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裝置未來在醫療應用及收集生理數據 - 手機討論

By Lauren
at 2019-09-27T14:50
at 2019-09-27T14:50
Table of Contents
穿戴式裝置未來在醫療應用及收集生理數據
http://bit.ly/2nBRIUr
根據IDTechEx針對48種不同穿戴式技術產品類型進行研究,發現高達40%的穿戴式裝置是屬於醫療設備類型。其中,包括傳統類型的助聽器,心臟裝置(如Holter監視器)和胰島素泵,以及新型態的裝置,如用於糖尿病患者的連續血糖監測儀(CGM),新的電子皮膚貼片和新興的穿戴式醫療器械等。
IDTechEx發現20種穿戴式醫療設備產品從2010年至2019年期間,每年的年營收成長至100億美元,約佔2019年所有穿戴式裝置營收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有愈來愈多公司希望利用穿戴式裝置所獲得的數據用於醫療保健情境。透過收集臨床試驗數據,來進行某些疾病的早期診斷,以激勵人們獲得更棒的健康生活。其實,智慧手錶就屬於這一類型的代表,只不過其目前在醫療領域只有少部分裝置擁有這些功能。例如,第四代蘋果手錶的推出獲得了FDA對各種心臟監測能力的許可。
此外,其他類似相同功能的智慧手錶也正在開發中,一旦該產品確定是用於醫療環境之中,其一開始時就會遵守FDA的監管指南,也強化了其未來產品的走向。
然而,不僅僅是智慧手錶被吹捧為醫療裝置生態系統的潛在貢獻者。IDTechEx認為智慧服裝等新興領域,即使現今仍在醫療領域應用處於相對初級階段,但有愈來愈多關鍵參與者進入該領域,並強化電子紡織產品的技術。例如,加拿大Myant已經與各種參與者(例如Mayo Clinic,ZOLL和其他人)進行了戰略合作,旨在讓他們的智慧服裝產品獲得FDA批准。其特性包括重要器官訊號監測(心跳,呼吸,血壓等),電子肌肉刺激(EMS)和受傷復原加熱器,以及整合型的化學感測器等。
既然許多專家都認為穿戴式裝置的未來是在醫療,但是有多少醫療的未來是依賴穿戴式裝置呢?其實,穿戴式裝置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提供方便且具移動性的選項之一,甚至更能針對需要特別照顧的家庭提供具備身體接觸的感測器裝置。更多對醫療未來前景的觀察家發現遠程監控對幾種醫療情況非常有用。目前有許多公司正在努力對不同的健康狀況進行遠程監控,並為一些新創公司提供此類專案的研究資金。
總之,穿戴式裝置與醫療於未來將成為不可分割的完美結合,也成為穿戴式產品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
穿戴式裝置的走向未來仍將以醫療應用為主,但專家認為目前的應用仍停留在初階階段,未來除了搜集臨床數據,將會有受傷復原加熱器和電子肌肉刺激等等即時的受傷處理。
--
http://bit.ly/2nBRIUr
根據IDTechEx針對48種不同穿戴式技術產品類型進行研究,發現高達40%的穿戴式裝置是屬於醫療設備類型。其中,包括傳統類型的助聽器,心臟裝置(如Holter監視器)和胰島素泵,以及新型態的裝置,如用於糖尿病患者的連續血糖監測儀(CGM),新的電子皮膚貼片和新興的穿戴式醫療器械等。
IDTechEx發現20種穿戴式醫療設備產品從2010年至2019年期間,每年的年營收成長至100億美元,約佔2019年所有穿戴式裝置營收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有愈來愈多公司希望利用穿戴式裝置所獲得的數據用於醫療保健情境。透過收集臨床試驗數據,來進行某些疾病的早期診斷,以激勵人們獲得更棒的健康生活。其實,智慧手錶就屬於這一類型的代表,只不過其目前在醫療領域只有少部分裝置擁有這些功能。例如,第四代蘋果手錶的推出獲得了FDA對各種心臟監測能力的許可。
此外,其他類似相同功能的智慧手錶也正在開發中,一旦該產品確定是用於醫療環境之中,其一開始時就會遵守FDA的監管指南,也強化了其未來產品的走向。
然而,不僅僅是智慧手錶被吹捧為醫療裝置生態系統的潛在貢獻者。IDTechEx認為智慧服裝等新興領域,即使現今仍在醫療領域應用處於相對初級階段,但有愈來愈多關鍵參與者進入該領域,並強化電子紡織產品的技術。例如,加拿大Myant已經與各種參與者(例如Mayo Clinic,ZOLL和其他人)進行了戰略合作,旨在讓他們的智慧服裝產品獲得FDA批准。其特性包括重要器官訊號監測(心跳,呼吸,血壓等),電子肌肉刺激(EMS)和受傷復原加熱器,以及整合型的化學感測器等。
既然許多專家都認為穿戴式裝置的未來是在醫療,但是有多少醫療的未來是依賴穿戴式裝置呢?其實,穿戴式裝置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提供方便且具移動性的選項之一,甚至更能針對需要特別照顧的家庭提供具備身體接觸的感測器裝置。更多對醫療未來前景的觀察家發現遠程監控對幾種醫療情況非常有用。目前有許多公司正在努力對不同的健康狀況進行遠程監控,並為一些新創公司提供此類專案的研究資金。
總之,穿戴式裝置與醫療於未來將成為不可分割的完美結合,也成為穿戴式產品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
穿戴式裝置的走向未來仍將以醫療應用為主,但專家認為目前的應用仍停留在初階階段,未來除了搜集臨床數據,將會有受傷復原加熱器和電子肌肉刺激等等即時的受傷處理。
--
Tags:
手機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9-10-01T15:30
at 2019-10-01T15:30
Related Posts
大陸福建短期上網sim卡疑問

By Elizabeth
at 2019-09-27T14:20
at 2019-09-27T14:20
中階機無瀏海的選擇

By Emily
at 2019-09-27T14:10
at 2019-09-27T14:10
不是因為原機故障卻換手機的心態是??

By Tracy
at 2019-09-27T13:20
at 2019-09-27T13:20
GPay的匯款還有助理裡面的選項

By Gilbert
at 2019-09-27T13:18
at 2019-09-27T13:18
zenfone 3 zoom使用youtube通知欄異常

By Ophelia
at 2019-09-27T13:05
at 2019-09-27T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