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友的態度 - 喇叭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2-05-19T00:16

Table of Contents

夠格的耳機系統可以聽到很棒的音質、音色、動態、細節等等
但有幾個很大的問題(應該還有,但小弟列出最重要差別最大的三點):

1. 聽不到音場、空間感

很多人聽耳機會以為那就是音場、空間感,其實是很大的誤解
好的音場與空間感,就像真的展開在你眼前一般,而不只是聽到而已
有聽過好的兩聲道、甚至多聲道音響系統的人應該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但絕大多數耳機先天設計就是左右耳罩罩在左右耳上
怎麼聽都是不可能聽到錄音場地的空間在你前方展開

絕大多數人聽耳機系統誤認為的音場與空間感
其實只是錄音中的殘響,但殘響只是聲音細節的一部分
並不等於一般音響系統中所討論的空間感

2. 聽不出完整的結像、定位

絕大多數唱片製作,預設都是提供給兩聲道音響播放使用
(若質疑這結論請先上google圖片搜尋master studio或recording studio)

明明一樣都是兩聲道,耳機跟音響有什麼差別?
差別在於耳機左邊只能聽到錄音中的左聲道、右邊只能聽到右聲道
但音響系統左耳與右耳同時都會聽到左右聲道發出的聲音
而這樣的差別,就會導致結像與定位的結果

好的系統上由於能夠聽到前方有著清楚的結像與定位
加上前述的空間感與音場,搭配起來讓各個樂器與人聲有清楚的層次與分離度
才會有更進階的舞台感與活生感
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進階玩家願意花大把鈔票組三聲道甚至多聲道系統

由於耳機系統沒辦法聽到完整的結像與定位
加上少了前述的音場與空間感,聽不出樂器的深淺與層次感
後續更進階的舞台感與活生感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還是有少部分例如什麼人頭耳錄音或者針對耳機系統的錄音
但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唱片就是透過兩聲道系統製作
不然何必又有人要在耳機系統搞crossover?

3. 感受不到真正的低頻

耳機系統可以輕易的達到夠低的低頻
但那只是代表你能聽到,卻沒辦法"感受"到

一來是真正的低頻,除了能夠聽到之外,還要身體能夠感受到
有聽過好的大型系統的人,就知道真正的低頻不只是搥心肝而已
而是連寒毛都為之撼動的極低頻
這才是聽現場會聽到、感受到"真正"的低頻
舉個極端的例子,大砲在你面前炸開你會只有耳朵聽到20hz的低頻、身體卻沒感覺嗎?

二來是夠好夠清楚的低頻,可以讓空間感又寬又深又遠
但由於前述,耳機系統因為沒辦法呈現空間感,所以低頻延伸再好再清楚也沒用
頂多只能聽到大鼓或管風琴之類樂器的音色與音質

===============

總結以上結論
聽不到音場跟空間感、
聽不出完整的結像與定位、
又感受不到低頻、
這樣還能說是看到hi-end的全貌?
所以別再說什麼xx的百萬系統怎麼跟我的xx耳機相比
一說出來初哥身分就漏陷了

當然耳機也是有幾個好處的
(應該還有更多點,但小弟只能列出最重要的三點)

1. 不受空間影響,縮小許多變因

玩過兩聲道就知道,空間的變因大的驚人
搞空間比搞器材還煩人,細節瑣碎就不提了

2. 可以輕易表現出比音響系統更好的音質、細節、動態等等

一來也是跟空間有關,因為細節往往會被空間反射的間接音覆蓋到
導致音響系統的細節通常無法跟耳機相比,除非你的空間夠大夠好
如果耳朵能更貼著喇叭搞近場聆聽,當然細節會更多
只是就犧牲了前述空間感與音場了

二來是音量,要達到堪聽的音量單體就需要更多更大、擴大機推力需要更強
但如果又要達到相同的音質、細節、動態等等,由此可見要花上多少$$

3. 耳機是全音域單體,不若多音路喇叭有分頻、相位一致等等問題要解決

當然全音域喇叭就沒有上述問題,但依然有其他問題,不多詳述

==========

總之耳機與音響系統兩者差距大矣
但千萬別認為耳機系統到頂就已經是hi-end的全貌
若是如此全世界的發燒友都聽耳機就好了
何必還砸大錢浪費空間買大型系統調整空間?
各大音響品牌都收了、音響展都停辦了
音響雜誌都撤了,評論員都去買Stax旗艦就好,還聽什麼音響?

