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用DVI-to-HDMI轉接器 - 螢幕
By Frederica
at 2012-03-28T15:09
at 2012-03-28T15:0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ireHell (冥煌 = 好硬)》之銘言:
: 如果我沒理解錯誤的話
: 在螢幕有支援DVI和HDMI下
: 畫質:HDMI > DVI
: 查了一下我的顯示卡是MSI R4850 series
: 接頭本身是DVI-I
: 有附一個DVI-to-HDMI轉接器
: 請問這樣的話用轉接器的畫質會比較好嗎?
: 感謝回答:)
DVI跟HDMI是同宗的兄弟, 兩個基本上都是TMDS link的應用.
DVI比較早出生, 當初是設計給video專用的(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最早的設計就是頻率最高165MHz,
而Single link跟Dual link的差別就在於, dual link是拿兩組tmds來用.
clock相同的情況下, dual link的傳輸能力自然就是single link的兩倍.
也就是約等效330MHz.
Single link下的最高限制就大概是:
UXGA (1600 × 1200) @ 60Hz
而dual link就變成了
WQXGA (2560 × 1600)@ 60Hz
而由於當初視訊規格制定的時候, 需要考慮到CRT電子槍換行回返的速度等等,
因此實際上送出的訊號是比畫面大的. 譬如說1024x768, 實際上可能是丟1080x769.
到了LCD/數位的時代,沒有電子槍的問題了, 這些多送的訊號就變成多餘的.
HDMI就是利用這些"多餘"的空間,來放置聲音和一些控制訊號.
這個時代的HDMI就真的幾乎是DVI+聲音. 而且其實HDMI是有DUAL link的規格的,
它叫做Type B, 只是從來沒有實際被應用在終端產品上.
隨著硬體的進步, TMDS link的頻率也隨之提高.但是DVI的應用慢慢被HDMI取代,
所以DVI也沒有再度制定新規格, HDMI則是繼續制定了新規格.
也就是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的1.1, 1.2. 1.3. 1.4.
從HDMI 1.3開始, TMDS的最高頻率被增加到340MHz,接近原來的兩倍.
傳輸能力提升,所以也隨之慢慢加入了很多像是deep color,甚至是ethernet的應用.
反正多的頻寬不用白不用.
至於"畫質"有沒有增加?
這麼說好了, 規格上法拉利可以跑到時速300KM/h, 可是受限於法規限制道路品質,
只讓你跑120KM/h. 所以跟原來是沒差的. 有規格也要你的設備能支援才有用.
一般螢幕根本就不會多支援這些後來才有的規格.
至於為啥HDMI/DVI常常可以輕易地轉換?
因為除了接頭的形狀不同,實際上兩個都是TMDS,電氣訊號規範相同,只有資料本身內容有差
而HDMI的規格其實可以說是"向下相容DVI",所以要做到把"HDMI的訊號放在DVI接頭"這類
的事情都是很容易的.強迫要專用轉接頭才能轉換根本就是廠商想多賺錢而已..
不過我記得現在的顯卡應該都沒啥這方面的問題才對.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DVI
http://en.wikipedia.org/wiki/HDMI
--
這種文章多了大概也沒人要看吧..XD
--
: 如果我沒理解錯誤的話
: 在螢幕有支援DVI和HDMI下
: 畫質:HDMI > DVI
: 查了一下我的顯示卡是MSI R4850 series
: 接頭本身是DVI-I
: 有附一個DVI-to-HDMI轉接器
: 請問這樣的話用轉接器的畫質會比較好嗎?
: 感謝回答:)
DVI跟HDMI是同宗的兄弟, 兩個基本上都是TMDS link的應用.
DVI比較早出生, 當初是設計給video專用的(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最早的設計就是頻率最高165MHz,
而Single link跟Dual link的差別就在於, dual link是拿兩組tmds來用.
clock相同的情況下, dual link的傳輸能力自然就是single link的兩倍.
