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拆解窺探嚴謹秩序的筆記型電腦 - MAC

By Candice
at 2021-11-22T16:39
at 2021-11-22T16:39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忙著玩晶燦鑽石/明亮珍珠,沒時間關注樓斌拆了什麼,結果一注意就拆了我想看的M
BP 14"/16”。
M1 Pro原文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1z8YBDX0G0&t=995s
M1 原文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KVQRCBGJQ&t=1s
上面兩個網址分別是去年的M1以及今年的M1 Pro。
我是推薦先看去年的再看今年的會比較有帶入感,以及熟悉一下阿婆的各種情節環節應對
解套方式。
https://i.imgur.com/ibVcRAF.jpg
其實這篇發表是物理拆解,但我其實之前也有寫一篇M1機型的選購建議。
搭在一起講M1 Pro/Max也可以,畢竟會選購到Pro/Max的,你自己一定是工作需求>金錢預
算限制。
如果是反過來的預算>需求,我倒可建議你買最低階版本去等下一年度以及下下年度各個
更新的版本,反正你都有錢了,不必炫說自己買的是帝版然後拿來愛奇藝/Netflix。
https://i.imgur.com/EZmNML1.jpg
整台16”的電腦共有33種不同的螺絲共計168顆,這其實也是阿婆的傳統藝能了,螺絲的
種類繁多並且運用大量的短小螺絲固定垂直結構。
https://i.imgur.com/c1mmrW3.jpg
就連這種無頂無螺帽的螺絲,阿婆也是給它鎖了幾顆在電腦裡面利用。
https://i.imgur.com/Nczd6fw.jpg
主體結構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主機板,下方電池,以及觸控板/揚聲器區域,簡單分層,
整潔且有秩序地排列,你在其他牌子的筆記型電腦很難很難看到如此嚴謹的對稱排列,即
便是後來居上的小米/華為都接近但不能百分百仿效結構。
https://i.imgur.com/diSEr1X.jpg
就單一顆按鍵的Touch ID按鍵也是透過6顆短小螺絲固定好垂直結構,使其不會輕易鬆動
。
https://i.imgur.com/R1syEGP.jpg
這是在SoC隔壁的一塊小元件,負責WiFi/BT的通訊模組。
https://i.imgur.com/CTOmdTy.jpg
筆記型電腦的固定方式大多都採用金屬反曲的彈力緊緊的把散熱模組壓在主機板上以及So
C上面。
https://i.imgur.com/KG6zmgO.jpg
雖然不知道用意是什麼,不過SoC和RAM的散熱膏有不同顏色區別。
https://i.imgur.com/4WBmG5M.jpg
上下兩側的RAM為三星製造的256bit/LPDDR5,其頻率規格之嚇人,又因為直接做在SoC裡
面,所以延遲可以極大幅度降低。
可以理解Pro/Max用上LPDDR5 而不使用HBM技術,畢竟只有夢幻單熱管散熱,壓不壓得住
可能還在試驗當中。
https://i.imgur.com/reLta1w.jpg
單熱管兩側則是70葉的風扇,聽說也是有控制葉片以及轉速調控分貝噪音的成本在。
全速運轉,其降溫效果也將會比前代英特爾晶片有明顯降低(不過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英特
爾降不下來)
https://i.imgur.com/vAUf2C5.jpg
眾絲歸位。
==============
其實M1 Pro/Max要挑選和M1有這麼點不一樣。
首先大型工作室(影音)以及大型服務器我其實不太推薦買手持移動的MBP。
畢竟這類不會有移動需求且高強度的輸出影音媒體流,最好的方式還是在桌上型設備完成
(畢竟明年發表的桌上設備是會比這更強大)
為什麼說桌上設備會比較強大,這點可以去看一下最近的英特爾發表的第12代處理器,在
高階的i7/i9所使用的大核已經不會變動了剩餘的就是同面積下的塞下小核心。而小核心
隨之帶來的功耗不可能無腦塞在筆記型電腦上面,這會使得續航大大下降。
然桌上設備不需考慮續航問題,這點眾所皆知,剩餘的只是將核心數堆起來,據今年MBP
的規格切分7種以上,我相信明年的桌上設備肯定會更精彩,有錢沒錢總有一款適合影音
媒體工作流的使用者。
多媒體學生群體說要用上MBP14”/16”,其實我不是不反對,只是我覺得順應學校的課程
走,以及好交差作業,我認為現行階段買11代的Evo設備不是壞選項,更甚至後來會出的1
2代Evo設備。
在Premiere/DaVinci還沒有真的真的優化Metal以外,MBP Pro/Max沒有什麼優勢所在。反
倒我覺得是錢太多不知道要花哪裡。
如果學校適用FCPX,那我更推薦的是MBA而不是任何一款MBP,輕薄且性能強大的同時兼顧
高續航,學生該要的都有了。
有特例的學生在跟我說一下,我評估看看是不是每個多媒體學生都是這樣,至少我身旁的
學生萬元電腦都在用了,不至於這麼慘。
工科工作流,在多核心GPU的加成下,3D渲染肯定是大幅提升使用體驗,除開原本就用不
了macOS的軟體,其實很少工科的使用者會依附在macOS環境下才是,大多身旁都還會有一
台堪用/能用的PC。
編程者,覺得見仁見智欸,有些RD/IT會需要如此強大的效能嗎,我保持中立態度,畢竟
我有時候用上Matlab 2021b雖不及家裡的3900x PC但是工作上需求,我是需要時常移動家
中/公家機關、辦公室等地,不可能天天都在等家中的PC編譯成果才拿出去。
不過我手上的M1既然負荷不了,肯定就是得上M1 Pro等,那有必要去上Max嗎?
我倒覺得不必,畢竟我的需求不在GPU,所以滿血Pro即可滿足。
最後是視吃飯工具為命的影音媒體流創作者,針對有移動需求的工作者,我必須講一下錢
該花還是得花,不論是RAM/SSD容量都是。GPU多寡取決於是否要不要剪輯多項4K/8K素材
,如果你不清楚你的需求該採購哪一種,我建議你可以去看一下對岸的創作者:影視颶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y1R7U7)
==============
講一下接口,最雞肋的果真還是HDMI 2.0。
不上不下的規格,比上不足,比下遺憾,我覺得倒不如用TB4分出一個完整的DP1.4規格還
比較美好,這個接口是回歸眾多接口中我唯一覺得不完美的地方。
大概就是這樣,我要去培養我的冰伊布了。
--
BP 14"/16”。
M1 Pro原文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1z8YBDX0G0&t=995s
上面兩個網址分別是去年的M1以及今年的M1 Pro。
我是推薦先看去年的再看今年的會比較有帶入感,以及熟悉一下阿婆的各種情節環節應對
解套方式。
https://i.imgur.com/ibVcRAF.jpg