且拿兩者相比確實是很奇怪
飛機跟汽車一樣都交通工具
但也從來沒人在抱怨"飛機這麼貴又吵又擠又難保養又耗油,怎麼跟我家的Toyota比"
偏偏常常有人會這樣比較 (暈)

ckscorsese:叔叔未看先推 05/19 00:18
maplestory:只能推這篇了:p 05/19 00:25
maplestory:雖然各有優缺點 但根本不能比XD 05/19 00:27
sniper0710:中肯推~ 喇叭系統最吸引我的還是體感音阿... 05/19 00:39
Tosca:推這篇 05/19 00:50
chenshing:拜讀! 05/19 00:54
latajl:難怪我聽耳機總會覺得少了什麼 豁然開朗 05/19 01:00
alpac:推~ 05/19 01:33
VALIS:推! 第3點 只有被炸過才知道厲害啊 05/19 01:38
jackkit:這篇說的很好 低頻不是只聽到基音 還有泛音是靠身體感覺的 05/19 02:41
jackkit:說出我很多想法 只是我文筆太差打不出來 哈 05/19 02:42
lhan:推 不知道有沒有廠家是專推binaural recording的 耳機市場夠 05/19 04:03
lhan:大的話應該還滿有搞頭 不過感覺好像很麻煩 還要算HRTF之類的 05/19 04:05
zeroone1:大推 什麼百萬系統摸不到650邊的評論 讓人莞爾XD 05/19 09:30
richter:推啊~記得友站的 將軍提到喇叭和耳機 下的結論是 05/19 09:38
richter:"請不要拿超跑和小50比,無法比較" 05/19 09:38
littleflat:大推這篇!音響的特色真的就如這篇所說阿!! 05/19 10:12
silentcold:再怎麼像真的也只是像而已啦 05/19 10:23
silentcold:大砲在面前炸開只會死而已 05/19 10:25
Dopin:我在 #1FGWWKvx (Headphone) 就談過耳機的 "音場" 但居然被 05/19 13:58
Dopin:私下寫信戰 說我不懂耳機的 "音場" 我實在不知道怎跟人家講 05/19 13:59
Dopin:喇叭系統跟耳機系統的音場 基準差那麼多 是要怎比較 :p 05/19 13:59
yeahbo:推這句 "請不要拿超跑和小50比,無法比較" XD 05/19 14:19
wuchihsu:推~!! 05/19 16:08
alanzeratul:耳機還有一個優勢,要感受什麼叫動態,錢少很多很多 05/19 19:08
alanzeratul:原來阿胥大有提到了,動態我是感受特別強烈 05/19 19:09
Tosca:其實很多人喜歡把小50拿來當超跑在飆 也是種樂趣! 05/19 19:19
Algg:Tosca你是要引用"你不懂我這台勁戰的價值"嗎?XDDD 05/19 20:03
edcrfvm45:小50玩一玩也超過進口車的錢了 05/19 20:03
GoodFriday:怎麼樓上幾樓接著看覺得有點悲劇了... 05/19 20:14
herroyuilh:理論想太多不論喇叭和耳機限制都太多..就直接聽現場囉! 05/19 22:04
Dopin:我用我的勁戰(改超大...八啦八啦) 貼 十萬跟你換重機 (咦?!) 05/19 22:23
purplesky911:推這篇!!!! 05/19 23:55
※ 編輯: ashkenazy (59.124.68.145), 10/22/2014 17:41:52


