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Intel架構日用一張圖回顧15年來 - 3C
By Isla
at 2018-12-17T21:13
at 2018-12-17T21:13
Table of Contents
硬科技:Intel架構日用一張圖回顧15年來的Intel歷史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9858
美國時間12月12日,Intel在「Intel架構日 (Intel Architecture Day)」洋洋灑灑的公
佈一大串未來產品的計畫時程,包含了延宕已久的10nm (代號1274) 與7nm製程 (代號
1276)、自2015年的Skylake至今總算有所更新的Core微架構 ”Sunny Cove”、新的Atom
微架構 “Tremont”、號稱具備1T Flops運算能量的第十一代內顯,以及3D晶片封裝技
術 “Foveros” (代號P1222)。
大概是擠牙膏擠太久了,Intel一口氣「跳樓大放送」的驚天之舉,使得科技媒體的Intel
相關報導重現了多年未見的盛況,連先前執行長因辦公室戀情醜聞而下台都沒這麼熱鬧。
但筆者並不打算在此去談論這些已被無數國外科技媒體、寫到滴水不漏鉅細靡遺的技術細
節,而是好好的跟著各位科科一同回顧Intel這間公司這十五年來發生的好事。
以「湖泊」系列命名之後 Intel計畫以「海灣」系列作為新處理器架構名稱
「Intel是一間製程導向、以『製造』作為思考出發點的企業」算是某種約定俗成的印板
印象,不過Intel吃了誠實豆沙包、用如此簡單扼要的一張同心圓,幾乎如同裸奔般的坦
蕩蕩展現他們眼中的「技術位階」,這還倒是第一次,不借題發揮一下實在說不過去。由
內到外,讓我們來一條一條的慢慢品頭論足。
製程 (Process):製程皇帝大,這家公司一旦出包,第一個被檢討的一定是製造。Intel
在Pentium 4時代,被AMD用K8「巨鎚 (Hammer)」狠狠的海扁一頓後,CNet某篇採訪Intel
的報導,塞滿了Intel某些大老紛紛表示「一定是製造出了問題」,讓筆者看的非常無言
,Intel的64位元指令集策略失當,到底關製程什麼事?
架構 (Architecture):自從放棄IA-64後,x86指令集相容性與「IA軟體資產」就昇華成
Intel的「登山寶訓」,什麼事情x86都可以搞定,這世界一定要「x86 Everywhere」,也
讓Intel變成名副其實的「x86義和團」,接著就是無論將x86處理器投入哪個新興領域,
如手機、平板、機上盒、顯示卡、GPGPU,幾乎無往而不失敗。
記憶體 (Memory):曾經有人開過一個玩笑,Intel最大的業務不是製造處理器核心,而是
生產快取記憶體。低延遲、高容量的快取記憶體,與高效率的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依舊
是Intel壓制其他競爭對手的最重要利器。也許吧。
互連架構 (Interconnect):這個跟整個記憶體子系統密不可分,至於Intel的QPI和UPI「
起源」於Alpha EV7這件事,早就是業界公開的祕密了。
安全性 (Security):看在幽靈 (Spectre) 和熔斷 (Meltdown) 的份上,科科們就不要懷
疑Intel這些處理器架構師的「堅強賭性」了。
軟體 (Software):雖然Intel自家編譯器做的還不錯,但軟體能力不足就是Intel難以將
x86推入非個人電腦領域的最大障礙,因為都需要高度的軟硬整合,偏偏這些又都是Intel
的最大罩門,被放在最外圈完全合情合理。
科科們如感興趣,可參考筆者撰寫於超過十四年前的舊文,後來好像還曾在PC Shopper發
表另一篇2.0版,該再寫新的版本嗎?
