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聽喇叭? - 喇叭
By Blanche
at 2010-07-13T09:00
at 2010-07-13T09:0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olebird (單車命)》之銘言:
: 最近開始對家用系統有點興趣
哦哦哦 歡迎入坑 :)
: 看到拍賣上不管高低檔
: 有些都標榜"監聽喇叭"
我只能說 這是文字遊戲 真正的監聽喇叭 可能不會是我們的首要選擇
這些 "拍賣上" 所示的喇叭 可能只是要強調 它們符合 "Hi-Fi" 重播的能力 也
就是 c 兄所謂的原音重現 不過說真的 現在的音響要能符合 Hi-Fi 也不是件簡
單的事 現在的大部份的聲音 (包括錄音與音響器材) 都被修得太超過了 (因為
聽眾口味問題 Orz)
個人大膽地 更進一步的說 這些喇叭 很多都不是真的 "監聽喇叭"
: 在平常玩車用系統沒聽過這個名詞
因為大概不會有太多人把車子當錄音室之類使用 :) 所以市場取向下 就沒什麼
人會去做了 但是我對於許多汽車隔音做得非常誇張 每每都肅然起敬 Orz
: google了一下才知道是錄音室要求原音重現用的喇叭
是的 您的結論是正確的 真正的監聽叭 不是給一般人聽的 不過也有喜歡監聽系
統的一般人 這是不爭的事實 :)
監聽系統 不管是耳機 或是喇叭 都有幾個比較常見的特性 第一個就是久聽不累
錄音師 混音師 現場錄製或是後製 在變更或是比對這些 原始/已改過 音樂資料
時 他們需要的是聽出音樂是不是在他們的需求狀態
這類系統的聲音 絕對沒有清亮的高頻延伸 不會有讓人覺得感動到不行的中頻人
聲 更不會有震撼力滿點的低音甚至超低音(我們假設這裡算超低音算 60Hz 以下
好了) 這時聽起來的低頻 可能就是 ㄆㄆ 咚咚 (可是基本上現場聽到什麼聲音
錄音再重播還原就可以什麼聲音 是基本需求) 然而 這類聲音 對我們常人來說
僅是非常鬆散的低音 甚至可以說 完全不太可能符合主流需要 (試想 一個定音
鼓敲下去是 "不該有" 震天撼地的效果才對 一個吉他聲音 "也不會" 亮到噹噹
叫 可是 現在的 ??-End 系統 ... 就是愛搞這套 /.\)
監聽系統簡單的說就是專業使用者的罐頭工具 能長期使用 不易損壞 聲音參考
性高 (這些專家靠著聽這些 "平到不行" 的聲音 往往就可以去推估在一般使用
者的系統中 會有怎樣的表現能力) 每位專家喜歡的工具不見得一樣 但是這些
工具常常並不適用於一般人
: 但看了看它的能力....就算是Dynaudio的BM5
: 也只有50~20khz的能力而已
昨天有網兄來家裡 我當時在聽的也只是個 80~20K 的小叭 (中低音單體 100mm
約 4 吋 <小一點點>) 而已 :) 低音的質不見得只看響應頻率而已 實聽下符合
個人感覺 我想其實蠻重要的
: 面對現在一些動不動就2X~30hz在跑的歌
: 這樣的喇叭有辦法真的達到監聽的效果嗎?
最近我跟 m 兄真正的請教 "鑑聽" 一詞 跟 "監聽" 不同的點到底在那裡 他告
訴我鑑聽是專指 "鑑賞聆聽" (我也不知這詞何時開始使用 我一開始還認為這
是個筆誤 :p) 簡單的說符合我們一般人聽音樂的需求 所以通常(只是通常 總
會有特殊狀況) 我們會需要買的是 "鑑聽" 系統而不會是 "監聽" 系統
至於 如果監聽喇叭低頻沉不下去 (但耳機往往沒這類問題) 那這些專家怎樣去
"監聽" 呢 ? 因為錄音時當發出較沉的低音時 實際錄音時還可能會同時錄進更
低的聲音波段 這當然涉及個人的經驗 甚至在後製時 把低音更加料進去 對這些
人來說 聽 "到" 不見得是他們的全部主旨 他們 "知道" 反而比較重要 至於如
何拿捏與掌握 這部份我完全外行還是就此止步 :)
最後當音樂處理好以後 正常狀況下 當然還是會到一般系統放看看啦 我相信專
業老練的高手就是可以減少後製完成後 還需要重跑甚至免除 流程的次數與必要
: 還是通常都會另外再加一顆開孔低音來打低頻?
