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RA ITX組一台瑞典藍電腦吧 - 遊戲機
By Andrew
at 2021-08-28T16:04
at 2021-08-28T16:04
Table of Contents
Fractal Design給人的印象一直是精緻又不失實用性,以人為本的北歐風格對使用者相當
友好。然而筆者從來沒有購買過,因為實在太。大。了。雖然不乏Node202這種經典產品
,畢竟上市很長一段時間了。
ERA ITX是眾多方方正正的機殼之中的異類,機殼正面與兩側都是曲面過度的鋁合金,頂
蓋更是提供木材或玻璃凸顯使用者的品味。可惜的是較差的散熱與兼容令許多玩家卻步,
本來所謂的個性正是由鮮明的優點和缺點交織而成,選擇合適ERA ITX的配置,才能享受
她精美的外表。
https://imgur.com/EMfFW4e
https://imgur.com/RJGjk3M
▲ERA ITX的箱子算是蠻大的。
https://imgur.com/aTQtTIa
▲紙箱內側印滿Fractal Design的新LOGO,也呼應機殼的藍色。
https://imgur.com/zFl6U7g
▲我選的是藍色的版本,配備深色玻璃頂蓋。顏色偏深,比較暗沉,個人覺得非常低調穩
重又很耐看,另外還有白色配木質頂蓋充滿北歐家具Style可選。
https://imgur.com/yqFzuFm
▲前面板提供開機鍵、TYPE-C、兩個USB3.0和耳機孔。
https://imgur.com/iGd1Urm
▲兩面側板都有散熱孔。
https://imgur.com/R3UXwOo
▲尾巴提供一顆8公分風扇。
https://imgur.com/mV0Timw
▲底部沒有採用常見的四支腳設計,而是透過四周細長的開口進風,對散熱有一定影響,
也顯得與眾不同。此外整個底座是塑膠製,與鋁合金有一定的色差,但位置比較低,不容
易察覺。
https://imgur.com/z46rZdw
▲配件盒超大一盒。
https://imgur.com/eu87fuH
▲裡面有玻璃和網孔頂蓋,右手邊是相較之下超小的螺絲配件。
網孔是金屬製的,大大好評。
https://imgur.com/KG7Ziau
▲未裝上頂蓋的頂部還有一層濾網,此層濾網與頂蓋都是磁吸的,拆裝輕而易舉,這點也
是大大好評。
https://imgur.com/RpRIVfT
▲接下來看看水冷,採用ASETEK第六代水泵,性能無庸置疑。一體式水冷市場同質化非常
嚴重,各品牌能拉開差距的大概只有外觀與…信仰(?)。
https://imgur.com/QIvogIJ
▲FD團隊依然加入了一些小巧思,例如風扇&RGB集線器,如此可以在水冷裝上機殼前先將
線整理好。
https://imgur.com/OqAYKQB
▲另外一點是冷排留給螺絲的空間非常夠,這很明顯不是ASETEK公版。不知有多少人看都
沒看就將螺絲鎖到底,然後冷排就漏水了…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冷排厚度達到
31mm(一般為27mm)。對於多數機殼來說無所謂,但放在ERA ITX就有點尷尬(後面會講)。
https://imgur.com/YDYiwCg
▲包裝是熟悉的牛皮紙,扣具也是熟悉的配方。之前就吐槽過這套公版扣具了,AMD平台
用的是主板自帶的扣具,壓力非常不平均,而且難裝難拆。不過FD的人和我說可以跟代理
商申請舊版扣具(四角螺絲)。
https://imgur.com/5F2zaKR
▲Celsius+ S24 Dynamic標配無光風扇,也有ARGB風扇款可選。
https://imgur.com/umUYgvF
▲Ion SFX-L 650W Gold,採用海韻方案的SFX-L電源。SFX-L的優勢在於風扇比SFX大,理
論上更安靜。Ion SFX-L 650W Gold主打UltraFlex DC超軟線材,整線更容易,當初看到
宣傳時覺得蠻有意思的,又粗又大的線材確實是一種折磨,不過實際上手發現只是線徑換
成18AWG的樣子,行銷鬼才啊。規格上18AWG絕對能應付650W的電源,很多訂製模組線也是
使用18AWG。
https://imgur.com/kTiAjXu
https://imgur.com/aQeBf34
https://imgur.com/1y3Axa8
▲Ion SFX-L 650W Gold的散熱孔與外型充滿設計感。
https://imgur.com/QBO1YN2
▲配件的部分該有的都有。
https://imgur.com/9McdJVo
▲接下來就開始裝機吧!
