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之路邁向二聲道之路 - 喇叭

By John
at 2019-01-29T15:06
at 2019-01-29T15:06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
小弟我是從耳機版轉戰來二聲道的新版友
剛踏進來這領域
有很多東西也是要從頭開始學起
從一年前就一直有想要轉向的念頭
但一來是整個房間都沒有多餘的空間擺設
二來是擔心經費的問題
所以一直是騎驢找馬的方式一邊爬文一邊學習
我先講真的心得就是
別亂聽!! 不想花錢就是別亂聽!!
那種什麼話叫做「試聽免費的呀,聽聽又不花錢」,這種話都是騙人的
聽了喜歡了怎麼辦?
「喜歡就會生出錢呀!!」
果然是耳機版最大騙術!!!
更別相信腎有兩顆這種事
這些都是壞人!!!
好吧
我承認我也是常拿這些話去騙新人的啦
所以自作自受
=======================================================
言歸正傳
有一天回家
我在門口就踢到一堆箱子
想說怎麼會有人亂丟東西在我家裡面呢
看看裡面有什麼
這一開真不得了了
竟然是我想了好久的二聲道喇叭
至於照片
因為家裡太凌亂了
所以就別PO來傷眼了
花了時間組裝了一下
先談談之前跟之後的配置
本身我自己玩的耳罩是AUDEZE LCD3
在耳機版有發了幾篇廢文
其實我一直都寫不出聽感這些文
覺得真的有的太玄了我還是詞窮寫不出來
所以都只是曬曬器材而已
一直以來我的訊源就是電腦居多,IPAD為輔
先從最源頭來說
我的音樂檔案都放在NAS當中
然後電腦用FOOBAR來撥放,走ASIO出來給DAC
先談談電腦配備
我自己使用的是
CPU:I7-6900X
主版:MSI X99主板
系統碟:INTEL 400 PCIE SSD
電供:1200W
電源線:OYADE電源線
其他的就原來板子提供的線材,並沒有特別再去升級什麼了
然後先走USB HUB,JITTER BUG一串一並給DACE
耳機系統使用的DAC是CHORD HUGO TT
耳擴選用的是LUXMAN P-700u,由TT走平衡給擴
然後LCD3選用TOXIC HYDRA 18AWG平衡線
DAC和擴電源皆插在P112平衡電供(100V)
雖然並沒有到非常頂級的配備
但也是一套自己覺得滿不錯的系統了
LCD3本身的音質非常好
對於大部份的音樂都能詮釋得非常優秀
當然如果能給它更好的擴,那應該會再提升許多
一直以來我自己玩的都是晶體擴
也沒打算玩管機
打字打了這麼多
還一直在提過去的事
因為系統組了三四年有了
所以一直以來也沒有太多的變化
就一直聽到現在
但耳機系統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當然是極佳的無干擾環境與零距離的聽感(當然也可以說是缺點)
缺點是很明顯的,熱,悶,重,尤其是LCD3,重到常常脖子酸
還有就是被限制住的活動空間
戴上耳機之後,能走動的範圍就有限
要上個廁所或拿個東西
就一定要將耳機拿下來
然後如果睡覺的時候
也很不容易在睡前撥個小音樂
讓自己更舒服地享受這一點點時間
===============================================
在描述了一堆廢言之後
這就是改變要進二聲道的一個契機
在上個月將自己房間的擺設做了一些變動
電腦也騰出來到另一個桌上
有整整空出來一張180公分長70公分寬的桌面
想說到底這空間要擺啥好呢
最後就不小心去聽了音響
它就變成我的二聲道基地了
首先因為桌面是玻璃材質
所以我先去買了幾塊吧台布,很大很寬的那種
作為第一層的舖墊
然後把之前耳機使用的幾塊4CM厚黑金石都擺上去
作為二聲道喇叭與擴的墊材
DAC、擴、叭都有上三角錐,平面在上尖端向下,底下有圓型墊
DAC是延用HUGO TT
擴選用的是MCINTOSH MA5300這台綜擴
喇叭選用的是B&W 805D3書架喇叭
由於空間的問題
我的房間寬4米長5.6米(不包含更衣與衛浴)
所以只能放在桌面上,沒有上腳架
但因為桌子本身有70公分寬
所以喇叭放在最靠前的位置
留有40公分與牆面的距離(網路上大部份的人都推薦50公分以上)
