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源的處理選擇 - 喇叭音響

By Hamiltion
at 2010-01-14T21:50
at 2010-01-14T21:50
Table of Contents
用內顯是因為顯卡時脈高,吃電兇,一方面佔用頻寬一方面干擾電源
記憶體低頻是干擾比較小,低延遲速度快
實際速度可以視為頻率/延遲 DDR2 800 CL3其實相當於DDR3 1600 CL8
只是DDR2上這種參數大概都要電到2.2V以上,但是DDR3 1.65V好點的模組都可以輕鬆上
所以我之前用DDR2記憶體很燙,現在換DDR3只有微溫,DDR3調到1333 CL6就很好了
Intel C2D C2Q 因為沒有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所以要過北橋
後來的i3 i5 i7 都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應該不會輸AMD
但是Intel就是貴
BTW, 軟體設定除了前面所說以外,調整ASIO latency 還有撥放軟體Latency
都是越低越好,撥放軟體用samplitude 11 Magix網站可下試用版
Foobar相較之下完全無用,不過音效卡太差的建議還是不要用專業軟體
很吃資源,調不好會爆音
建議不要開即時SRC,檔案要SRC請用軟體非即時運算
效果差很多
※ 引述《Misery (熾)》之銘言:
: 我必需先聲明本人並不是唸電機或資工系,所以我僅能將我看到的理論做一個簡
: 略粗糙的轉述,想要知道詳細的解釋請參考:http://tinyurl.com/y9ekryu
: ※ 引述《kobeis5566 (請叫我神)》之銘言:
: : 播放音樂跟CPU有什麼樣子的關係 可以詳細或是更具體的說明嗎?
: AMD的架構設計上ram可以直通cpu,但Intel要透過北橋,這會加大Latency。這也
: 是為什麼國內玩家較推薦AMD的原因,因為細節表現較佳,但用Intel聲音純度會
: 比較好,所以要用哪一家的就自己選擇吧。
: : 這個也還蠻有趣的 也不知道這位大大能夠解釋一下為什麼一定要用GA的2OZ
: : 的主機 而主機板上不能上顯示卡 而要採用內顯的方式?
: 因為2oz的主機板重量較重,抑震效果比較好。然後電腦內部有兩大噪訊干擾源:
: 1.顯卡,2.風扇。拔除顯卡使用內顯可降低雜訊,但無法根除,要根除只有一個
: 辦法:Disable VGA,這部份等我以後有閒工夫再來研究前人是怎麼做的。對了別
: 忘記通常顯卡上還會附送一顆風扇。
: : 有具體的數據顯示設定這樣子的時序能夠得到音源輸出的最佳化嗎?
: : 另外不知道大大有沒有做過創見或是威剛的比較呢?
: : 有的話也不知道能不能針對這點加以說明一下呢?
: 要做那樣的設定一樣是為了降低Latency,至於要有數據做為低Latency與好聲之間
: 關聯證明,我想不出來有什麼數據可以用來證明,相關係數嗎?
: 至於其它牌子的比較,我沒有,因為從DDR時代起我就只用Kinston的東西,但我知
: 道其它人有,例如我最上面附的網址裡,然後我記得AA上也有一個人也幹過類似的
: 事。
: : 使用500W以上的原因是???? 還有 為什麼要破壞保固呢???
: : 也希望大能夠在針對這幾點來說明一下
: : 另外在 #1BIPP2t2 (Audiophile)中提到的雙PSU對音源輸出又有何幫助呢?
: 因為工作頻率高可避開撥放時數位運算的頻率。例如你用一顆工作頻率44khz的psu
: 然後音樂撥放的頻率也是44.1khz時,psu就會對播放產生干擾。至於要如何知道
: psu的工作頻率只有兩個方法:1.問原廠,2.自己用頻譜儀量。
: 再來交換式電源一直為發燒界所垢病的主要原因在於無法阻絕雜訊汙染,所以才會
: 用雙PSU的方式去降低汙染程度。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CPU、MB、HD、CD-ROM分開四
: 顆PSU供電,如此可確保彼此不會互相汙染,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
: : #1BIPP2t2 (Audiophile)
: : 關於大大在這篇文章中有提到震動是SSD的缺點?
: : SSD不是防摔防震嗎? 還是SSD製造商在誤導? 或是另有誤會?
: 一個紙箱和一個鐵箱同時放在地上,然後你拿個鐵鎚往地上敲,請問你認為何者感應
: 震動會較劇烈?
--
記憶體低頻是干擾比較小,低延遲速度快
實際速度可以視為頻率/延遲 DDR2 800 CL3其實相當於DDR3 1600 CL8
只是DDR2上這種參數大概都要電到2.2V以上,但是DDR3 1.65V好點的模組都可以輕鬆上
所以我之前用DDR2記憶體很燙,現在換DDR3只有微溫,DDR3調到1333 CL6就很好了
Intel C2D C2Q 因為沒有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所以要過北橋
後來的i3 i5 i7 都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應該不會輸AMD
但是Intel就是貴
BTW, 軟體設定除了前面所說以外,調整ASIO latency 還有撥放軟體Latency
都是越低越好,撥放軟體用samplitude 11 Magix網站可下試用版
Foobar相較之下完全無用,不過音效卡太差的建議還是不要用專業軟體
很吃資源,調不好會爆音
建議不要開即時SRC,檔案要SRC請用軟體非即時運算
效果差很多
※ 引述《Misery (熾)》之銘言:
: 我必需先聲明本人並不是唸電機或資工系,所以我僅能將我看到的理論做一個簡
: 略粗糙的轉述,想要知道詳細的解釋請參考:http://tinyurl.com/y9ekryu
: ※ 引述《kobeis5566 (請叫我神)》之銘言:
: : 播放音樂跟CPU有什麼樣子的關係 可以詳細或是更具體的說明嗎?
: AMD的架構設計上ram可以直通cpu,但Intel要透過北橋,這會加大Latency。這也
: 是為什麼國內玩家較推薦AMD的原因,因為細節表現較佳,但用Intel聲音純度會
: 比較好,所以要用哪一家的就自己選擇吧。
: : 這個也還蠻有趣的 也不知道這位大大能夠解釋一下為什麼一定要用GA的2OZ
: : 的主機 而主機板上不能上顯示卡 而要採用內顯的方式?
: 因為2oz的主機板重量較重,抑震效果比較好。然後電腦內部有兩大噪訊干擾源:
: 1.顯卡,2.風扇。拔除顯卡使用內顯可降低雜訊,但無法根除,要根除只有一個
: 辦法:Disable VGA,這部份等我以後有閒工夫再來研究前人是怎麼做的。對了別
: 忘記通常顯卡上還會附送一顆風扇。
: : 有具體的數據顯示設定這樣子的時序能夠得到音源輸出的最佳化嗎?
: : 另外不知道大大有沒有做過創見或是威剛的比較呢?
: : 有的話也不知道能不能針對這點加以說明一下呢?
: 要做那樣的設定一樣是為了降低Latency,至於要有數據做為低Latency與好聲之間
: 關聯證明,我想不出來有什麼數據可以用來證明,相關係數嗎?
: 至於其它牌子的比較,我沒有,因為從DDR時代起我就只用Kinston的東西,但我知
: 道其它人有,例如我最上面附的網址裡,然後我記得AA上也有一個人也幹過類似的
: 事。
: : 使用500W以上的原因是???? 還有 為什麼要破壞保固呢???
: : 也希望大能夠在針對這幾點來說明一下
: : 另外在 #1BIPP2t2 (Audiophile)中提到的雙PSU對音源輸出又有何幫助呢?
: 因為工作頻率高可避開撥放時數位運算的頻率。例如你用一顆工作頻率44khz的psu
: 然後音樂撥放的頻率也是44.1khz時,psu就會對播放產生干擾。至於要如何知道
: psu的工作頻率只有兩個方法:1.問原廠,2.自己用頻譜儀量。
: 再來交換式電源一直為發燒界所垢病的主要原因在於無法阻絕雜訊汙染,所以才會
: 用雙PSU的方式去降低汙染程度。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CPU、MB、HD、CD-ROM分開四
: 顆PSU供電,如此可確保彼此不會互相汙染,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
: : #1BIPP2t2 (Audiophile)
: : 關於大大在這篇文章中有提到震動是SSD的缺點?
: : SSD不是防摔防震嗎? 還是SSD製造商在誤導? 或是另有誤會?
: 一個紙箱和一個鐵箱同時放在地上,然後你拿個鐵鎚往地上敲,請問你認為何者感應
: 震動會較劇烈?
--
Tags:
喇叭音響
All Comments