這次的主題為創作主機,採用5800X+RTX3060/祖傳VEGA FE。
https://imgur.com/4GZnKEi
▲感恩大哥讚嘆大哥RTX 3060 XC GAMING,長度20公分的雙風扇顯卡,整體小巧玲瓏,沒
有丐版的寒酸感。
https://imgur.com/Lkmwgqi
▲祖傳亮機卡Radeon™ Vega Frontier Edition,這也是選擇藍色機殼的主因,不過從照
片就可以看出,機殼和顯卡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藍色。
https://imgur.com/aqxtEMD
▲ERA ITX左右側板採快拆設計,頂部磁吸快拆,可惜的是前面板不能拆。
https://imgur.com/OU6nZ8g
▲轉下六顆螺絲可以拆下底座,但沒有意義,因為底部不能裝風扇。
https://imgur.com/XmdH8NZ
▲底部進風口也有防塵網,不需要拆除底座,往上提就可以拉出來清理。
https://imgur.com/pZp5FfK
▲前面板Audio的線非常奔放,這可能是ERA ITX在做工上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
https://imgur.com/4pEcKtU
▲從側板內側可以看出鋁合金的摺痕,即使是內側烤漆沒有一點瑕疵。
https://imgur.com/3B63GQR
▲裝機過程遇到一大問題是電源線會卡到風扇,其實就差那麼一點點,如果冷排少掉4mm
也許就塞的下。
注意右邊的一排螺絲孔位可以調整電源支架的高度,甚至能裝下ATX電源(但是會犧牲240
冷排)。
https://imgur.com/WpDAaNJ
▲第一次裝機的時候我以為SFX-L只能扣在第二低的孔位,只好將上方風扇改為薄扇。以
240薄排來說,薄扇依然能吹透。
https://imgur.com/s5aZz1O
▲此時可以看到電源線還沒貼到顯卡。
就在散熱測試都做完之後,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用25mm風扇和SFX-L搭配,原來SFX-L是可
以裝到最低的鎖孔,只是理線要很有技巧。
https://imgur.com/wqqhv0b
▲這樣看起來協調多了。
接下來重頭理清安裝步驟,並說明一些小細節。
1. CPU、SSD裝上主板,CPU供電與前面板一堆線材可以先接上主板,我通常不會先裝?
體,因為安裝記憶體通常是組裝電腦最簡單的事。
2. CPU供電可以走主板背面,ERA ITX的銅柱特別長,不怕壓到。
https://imgur.com/hPx5gVw
3. 接著將前面板一堆線材紮在前面板上,我們要將這些線藏在電源與前面板的空隙中
https://imgur.com/NqRfgUp
▲電源與前面板的空隙其實蠻大的。
https://imgur.com/fLQwu2s
▲這裡有整個前面板唯一一個固定線座。
4. 安裝電源,將電源線與電源背後的開關打開,電源支架安裝在最低處。
5.整理大部分的線材。
6.將冷排架拆下,安裝上冷排,還不要鎖到機殼上。
7.安裝水冷頭,水管走線是變數最多的,因為每個水冷的設計略有不同,管長、冷頭方向
都會有影響。以Celsius+ S24 Dynamic來說水管特別粗,又偏長,安裝時只能綁在24PIN
線上固定。
https://imgur.com/KMMOW6d
▲還要注意是否會卡到尾部8公分風扇。