2004春季IDF特別報導- 半導體巨人的獨特思維模式
接著就是Intel在2015年,Intel放棄了從2006年啟動的「小步快跑」,將「新架構」和「
新製程」拖鉤的「鐘擺 (Tick-Tock)」。當初Intel之所以採取鐘擺策略,原因不外乎在
2003年同時導入大改版NetBurst微架構 “Prescott” 和代號P1262的90nm製程,結果如
各位科科所熟知的,造就Intel x86處理器發展史上最壯烈的慘敗 (反觀同樣90nm製程的
Pentium M “Dothan” 就平安無事),也因此讓新架構和新製程分而治之,降低產品研發
的風險,並藉由龐大研發資源拖垮AMD。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何Intel又要放棄鐘擺戰略?Skylake微架構和14nm製程一用就好幾年
?除了主要競爭對手AMD失去抵抗力外,如此緊湊的節奏,不但提高研發成本,加重庫存
壓力,更激增了先進晶圓廠的建造費用,難以回收天文數字般的投資。從Sunny Cove開始
,Intel變相重新回到「新製程 = 新架構」的老路,這也許也是10nm產品線推出進度被延
遲的主因之一。
但這是否也意味著,Intel將有機會再重演一次Prescott的戲碼?筆者認為是不會,畢竟
NetBurst末期和推土機家族的教訓殷鑑不遠,這年頭大家都很怕死,紛紛先求不傷身體再
講求效果,Intel和AMD雙方的「維穩」策略簡直半斤八兩,沒人有那個膽子搞出激進的處
理器微架構,Sunny Cove相較於Zen2,也就僅僅帳面上看起來IPC可能會比較高而已,將
L1資料快取容量擴張到48kB搞不好影響還比較大。
唯一值得觀察的地方是,AMD已經下定決心多晶片封裝「包水餃」包到底,擺明要犧牲利
潤,藉由核心數目優勢 (如包兩顆台積電7nm 8核心Chiplet和一顆GF 14nm I/O處理器的
16核) 與產品上市速度對付Intel,首度引進Sunny Cove的Ice Lake家族趕的上嗎?還會
突然出現新的意外事件嗎?請各位科科拭目以待。
--
--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9858
美國時間12月12日,Intel在「Intel架構日 (Intel Architecture Day)」洋洋灑灑的公
佈一大串未來產品的計畫時程,包含了延宕已久的10nm (代號1274) 與7nm製程 (代號
1276)、自2015年的Skylake至今總算有所更新的Core微架構 ”Sunny Cove”、新的Atom
微架構 “Tremont”、號稱具備1T Flops運算能量的第十一代內顯,以及3D晶片封裝技
術 “Foveros” (代號P1222)。
大概是擠牙膏擠太久了,Intel一口氣「跳樓大放送」的驚天之舉,使得科技媒體的Intel
相關報導重現了多年未見的盛況,連先前執行長因辦公室戀情醜聞而下台都沒這麼熱鬧。
但筆者並不打算在此去談論這些已被無數國外科技媒體、寫到滴水不漏鉅細靡遺的技術細
節,而是好好的跟著各位科科一同回顧Intel這間公司這十五年來發生的好事。
以「湖泊」系列命名之後 Intel計畫以「海灣」系列作為新處理器架構名稱
「Intel是一間製程導向、以『製造』作為思考出發點的企業」算是某種約定俗成的印板
印象,不過Intel吃了誠實豆沙包、用如此簡單扼要的一張同心圓,幾乎如同裸奔般的坦
蕩蕩展現他們眼中的「技術位階」,這還倒是第一次,不借題發揮一下實在說不過去。由
內到外,讓我們來一條一條的慢慢品頭論足。
製程 (Process):製程皇帝大,這家公司一旦出包,第一個被檢討的一定是製造。Intel
在Pentium 4時代,被AMD用K8「巨鎚 (Hammer)」狠狠的海扁一頓後,CNet某篇採訪Intel
的報導,塞滿了Intel某些大老紛紛表示「一定是製造出了問題」,讓筆者看的非常無言
,Intel的64位元指令集策略失當,到底關製程什麼事?
架構 (Architecture):自從放棄IA-64後,x86指令集相容性與「IA軟體資產」就昇華成
Intel的「登山寶訓」,什麼事情x86都可以搞定,這世界一定要「x86 Everywhere」,也
讓Intel變成名副其實的「x86義和團」,接著就是無論將x86處理器投入哪個新興領域,
如手機、平板、機上盒、顯示卡、GPGPU,幾乎無往而不失敗。
記憶體 (Memory):曾經有人開過一個玩笑,Intel最大的業務不是製造處理器核心,而是
生產快取記憶體。低延遲、高容量的快取記憶體,與高效率的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依舊
是Intel壓制其他競爭對手的最重要利器。也許吧。
互連架構 (Interconnect):這個跟整個記憶體子系統密不可分,至於Intel的QPI和UPI「
起源」於Alpha EV7這件事,早就是業界公開的祕密了。
安全性 (Security):看在幽靈 (Spectre) 和熔斷 (Meltdown) 的份上,科科們就不要懷
疑Intel這些處理器架構師的「堅強賭性」了。
軟體 (Software):雖然Intel自家編譯器做的還不錯,但軟體能力不足就是Intel難以將
x86推入非個人電腦領域的最大障礙,因為都需要高度的軟硬整合,偏偏這些又都是Intel
的最大罩門,被放在最外圈完全合情合理。
科科們如感興趣,可參考筆者撰寫於超過十四年前的舊文,後來好像還曾在PC Shopper發
表另一篇2.0版,該再寫新的版本嗎?