也就是約等效330MHz.
Single link下的最高限制就大概是:
UXGA (1600 × 1200) @ 60Hz
而dual link就變成了
WQXGA (2560 × 1600)@ 60Hz
而由於當初視訊規格制定的時候, 需要考慮到CRT電子槍換行回返的速度等等,
因此實際上送出的訊號是比畫面大的. 譬如說1024x768, 實際上可能是丟1080x769.
到了LCD/數位的時代,沒有電子槍的問題了, 這些多送的訊號就變成多餘的.
HDMI就是利用這些"多餘"的空間,來放置聲音和一些控制訊號.
這個時代的HDMI就真的幾乎是DVI+聲音. 而且其實HDMI是有DUAL link的規格的,
它叫做Type B, 只是從來沒有實際被應用在終端產品上.
隨著硬體的進步, TMDS link的頻率也隨之提高.但是DVI的應用慢慢被HDMI取代,
所以DVI也沒有再度制定新規格, HDMI則是繼續制定了新規格.
也就是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的1.1, 1.2. 1.3. 1.4.
從HDMI 1.3開始, TMDS的最高頻率被增加到340MHz,接近原來的兩倍.
傳輸能力提升,所以也隨之慢慢加入了很多像是deep color,甚至是ethernet的應用.
反正多的頻寬不用白不用.
至於"畫質"有沒有增加?
這麼說好了, 規格上法拉利可以跑到時速300KM/h, 可是受限於法規限制道路品質,
只讓你跑120KM/h. 所以跟原來是沒差的. 有規格也要你的設備能支援才有用.
一般螢幕根本就不會多支援這些後來才有的規格.
至於為啥HDMI/DVI常常可以輕易地轉換?
因為除了接頭的形狀不同,實際上兩個都是TMDS,電氣訊號規範相同,只有資料本身內容有差
而HDMI的規格其實可以說是"向下相容DVI",所以要做到把"HDMI的訊號放在DVI接頭"這類
的事情都是很容易的.強迫要專用轉接頭才能轉換根本就是廠商想多賺錢而已..
不過我記得現在的顯卡應該都沒啥這方面的問題才對.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DVI
http://en.wikipedia.org/wiki/HDMI
--
這種文章多了大概也沒人要看吧..XD
--
Tags:
螢幕
All Comments
By Damian
at 2012-04-01T07:23
at 2012-04-01T07:23
By Gary
at 2012-04-05T04:19
at 2012-04-05T04:19
By Xanthe
at 2012-04-06T20:08
at 2012-04-06T20:08
By Suhail Hany
at 2012-04-06T23:13
at 2012-04-06T23:13
By Iris
at 2012-04-10T23:35
at 2012-04-10T23:35
By Enid
at 2012-04-15T04:50
at 2012-04-15T04:50
By Kristin
at 2012-04-17T06:25
at 2012-04-17T06:25
By Lydia
at 2012-04-18T01:13
at 2012-04-18T01:13
By George
at 2012-04-18T23:48
at 2012-04-18T23:48
By Irma
at 2012-04-21T05:06
at 2012-04-21T05:06
By Olive
at 2012-04-22T02:23
at 2012-04-22T02:23
By John
at 2012-04-24T15:00
at 2012-04-24T15:00
Related Posts
若使用DVI-to-HDMI轉接器
By Frederic
at 2012-03-27T22:04
at 2012-03-27T22:04
AOC i2252Vwe 在露天好便宜?
By David
at 2012-03-27T17:30
at 2012-03-27T17:30
Eizo 2335 雜訊音
By Aaliyah
at 2012-03-27T14:00
at 2012-03-27T14:00
AOC 22吋細規 i2252Vwe led ips這台
By Catherine
at 2012-03-27T13:25
at 2012-03-27T13:25
何謂 DVI HPD HDMI HPD
By Megan
at 2012-03-27T12:11
at 2012-03-27T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