其實這篇發表是物理拆解,但我其實之前也有寫一篇M1機型的選購建議。
搭在一起講M1 Pro/Max也可以,畢竟會選購到Pro/Max的,你自己一定是工作需求>金錢預
算限制。
如果是反過來的預算>需求,我倒可建議你買最低階版本去等下一年度以及下下年度各個
更新的版本,反正你都有錢了,不必炫說自己買的是帝版然後拿來愛奇藝/Netflix。
https://i.imgur.com/EZmNML1.jpg

種類繁多並且運用大量的短小螺絲固定垂直結構。
https://i.imgur.com/c1mmrW3.jpg

https://i.imgur.com/Nczd6fw.jpg

整潔且有秩序地排列,你在其他牌子的筆記型電腦很難很難看到如此嚴謹的對稱排列,即
便是後來居上的小米/華為都接近但不能百分百仿效結構。
https://i.imgur.com/diSEr1X.jpg

。
https://i.imgur.com/R1syEGP.jpg

https://i.imgur.com/CTOmdTy.jpg

C上面。
https://i.imgur.com/KG6zmgO.jpg

https://i.imgur.com/4WBmG5M.jpg

面,所以延遲可以極大幅度降低。
可以理解Pro/Max用上LPDDR5 而不使用HBM技術,畢竟只有夢幻單熱管散熱,壓不壓得住
可能還在試驗當中。
https://i.imgur.com/reLta1w.jpg

全速運轉,其降溫效果也將會比前代英特爾晶片有明顯降低(不過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英特
爾降不下來)
https://i.imgur.com/vAUf2C5.jpg

==============
其實M1 Pro/Max要挑選和M1有這麼點不一樣。
首先大型工作室(影音)以及大型服務器我其實不太推薦買手持移動的MBP。
畢竟這類不會有移動需求且高強度的輸出影音媒體流,最好的方式還是在桌上型設備完成
(畢竟明年發表的桌上設備是會比這更強大)
為什麼說桌上設備會比較強大,這點可以去看一下最近的英特爾發表的第12代處理器,在
高階的i7/i9所使用的大核已經不會變動了剩餘的就是同面積下的塞下小核心。而小核心
隨之帶來的功耗不可能無腦塞在筆記型電腦上面,這會使得續航大大下降。
然桌上設備不需考慮續航問題,這點眾所皆知,剩餘的只是將核心數堆起來,據今年MBP
的規格切分7種以上,我相信明年的桌上設備肯定會更精彩,有錢沒錢總有一款適合影音
媒體工作流的使用者。
多媒體學生群體說要用上MBP14”/16”,其實我不是不反對,只是我覺得順應學校的課程
走,以及好交差作業,我認為現行階段買11代的Evo設備不是壞選項,更甚至後來會出的1
2代Evo設備。
在Premiere/DaVinci還沒有真的真的優化Metal以外,MBP Pro/Max沒有什麼優勢所在。反
倒我覺得是錢太多不知道要花哪裡。
如果學校適用FCPX,那我更推薦的是MBA而不是任何一款MBP,輕薄且性能強大的同時兼顧
高續航,學生該要的都有了。
有特例的學生在跟我說一下,我評估看看是不是每個多媒體學生都是這樣,至少我身旁的
學生萬元電腦都在用了,不至於這麼慘。
工科工作流,在多核心GPU的加成下,3D渲染肯定是大幅提升使用體驗,除開原本就用不
了macOS的軟體,其實很少工科的使用者會依附在macOS環境下才是,大多身旁都還會有一
台堪用/能用的PC。
編程者,覺得見仁見智欸,有些RD/IT會需要如此強大的效能嗎,我保持中立態度,畢竟
我有時候用上Matlab 2021b雖不及家裡的3900x PC但是工作上需求,我是需要時常移動家
中/公家機關、辦公室等地,不可能天天都在等家中的PC編譯成果才拿出去。
不過我手上的M1既然負荷不了,肯定就是得上M1 Pro等,那有必要去上Max嗎?
我倒覺得不必,畢竟我的需求不在GPU,所以滿血Pro即可滿足。
最後是視吃飯工具為命的影音媒體流創作者,針對有移動需求的工作者,我必須講一下錢
該花還是得花,不論是RAM/SSD容量都是。GPU多寡取決於是否要不要剪輯多項4K/8K素材
,如果你不清楚你的需求該採購哪一種,我建議你可以去看一下對岸的創作者:影視颶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y1R7U7)
==============
講一下接口,最雞肋的果真還是HDMI 2.0。
不上不下的規格,比上不足,比下遺憾,我覺得倒不如用TB4分出一個完整的DP1.4規格還
比較美好,這個接口是回歸眾多接口中我唯一覺得不完美的地方。
大概就是這樣,我要去培養我的冰伊布了。
--
Tags:
MAC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21-11-23T18:03
at 2021-11-23T18:03

