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7 奈米 Meteor Lake 處理器設計認 - 3C

By Kyle
at 2021-05-27T19:48
at 2021-05-27T19:48
Table of Contents
英特爾 7 奈米 Meteor Lake 處理器設計認證完成,台積電有望協助生產
https://technews.tw/2021/05/27/intel-7nm-meteor-lake-processor/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7 日 13:50 | 分類 IC 設計 , 晶圓 , 晶
https://i.imgur.com/GIwpsaP.jpg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日前在 J.P. Morgan Global TMC Week 活動上宣佈,
其 7 奈米製程的 Meteor Lake 處理器計算模組
已經完成「Tape in」的設計認證完成階段,
這代表著在設計上 Meteor Lake 處理器已經準備就緒。
根據外媒報導,7 奈米製程的 Meteor Lake 處理器
將為新一代 Core-i 系列處理器導入重大的設計變更,
也就是以類似小晶片的方式藉由多個計算模組 (Compute Tile) 所組成,
並且採用取代 Golden Cove 的全新 Redwood Cove 核心架構,
預計可帶來 IPC 性能和架構方面的重大改進,
在如此情況下將接替 10 奈米製程的的 Alder Lake 和 Raptor Lake 處理器。
在全新 Redwood Cove 核心架構方面,有消息指出,
英特爾之前從新設計了 Redwood Cove 的架構,
並將採用 7 奈米製程的極紫外光曝光技術 (EUV)。
至於,後續是否會在不同的晶圓廠製造,目前暫不得而知。
不過,在有參考資料中有指出,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將成為 Redwood Cove 核心架構處理器的備用代工商,
甚至不排除進一步為英特爾提供部分的代工。
https://i.imgur.com/8zaVe0d.png
報導進一步強調,
Meteor Lake 處理器或許將視英特爾告別環形匯流排互聯架構的第一代產品。
另外,也有傳聞稱 Meteor Lake 處理器會完全以 3D 堆疊設計,
並且利用來自外部代工廠來進行生產的 I/O 處理器。
需要強調的是,英特爾將正式在新一代 CPU 上利用 Foveros 封裝技術來生產,
且這點與 14 代 Core-i 上的每個計算模組連結方式相同。
最後,預計 Meteor Lake 處理器
將沿用與 12 代 Alder Lake 和 13 代 Raptor Lake 相同 LGA 1700 插槽,
並且支援 DDR5 記憶體和 PCIe 5.0。
其中,高階產品將僅支持 DDR5 記憶體,
而主流和入門級 CPU 仍將相容 DDR4 記憶體。
(首圖來源:Flickr/JiahuiH CC by 2.0)
------------------------------------------------------------------------
心得:終於,英特爾的七奈米處理器設計出來了,新世代平台可能又多了一種選擇
--
Q 人類基本需求2.0 ◢◣ █ 自我實現 創意.問題解決.真偽.自發性
S ◢██◣ █ 尊重需求 自尊.自信.成就感
W ◢████◣ █ 社交需求
E ◢██████◣ █ 安全需求
E ◢████████◣ █ 生存需求 空氣.水.食物.住所
T ▄▄▄▄▄▄▄▄▄▄▄▄ █ WiFi█ 電池
--
https://technews.tw/2021/05/27/intel-7nm-meteor-lake-processor/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7 日 13:50 | 分類 IC 設計 , 晶圓 , 晶
https://i.imgur.com/GIwpsaP.jpg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日前在 J.P. Morgan Global TMC Week 活動上宣佈,
其 7 奈米製程的 Meteor Lake 處理器計算模組
已經完成「Tape in」的設計認證完成階段,
這代表著在設計上 Meteor Lake 處理器已經準備就緒。
根據外媒報導,7 奈米製程的 Meteor Lake 處理器
將為新一代 Core-i 系列處理器導入重大的設計變更,
也就是以類似小晶片的方式藉由多個計算模組 (Compute Tile) 所組成,
並且採用取代 Golden Cove 的全新 Redwood Cove 核心架構,
預計可帶來 IPC 性能和架構方面的重大改進,
在如此情況下將接替 10 奈米製程的的 Alder Lake 和 Raptor Lake 處理器。
在全新 Redwood Cove 核心架構方面,有消息指出,
英特爾之前從新設計了 Redwood Cove 的架構,
並將採用 7 奈米製程的極紫外光曝光技術 (EUV)。
至於,後續是否會在不同的晶圓廠製造,目前暫不得而知。
不過,在有參考資料中有指出,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將成為 Redwood Cove 核心架構處理器的備用代工商,
甚至不排除進一步為英特爾提供部分的代工。
https://i.imgur.com/8zaVe0d.png
報導進一步強調,
Meteor Lake 處理器或許將視英特爾告別環形匯流排互聯架構的第一代產品。
另外,也有傳聞稱 Meteor Lake 處理器會完全以 3D 堆疊設計,
並且利用來自外部代工廠來進行生產的 I/O 處理器。
需要強調的是,英特爾將正式在新一代 CPU 上利用 Foveros 封裝技術來生產,
且這點與 14 代 Core-i 上的每個計算模組連結方式相同。
最後,預計 Meteor Lake 處理器
將沿用與 12 代 Alder Lake 和 13 代 Raptor Lake 相同 LGA 1700 插槽,
並且支援 DDR5 記憶體和 PCIe 5.0。
其中,高階產品將僅支持 DDR5 記憶體,
而主流和入門級 CPU 仍將相容 DDR4 記憶體。
(首圖來源:Flickr/JiahuiH CC by 2.0)
------------------------------------------------------------------------
心得:終於,英特爾的七奈米處理器設計出來了,新世代平台可能又多了一種選擇
--
Q 人類基本需求2.0 ◢◣ █ 自我實現 創意.問題解決.真偽.自發性
S ◢██◣ █ 尊重需求 自尊.自信.成就感
W ◢████◣ █ 社交需求
E ◢██████◣ █ 安全需求
E ◢████████◣ █ 生存需求 空氣.水.食物.住所
T ▄▄▄▄▄▄▄▄▄▄▄▄ █ WiFi█ 電池
--
Tags:
3C
All Comments