一般家用為了補足低頻的不足 或是純是增加爽度 大家常會使用另外的低音喇叭
來外加於原本的喇叭系統上 跟車用系統是一樣的意思 至於叭本身是不是開孔就
不一定 不過目前反射孔設計的低音叭比例上確實是蠻高的 當然也有所謂的密閉
式箱體設計 端看廠商的理念與主旨
: 麻煩各位大大為小弟釋懷囉
就我個人所知 並非特殊設計的狀況下 就算是 12 吋單體也很難在耗損 3dB 的
情況下 發出沉到 25 Hz 的低音 至於一般 10 吋 更是大概只有 38~45 Hz左右
的水準 許多巨大 15 吋 (一般到 21~28 Hz) 甚至尺寸更大超低音叭 或許可以
逼近甚至超越於 20 Hz 的極限 但是過大的單體 衝程速度往往不夠快 造成會
拖低音( 一般我們叫他 速度不足) 或是 低音音感混亂 等等的問題
所以家用系統實作上 所謂的超低音往往只在 8~12 吋之譜 也就是說實際上 3dB
的下限 落在 30 Hz 甚至 45 Hz 以上 至於他們能不能 "發出" 2X Hz 的超低音
有的應該是可以 端看單體與音箱的設計方式 只是這麼低頻的聲音
-- 能發出的音量 --
有多大 很嚴肅地 低音單體大小的天限 會決定他的極限 許多叭用瓦數來補足音
量上面的不足 但是由於單體設計就是不能發出平直的響應 (靠喇叭內阻抗的調
整可以修正不平直的問題 但畢竟有極限) 所以在限界範圍外音量就是會往下掉
至於 發出 "適度且爽度滿點" 的低音 比 "單純讓人覺得音壓音量足夠" 的低音
實作上的難度 是高了那麼一點 就因為這點 所以不實際聆聽比較過 真的不好找
到自己喜歡的超低音
許多產品 尤其是兩岸 響應頻率都寫的有點誇大 (一般默許是 -3dB 有的甚至不
標示就 -6dB 甚至還亂寫的) 其實就我個人主觀的經驗 大概到 50 Hz 左右的能
穩定發出的低音就很有感覺了 如果非要發出震撼力滿點的超大迫力超低音 正常
狀況下 不是買超巨大落地叭 不然就是直接買外加的重低音系統
然而 雖然一般不常提及 但其實低音也是有音色搭配的問題 能 面面俱到 實在
是 有點困難
家用環繞系統的器材還有超低音的問題 板上的 h 板主是高手 可以詢問他 :)
修改原因 : 許都 -> 許多
第一段關於文字遊戲的敘述
錄音室關於低音的描述
100cm -> 100mm (嚇)
--
: 最近開始對家用系統有點興趣
哦哦哦 歡迎入坑 :)
: 看到拍賣上不管高低檔
: 有些都標榜"監聽喇叭"
我只能說 這是文字遊戲 真正的監聽喇叭 可能不會是我們的首要選擇
這些 "拍賣上" 所示的喇叭 可能只是要強調 它們符合 "Hi-Fi" 重播的能力 也
就是 c 兄所謂的原音重現 不過說真的 現在的音響要能符合 Hi-Fi 也不是件簡
單的事 現在的大部份的聲音 (包括錄音與音響器材) 都被修得太超過了 (因為
聽眾口味問題 Orz)
個人大膽地 更進一步的說 這些喇叭 很多都不是真的 "監聽喇叭"
: 在平常玩車用系統沒聽過這個名詞