DAC到擴一樣是走平衡線,電源皆插在平衡電供(換用110V的)
擴的電源線換用VORTEX的電源線
線材使用的是老板幫忙配的線
喇叭高低音連接的是內附的線材(這個專有名詞我忘了,如果有人知道煩請告知)
=====================================================
系統介紹完畢
再來就是自己對器材的聽感
當初在使用LCD3的時候
就有大致問過自己喜歡的聲音走向
如果將來要選二聲道適合哪個牌子的
就有人推薦我找B&W的
所以我自己本身選用的第一組喇叭就是B&W
首先先說整體的聲音感受
的確和LCD3給我的聽感類似
非常豐富的聲音感
三頻都非常均衡讓人舒服
但最大的差別應該高音的部份
鑽石果然是鑽石
那個高頻真的讓人一聽就愛不釋手
LCD3在此真的並沒有如此的表現
因為本身就偏暗,我有特別換用純銀升級線
但最終還是無法和強調鑽石高音系列的805D3比較
所以當一開聲的時候
我自己本身就為此感動不已
當然
第一首要測試的聲音就是1812序曲
有試聽幾個版本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Antal Dorati指揮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
TELARC
Erich Kunzel指揮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
講到音場這件事
真的二聲道天生就是贏在這邊了
耳機系統真的不容易
再怎麼表現都是有物理上的極限
但是說到極限
805D3在最後的砲聲的時候
還是有破音的感覺
應該是還有需要調校的地方
也煩請了解的大大們幫忙指導這部份
================================================
再來試聽的是威風凜凜進行曲(Elgar,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以上兩首在播放的過程
讓我感受到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就是三角鐵
因為那種清脆亮麗的聲音
真的是讓我有種劉姥姥遊大觀園,大開眼界的感受
從來沒有聽過這麼清亮的聲音
4k是805D3的分頻點,4k以上的聲音會啟動鑽石高音
所以整體的聽感中會有很突出的感受
=============================================
接下來聽的是提琴
Hilary Hahn
Los Angeles Chamber Orchestra
Jeffrey Kahane
JOHANN SEBASTIAN BACH Violin Concertos
這片想必也是許多人會收藏的音樂
小提琴的聲音非常清亮,如行雲流水一般
熟悉的節奏會讓人不自覺得只想繼續聽下去
而忘了自己現在是要寫心得報告而不是聽音樂(誤XD)
Gary Karr
巴哈無伴大提琴
想必如果要聽大提琴
一定會提到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尤其是燴炙人口的第一無伴BWV. 1007
選用GARY KARR這片是因為他有特別在重低音的部份強調
如果喜歡測試低音的人
也可以去找他的音樂來試試
尤其是在超重低音這部份
非常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說805D3並沒有特別在低音有什麼突出的表現
在與眾多的二聲道世界比較起來
書架本身就不是重低音的戰場
而且要重低音更可以選用2.1加裝低音喇叭
或者選用落地喇叭
但在我房裡這小小的空間
805D3給我的低音感受也很夠用了
這也是我很滿意的一點
因為低音過重的話
我會有新困擾就是鄰居可能會砍不練
還好我這幾天努力的操練之下
貌似並沒有樓上下提出的抗議(黑人問號? 可能還在想用什麼方法對付我吧XD)
===============================================
再接下來測試轉到一片我也非常喜歡拿來試聽的
竹竹
Asian Roots: TakeDake with Neptune