By Lucy
at 2021-05-29T09:23
at 2021-05-29T09:23

By John
at 2021-06-01T01:51
at 2021-06-01T01:51

By Yedda
at 2021-06-03T03:25
at 2021-06-03T03:25

By Dora
at 2021-06-03T07:37
at 2021-06-03T07:37

By Damian
at 2021-06-05T10:29
at 2021-06-05T10:29

By Joe
at 2021-06-07T21:45
at 2021-06-07T21:45

By Victoria
at 2021-06-12T05:23
at 2021-06-12T05:23

By Regina
at 2021-06-16T10:21
at 2021-06-16T10:21

By Daph Bay
at 2021-06-18T12:17
at 2021-06-18T12:17

By Anonymous
at 2021-06-21T23:28
at 2021-06-21T23:28

By Michael
at 2021-06-25T14:48
at 2021-06-25T14:48

By Wallis
at 2021-06-29T09:40
at 2021-06-29T09:40

By Quanna
at 2021-06-29T18:17
at 2021-06-29T18:17

By Anthony
at 2021-07-02T21:29
at 2021-07-02T21:29

By Edith
at 2021-07-06T18:39
at 2021-07-06T18:39

By Sarah
at 2021-07-07T02:30
at 2021-07-07T02:30

By Delia
at 2021-07-11T13:30
at 2021-07-11T13:30

By Lily
at 2021-07-13T02:58
at 2021-07-13T02:58

By Mia
at 2021-07-15T07:45
at 2021-07-15T07:45

By Victoria
at 2021-07-20T05:58
at 2021-07-20T05:58

By Zora
at 2021-07-22T00:21
at 2021-07-22T00:21

By Hardy
at 2021-07-23T13:29
at 2021-07-23T13:29

By Emily
at 2021-07-27T05:13
at 2021-07-27T05:13

By Iris
at 2021-07-29T10:56
at 2021-07-29T10:56

By Jack
at 2021-08-01T11:46
at 2021-08-01T11:46

By Jake
at 2021-08-06T02:09
at 2021-08-06T02:09

By Eartha
at 2021-08-10T18:57
at 2021-08-10T18:57

By Linda
at 2021-08-15T11:22
at 2021-08-15T11:22

By Ingrid
at 2021-08-15T17:52
at 2021-08-15T17:52

By Poppy
at 2021-08-17T10:55
at 2021-08-17T10:55

By Liam
at 2021-08-20T02:13
at 2021-08-20T02:13

By Quintina
at 2021-08-23T07:56
at 2021-08-23T07:56

By Daph Bay
at 2021-08-25T08:47
at 2021-08-25T08:47

By Quintina
at 2021-08-25T12:10
at 2021-08-25T12:10

By Anonymous
at 2021-08-30T05:31
at 2021-08-30T05:31

By Daniel
at 2021-09-03T04:02
at 2021-09-03T04:02
Related Posts
CST350緊湊型M-ATX機殼裝機心得

By Annie
at 2021-05-27T17:26
at 2021-05-27T17:26
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到2021年成長18

By Victoria
at 2021-05-27T17:05
at 2021-05-27T17:05
USB-C 升級:充電功率從100W 提高 到240W

By Joe
at 2021-05-27T16:46
at 2021-05-27T16:46
b450 gaming plus搭配 r5 5600x

By Rachel
at 2021-05-27T16:29
at 2021-05-27T16:29
20K程式機 不含顯卡

By Rachel
at 2021-05-27T16:11
at 2021-05-27T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