By Erin
at 2021-11-24T19:27
at 2021-11-24T19:27

By Michael
at 2021-11-25T20:51
at 2021-11-25T20:51

By Victoria
at 2021-11-26T22:15
at 2021-11-26T22:15

By Ula
at 2021-11-27T23:39
at 2021-11-27T23:39

By Kyle
at 2021-11-29T01:02
at 2021-11-29T01:02

By Brianna
at 2021-11-30T02:26
at 2021-11-30T02:26

By Yuri
at 2021-12-01T03:50
at 2021-12-01T03:50

By Robert
at 2021-12-02T05:14
at 2021-12-02T05:14

By Tom
at 2021-12-03T06:38
at 2021-12-03T06:38

By Ethan
at 2021-12-04T08:02
at 2021-12-04T08:02

By Puput
at 2021-12-05T09:26
at 2021-12-05T09:26

By Isabella
at 2021-12-06T10:50
at 2021-12-06T10:50

By Thomas
at 2021-12-07T12:14
at 2021-12-07T12:14

By Gilbert
at 2021-12-08T13:38
at 2021-12-08T13:38

By Puput
at 2021-12-09T15:01
at 2021-12-09T15:01

By Connor
at 2021-12-10T16:25
at 2021-12-10T16:25

By Lucy
at 2021-12-11T17:49
at 2021-12-11T17:49

By Lauren
at 2021-12-12T19:13
at 2021-12-12T19:13

By Megan
at 2021-12-13T20:37
at 2021-12-13T20:37

By Yuri
at 2021-12-14T22:01
at 2021-12-14T22:01

By Jacky
at 2021-12-15T23:25
at 2021-12-15T23:25

By William
at 2021-12-17T00:49
at 2021-12-17T00:49

By Isabella
at 2021-12-18T02:13
at 2021-12-18T02:13

By Leila
at 2021-12-19T03:37
at 2021-12-19T03:37

By Poppy
at 2021-12-20T05:00
at 2021-12-20T05:00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12-21T06:24
at 2021-12-21T06:24

By Thomas
at 2021-12-22T07:48
at 2021-12-22T07:48

By Audriana
at 2021-12-23T09:12
at 2021-12-23T09:12

By Leila
at 2021-12-24T10:36
at 2021-12-24T10:36

By Barb Cronin
at 2021-12-25T12:00
at 2021-12-25T12:00

By Anthony
at 2021-12-26T13:24
at 2021-12-26T13:24

By Mason
at 2021-12-26T11:11
at 2021-12-26T11:11

By Ina
at 2021-12-27T12:34
at 2021-12-27T12:34

By Anonymous
at 2021-12-26T11:11
at 2021-12-26T11:11

By Yuri
at 2021-12-27T12:34
at 2021-12-27T12:34

By Frederica
at 2021-12-26T11:11
at 2021-12-26T11:11

By Thomas
at 2021-12-27T12:34
at 2021-12-27T12:34

By Todd Johnson
at 2021-12-26T11:11
at 2021-12-26T11:11

By Mia
at 2021-12-27T12:34
at 2021-12-27T12:34
Related Posts
老舊Mac忽然沒辦法進winxp

By Belly
at 2021-11-21T22:45
at 2021-11-21T22:45
有版友使用Unibox嗎

By Bethany
at 2021-11-21T22:17
at 2021-11-21T22:17
Macbook 14" M1 Pro請教

By Ethan
at 2021-11-21T07:16
at 2021-11-21T07:16
macbook 無法充電

By Olga
at 2021-11-20T23:24
at 2021-11-20T23:24
鼠鬚管中英切換

By Ula
at 2021-11-20T23:02
at 2021-11-20T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