測試低音必定要有的一片
尤其是那敲擊鼓面回彈的聲音
那真的是每一下都和心跳相應的感覺
高音的部份更加清脆
真的讓人想像成自己就是一隻熊貓
正一口一口把竹子吞食下去的感覺XDDDD
================================================
Lavinia Meijer Fantasies & Impromptus
這一片是豎琴演奏
豎琴給人的感覺就是優雅
其實如果真的要講話豎琴的話
最在我深層的印象中的豎琴
是小時候在玩太空戰士三代(現在比較多人稱呼為最終幻想)
有一個豎琴神殿
拿到豎琴的音樂,就是演奏一小段豎琴
所以其實每次聽到豎琴
我都會想到這個地方XDDDD
豎琴最美的地方就是像瀑布一樣傾洩下來的聲音
流淌過身心之後
都覺得清新許多
最適合睡前播放
讓自己進到最沉的夢境當中
=================================================
聽了許多的樂器演奏
再來聽聽人聲的部份
Sarah Alainn - Sarah
這是我最近試音一定要聽的歌手
其實這類型的有好幾位
莎拉布來曼、海莉、KOKIA、Kanon
我自己很愛這種空靈系聲音(自創名詞?)
如果有人也有口袋名單的話
也請不吝分享告知,謝謝
這類型的聲音
最需要的是空氣感的感受
尤其是高音延伸出去那無盡想像的空間
最好是能突破到銀河系這種感覺XDDD
===========================================
Kiki Dee - Almost Naked Kiki Dee Live
嗯
這片的封面就是真的Almost Naked XD
這是現場演唱的錄音
歌手豐富的聲音
只有吉他的伴奏
讓人感受她唱功之厲害
有興趣的也可以去聽看看
===========================================
大塚愛 愛 AM BEST - 甘えんぼ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因為在唱到這句的時候
「強がるあたしは なんだか かわいそう」
なんだ的ん是用鼻子嗯出來的
整個會電到人酥麻的感覺
如果要試聽耳機
我都會在這個地方多聽幾次
有電到才會考慮
沒電到我就不買單!!!
=================================
再聽下去就越來越宅了
所以還是拉回來一些好了
藤田惠美 Camomile Extra
她的挪威甘菊系列都很值得收藏
唱了許多有名的西洋經典歌曲
如果對日系歌手唱西洋歌有興趣的
可以找她的專輯來聽
==================================
藤田麻衣子 - ねぇ
既然都翻到藤這個字了
那就順手再聽一聽藤田麻衣子的歌
最喜歡的就是ねぇ這首
一開口就是ねぇ一聲
怎麼可能不買單!!!!!
===================================
The Corrs - What Can I Do
伴唱都在那邊DO DO DO的XDDDD
可兒家族,顧名思義
一團四人都是可兒一家
三女一男所組成的樂團
===================================
朱哲琴 - 阿姐鼓
這也是片很多人都會擁有的測試音響發燒片
再拿出來聽的感受是
又有更多細節是平常沒特別去體會到的
我覺得耳罩和二聲道在這方面
耳罩開小聲了,很多細節跑不出來
開大聲了,細節有了,但是大動態的衝擊波一來
耳朵也受不了
二聲道在聆聽的時候
因為沒有零距離貼耳
所以音量可以開比平常還大聲
細節有
在大動態出來時候
也不會讓自己感受到太大的壓力
=====================================
蔡琴 - 被遺忘的時光
今天就用這首來結束我這一大長篇的廢言
其實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去音響展的時候
有如愛麗絲亂闖一般
不小心給我進了一間房間
裡面演示的就是這一首歌
只能說那氣場真的是身心都能直接感受到
心靈的衝擊
當然
那種境界已經超越聽感了
而且是一種會讓人破產絕望的感受
所以我還是要自我安慰一下
別去望那一山還有一山高
當然最後
每一個人追逐的道路都不相同