https://imgur.com/SCypXD7
▲避免水管卡到8公分風扇,冷排要像圖片中往右靠。
8. 將冷排連同冷排架鎖上機殼。
9. 安裝顯卡(顯卡也可以在水冷之前安裝)。
10.完成。
https://imgur.com/x5BiBoF
▲官方標示ERA ITX可裝下29.5公分長的顯卡,但以VEGA FE 27公分的長度來看已經很勉
強。
https://imgur.com/kh1n68N
▲ERA ITX雖然在正面設計硬碟位,但考量美觀與水冷管,貼在電源上不失一個好選擇。
前述ERA ITX的銅柱特別長,筆者猜測與散熱有關,雖然不易做控制變量測試,但體感背
面的散熱孔確實有風。
https://imgur.com/Tb1rgQe
▲最後補上安裝RTX 3060的圖片,安裝上容易很多,就不細說了,這其實也是筆者比較推
薦的配置。
https://imgur.com/kaVQ1XQ
https://imgur.com/G3RQRgu
https://imgur.com/r2zsHtj
ERA ITX的兼容性以現在巨無霸顯卡時代的標準來說,說不上太好,但這咖機殼實際比視
覺上還小,其底面積與Ncase M1差不多,只是高度高上不少。
最後來看散熱測試:
這次加入3D MARK模擬遊戲使用,未來也會提供3D MARK測試。
AMD RYZEN 5800X BIOS->PBO Enable 滿載約110W
EVGA RTX 3060 XC GAMING 滿載約170W
Celsius+ S24 Dynamic AUTO模式
https://imgur.com/xrQVprV
測試項目AIDA64 FPU、FurMark 4k壓力測試。
https://imgur.com/0mEgEmf
從測試發現使用玻璃頂蓋與網孔頂蓋的溫度差異沒有想像大,性能差距微乎其微。
https://imgur.com/5IDkuHB
https://imgur.com/KymFwva
▲拆除底座,用泡棉和原裝差不多高度。
烤機的過程發現左右側板偏涼,代表有進風,看來銅柱架高似乎有點用處。ERA ITX真正
的問題並不是封死的前面板,也不是側面較少開孔,而是底部的進風口不夠,從拆除底座
測試就可以發現,GPU溫度爆降6~8度。
此外底部不能安裝風扇也是硬傷。
Celsius+ S24 Dynamic有兩種控制水泵的模式,AUTO和PWM。AUTO根據水溫調整水泵,反
應較慢,噪音較低;PWM根據CPU溫度調整,在ROG B550-I預設為全速,以下是兩種模式的
溫度對比。
https://imgur.com/Kk4sG6H
可以發現PWM模式的溫度由於PBO的運作溫度基本沒變,但功耗上限提升10~15W,頻率也有
明顯提升,考慮到Zen3的積熱,PWM的性能提升還是相當明顯的,噪音也低於風扇聲音,
可以忽略。
推薦配置:標準雙槽雙風扇顯卡+240水冷+SFX/SFX-L。
極限配置:暴力鼓風扇+240水冷+SFX/SFX-L。
頂部推薦玻璃或木頭配置,溫度差異不大,真的有必要,磁吸頂蓋也可以輕鬆取下。
結論:
ERA ITX在質感與品質上接近完美,在看慣了四四方方的鐵皮箱子和全身打孔的空氣清淨
機中,絕對能吸引你的眼球,對於發燒玩家來說,或許不能塞入頂級配置又或者高度可玩
性,但對於一台中端遊戲機來說,散熱已經足夠。誠然,務實的中產菁英不會花將近五千
元買一個對性能沒有任何提升的殼。換個想法,反正都要花兩千塊買個普通機殼,加2500
元買個頂級做工絕美外觀的裝飾,會很奢侈嗎?