By Gary
at 2010-01-19T07:19
at 2010-01-19T07:19

By Megan
at 2010-01-23T16:48
at 2010-01-23T16:48

By Victoria
at 2010-01-28T02:17
at 2010-01-28T02:17

By Xanthe
at 2010-02-01T11:46
at 2010-02-01T11:46

By Jake
at 2010-02-05T21:15
at 2010-02-05T21:15

By Daniel
at 2010-02-10T06:43
at 2010-02-10T06:43

By Andy
at 2010-02-14T16:12
at 2010-02-14T16:12

By Faithe
at 2010-02-19T01:41
at 2010-02-19T01:41

By Annie
at 2010-02-23T11:10
at 2010-02-23T11:1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2-27T20:39
at 2010-02-27T20:39

By Hazel
at 2010-03-04T06:08
at 2010-03-04T06:08

By Dorothy
at 2010-03-08T15:36
at 2010-03-08T15:36

By Erin
at 2010-03-13T01:05
at 2010-03-13T01:05

By Ethan
at 2010-03-17T10:34
at 2010-03-17T10:34

By Franklin
at 2010-03-21T20:03
at 2010-03-21T20:03

By Christine
at 2010-03-26T05:32
at 2010-03-26T05:32

By Una
at 2010-03-30T15:01
at 2010-03-30T15:01

By Bethany
at 2010-04-04T00:29
at 2010-04-04T00:29

By Ingrid
at 2010-04-08T09:58
at 2010-04-08T09:58

By Poppy
at 2010-04-12T19:27
at 2010-04-12T19:27

By Zora
at 2010-04-17T04:56
at 2010-04-17T04:56

By Liam
at 2010-04-21T14:25
at 2010-04-21T14:25
Related Posts
要選T20還是AF21S? 聽音樂居多

By Yuri
at 2010-01-14T21:24
at 2010-01-14T21:24
是音效卡壞了嗎?

By George
at 2010-01-14T18:50
at 2010-01-14T18:50
訊源的處理選擇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1-14T09:01
at 2010-01-14T09:01
聲音頻率的取樣越高越好?

By Genevieve
at 2010-01-14T00:14
at 2010-01-14T00:14
關於sound blater 5.1 在win7環境下的驅動

By Isla
at 2010-01-13T23:27
at 2010-01-13T23:27