每一篇文也只是寫寫讓大家參考一下
喔~有這種玩法~這樣子而已
也謝謝各位撥冗來閱讀我的分享文
也希望我也能有一天登上我剛剛說的那種聲音的境界
--
小弟我是從耳機版轉戰來二聲道的新版友
剛踏進來這領域
有很多東西也是要從頭開始學起
從一年前就一直有想要轉向的念頭
但一來是整個房間都沒有多餘的空間擺設
二來是擔心經費的問題
所以一直是騎驢找馬的方式一邊爬文一邊學習
我先講真的心得就是
別亂聽!! 不想花錢就是別亂聽!!
那種什麼話叫做「試聽免費的呀,聽聽又不花錢」,這種話都是騙人的
聽了喜歡了怎麼辦?
「喜歡就會生出錢呀!!」
果然是耳機版最大騙術!!!
更別相信腎有兩顆這種事
這些都是壞人!!!
好吧
我承認我也是常拿這些話去騙新人的啦
所以自作自受
=======================================================
言歸正傳
有一天回家
我在門口就踢到一堆箱子
想說怎麼會有人亂丟東西在我家裡面呢
看看裡面有什麼
這一開真不得了了
竟然是我想了好久的二聲道喇叭
至於照片
因為家裡太凌亂了
所以就別PO來傷眼了
花了時間組裝了一下
先談談之前跟之後的配置
本身我自己玩的耳罩是AUDEZE LCD3
在耳機版有發了幾篇廢文
其實我一直都寫不出聽感這些文
覺得真的有的太玄了我還是詞窮寫不出來
所以都只是曬曬器材而已
一直以來我的訊源就是電腦居多,IPAD為輔
先從最源頭來說
我的音樂檔案都放在NAS當中
然後電腦用FOOBAR來撥放,走ASIO出來給DAC
先談談電腦配備
我自己使用的是
CPU:I7-6900X
主版:MSI X99主板
系統碟:INTEL 400 PCIE SSD
電供:1200W
電源線:OYADE電源線
其他的就原來板子提供的線材,並沒有特別再去升級什麼了
然後先走USB HUB,JITTER BUG一串一並給DACE
耳機系統使用的DAC是CHORD HUGO TT
耳擴選用的是LUXMAN P-700u,由TT走平衡給擴
然後LCD3選用TOXIC HYDRA 18AWG平衡線
DAC和擴電源皆插在P112平衡電供(100V)
雖然並沒有到非常頂級的配備
但也是一套自己覺得滿不錯的系統了
LCD3本身的音質非常好
對於大部份的音樂都能詮釋得非常優秀
當然如果能給它更好的擴,那應該會再提升許多
一直以來我自己玩的都是晶體擴
也沒打算玩管機
打字打了這麼多
還一直在提過去的事
因為系統組了三四年有了
所以一直以來也沒有太多的變化
就一直聽到現在
但耳機系統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當然是極佳的無干擾環境與零距離的聽感(當然也可以說是缺點)
缺點是很明顯的,熱,悶,重,尤其是LCD3,重到常常脖子酸
還有就是被限制住的活動空間
戴上耳機之後,能走動的範圍就有限
要上個廁所或拿個東西
就一定要將耳機拿下來
然後如果睡覺的時候
也很不容易在睡前撥個小音樂
讓自己更舒服地享受這一點點時間
===============================================
在描述了一堆廢言之後
這就是改變要進二聲道的一個契機
在上個月將自己房間的擺設做了一些變動
電腦也騰出來到另一個桌上
有整整空出來一張180公分長70公分寬的桌面
想說到底這空間要擺啥好呢
最後就不小心去聽了音響
它就變成我的二聲道基地了
首先因為桌面是玻璃材質
所以我先去買了幾塊吧台布,很大很寬的那種
作為第一層的舖墊
然後把之前耳機使用的幾塊4CM厚黑金石都擺上去
作為二聲道喇叭與擴的墊材
DAC、擴、叭都有上三角錐,平面在上尖端向下,底下有圓型墊
DAC是延用HUGO TT
擴選用的是MCINTOSH MA5300這台綜擴
喇叭選用的是B&W 805D3書架喇叭
由於空間的問題
我的房間寬4米長5.6米(不包含更衣與衛浴)
所以只能放在桌面上,沒有上腳架
但因為桌子本身有70公分寬
所以喇叭放在最靠前的位置
留有40公分與牆面的距離(網路上大部份的人都推薦50公分以上)
DAC到擴一樣是走平衡線,電源皆插在平衡電供(換用110V的)
擴的電源線換用VORTEX的電源線
線材使用的是老板幫忙配的線
喇叭高低音連接的是內附的線材(這個專有名詞我忘了,如果有人知道煩請告知)