因為大概不會有太多人把車子當錄音室之類使用 :) 所以市場取向下 就沒什麼
人會去做了 但是我對於許多汽車隔音做得非常誇張 每每都肅然起敬 Orz
: google了一下才知道是錄音室要求原音重現用的喇叭
是的 您的結論是正確的 真正的監聽叭 不是給一般人聽的 不過也有喜歡監聽系
統的一般人 這是不爭的事實 :)
監聽系統 不管是耳機 或是喇叭 都有幾個比較常見的特性 第一個就是久聽不累
錄音師 混音師 現場錄製或是後製 在變更或是比對這些 原始/已改過 音樂資料
時 他們需要的是聽出音樂是不是在他們的需求狀態
這類系統的聲音 絕對沒有清亮的高頻延伸 不會有讓人覺得感動到不行的中頻人
聲 更不會有震撼力滿點的低音甚至超低音(我們假設這裡算超低音算 60Hz 以下
好了) 這時聽起來的低頻 可能就是 ㄆㄆ 咚咚 (可是基本上現場聽到什麼聲音
錄音再重播還原就可以什麼聲音 是基本需求) 然而 這類聲音 對我們常人來說
僅是非常鬆散的低音 甚至可以說 完全不太可能符合主流需要 (試想 一個定音
鼓敲下去是 "不該有" 震天撼地的效果才對 一個吉他聲音 "也不會" 亮到噹噹
叫 可是 現在的 ??-End 系統 ... 就是愛搞這套 /.\)
監聽系統簡單的說就是專業使用者的罐頭工具 能長期使用 不易損壞 聲音參考
性高 (這些專家靠著聽這些 "平到不行" 的聲音 往往就可以去推估在一般使用
者的系統中 會有怎樣的表現能力) 每位專家喜歡的工具不見得一樣 但是這些
工具常常並不適用於一般人
: 但看了看它的能力....就算是Dynaudio的BM5
: 也只有50~20khz的能力而已
昨天有網兄來家裡 我當時在聽的也只是個 80~20K 的小叭 (中低音單體 100mm
約 4 吋 <小一點點>) 而已 :) 低音的質不見得只看響應頻率而已 實聽下符合
個人感覺 我想其實蠻重要的
: 面對現在一些動不動就2X~30hz在跑的歌
: 這樣的喇叭有辦法真的達到監聽的效果嗎?
最近我跟 m 兄真正的請教 "鑑聽" 一詞 跟 "監聽" 不同的點到底在那裡 他告
訴我鑑聽是專指 "鑑賞聆聽" (我也不知這詞何時開始使用 我一開始還認為這
是個筆誤 :p) 簡單的說符合我們一般人聽音樂的需求 所以通常(只是通常 總
會有特殊狀況) 我們會需要買的是 "鑑聽" 系統而不會是 "監聽" 系統
至於 如果監聽喇叭低頻沉不下去 (但耳機往往沒這類問題) 那這些專家怎樣去
"監聽" 呢 ? 因為錄音時當發出較沉的低音時 實際錄音時還可能會同時錄進更
低的聲音波段 這當然涉及個人的經驗 甚至在後製時 把低音更加料進去 對這些
人來說 聽 "到" 不見得是他們的全部主旨 他們 "知道" 反而比較重要 至於如
何拿捏與掌握 這部份我完全外行還是就此止步 :)
最後當音樂處理好以後 正常狀況下 當然還是會到一般系統放看看啦 我相信專
業老練的高手就是可以減少後製完成後 還需要重跑甚至免除 流程的次數與必要
: 還是通常都會另外再加一顆開孔低音來打低頻?