2004春季IDF特別報導- 半導體巨人的獨特思維模式
接著就是Intel在2015年,Intel放棄了從2006年啟動的「小步快跑」,將「新架構」和「
新製程」拖鉤的「鐘擺 (Tick-Tock)」。當初Intel之所以採取鐘擺策略,原因不外乎在
2003年同時導入大改版NetBurst微架構 “Prescott” 和代號P1262的90nm製程,結果如
各位科科所熟知的,造就Intel x86處理器發展史上最壯烈的慘敗 (反觀同樣90nm製程的
Pentium M “Dothan” 就平安無事),也因此讓新架構和新製程分而治之,降低產品研發
的風險,並藉由龐大研發資源拖垮AMD。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何Intel又要放棄鐘擺戰略?Skylake微架構和14nm製程一用就好幾年
?除了主要競爭對手AMD失去抵抗力外,如此緊湊的節奏,不但提高研發成本,加重庫存
壓力,更激增了先進晶圓廠的建造費用,難以回收天文數字般的投資。從Sunny Cove開始
,Intel變相重新回到「新製程 = 新架構」的老路,這也許也是10nm產品線推出進度被延
遲的主因之一。
但這是否也意味著,Intel將有機會再重演一次Prescott的戲碼?筆者認為是不會,畢竟
NetBurst末期和推土機家族的教訓殷鑑不遠,這年頭大家都很怕死,紛紛先求不傷身體再
講求效果,Intel和AMD雙方的「維穩」策略簡直半斤八兩,沒人有那個膽子搞出激進的處
理器微架構,Sunny Cove相較於Zen2,也就僅僅帳面上看起來IPC可能會比較高而已,將
L1資料快取容量擴張到48kB搞不好影響還比較大。
唯一值得觀察的地方是,AMD已經下定決心多晶片封裝「包水餃」包到底,擺明要犧牲利
潤,藉由核心數目優勢 (如包兩顆台積電7nm 8核心Chiplet和一顆GF 14nm I/O處理器的
16核) 與產品上市速度對付Intel,首度引進Sunny Cove的Ice Lake家族趕的上嗎?還會
突然出現新的意外事件嗎?請各位科科拭目以待。
--
→ iforcei:但有一次他的大鍋湯竟撈到一隻有點大隻的小強,但我還是 12/22 21:55
推 bigheadlain:射了12/22 21:56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Edwina
at 2018-12-21T21:11
at 2018-12-21T21:11
By Zora
at 2018-12-23T01:54
at 2018-12-23T01:54
By Charlie
at 2018-12-25T11:24
at 2018-12-25T11:24
By Anonymous
at 2018-12-28T22:22
at 2018-12-28T22:22
By Selena
at 2018-12-30T22:42
at 2018-12-30T22:42
By Sandy
at 2019-01-03T20:29
at 2019-01-03T20:29
By Regina
at 2019-01-05T19:24
at 2019-01-05T19:24
By Kumar
at 2019-01-10T18:44
at 2019-01-10T18:44
By Edith
at 2019-01-15T17:40
at 2019-01-15T17:40
By Edwina
at 2019-01-18T12:29
at 2019-01-18T12:29
By Ida
at 2019-01-19T19:24
at 2019-01-19T19:24
By Kristin
at 2019-01-20T22:11
at 2019-01-20T22:11
By Caroline
at 2019-01-23T09:51
at 2019-01-23T09:51
By Rachel
at 2019-01-23T16:19
at 2019-01-23T16:19
By Thomas
at 2019-01-24T10:02
at 2019-01-24T10:02
By Callum
at 2019-01-24T21:42
at 2019-01-24T21:42
By Agnes
at 2019-01-28T06:56
at 2019-01-28T06:56
By Isla
at 2019-01-29T03:51
at 2019-01-29T03:51
By Puput
at 2019-01-29T17:33
at 2019-01-29T17:33
By Gary
at 2019-02-01T07:27
at 2019-02-01T07:27
Related Posts
20k 升級影音文書機
By Bethany
at 2018-12-17T20:51
at 2018-12-17T20:51
28k威力導演機
By Dinah
at 2018-12-17T20:41
at 2018-12-17T20:41
13k輕度遊戲多工機
By Adele
at 2018-12-17T20:19
at 2018-12-17T20:19
ASUS X470-F BIOS 更新 AGESA 1006
By Brianna
at 2018-12-17T20:01
at 2018-12-17T20:01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幫浦換新推薦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2-17T19:56
at 2018-12-17T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