All Comments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2-05-20T06:58
叔叔未看先推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2-05-21T13:40
只能推這篇了:p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2-05-22T20:22
雖然各有優缺點 但根本不能比XD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2-05-24T03:05
中肯推~ 喇叭系統最吸引我的還是體感音阿...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12-05-25T09:47
推這篇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12-05-26T16:29
拜讀!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2-05-27T23:11
難怪我聽耳機總會覺得少了什麼 豁然開朗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2-05-29T05:54
推~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2-05-30T12:36
推! 第3點 只有被炸過才知道厲害啊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2-05-31T19:18
這篇說的很好 低頻不是只聽到基音 還有泛音是靠身體感覺的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2-06-02T02:00
說出我很多想法 只是我文筆太差打不出來 哈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2-06-03T08:43
推 不知道有沒有廠家是專推binaural recording的 耳機市場夠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2-06-04T15:25
大的話應該還滿有搞頭 不過感覺好像很麻煩 還要算HRTF之類的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2-06-05T22:07
大推 什麼百萬系統摸不到650邊的評論 讓人莞爾XD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2-06-07T04:49
推啊~記得友站的 將軍提到喇叭和耳機 下的結論是"請不要拿超跑和小50比,無法比較"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2-06-08T11:32
大推這篇!音響的特色真的就如這篇所說阿!!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2-06-09T18:14
再怎麼像真的也只是像而已啦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2-06-11T00:56
大砲在面前炸開只會死而已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2-06-12T07:38
我在 #1FGWWKvx (Headphone) 就談過耳機的 "音場" 但居然被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2-06-13T14:20
私下寫信戰 說我不懂耳機的 "音場" 我實在不知道怎跟人家講喇叭系統跟耳機系統的音場 基準差那麼多 是要怎比較 :p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2-06-14T21:03
推這句 "請不要拿超跑和小50比,無法比較" XD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2-06-16T03:45
推~!!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2-06-17T10:27
耳機還有一個優勢,要感受什麼叫動態,錢少很多很多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2-06-18T17:09
原來阿胥大有提到了,動態我是感受特別強烈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2-06-19T23:52
其實很多人喜歡把小50拿來當超跑在飆 也是種樂趣!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2-06-21T06:34
Tosca你是要引用"你不懂我這台勁戰的價值"嗎?XDDD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2-06-22T13:16
小50玩一玩也超過進口車的錢了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2-06-23T19:58
怎麼樓上幾樓接著看覺得有點悲劇了...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2-06-25T02:41
理論想太多不論喇叭和耳機限制都太多..就直接聽現場囉!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2-06-26T09:23
我用我的勁戰(改超大...八啦八啦) 貼 十萬跟你換重機 (咦?!)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2-06-27T16:05
推這篇!!!!

Edifier M3400 電源壞了?-維修經驗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2-05-18T22:41
/ edifier 維修 找不到有相關維修的訊息 剛好藉這個機會分享一下 送修的經驗 ================================= 可到Edifier官網/聯絡我們 寄信給台灣代理商詢問維修流程or相關事項 http://www.edifier.com.tw/contact ( ...

2K電腦喇叭推薦 2.1聲道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12-05-18T22:18
大家好 小弟有挑幾款較為中意的 Altec VS2721 EDIFIER M3400 EDIFIER M1335 EDIFIER M1380 主要是電影跟聽音樂, 我想應該會在光華買吧,兩個廠牌挑一款 3400跟2721網路上查到大概都2K, 1380 1.5K 133 ...

發燒友的態度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2-05-18T18:15
拿耳機跟喇叭比,有點像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 若以舒適度來說:喇叭andgt;家用耳機andgt;隨身耳機 若以燒錢度來說:喇叭andgt;家用耳機andgt;隨身耳機 若以空間影響來說:喇叭andgt;家用耳機andgt;隨身耳機 若以好弄跟省錢來說:隨身耳機andgt;家用耳機andgt;喇叭 喇叭的 ...

發燒友的態度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2-05-18T07:37
※ 引述《Carollax (更更)》之銘言: : 光那低頻的不協調就讓我對這組號稱百萬的系統感到失望 : 至此我徹底對這系統感到失望,數百萬砸下去是這樣的表現? : 當然我也照實跟親戚說出感想,原本是想能夠互想交流調音 : 沒想到他開始質疑我耳機聽太久,聽感不正確 (小弟不久前還在玩耳機) : → Caro ...

發燒友的態度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2-05-18T01:06
個人建議可以用開闊一些的想法,也去檢視你自己是不是也在你說的心態中... 1andgt;本人今年剛過四十,慢慢發現,人的各種機能是會下降或說變化的。 你的身體的聽感能力,是一定跟有能力買幾百萬音響的人有所不同。 2andgt;本人除了發燒測試片不聽,從古典、爵士、搖滾、後搖都聽, 發現每一種音樂所合適的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