=====================================================
系統介紹完畢
再來就是自己對器材的聽感
當初在使用LCD3的時候
就有大致問過自己喜歡的聲音走向
如果將來要選二聲道適合哪個牌子的
就有人推薦我找B&W的
所以我自己本身選用的第一組喇叭就是B&W
首先先說整體的聲音感受
的確和LCD3給我的聽感類似
非常豐富的聲音感
三頻都非常均衡讓人舒服
但最大的差別應該高音的部份
鑽石果然是鑽石
那個高頻真的讓人一聽就愛不釋手
LCD3在此真的並沒有如此的表現
因為本身就偏暗,我有特別換用純銀升級線
但最終還是無法和強調鑽石高音系列的805D3比較
所以當一開聲的時候
我自己本身就為此感動不已
當然
第一首要測試的聲音就是1812序曲
有試聽幾個版本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Antal Dorati指揮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
TELARC
Erich Kunzel指揮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
講到音場這件事
真的二聲道天生就是贏在這邊了
耳機系統真的不容易
再怎麼表現都是有物理上的極限
但是說到極限
805D3在最後的砲聲的時候
還是有破音的感覺
應該是還有需要調校的地方
也煩請了解的大大們幫忙指導這部份
================================================
再來試聽的是威風凜凜進行曲(Elgar,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以上兩首在播放的過程
讓我感受到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就是三角鐵
因為那種清脆亮麗的聲音
真的是讓我有種劉姥姥遊大觀園,大開眼界的感受
從來沒有聽過這麼清亮的聲音
4k是805D3的分頻點,4k以上的聲音會啟動鑽石高音
所以整體的聽感中會有很突出的感受
=============================================
接下來聽的是提琴
Hilary Hahn
Los Angeles Chamber Orchestra
Jeffrey Kahane
JOHANN SEBASTIAN BACH Violin Concertos
這片想必也是許多人會收藏的音樂
小提琴的聲音非常清亮,如行雲流水一般
熟悉的節奏會讓人不自覺得只想繼續聽下去
而忘了自己現在是要寫心得報告而不是聽音樂(誤XD)
Gary Karr
巴哈無伴大提琴
想必如果要聽大提琴
一定會提到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尤其是燴炙人口的第一無伴BWV. 1007
選用GARY KARR這片是因為他有特別在重低音的部份強調
如果喜歡測試低音的人
也可以去找他的音樂來試試
尤其是在超重低音這部份
非常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說805D3並沒有特別在低音有什麼突出的表現
在與眾多的二聲道世界比較起來
書架本身就不是重低音的戰場
而且要重低音更可以選用2.1加裝低音喇叭
或者選用落地喇叭
但在我房裡這小小的空間
805D3給我的低音感受也很夠用了
這也是我很滿意的一點
因為低音過重的話
我會有新困擾就是鄰居可能會砍不練
還好我這幾天努力的操練之下
貌似並沒有樓上下提出的抗議(黑人問號? 可能還在想用什麼方法對付我吧XD)
===============================================
再接下來測試轉到一片我也非常喜歡拿來試聽的
竹竹
Asian Roots: TakeDake with Neptune
測試低音必定要有的一片
尤其是那敲擊鼓面回彈的聲音
那真的是每一下都和心跳相應的感覺
高音的部份更加清脆
真的讓人想像成自己就是一隻熊貓
正一口一口把竹子吞食下去的感覺XDDDD