會不會吹得太過頭了?誠如開頭所寫,DIY主機本是彰顯個性與品味的道具,有人喜歡空氣
機殼,有人喜歡電子花車,也有人喜歡融入家具的電腦,無關對錯,只要挑選適合自己的
就好。
--
喜歡閃閃發光的狐狸https://matters.news/@MapleFoxS
--
友好。然而筆者從來沒有購買過,因為實在太。大。了。雖然不乏Node202這種經典產品
,畢竟上市很長一段時間了。
ERA ITX是眾多方方正正的機殼之中的異類,機殼正面與兩側都是曲面過度的鋁合金,頂
蓋更是提供木材或玻璃凸顯使用者的品味。可惜的是較差的散熱與兼容令許多玩家卻步,
本來所謂的個性正是由鮮明的優點和缺點交織而成,選擇合適ERA ITX的配置,才能享受
她精美的外表。
https://imgur.com/EMfFW4e
https://imgur.com/RJGjk3M
▲ERA ITX的箱子算是蠻大的。
https://imgur.com/aTQtTIa
▲紙箱內側印滿Fractal Design的新LOGO,也呼應機殼的藍色。
https://imgur.com/zFl6U7g
▲我選的是藍色的版本,配備深色玻璃頂蓋。顏色偏深,比較暗沉,個人覺得非常低調穩
重又很耐看,另外還有白色配木質頂蓋充滿北歐家具Style可選。
https://imgur.com/yqFzuFm
▲前面板提供開機鍵、TYPE-C、兩個USB3.0和耳機孔。
https://imgur.com/iGd1Urm
▲兩面側板都有散熱孔。
https://imgur.com/R3UXwOo
▲尾巴提供一顆8公分風扇。
https://imgur.com/mV0Timw
▲底部沒有採用常見的四支腳設計,而是透過四周細長的開口進風,對散熱有一定影響,
也顯得與眾不同。此外整個底座是塑膠製,與鋁合金有一定的色差,但位置比較低,不容
易察覺。
https://imgur.com/z46rZdw
▲配件盒超大一盒。
https://imgur.com/eu87fuH
▲裡面有玻璃和網孔頂蓋,右手邊是相較之下超小的螺絲配件。
網孔是金屬製的,大大好評。
https://imgur.com/KG7Ziau
▲未裝上頂蓋的頂部還有一層濾網,此層濾網與頂蓋都是磁吸的,拆裝輕而易舉,這點也
是大大好評。
https://imgur.com/RpRIVfT
▲接下來看看水冷,採用ASETEK第六代水泵,性能無庸置疑。一體式水冷市場同質化非常
嚴重,各品牌能拉開差距的大概只有外觀與…信仰(?)。
https://imgur.com/QIvogIJ
▲FD團隊依然加入了一些小巧思,例如風扇&RGB集線器,如此可以在水冷裝上機殼前先將
線整理好。
https://imgur.com/OqAYKQB
▲另外一點是冷排留給螺絲的空間非常夠,這很明顯不是ASETEK公版。不知有多少人看都
沒看就將螺絲鎖到底,然後冷排就漏水了…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冷排厚度達到
31mm(一般為27mm)。對於多數機殼來說無所謂,但放在ERA ITX就有點尷尬(後面會講)。
https://imgur.com/YDYiwCg
▲包裝是熟悉的牛皮紙,扣具也是熟悉的配方。之前就吐槽過這套公版扣具了,AMD平台
用的是主板自帶的扣具,壓力非常不平均,而且難裝難拆。不過FD的人和我說可以跟代理
商申請舊版扣具(四角螺絲)。
https://imgur.com/5F2zaKR
▲Celsius+ S24 Dynamic標配無光風扇,也有ARGB風扇款可選。
https://imgur.com/umUYgvF
▲Ion SFX-L 650W Gold,採用海韻方案的SFX-L電源。SFX-L的優勢在於風扇比SFX大,理
論上更安靜。Ion SFX-L 650W Gold主打UltraFlex DC超軟線材,整線更容易,當初看到
宣傳時覺得蠻有意思的,又粗又大的線材確實是一種折磨,不過實際上手發現只是線徑換
成18AWG的樣子,行銷鬼才啊。規格上18AWG絕對能應付650W的電源,很多訂製模組線也是
使用18AWG。
https://imgur.com/kTiAjXu
https://imgur.com/aQeBf34
https://imgur.com/1y3Axa8
▲Ion SFX-L 650W Gold的散熱孔與外型充滿設計感。
https://imgur.com/QBO1YN2
▲配件的部分該有的都有。
https://imgur.com/9McdJVo
▲接下來就開始裝機吧!