一般家用為了補足低頻的不足 或是純是增加爽度 大家常會使用另外的低音喇叭
來外加於原本的喇叭系統上 跟車用系統是一樣的意思 至於叭本身是不是開孔就
不一定 不過目前反射孔設計的低音叭比例上確實是蠻高的 當然也有所謂的密閉
式箱體設計 端看廠商的理念與主旨
: 麻煩各位大大為小弟釋懷囉
就我個人所知 並非特殊設計的狀況下 就算是 12 吋單體也很難在耗損 3dB 的
情況下 發出沉到 25 Hz 的低音 至於一般 10 吋 更是大概只有 38~45 Hz左右
的水準 許多巨大 15 吋 (一般到 21~28 Hz) 甚至尺寸更大超低音叭 或許可以
逼近甚至超越於 20 Hz 的極限 但是過大的單體 衝程速度往往不夠快 造成會
拖低音( 一般我們叫他 速度不足) 或是 低音音感混亂 等等的問題
所以家用系統實作上 所謂的超低音往往只在 8~12 吋之譜 也就是說實際上 3dB
的下限 落在 30 Hz 甚至 45 Hz 以上 至於他們能不能 "發出" 2X Hz 的超低音
有的應該是可以 端看單體與音箱的設計方式 只是這麼低頻的聲音
-- 能發出的音量 --
有多大 很嚴肅地 低音單體大小的天限 會決定他的極限 許多叭用瓦數來補足音
量上面的不足 但是由於單體設計就是不能發出平直的響應 (靠喇叭內阻抗的調
整可以修正不平直的問題 但畢竟有極限) 所以在限界範圍外音量就是會往下掉
至於 發出 "適度且爽度滿點" 的低音 比 "單純讓人覺得音壓音量足夠" 的低音
實作上的難度 是高了那麼一點 就因為這點 所以不實際聆聽比較過 真的不好找
到自己喜歡的超低音
許多產品 尤其是兩岸 響應頻率都寫的有點誇大 (一般默許是 -3dB 有的甚至不
標示就 -6dB 甚至還亂寫的) 其實就我個人主觀的經驗 大概到 50 Hz 左右的能
穩定發出的低音就很有感覺了 如果非要發出震撼力滿點的超大迫力超低音 正常
狀況下 不是買超巨大落地叭 不然就是直接買外加的重低音系統
然而 雖然一般不常提及 但其實低音也是有音色搭配的問題 能 面面俱到 實在
是 有點困難
家用環繞系統的器材還有超低音的問題 板上的 h 板主是高手 可以詢問他 :)
修改原因 : 許都 -> 許多
第一段關於文字遊戲的敘述
錄音室關於低音的描述
100cm -> 100mm (嚇)
--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0-07-15T18:09
at 2010-07-15T18:09
By Erin
at 2010-07-18T03:18
at 2010-07-18T03:18
By Queena
at 2010-07-20T12:26
at 2010-07-20T12:26
By Dorothy
at 2010-07-22T21:35
at 2010-07-22T21:35
By David
at 2010-07-25T06:44
at 2010-07-25T06:44
By Xanthe
at 2010-07-27T15:53
at 2010-07-27T15:5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0-07-30T01:02
at 2010-07-30T01:02
By Cara
at 2010-08-01T10:10
at 2010-08-01T10:10
By Genevieve
at 2010-08-03T19:19
at 2010-08-03T19:19
By Jacky
at 2010-08-06T04:28
at 2010-08-06T04:28
By Iris
at 2010-08-08T13:37
at 2010-08-08T13:37
By Leila
at 2010-08-10T22:46
at 2010-08-10T22:46
By Poppy
at 2010-08-13T07:54
at 2010-08-13T07:54
By Elma
at 2010-08-15T17:03
at 2010-08-15T17:03
By Rae
at 2010-08-18T02:12
at 2010-08-18T02:12
By Frederic
at 2010-08-20T11:21
at 2010-08-20T11:21
By Eartha
at 2010-08-22T20:30
at 2010-08-22T20:30
By James
at 2010-08-25T05:39
at 2010-08-25T05:39
By Zora
at 2010-08-27T14:47
at 2010-08-27T14:47
By Isabella
at 2010-08-29T23:56
at 2010-08-29T23:56
By Emily
at 2010-09-01T09:05
at 2010-09-01T09:05
By Irma
at 2010-09-03T18:14
at 2010-09-03T18:14
By Hedwig
at 2010-09-06T03:23
at 2010-09-06T03:23
Related Posts
監聽喇叭?
By Necoo
at 2010-07-13T01:19
at 2010-07-13T01:19
關於Edifier S530D and S530B
By Eden
at 2010-07-13T00:32
at 2010-07-13T00:32
喇叭偶爾會有雜音
By Margaret
at 2010-07-12T22:43
at 2010-07-12T22:43
請問有關喇叭改供電方式(乾電池->usb or 110v)
By Dora
at 2010-07-12T21:08
at 2010-07-12T21:08
請幫我推薦千元以內兩件式喇叭
By Vanessa
at 2010-07-12T20:41
at 2010-07-12T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