================================================
Lavinia Meijer Fantasies & Impromptus
這一片是豎琴演奏
豎琴給人的感覺就是優雅
其實如果真的要講話豎琴的話
最在我深層的印象中的豎琴
是小時候在玩太空戰士三代(現在比較多人稱呼為最終幻想)
有一個豎琴神殿
拿到豎琴的音樂,就是演奏一小段豎琴
所以其實每次聽到豎琴
我都會想到這個地方XDDDD
豎琴最美的地方就是像瀑布一樣傾洩下來的聲音
流淌過身心之後
都覺得清新許多
最適合睡前播放
讓自己進到最沉的夢境當中
=================================================
聽了許多的樂器演奏
再來聽聽人聲的部份
Sarah Alainn - Sarah
這是我最近試音一定要聽的歌手
其實這類型的有好幾位
莎拉布來曼、海莉、KOKIA、Kanon
我自己很愛這種空靈系聲音(自創名詞?)
如果有人也有口袋名單的話
也請不吝分享告知,謝謝
這類型的聲音
最需要的是空氣感的感受
尤其是高音延伸出去那無盡想像的空間
最好是能突破到銀河系這種感覺XDDD
===========================================
Kiki Dee - Almost Naked Kiki Dee Live
嗯
這片的封面就是真的Almost Naked XD
這是現場演唱的錄音
歌手豐富的聲音
只有吉他的伴奏
讓人感受她唱功之厲害
有興趣的也可以去聽看看
===========================================
大塚愛 愛 AM BEST - 甘えんぼ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因為在唱到這句的時候
「強がるあたしは なんだか かわいそう」
なんだ的ん是用鼻子嗯出來的
整個會電到人酥麻的感覺
如果要試聽耳機
我都會在這個地方多聽幾次
有電到才會考慮
沒電到我就不買單!!!
=================================
再聽下去就越來越宅了
所以還是拉回來一些好了
藤田惠美 Camomile Extra
她的挪威甘菊系列都很值得收藏
唱了許多有名的西洋經典歌曲
如果對日系歌手唱西洋歌有興趣的
可以找她的專輯來聽
==================================
藤田麻衣子 - ねぇ
既然都翻到藤這個字了
那就順手再聽一聽藤田麻衣子的歌
最喜歡的就是ねぇ這首
一開口就是ねぇ一聲
怎麼可能不買單!!!!!
===================================
The Corrs - What Can I Do
伴唱都在那邊DO DO DO的XDDDD
可兒家族,顧名思義
一團四人都是可兒一家
三女一男所組成的樂團
===================================
朱哲琴 - 阿姐鼓
這也是片很多人都會擁有的測試音響發燒片
再拿出來聽的感受是
又有更多細節是平常沒特別去體會到的
我覺得耳罩和二聲道在這方面
耳罩開小聲了,很多細節跑不出來
開大聲了,細節有了,但是大動態的衝擊波一來
耳朵也受不了
二聲道在聆聽的時候
因為沒有零距離貼耳
所以音量可以開比平常還大聲
細節有
在大動態出來時候
也不會讓自己感受到太大的壓力
=====================================
蔡琴 - 被遺忘的時光
今天就用這首來結束我這一大長篇的廢言
其實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去音響展的時候
有如愛麗絲亂闖一般
不小心給我進了一間房間
裡面演示的就是這一首歌
只能說那氣場真的是身心都能直接感受到
心靈的衝擊
當然
那種境界已經超越聽感了
而且是一種會讓人破產絕望的感受
所以我還是要自我安慰一下
別去望那一山還有一山高
當然最後
每一個人追逐的道路都不相同
每一篇文也只是寫寫讓大家參考一下
喔~有這種玩法~這樣子而已
也謝謝各位撥冗來閱讀我的分享文
也希望我也能有一天登上我剛剛說的那種聲音的境界
--
All Comments