這次的主題為創作主機,採用5800X+RTX3060/祖傳VEGA FE。
https://imgur.com/4GZnKEi
▲感恩大哥讚嘆大哥RTX 3060 XC GAMING,長度20公分的雙風扇顯卡,整體小巧玲瓏,沒
有丐版的寒酸感。
https://imgur.com/Lkmwgqi
▲祖傳亮機卡Radeon™ Vega Frontier Edition,這也是選擇藍色機殼的主因,不過從照
片就可以看出,機殼和顯卡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藍色。
https://imgur.com/aqxtEMD
▲ERA ITX左右側板採快拆設計,頂部磁吸快拆,可惜的是前面板不能拆。
https://imgur.com/OU6nZ8g
▲轉下六顆螺絲可以拆下底座,但沒有意義,因為底部不能裝風扇。
https://imgur.com/XmdH8NZ
▲底部進風口也有防塵網,不需要拆除底座,往上提就可以拉出來清理。
https://imgur.com/pZp5FfK
▲前面板Audio的線非常奔放,這可能是ERA ITX在做工上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
https://imgur.com/4pEcKtU
▲從側板內側可以看出鋁合金的摺痕,即使是內側烤漆沒有一點瑕疵。
https://imgur.com/3B63GQR
▲裝機過程遇到一大問題是電源線會卡到風扇,其實就差那麼一點點,如果冷排少掉4mm
也許就塞的下。
注意右邊的一排螺絲孔位可以調整電源支架的高度,甚至能裝下ATX電源(但是會犧牲240
冷排)。
https://imgur.com/WpDAaNJ
▲第一次裝機的時候我以為SFX-L只能扣在第二低的孔位,只好將上方風扇改為薄扇。以
240薄排來說,薄扇依然能吹透。
https://imgur.com/s5aZz1O
▲此時可以看到電源線還沒貼到顯卡。
就在散熱測試都做完之後,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用25mm風扇和SFX-L搭配,原來SFX-L是可
以裝到最低的鎖孔,只是理線要很有技巧。
https://imgur.com/wqqhv0b
▲這樣看起來協調多了。
接下來重頭理清安裝步驟,並說明一些小細節。
1. CPU、SSD裝上主板,CPU供電與前面板一堆線材可以先接上主板,我通常不會先裝?
體,因為安裝記憶體通常是組裝電腦最簡單的事。
2. CPU供電可以走主板背面,ERA ITX的銅柱特別長,不怕壓到。
https://imgur.com/hPx5gVw
3. 接著將前面板一堆線材紮在前面板上,我們要將這些線藏在電源與前面板的空隙中
https://imgur.com/NqRfgUp
▲電源與前面板的空隙其實蠻大的。
https://imgur.com/fLQwu2s
▲這裡有整個前面板唯一一個固定線座。
4. 安裝電源,將電源線與電源背後的開關打開,電源支架安裝在最低處。
5.整理大部分的線材。
6.將冷排架拆下,安裝上冷排,還不要鎖到機殼上。
7.安裝水冷頭,水管走線是變數最多的,因為每個水冷的設計略有不同,管長、冷頭方向
都會有影響。以Celsius+ S24 Dynamic來說水管特別粗,又偏長,安裝時只能綁在24PIN
線上固定。
https://imgur.com/KMMOW6d
▲還要注意是否會卡到尾部8公分風扇。
https://imgur.com/SCypXD7
▲避免水管卡到8公分風扇,冷排要像圖片中往右靠。
8. 將冷排連同冷排架鎖上機殼。
9. 安裝顯卡(顯卡也可以在水冷之前安裝)。
10.完成。
https://imgur.com/x5BiBoF
▲官方標示ERA ITX可裝下29.5公分長的顯卡,但以VEGA FE 27公分的長度來看已經很勉
強。
https://imgur.com/kh1n68N
▲ERA ITX雖然在正面設計硬碟位,但考量美觀與水冷管,貼在電源上不失一個好選擇。
前述ERA ITX的銅柱特別長,筆者猜測與散熱有關,雖然不易做控制變量測試,但體感背
面的散熱孔確實有風。
https://imgur.com/Tb1rgQe
▲最後補上安裝RTX 3060的圖片,安裝上容易很多,就不細說了,這其實也是筆者比較推
薦的配置。
https://imgur.com/kaVQ1XQ
https://imgur.com/G3RQRgu
https://imgur.com/r2zsHtj
ERA ITX的兼容性以現在巨無霸顯卡時代的標準來說,說不上太好,但這咖機殼實際比視
覺上還小,其底面積與Ncase M1差不多,只是高度高上不少。
最後來看散熱測試:
這次加入3D MARK模擬遊戲使用,未來也會提供3D MARK測試。
AMD RYZEN 5800X BIOS->PBO Enable 滿載約110W
EVGA RTX 3060 XC GAMING 滿載約170W
