at 2019-03-09T00:08
at 2019-03-09T00:08
S10+前相機調較?

By Andrew
at 2019-03-09T00:03
at 2019-03-09T00:03
type-c轉3.5mm 轉接頭有比蘋果更值的嗎?

By Jacob
at 2019-03-08T23:49
at 2019-03-08T23:49
為什麼一堆人算手機成本只看零件成本

By Enid
at 2019-03-08T23:31
at 2019-03-08T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