By Carol
at 2019-02-03T03:39
at 2019-02-03T03:39

By Olga
at 2019-02-07T16:12
at 2019-02-07T16:12

By Enid
at 2019-02-12T04:44
at 2019-02-12T04:44

By George
at 2019-02-16T17:17
at 2019-02-16T17:17

By Rae
at 2019-02-21T05:50
at 2019-02-21T05:50

By Sandy
at 2019-02-25T18:23
at 2019-02-25T18:23

By Kelly
at 2019-03-02T06:56
at 2019-03-02T06:56

By Caroline
at 2019-03-06T19:29
at 2019-03-06T19:29

By Barb Cronin
at 2019-03-11T08:02
at 2019-03-11T08:02

By Lauren
at 2019-03-15T20:35
at 2019-03-15T20:35

By Lily
at 2019-03-20T09:08
at 2019-03-20T09:08

By Ophelia
at 2019-03-24T21:41
at 2019-03-24T21:41

By Jake
at 2019-03-29T10:14
at 2019-03-29T10:14

By Tom
at 2019-04-02T22:47
at 2019-04-02T22:47

By Christine
at 2019-04-07T11:20
at 2019-04-07T11:20

By Dora
at 2019-04-11T23:53
at 2019-04-11T23:53

By Noah
at 2019-04-16T12:26
at 2019-04-16T12:26

By Noah
at 2019-04-21T00:59
at 2019-04-21T00:59

By Elma
at 2019-04-25T13:32
at 2019-04-25T13:32

By Frederic
at 2019-04-30T02:05
at 2019-04-30T02:05

By Lydia
at 2019-05-04T14:38
at 2019-05-04T14:3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5-09T03:11
at 2019-05-09T03:11

By Odelette
at 2019-05-13T15:43
at 2019-05-13T15:43

By Queena
at 2019-05-18T04:16
at 2019-05-18T04:16

By Ophelia
at 2019-05-22T16:49
at 2019-05-22T16:49

By Franklin
at 2019-05-27T05:22
at 2019-05-27T05:22

By Suhail Hany
at 2019-05-31T17:55
at 2019-05-31T17:55

By Queena
at 2019-06-05T06:28
at 2019-06-05T06:28

By Connor
at 2019-06-09T19:01
at 2019-06-09T19:01

By Hamiltion
at 2019-06-14T07:34
at 2019-06-14T07:34

By Wallis
at 2019-06-18T20:07
at 2019-06-18T20:07

By William
at 2019-06-23T08:40
at 2019-06-23T08:40

By Quanna
at 2019-06-27T21:13
at 2019-06-27T21:13

By Edwina
at 2019-07-02T09:46
at 2019-07-02T09:46

By Emily
at 2019-07-06T22:19
at 2019-07-06T22:19

By William
at 2019-07-11T10:52
at 2019-07-11T10:52

By Zora
at 2019-07-15T23:25
at 2019-07-15T23:25

By William
at 2019-07-20T11:58
at 2019-07-20T11:58

By Carol
at 2019-07-25T00:31
at 2019-07-25T00:31
Related Posts
電腦輸出/光纖/同軸/音效卡/dac

By Cara
at 2019-01-28T22:35
at 2019-01-28T22:35
後級推薦 預算五位數

By Gilbert
at 2019-01-28T18:03
at 2019-01-28T18:03
電視聲霸後置請益

By Linda
at 2019-01-28T17:53
at 2019-01-28T17:53
四萬內的被動2.1喇叭

By Sierra Rose
at 2019-01-28T17:02
at 2019-01-28T17:02
請問有5.1聲道的soundbar

By Brianna
at 2019-01-28T07:49
at 2019-01-28T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