Celsius+ S24 Dynamic AUTO模式
https://imgur.com/xrQVprV
測試項目AIDA64 FPU、FurMark 4k壓力測試。
https://imgur.com/0mEgEmf
從測試發現使用玻璃頂蓋與網孔頂蓋的溫度差異沒有想像大,性能差距微乎其微。
https://imgur.com/5IDkuHB
https://imgur.com/KymFwva
▲拆除底座,用泡棉和原裝差不多高度。
烤機的過程發現左右側板偏涼,代表有進風,看來銅柱架高似乎有點用處。ERA ITX真正
的問題並不是封死的前面板,也不是側面較少開孔,而是底部的進風口不夠,從拆除底座
測試就可以發現,GPU溫度爆降6~8度。
此外底部不能安裝風扇也是硬傷。
Celsius+ S24 Dynamic有兩種控制水泵的模式,AUTO和PWM。AUTO根據水溫調整水泵,反
應較慢,噪音較低;PWM根據CPU溫度調整,在ROG B550-I預設為全速,以下是兩種模式的
溫度對比。
https://imgur.com/Kk4sG6H
可以發現PWM模式的溫度由於PBO的運作溫度基本沒變,但功耗上限提升10~15W,頻率也有
明顯提升,考慮到Zen3的積熱,PWM的性能提升還是相當明顯的,噪音也低於風扇聲音,
可以忽略。
推薦配置:標準雙槽雙風扇顯卡+240水冷+SFX/SFX-L。
極限配置:暴力鼓風扇+240水冷+SFX/SFX-L。
頂部推薦玻璃或木頭配置,溫度差異不大,真的有必要,磁吸頂蓋也可以輕鬆取下。
結論:
ERA ITX在質感與品質上接近完美,在看慣了四四方方的鐵皮箱子和全身打孔的空氣清淨
機中,絕對能吸引你的眼球,對於發燒玩家來說,或許不能塞入頂級配置又或者高度可玩
性,但對於一台中端遊戲機來說,散熱已經足夠。誠然,務實的中產菁英不會花將近五千
元買一個對性能沒有任何提升的殼。換個想法,反正都要花兩千塊買個普通機殼,加2500
元買個頂級做工絕美外觀的裝飾,會很奢侈嗎?
會不會吹得太過頭了?誠如開頭所寫,DIY主機本是彰顯個性與品味的道具,有人喜歡空氣
機殼,有人喜歡電子花車,也有人喜歡融入家具的電腦,無關對錯,只要挑選適合自己的
就好。
--
喜歡閃閃發光的狐狸https://matters.news/@MapleFoxS
--
Tags:
遊戲機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21-09-01T04:47
at 2021-09-01T04:47
By Ula
at 2021-09-03T05:38
at 2021-09-03T05:38
By Victoria
at 2021-09-05T04:56
at 2021-09-05T04:56
By William
at 2021-09-08T00:32
at 2021-09-08T00:32
By Caroline
at 2021-09-09T15:18
at 2021-09-09T15:18
By Victoria
at 2021-09-12T16:19
at 2021-09-12T16:19
By Michael
at 2021-09-14T05:30
at 2021-09-14T05:30
By Irma
at 2021-09-16T14:17
at 2021-09-16T14:17
By Dinah
at 2021-09-20T04:08
at 2021-09-20T04:08
By Rebecca
at 2021-09-22T22:53
at 2021-09-22T22:53
By Ula
at 2021-09-26T02:44
at 2021-09-26T02:44
By Ida
at 2021-09-28T03:43
at 2021-09-28T03:43
By Charlie
at 2021-10-01T17:11
at 2021-10-01T17:11
By Catherine
at 2021-10-03T04:26
at 2021-10-03T04:26
By David
at 2021-10-05T11:12
at 2021-10-05T11:12
By Megan
at 2021-10-05T17:04
at 2021-10-05T17:04
Related Posts
50K遊戲機
By Carol
at 2021-08-28T13:09
at 2021-08-28T13:09
50k遊戲機
By Mason
at 2021-08-28T10:46
at 2021-08-28T10:46
15K內輕度遊戲機
By Heather
at 2021-08-28T03:56
at 2021-08-28T03:56
100k 多工遊戲機
By Bennie
at 2021-08-28T02:49
at 2021-08-28T02:49
38k 遊戲機
By Rebecca
at 2021-08-28T02:05
at 2021-08-28T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